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合集下载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急诊科是医院中最繁忙和重要的科室之一,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迅速转移到相应的治疗科室,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院内安全转运流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院内安全转运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a.接收通知:当急危重症患者需要转运时,护士长或班长会接到相关通知,并发出呼叫,通知相关人员准备转运。

b.资源准备:准备好转运所需的护理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等。

c.人员安排:确定转运所需的医护人员,包括主治医生、主管护士、护士等。

2.病情评估:a.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并符合转运的条件。

b.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例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c.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决定是否需要特殊措施如氧气给予等。

3.转运准备:a.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转运的必要性和步骤。

b.确保床位及床位清洁:与接收科室沟通,确认床位的可用性及清洁情况。

d.准备转运记录单:准备相关的转运记录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治疗情况和治疗计划等。

4.转运过程:a.医护人员组织:由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领导,组织其他医护人员参与转运工作。

b.转运设备准备:确保转运所需的设备如担架、氧气瓶、急救药等都已准备就绪。

c.安全措施:按照转运所需的安全措施,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如固定好急救设备、保障患者舒适度等。

d.患者监护: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对患者的持续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等。

5.到达接收科室:a.将患者交接给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将患者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b.确保接收科室已做好准备,包括床位清洁、护理设备的准备等。

c.提供转运记录单及其他相关的医疗文件,以供接收科室参考和继续治疗。

6.过程记录:a.完成转运过程的相关记录,包括转运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转运所用时间、转运中发生的问题等。

b.将记录归档,并与病历等相关文件整理和存档。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基本要求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基本要求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基本要求1. 转运的重要性说到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事儿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可不是那么回事儿。

你想啊,一个病得不轻的病人,从医院转到另一家医院,或是去做个手术,真是个大工程。

我们说“救人如救火”,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病人如果在转运过程中出了问题,那可真是“祸从天降”。

所以,转运的安全性、迅速性,还有专业性,都是不能忽视的。

而且,急危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各种指标都要时时监控,真是“一步走错,步步错”。

就拿心脏病患者来说,转运时可得时时盯着心率、血压等,不然一眨眼就可能“掉链子”。

所以,这个过程就像在走钢丝,既要平衡又要快速,丝毫不能松懈。

2. 转运的准备工作2.1 设备与人员说到准备,咱得先聊聊转运设备和人员。

设备上,心电监护仪、氧气机、急救药品,样样都不能少。

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往往就是它们的存在,让病人多了一份安全感。

试想,如果一个病人连基本的监测都没有,那真是“无米之炊”,可怎么办呢?再来是人员,转运团队的专业素养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得有医生、护士,还有专门的转运员,大家得齐心协力,才能让转运过程顺利进行。

这就像是足球场上的配合,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好,才能进球。

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心中有数,分工明确,才能做到“各司其职”。

2.2 病情评估与沟通病情评估也是转运准备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转运之前,医生得好好评估患者的病情,看看病人的各项指标,了解是否适合转运。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点不容忽视。

而且,和病人的家属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跟他们说清楚转运的过程、可能的风险,以及预期的结果,避免后期出现误解。

毕竟,家属们可都是“如临大敌”,有啥不明白的事儿都得给他们解释清楚,让他们心里有底,不至于胡思乱想。

3. 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安全监测在转运过程中,安全监测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行驶的路上,还是转运过程中,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都得随时监控。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是指在病人需要进行紧急转运时,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保障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紧急转运可能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协助和合理的规范操作,保障病人安全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1.紧急转运团队的建立:成立专业的急危重病人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司机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情况下的转运需求。

2.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在转运前,团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监测,包括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机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并及时记录在转运单上,以备后续参考。

3.转运方案的制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转运方案,包括转运的目的地、转运所需的设备和药品、转运的交通工具等。

4.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在病人转运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畅呼吸道、维持循环稳定等。

5.转运中的沟通和协调:转运团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告知病情和转运进展,以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

6.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转运团队应对病人进行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包括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转运后情况等。

7.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团队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病人的突发状况、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应急处置的能力,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8.转运记录和报告:转运团队需要详细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转运前的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转运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以便后续的评估和研究。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的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专业操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专业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转运团队成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
30
交流沟通
电话通知接受科室:了 解准备情况,告知时间 。
负责转运的医生、护士 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对转 运病人的病情及经过清 楚。
与患者的沟通。
填好危重病人交接单。
.
31
核对
病人的核对 设备的核对
32
监测—护送人员位置
必须拉起床栏
护工
护理人员应站患者头侧
护工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推荐8: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
36
转运的交接
共同安置病人 详细的床边交接 双方记录
.
37
安全转运的原则
完善设备药物 充分评估 专业团队、专业技术 无缝交接 全面监测
.
38
我们的目标:
流动!无缝隙!连续!
.
39
.
40
.
26
患者的准备
针对性的处理原发疾病:
疾病发作的控制或预防
导管的安置
创伤
……
.
27
转运病人管道护理原则: 确保通畅、妥善固定、宁少勿多、防止感染
28
设备的准备
准备好充足氧气 药品设备准备充分 各种导联线缠绕整齐
29
药品的准备
基本的复苏用药 针对病情配备相应药物 接受科室配备相应的药物
.
7
人员因素
没有安排合适的、足够的医护人员; 专业技能不熟练、责任心不强; 对风险没有预见性,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意外情况。
Winter等调查结果显示,危重病人转运时只有75%配备了足 够的医护人员!
.
8
物品、药品、设备因素
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 以及药品;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间:参加人员: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

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 意外脱管. 心搏骤停等。

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危险因素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 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

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

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 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

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 干扰. 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转运的目的和风险. 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 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 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 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二.整改措施(一)转运前1.风险评估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另外: 护工名,家属至少名
12
转 运 前 确 认
办公护士 主管护士
13
家属的心理沟通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病人家属知情同意 患者病情严重 ,预后差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正确的心理沟通和适当的解释,告 知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其中不可避免的危险性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家属需同意签署医患沟通书
8
循环系统的评估
了解病人转运前的心率、心律及血压情况并 关注其在转出科室期间是否出现过严重心律失常 及血压异常,以此提醒我们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问题
9
消化系统
目的: 了解病人进食情况及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了解病人排泄情况
内容: 进食情况 禁食、胃肠减压评估 排泄情况
10
转运前
病人的评估
其他
医护人员的准备
检查气流通畅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30
呼吸系统(二)
、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行气管插管 、准备简易呼吸器
31
循环系统(一)
护理措施:
.平稳者:心电监护 .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非窦性心律者:
)密切监护生命体征; )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 如室颤、室扑遵医嘱用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
32
消化系统(一)
比如:颅脑甘露醇
19
物品的准备(二)
仪器、用物的准备:
带蓄电池监护仪: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备。 必要时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仪。
氧气供应:氧气枕
氧气桶
简易呼吸球囊
便携式呼吸机
其他仪器、用物:吸痰用物、口咽通
气管、有蓄电池的注射泵等
20
四部分、六个阀
单向阀 压力安全阀 (鸭嘴阀)
球囊
储气阀 储氧袋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护理工作。

在转运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转运的基本原则,熟悉转运设备和技术,并掌握转运中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1.确保患者的稳定:在进行院内安全转运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和转运需求。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如呼吸、循环和意识状态。

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或需要急救措施,护士应先进行适当的治疗,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2.准备适当的转运设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需求,选择适当的转运设备。

这可能包括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吸氧机、输液泵等。

在准备转运设备时,护士需要检查设备的正常功能,并确保设备已经消毒清洁。

3.加强团队合作:院内安全转运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

护士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生、急救人员等协调配合。

患者的转运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负责监护和操作转运设备,另外还需要有人员负责患者的安全。

4.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转运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监测指标的变化可能意味着病情的加重或者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5.确保设备的安全:在转运过程中,需要将各种转运设备连接到患者身上,如导管、气管插管、胸管等。

护士需要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连接,避免设备脱落或者误位。

另外,还需要注意设备的管路通畅,防止堵塞和漏液。

6.防止感染: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如洗手、戴手套和口罩等,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并对转运设备进行消毒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7.提供心理支持:急危重患者经历了剧烈的身体和心理的刺激,转运过程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适和焦虑。

护士应提供患者的心理支持,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对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要在出发前再次评估病人,附着所有的运送设备和仪 器并运转这些设备和仪器
依照A-气道,B-呼吸,C-循环, D-药物, E-设备 的顺序会保证你不会忘记物品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的
1
能力和设施
熟知运送路程中途径的 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
3
协作
估计到前往科室的路程和 所需时间
2
联系电梯 通知病房(联系检查科室)…
概述-急危重病患者特点
昏迷、躁动
抽搐
生命体征 不稳定
3 2 1
4 5
气管内插管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 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患者转运目的
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 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 诊治
到其他科室甚至医院去 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 断和治疗——CT、 MRI、DSA、ERCP、 手术室等
急危重患者转运的禁忌症
推荐意见: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 保证转运 安全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转运中
• 评估 • 患者转运或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始终
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 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把患者护送 到指定的地点 • 注意管道的护理
转运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
遵医嘱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 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并在事 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取决于转运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评估 将要进行的检查、治疗和救治与预 后无密切关系,则重新评估转运的 必要性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 权衡获益与风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控制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的关键
计划
人员
设备
计划—转运方案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 06 运输工具 06
对监测水平划分如下:
1级 必须 2级 强烈推荐 3级 理想
转运期间的监测-监测记录1级
1级 心电图 1级 脉搏血氧饱和度 1级 无患者测量 气道压力
转运期间的监测-监测记录2、3级
• 二氧化碳描记术( 2级) • 连续测量血压(3级) • 测量肺动脉压(3级) • 测量颅内压力(3级) • 测量中心静脉压(3级)
必带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在内的基本急救药 物,以防转运途中突发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
其它药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输液泵控制 给药速度。必须保证输液泵的电量充足和功能完好
推荐意见: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尽可能 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如何运转
• 四肢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运 • 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转运期间的监测-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1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2、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速 3、保持病人舒适 4、转运患者时须全身保暖,冬天盖棉被 防止受凉,昏迷及躁动患者除护栏外应加绷带固定,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目录
01 /概述 02 /患者转运目的 03 /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04 /控制和降低风险的关键 05 /如何转运 06 /小结
1、概述 --国外急危重患者转运发展
1
2
3
危重患者院内、 院外转运发展蓬勃
各项转运指南相继 出台
2004年Williams提出转 运治疗学(Transit care medicine)的概念
3、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 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4、抢救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如氧气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机等,检查各种转运
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运转前的准备-准备明细2
5、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 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
携带的药物和器械 05 05
01 确定转运目的地,评估转运 的距离和时间
01
02
02 道路的选择或运输方式
04 预测可能的并发症 04
03 03 选择监测方法和设备
计划 当形成一个计划时,以下是应回答的一些必须问题:
1、什么是运送这个病人的特别要求和这些要求可以达到吗? 2、需要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运送途中会安全使用便捷式呼吸机
最理想的转运一个 危重病人是把它当 作一个“流动的, 但是无缝的、连续 的ICU环境”
ICU护理的最基 本的目标是提供严 密的病人生理状况 的监测和衰竭器官 功能的支持
在重症病人运送的 过程中,观察病情 变化是关键
通过适当地回答以下5 个问题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检测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你对你的病人的病情了解程度以至于能在运送途 中预知与其相关的问题的发生吗?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人员
至少2人
至少1人经过培训并掌 握基本处理技能
病情不稳定时,医师陪同, 并具备气道管理能力、掌握 高级生命支持、熟悉急危重 病治疗等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设备及药物-设备
血压监护仪(或血压计)
心电监护/除颤仪
尺寸合适的气道管理器材
防止坠落。 5、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注意动作轻穏,协调一致,防止平车、轮椅撞门、墙等物,确保患者
安全 6、注意搬运过程的职业防护:
搬运时两脚前后分开、搬运低位置患者时同时屈膝曲髋,降低重心、尽量靠近患者
转运期间的监测-转运过程中注意事项2
转运患者或患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 始终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其他管路
气道或呼吸机管路断开 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 尿管、胃管、其他引流管 脱出
与病人相关的
心血管意外
血压波动、心率波动、 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
剧烈烦躁、颅内压增高
呼吸意外
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泌物阻塞 、剧烈咳嗽
01
02
其他
出血、高热等
03
04
与人员相关的
•转运前未测生命体征 •未进行意外评估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产准备工作 •运送方法不当 •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6、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 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
7、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使用留置针。
运转前的准备-准备明细3
8、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 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 工具:平车车轮、刹车、护栏等性能,辅助工具如沙袋、颈围/颈托、硬板 等的准备
01
转运前准备
02
转运中监护
与治疗
03
转运后护理
运转前的准备-运转前风险评估
a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因伤情的未知成份较多,需要 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因此转送的风险性较大
b
在转送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请专科 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专科处理措施的同 时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你已详细地记录了整个过程吗?
总结—安全转运的原则
1、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8、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2、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
7、病历记录和审核
原则
3、全面监测
6、直接交接
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 并富余30分钟以上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设备及药物-药物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 胺碘酮、阿托品等)
带充电功能的 输液泵
负压吸引器
静脉输注液体、 药物
其他药物根据病人情 况备用,
如:镇静镇痛剂、 麻醉剂
设备及药物-药物
心跳、呼吸骤停进行 心肺复苏者
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 脏骤停者
腹部闭合伤致血压下 降剧烈者
呼吸道梗阻可能呼吸停 止者。
这些患者最好在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或实施救命手术后再行转运。
转运的分类
院内转运
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特殊检查,介入治疗,手术)
院际转运
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院前转运,向上级医院转运,向专科医院 转 运)
重症医学——2010 刘大为 邱海波
规范急危重病人转运流程的目的
• 提高转运的安全性 •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加强对急危重病人转运管理 • 确保急危重病人转运安全
控制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的关键
无医护人员陪同 缺少专业医生插管 氧气供应中断 静脉通路不足 无心电监护 ……
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正确评估转运必要性
护送人员位置
01 必须拉起床栏 02 护理人员应站患者头侧
03 护工站在对侧双手扶床 04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转运期间的监测-正确搬运患者
• 颈椎骨折/手术病人: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 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 用力。
• 胸椎/腰椎损伤病人:硬板,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 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止抱、背。
转运的风险
B
仪器的改变
A
外界环境的 改变
C
护理级别的 降低
D
失去专业化 的医疗队伍
转运过程存在诸多风险
10
转运意外原因分类
与设备相关
与患者相关
与转运陪送 人员相关
与设备相关的
监护异常
导联脱落 电源异常 物理或电磁干扰
血管通路
静脉通路堵塞 输液通路断开 输液泵或注射泵断电/ 工作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