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合集下载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一管涌的成因管涌的原因是在外河高洪水位或水库高水位的水头作用下,堤坝内的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

多是由于对渗透和冒沙发现迟,或者是错误的抢险方法,延误时间,没有及时制止土颗粒被带出。

二管涌的危害管涌有的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

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

三如何发现管涌在防汛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背水坡和堤脚是否出现浑水沙眼。

因为管涌前兆是出浑水,故应特别注意冒浑水沙眼。

翻沙鼓水和管涌现象都是鼓水涌沙,一般也将翻沙鼓水称为管涌,但鼓水翻沙尚未破坏堤身结构,管涌则是已带出堤身颗粒,形成过水通道,成为溃垸性险情,处理尤为急迫。

四管涌的处置(一)单点管涌处理单点管涌一般采用围井法处理,具体为:1、围井内径为涌水口直径的10~15倍、高度为涌水高的2 ~3倍。

2、清除围井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井,围井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

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

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井内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井井壁的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冲塌井壁。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井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二)管涌群处理管涌群一般按:坝前‘临水截渗’、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1 坝前‘临水截渗’如能在堤坝上游查明管涌渗流区域或坝前水深不大,则可以采取在迎水面抛填粘土料或铺设土工织物的办法进行坝前临水截渗。

【专业知识】水利工程出现流砂、管涌时的处理方法

【专业知识】水利工程出现流砂、管涌时的处理方法

【专业知识】水利工程出现流砂、管涌时的处理方法【学员问题】水利工程出现流砂、管涌时的处理方法?【解答】1、基坑出现流砂时的应急措施在开挖过程中,如果出现流砂,要立刻停止开挖,并用土回填,不然就放入水,使水位超过地下水浸润线,基坑周边的二级或三级井点要闭合。

为了避免流砂的出现,要保证二级或三级井点要进行一段时间,因为井点的功能是使深坑周边的地下水浸润线逐渐下降。

2、基础出现管涌时的处理方法(1)集水井强排法。

在基坑底标高在不透水层之下,并且坑底标高于待挖土体中的地下水浸润线标高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集水井强排法。

当基坑出现管涌的原因是地下承压水的作用,要在第一时间内用细石或绿豆砂将涌口堵住,并且将坑内的水排出,对坑中土进行抢挖。

等到挖土到坑底标高后,用土将集水井覆盖,改用潜水泵排水,并设置盲沟使管涌的流水沿盲沟流入集水井。

集水井的直径是600800mm,材质是铁或塑料。

当坑内的水位在基坑底设计标高之下时,要浇筑混凝土垫层,并用钢板将集水井口封实,将水泵的出水管引出基坑。

待垫层混凝土凝固之后,可以进行基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

(2)深井降水法。

如果在开挖基坑时出现管涌现象,要立马停止开挖,并且要用土方回填超过地下承压水头。

打深井要采用钻孔下套的方法,深井的深度要控制在不透水层以下2~3m的范围内。

深井的作用是抽水,使基坑部位的地下承压水头降低到坑底标高以下0.5m.深井的数量没有固定的限制,但有计算的标准,其中会涉及到基坑大小、压水头的高度以及承压水土层的渗透系数等因素。

(3)注浆法。

注浆法是在开挖基坑中局部深坑时,出现管涌但承压水头较低的情况下使用的。

起先,要立马停止开挖,并要对深挖的局部进行回填,回填的高度要在承压水头之上,并用土体覆盖流砂、管涌点。

接着是采用注浆法对土体进行加固,浆液中的水泥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水灰比的范围是1:1~0.8:1,水玻璃浓度大约在3040.Be之间,模数为2.4~2.8,水泥一水玻璃浆配比为1:1.因为这种方案应用于突发事件,所以最好避免使用大型设备。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得常规处置方法一管涌得成因ﻩ管涌得原因就是在外河高洪水位或水库高水位得水头作用下,堤坝内得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

多就是由于对渗透与冒沙发现迟,或者就是错误得抢险方法,延误时间,没有及时制止土颗粒被带出、二管涌得危害管涌有得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得垸内,所以,当堤坝得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得速度就就是关键。

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

三如何发现管涌在防汛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背水坡与堤脚就是否出现浑水沙眼。

因为管涌前兆就是出浑水,故应特别注意冒浑水沙眼。

翻沙鼓水与管涌现象都就是鼓水涌沙,一般也将翻沙鼓水称为管涌,但鼓水翻沙尚未破坏堤身结构,管涌则就是已带出堤身颗粒,形成过水通道,成为溃垸性险情,处理尤为急迫。

四管涌得处置(一 )单点管涌处理单点管涌一般采用围井法处理,具体为:1、围井内径为涌水口直径得10~15倍、高度为涌水高得2 ~3倍。

2、清除围井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井,围井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井内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井井壁得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冲塌井壁。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井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得险情,及时上报。

(二 )管涌群处理管涌群一般按:坝前‘临水截渗’、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得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1 坝前‘临水截渗’如能在堤坝上游查明管涌渗流区域或坝前水深不大,则可以采取在迎水面抛填粘土料或铺设土工织物得办法进行坝前临水截渗。

2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管涌群采用‘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得办法进行处置。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一管涌的成因管涌的原因是在外河高洪水位或水库高水位的水头作用下,堤坝内的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

多是由于对渗透和冒沙发现迟,或者是错误的抢险方法,延误时间,没有及时制止土颗粒被带出。

二管涌的危害管涌有的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

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

三如何发现管涌在防汛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背水坡和堤脚是否出现浑水沙眼。

因为管涌前兆是出浑水,故应特别注意冒浑水沙眼。

翻沙鼓水和管涌现象都是鼓水涌沙,一般也将翻沙鼓水称为管涌,但鼓水翻沙尚未破坏堤身结构,管涌则是已带出堤身颗粒,形成过水通道,成为溃垸性险情,处理尤为急迫。

四管涌的处置(一)单点管涌处理单点管涌一般采用围井法处理,具体为:1、围井内径为涌水口直径的10~15倍、高度为涌水高的2 ~3倍。

2、清除围井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井,围井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

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

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井内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井井壁的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冲塌井壁。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井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二)管涌群处理管涌群一般按:坝前‘临水截渗’、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1 坝前‘临水截渗’如能在堤坝上游查明管涌渗流区域或坝前水深不大,则可以采取在迎水面抛填粘土料或铺设土工织物的办法进行坝前临水截渗。

2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管涌群采用‘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置。

处理管涌的主要措施

处理管涌的主要措施

处理管涌的主要措施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壤中的细小颗粒被地下水从地基中冲刷出来,形成管状通道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地基失稳,严重时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以下是处理管涌的主要措施:1.封闭渗水通道封闭渗水通道是处理管涌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在渗水通道周围设置挡水墙或防水层,以阻止地下水进入管涌区域。

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管涌,可以使用水泥砂浆、防水涂料等材料进行封堵。

2.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轻管涌现象的发生。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将地下水排出管涌区域。

同时,也可以使用化学降水位剂等化学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

3.削坡减载削坡减载可以减小管涌产生的压力。

可以通过将管涌区域的坡度减小,或者将该区域的土方挖出,以减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孔隙水压力。

4.填筑反滤层填筑反滤层可以防止细小颗粒被冲刷出来,从而防止管涌的发生。

反滤层一般由颗粒较大的砂、碎石、土工布等材料组成。

5.注浆封堵注浆封堵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进入管涌区域,从而防止管涌的发生。

可以使用水泥浆、粘土浆等材料进行注浆。

6.防渗墙加固防渗墙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进入管涌区域,从而防止管涌的发生。

可以在管涌区域的周围设置防渗墙,以阻止地下水的进入。

7.植被护坡植被护坡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从而防止管涌的发生。

可以在管涌区域的周围种植植被,以保护该区域的土壤。

8.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可以有效地防止管涌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层后浅层的原则,避免因施工不当而引起管涌现象的发生。

总之,处理管涌的主要措施包括封闭渗水通道、降低地下水位、削坡减载、填筑反滤层、注浆封堵、防渗墙加固、植被护坡以及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等。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于管涌的处理方法

关于管涌的处理方法

关于管涌的处理方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

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

它的过程是随着水位上升,涌水挟带出的砂粒增多,涌水量也随着加大,涌水量增大挟带出砂粒也就更多,如将附近堤(闸)基下砂层淘空,就会导致堤(闸)身骤然下挫,甚至酿成决堤的灾害。

当然有由于管涌孔距堤较远,一时尚未演成堤防、闸身的下挫或溃决的;也有由于水位转落,渗水压力减小,险情暂时稳定下来的;还有由于是潜蚀,没有产生堤(闸)身下挫、溃决险情的。

但是,险情是属于流土还是潜蚀,一时难于判明。

而且流土也与地层下面的粉砂、细砂层埋藏的深度、厚度以及其结构的疏密,高水位持续的久暂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一时也是难以判定的。

所以发生管涌时,不论它是流土,还是潜蚀和距堤远近,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迅速予以处理。

临时抢护管涌可采用(抢筑)反滤围井。

管涌是指在高水位情况下,堤坝下游坡脚附近或更远的地方,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险情的统称,又称“泡泉”。

管涌险情的发展,以流土最为迅速。

如不及时抢护,任其发展,就将把堤坝工程地基下的沙层淘空,导致堤坝工程骤然塌陷,造成决堤溃坝。

管涌出水孔径小的如蚁穴,大的可达几十厘米;少则出现一两个,多则出现冒孔群或称泡泉群,冒沙处形成“沙环”。

有时也表现为土块隆起(即牛皮包)、膨胀、浮动和断裂等现象。

造成管涌的原因,一般是堤坝地基上面覆盖有弱透水层,下面有强透水层,在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变陡,渗透的流速和压力加大。

当渗透坡降大于地基表层弱透水层允许的渗透坡降时,即在堤坝下游坡脚附近发生渗透破坏,或者在背水坡脚以外地面,因取土、挖坑等,破坏表面覆盖,在较大的水力坡降作用下,渗水冲破土层,将下面地层中的粉细沙料带出而发生管涌。

管涌抢护原则是:上堵下排,反滤压重,保护管涌出口。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一管涌的成因管涌的原因是在外河高洪水位或水库高水位的水头作用下,堤坝内的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

多是由于对渗透和冒沙发现迟,或者是错误的抢险方法,延误时间,没有及时制止土颗粒被带出。

二管涌的危害管涌有的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

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

三如何发现管涌在防汛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背水坡和堤脚是否出现浑水沙眼。

因为管涌前兆是出浑水,故应特别注意冒浑水沙眼。

翻沙鼓水和管涌现象都是鼓水涌沙,一般也将翻沙鼓水称为管涌,但鼓水翻沙尚未破坏堤身结构,管涌则是已带出堤身颗粒,形成过水通道,成为溃垸性险情,处理尤为急迫。

四管涌的处置(一)单点管涌处理单点管涌一般采用围井法处理,具体为:1、围井内径为涌水口直径的10~15倍、高度为涌水高的2 ~3倍。

2、清除围井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井,围井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

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

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井内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井井壁的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冲塌井壁。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井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二)管涌群处理管涌群一般按:坝前‘临水截渗’、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1 坝前‘临水截渗’如能在堤坝上游查明管涌渗流区域或坝前水深不大,则可以采取在迎水面抛填粘土料或铺设土工织物的办法进行坝前临水截渗。

2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管涌群采用‘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置。

管涌的处置方法

管涌的处置方法

管涌的处置方法
管涌的处置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反滤围井法。

在冒水孔周围垒土袋,筑成围井,井壁
底与地面紧密接触,井内按三层反滤要求分铺垫沙石或柴草滤料,在井口安设排水管,将渗出的清水引走。

2.养水盆法。

在管涌周围用土袋垒成围井,井中不填反
滤料,井壁须不漏水,如险情面积较大,可在险口附近地基良好的地方筑成土堤,形成一个蓄水池,以减小临背水位差,制止险情发展。

3.排空法。

通过泥浆泵将泥浆泵入井中,将油气排出从
而降低井下的压力。

4.封堵法。

通过在井下打压块堵剂或堵塞物来封堵井眼,以阻止油气继续喷出。

5.盖井法。

在油井井口周围建造一个混凝土结构来减少
油气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涌的常规处置方法
一管涌的成因
管涌的原因是在外河高洪水位或水库高水位的水头作用下,堤坝内的细颗粒被堤坝体内流水带至出口流失,随着流失土粒逐渐增多,流速增大,较粗颗粒也逐渐流失,便会贯穿成连续通道形成管涌。

多是由于对渗透和冒沙发现迟,或者是错误的抢险方法,延误时间,没有及时制止土颗粒被带出。

二管涌的危害
管涌有的发生在堤身、堤脚,也有离堤内脚几十米或上百米的垸内,所以,当堤坝的险情达到管涌阶段,抢护的速度就是关键。

若不能及时处置,基础细沙层淘空后,将会导致坝身骤然下挫。

三如何发现管涌
在防汛巡查时,要特别注意堤背水坡和堤脚是否出现浑水沙眼。

因为管涌前兆是出浑水,故应特别注意冒浑水沙眼。

翻沙鼓水和管涌现象都是鼓水
涌沙,一般也将翻沙鼓水称为管涌,但鼓水翻沙尚未破坏堤身结构,管涌则是已带出堤身颗粒,形成过水通道,成为溃垸性险情,处理尤为急迫。

四管涌的处置
(一)单点管涌处理
单点管涌一般采用围井法处理,具体为:
1、围井内径为涌水口直径的10~15倍、高度为涌水高的2 ~3倍。

2、清除围井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井,围井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

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

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井内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井井壁的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冲塌井壁。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井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二)管涌群处理
管涌群一般按:坝前‘临水截渗’、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理。

1 坝前‘临水截渗’
如能在堤坝上游查明管涌渗流区域或坝前水深不大,则可以采取在迎水面抛填粘土料或铺设土工织物的办法进行坝前临水截渗。

2坝后‘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
管涌群采用‘蓄水反压,反滤料压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置。

1)蓄水面积为管涌群面积的3~10倍、围堰高度为涌水高的2 ~3倍。

2)清除蓄水范围内地面杂物,挖去软泥,用土袋分层错缝码砌成围堰,围堰与地面接触部位要严密不漏水。

3)按照反滤要求,分层抢铺反滤料,每层厚度20~30cm。

如发现填料下沉,继续补充反滤料,直至渗水不挟带泥沙为准。

4)若涌水过大,滤料无法填铺时,先用沙袋或粘土带等填塞管涌口,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5)在围堰壁的涌水高度处设置排水孔管,以防围堰内水位过高,冲塌围堰。

6)管涌治理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在围堰四周加强巡查,一旦发现新的险情,及时上报。

五设备材料计划
依据围井面积或蓄水反压面积和填压高度,来确定粗砂、小石、大石、编织袋等所需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