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胃痛、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据统计,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而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亚型,主要表现为腹部冷痛、胃部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传统中医药治疗中,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针灸已被证明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通过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以便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临床证据,为患者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选取符合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男女各半,年龄范围为30-60岁,患病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
在治疗前排除了有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疾患。
1. 患者分组: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2. 治疗方案:- 观察组治疗方案:患者口服黄芪建中汤,同时配合中药针灸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
- 对照组治疗方案:患者口服常规治疗药物。
3. 治疗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结果,并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饮食、睡眠、精神状态等)。
四、【疗效观察】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8周的治疗后观察发现:1.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观察组患者的腹部冷痛、饱胀、恶心等症状明显减轻,并且睡眠质量、食欲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部分患者仍有腹部不适感。
2. 胃镜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病变消失的情况;对照组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评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睡眠好转、食欲增加、精神状态良好;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ꎬ and TCM symptom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serum IL ̄6ꎬ IL ̄8ꎬ IL ̄17 and TNF ̄α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ꎬ while IL ̄4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gastric ulcer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ꎬ 100 cases for each
g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quadruple therapy ( omeprazole + amoxicillin + clarithromycin + tinidazole) ꎬ
表达水平ꎬ降低 IL ̄6、IL ̄8、IL ̄17 及 TNF ̄a 水平ꎮ
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HEILONGJIANG MEDICIAE AND PHARMACY Dec.2020,Vod43No.6•135-黄罠建中汤联合穴位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①沈洪雨(廊坊市三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河北廊坊095245)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温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纳入96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
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实验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温灸治疗。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胃溃疡面积、胃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6.6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44%,比较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5)。
实验组治疗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总溃疡面积、胃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P<2.65);实验组的SF-39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2.05)。
结论:运用穴位温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通过缩小胃溃疡面积、提高胃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来缩短胃黏膜修复的时间、改善溃疡的愈合。
关键词:穴位温灸;黄芪建中汤;脾胃阳虚;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2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44(2020)26-2135-04消化性溃疡为消化道出现黏膜肌层溃疡,治疗后仍有缺损瘢痕,属于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5]。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为过度分泌的胃蛋白酶、胃酸分泌过多,从而破坏胃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胃蛋白酶、胃酸持续破坏肠道黏膜引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消化功能失调5。
溃疡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屏障破坏后会引发消化道的复合溃疡,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深度溃疡病变处可以穿透黏膜到达肌层最终形成穿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学里消化性溃疡被归在“胃脘痛”范畴,饮食、睡眠、情绪等生活习惯在消化性溃疡发病过程中占主要地位,患者发病后因腹部疼痛影响饮食、睡眠更加重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5]。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13 期2018 Vol.5 No.13155基础药物,其在与其他药物相配合条件下,能够确保患者获取更加优质的临床结果[5]。
本文以分组对比方法,揭示了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在子宫内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这一方法的发展成熟和实际运用,为现代妇科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 结 语运用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妇科千金片为子宫内膜炎患者展开治疗处置,能显著改善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月经生理过程逐渐恢复正常,为妇科临床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基础性支持贡献。
参考文献[1] 范旭虹,宗小颖.妇科千金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04):132-134.[2] 王 莉,徐 锐,张少华,马淑云,等.妇科千金片(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子宫内膜炎疗效的M e t a 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90-3095.[3] 包巧红.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及两药协同作用的探讨[J].海峡药学,2013,25(01):86-88.[4] 靳慧丽.头孢克肟胶囊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17,14(06):119-120.[5] 范静玉.妇科千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盆腔炎及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1):2885-2886.本文编辑:李 豆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邢建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医保局,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1800)【摘要】目的 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9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旗蒙中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7月,90例患者经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组45例。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西医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西医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2.5%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其不良反应率为5%,低于对照组20%的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单行西医治疗,联合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方不仅安全性高,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胃溃疡;黄芪建中汤加减;西医;疗效胃溃疡为慢性溃疡性疾病,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消化正常胃壁组织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溃疡,对于此病临床多以奥美拉唑等西药进行治疗[1]。
而在中医看来,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脾胃虚寒,而饮食生冷食物与天气突变则是导致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临床除了需要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还应该利用中药汤剂来益气补中、健脾驱寒,从根本上治疗胃溃疡[2]。
本文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试探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方+西医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以信封法将其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具体资料为:研究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4岁~74岁,平均(49.56±11.23)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76±0.28)年。
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5岁~73岁,平均(49.49±11.38)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2.79±0.21)年。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摘要:目的: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方法:研究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科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114例。
根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别纳入到中医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四联疗法,中医组增加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对比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有效率。
结果:中医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SS、MTL、GAS水平改善程度更高,组间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TNF-α、IL-17、IL-8水平下降程度更高,组间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组患者神疲倦怠、嗳气反酸、腹痛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获得了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效果,预防疾病复发。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黄芪建中汤;加减用药;脾胃虚寒;炎性因子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是在胃、十二指肠发生的慢性消化性疾病,更容易发生于男性,且中老年人居多,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较为明显[1]。
对该疾病进行治疗西医主要应用四联疗法,这种方法患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满意。
中医提倡本表兼顾、辨证施治的原则,为胃肠道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2]。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大多因为胃气不通、脾胃虚寒导致,因此治疗需温里和中、补益脾胃,传统方组黄芪建中汤有和胃止痛、补益健脾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3]。
研究分析了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4月~2022年4月。
研究对象选择我科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114例。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药科研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王敏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中医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7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两组均接受三联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关键词:胃溃疡;脾胃虚寒型;黄芪建中汤;复发胃溃疡是常见消化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多与胃黏膜防御功能失调有关。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等,胃溃疡发病率有所攀升[1]。
脾胃虚寒型是胃溃疡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在治疗时需注意补血益气、健脾益胃。
我院结合中医工作经验,为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6~68岁,平均(49.80±6.21)岁;病程2~11年,平均(7.89±1.26)年。
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5~70岁,平均(48.92±5.43)岁;病程3~10年,平均(7.21±1.3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组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脾胃虚寒型中医辨证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性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常规三联疗法。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作者:何镇文王东美张志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组内服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内服西药,2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证候消除时间、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证候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加减;慢性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1-0034-0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与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过多、黏膜屏障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环境、遗传等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2例,均来自本科门诊,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者。
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 a,最长30余年。
随机分为2组,各36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6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5~72岁。
入选对象均为依从性较高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作者:刘卫华
来源:《健康之友·下半月》2020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其可行性。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象。
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增加针灸治疗,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无效有18例,占40%;好转有11例,占24.44%;治愈有16例,占35.56%,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无效有2例,占4.44%;好转有15例,占33.33%;治愈有28例,占6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针灸、脾胃虚寒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85-02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可选择西医或中医治疗,但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西医选择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以及抑制胃酸等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患者不同的身体素质导致产生多的副作用,再加上治疗耗时长且容易复发,最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在临床上多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已广泛应用。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象。
将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男50例,女40例,患者年龄在30-68岁之间,平
均年龄为(51.2±3.4)岁,十二指肠溃疡58例,胃溃疡32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以便查阅和全面病情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式,选取相关的药物,包含白及、木香、炒白术以及海螵蛸各15g左右,党参、丹参以及生黄芪各20g左右,再选取白芍、陈皮、延胡索、半夏以及土茯苓各10g,三七需要研成末后冲服,黄连与三七各5g。
针对胃阳虚患者需加入肉桂5g以及附片10g,针对胃脘胀满患者需加入山楂以及神曲各5g。
告知患者用药时间以及注意事项,中药需用水煎服,每天服用1剂,1个疗程为10天,至少服用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增加针灸治疗,选取对应的穴位,气海、中脘、胃俞、膈俞、脾俞、公孙、足三里以及内关,对患者穴位处进行消毒后选用无菌毫针垂直刺入,完成针灸后再加入艾灸,涂抹万花油,放上棉垫,将艾条放在棉垫上后点燃,当患者感觉有疼痛感时需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最终再涂抹万花油。
1.3 评价标准
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可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溃疡面积未减小导致病情加重;好转:症状有明显改善,溃疡面积减少;治愈:症状明显全部消失,溃疡部分也完全消失。
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其次,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1.4统计方法
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20.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
在本次实验中,在治疗有效率与满意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
2 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无效有18例,占40%;好转有11例,占24.44%;治愈有16例,占35.56%,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无效有2例,占4.44%;好转有15例,占33.33%;治愈有28例,占6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与此同时,在满意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满意与非常满意共有42例,占93.33%,对照组有29例,占6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泌过多的胃酸等,另外还与遗传、环境、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
治疗此疾病需温阳补气、活血化瘀,最重要的是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3】。
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导致治疗后的反应会有所不同,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病人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联合针灸治疗方法能有效帮助溃疡治愈,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
生甘草与生黄芪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白术与党参具有温阳除湿的功效,陈皮、半夏等具有健脾止呕的功效,丹参与三七具有止血效果。
部分药物可快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消灭炎症,帮助组织恢复,中药内服联合针灸疗法可增强治疗效果,中脘具有理气止痛功效,脾俞起到调节作用【4】。
艾叶具有调血理气功效,相结合后可益气和胃,温和补脾,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岳岩,周正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17,34(7):393-394
[2]曾文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8,34(7):44-45.
[3]张家鉴.用小建中汤合良附丸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2(2):304-305.
[4]王芬,张冰,陈妃.安胃二号方加味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觀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