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象征的判断及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表现方法之象征

象征的分类
二、 从象征的量上:
1.全文象征; 2.局部象征。
1.全文象征
例如: 契诃夫的《变色龙》 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用
变色龙象征媚上欺下、见风使 舵的沙皇军警,使作品意义更 深远。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
表现手法之象征
情境导入
荷玫竹花瑰字象花象征象征清征气白爱节情
知识讲解
概念解读
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 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 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 手法。
象征的构成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 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 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 别的事物。
去歌颂献身精神; 用“松”、“柏”等做“象征体”——去
歌颂崇高的品德。
二要,明确“象征义”。 一个象征体可以包含不同的象征义赋予它什么象
征义必须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令人费解。 三要,根据表达需要,确定是采取全文象征,还是局部象 征的方法。
象征的作用
一、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 比如《白杨礼赞》,作者目的是为了赞美北
美文品析
残荷・生命・旋律
自从知道了荷有既可美食,又能观赏,浑身聚宝,具有很高实 用价值的本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尤其是当我读懂了苏轼 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诗句时,顿悟荷花虽然可枯,荷叶虽 然可以凋零,但是荷枝仍然不畏风霜地傲然而立;苏轼是借荷花让 好友记着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正是橙子黄橘子绿的秋末冬初季节, 以此劝慰不要妄自菲薄,虽然人到中年,但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随之,我把荷的一生视作一种文化,空闲时 总会有意无意地喜欢在荷花池前坐坐。喜欢荷,不分季节地喜欢,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符号或形象来传达深层含义。
本文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并探讨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象征手法的定义与特点象征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用特定的符号、形象等来代表一种意义或情感。
其特点包括表达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丰富性。
二、象征手法的分类1. 视觉象征:通过描述特定景物或物体来代表某种意义,如太阳代表光明、希望等。
2. 色彩象征:通过不同颜色的运用来传递情感或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力量等。
3. 动作象征: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暗示内心情感或意义,如跪地代表谦逊、下跪等。
4. 数字象征:通过特定数字的运用来象征特定的含义,如七代表完美、神圣等。
5. 动物象征:通过动物形象来代表某种特定意义,如鸽子代表和平、爱等。
三、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 丰富作品内涵:象征手法能够使作品传达更多的意义和思想,使其更加丰富和深邃。
2. 增强作品感知力: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加读者的感知力,使其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含义。
3. 强化作品情感:通过象征手法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能够加深读者对作品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象征手法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解读1. 《红与黑》中的黑色象征与血色象征:黑色象征着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而血色象征着爱情的激情和悲剧。
2. 《悲惨世界》中的水象征:水在作品中经常出现,象征着人物命运的沉浮和世界的不公平。
3. 《1984》中的绵羊象征:绵羊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安分守己、被统治者的形象。
五、象征手法对读者的启发和思考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不仅使作品更加饱满,也启发了读者对于作品的深入思考。
通过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创作意图,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
总结: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我们了解到象征手法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特定的符号或形象传达深层意义。
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

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你对象征的定义和背景来展开。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你对象征的含义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说明为什么理解你对象征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你对象征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境下,通过某种符号、形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或代指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观念或价值观。
它是一种视觉或感知上的符号化表达方式,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学、传媒以及社会行为等领域。
理解你对象征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它不仅帮助我们传递信息和观念,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你对象征,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符号来表达抽象的概念,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举个例子,国旗作为一个你对象征,在国际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形象。
它的颜色、图案和形状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此外,你对象征还有助于构建集体记忆和文化共识。
它可以通过某种共享的象征性符号,将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建构起一种共同的意义和认同感。
例如,各种节日上的象征性物品和食品,如圣诞树、月饼等都代表着特定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总之,你对象征作为一种传播和表达的工具,在我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理解你对象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个世界,培养我们对于符号、象征和意义的敏感性,从而丰富我们的思维和审美经验。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深入探讨你对象征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通常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向读者展示文章的整体框架和逻辑关系。
在这部分中,我们可以先介绍文章的大纲和各个章节的主题,然后简要阐述每个章节内部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并有一个清晰的阅读路线。
例如,在本文《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的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可以这样写: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要探讨的主题以及相关的背景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心理学中的象征与象征作用

心理学中的象征与象征作用2014-05-22 九州心理走近心理学的象征意义前言象征是人类力图表现和传达内心活动与精神世界的媒介,象征于世间无处不在。
心灵世界的无形无相,从古者至今人,都因此而不得不用各种力所能及,但又是曲曲折折的方式加以把握和表达,比如语言、物、梦、神话、童话、传说等等,可以说,所有的表达方式(甚至包括不表达)都是内心世界的“象征”。
精神分析对心理学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人类梦幻生活及其无意识过程的揭示,而对象征与象征作用的心理学的理解与运用,则成为分析师接近无意识及梦的真正意义的重要工具与途径之一。
1,象征的一般含义Petoc z在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象征作用》一书中,总结了广义和狭义上的五种关于象征的定义。
广义上的象征定义有四:之一,将象征视为高级的范畴,如新康德学派;之二,将象征视为符号的一种,欧洲符号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即持这一观点;之三,将象征视为间接表达的工具,如法国当代哲学家保罗.利科尔;之四,将象征视为不可言说物的表达工具。
狭义的象征,是经典精神分析的定义:将象征视为无意识地制造的替代物。
最关注的是象征过程的无意识本性,和什么内容的无意识本性被象征了。
象征定义的多种多样,导致了讨论和研究上的模糊。
但对于心理学与心理治疗更有意义的,是被视为符号之一的象征。
例如“恋物癖”,其每一种被恋的物(动物饰品、胸罩、丝袜、高跟鞋等)都有它的特殊象征含义,如对胸罩的依恋象征对母亲或女性乳房的依恋,通过象征意义的联想,可以解读到恋物癖患者的性心理障碍是固着在口欲期。
2,象征在心理分析中的地位与作用象征,包涵了感觉和意象。
曾老师原创:“形式”系列讲座之写作手法——象征

曾老师原创:“形式”系列讲座之写作手法——象征象征在记叙文,特别是散文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文学表现技法,但很少有人能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原因是其含义过于抽象。
这里我们借助《辞海》的原始解读,来讲解和判定象征手法。
一.象征的内涵《辞海》解象征:借有形之事物以表现无形之主观者,谓之象征。
其含义就是——借助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识、主观思想,称为象征。
其内涵的核心有三点:(1)以有形表现无形;(2)以客观表现主观;(3)书写客观是手段、是途径,终极目的是表现主观意识、主观思想。
二.象征的类型(一)本来象征。
事物的外形与它表现的主观意义没有联系,外形不能表现某种思想意义却被规定代表某种意义。
例如用十字架象征基督教。
这个有形物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者某种偶然,被约定或规定代表某种意义并从此被继承下来。
就像天地命名一样,当初给我们头上的浩渺空间定名为天,给脚下的山河土地定名为地,所以今天才有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如果当初定名,上面的为地,下面的为天,今天我们就是——头顶大地,脚踩蓝天了。
一言以蔽之,这种象征就是人们规定某个有形事物,代表某个特定的主观意义,事物的外形和意义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的联系是人们硬性规定下来的。
(二)讽喻象征。
有形事物的行为思想和人的主观行为思想是完全形同的,就是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也是一种写作技法,但它是象征的一种。
要表现人,作者不直接些人,而通过物的言行、结果,表达人的思想、认识。
如寓言童话。
物和人的行为、思想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借助螳螂、蝉、黄雀的关系,表达的进攻方——吴国、被进攻方——楚国和可能在背后等待时机进攻吴国的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是:不要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潜在危机,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寓言、童话都是这种类型的象征。
(三)高级象征。
借助事物外形的独特性和事物对人的视觉感官的刺激性,来表现人的主观思想。
借助事物外形的独特属性,表现人物主观世界的独特属性。
象征的定义和本质特点象征的分类象征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三

(3)借代性象征, 象征体和象征义有相关的联 系,即通过借代来表示的象征。如 那南泥湾的镢头呵,开出沙漠上的第一块绿 洲。(贺敬之《西去的列车》) 这里“南泥湾的撅头”象征 “自力更生,难 苦奋斗” 的延安精神, 是以工具代本体的借代 关系, 象征体和象征义有相关联系、伴随关系。
三、象征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按象征所用的辞格,即按象征体和象征义的联系来划 分,有比喻性象征、比拟性象征和借代性象征等。 (1)比喻性象征,象征体和象征义有相似联系,即 通过比喻来表示的象征。如 难怪总是漫漫的长夜了!什么时候才黎明呢?(瞿秋 白《一种云》) 前一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社会,后一句象征人民当 家作主自由幸福的新社会,并且是通过借喻的形式来表现 的。 (2)比拟性象征,象征体和象征义有相拟的联系, 即通过比拟来表示的象征。如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 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高尔基《海燕》) 这段话除开头“象个精灵” 是兼用比喻外,其余都 是用比拟的形式表现的象征, 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那 种战斗的欢乐和胜利的自豪。
(一)《小雅·斯干》 《小雅· 斯干》写某家人家修 建了房子,全家高高兴兴地迁入, 夜间就寝后做了个梦,梦见“熊、 罴”和“ 旭、蛇”。第二天早 晨请大人”(占卜之官)占梦, “ 大人” 回答说:“维熊维罴, 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 祥。”朱熹注 “ 熊罴, 阳物 在山,强力壮毅,男子之祥也。 鸡、蛇,阴物穴处,柔弱隐伏, 女子之祥也。”这里,熊罴、虺 蛇就是作为吉祥的象征。
四、象征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一)《红高粱》 《红高粱》中的大片大片的 红色可以说是作品所隐含的 一种象征意义,是狂野,是 冲动,是最原始的一种渴望, 是光明,是希望,抑或是中 华民族百年来的悲凉与无奈。 除了高粱,高粱酒亦是红色, 它所象征的是淳朴农民一种 坚贞不渝的精神,不屈服, 不放弃。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

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近几百年来,文学作品一直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性的,更是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手法和艺术形式,能够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而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与隐喻作为一种表达手法常常被使用,它们通过暗喻的方式来呈现深层次的意义,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与隐喻。
一、象征的作用与意义象征是指用一种事物或符号来代表另一种事物或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常常被用来表达抽象的观念、情感或图像。
通过象征,作者能够以简洁而生动的方式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含义,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悟。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手持“蒲公英”这一象征世间瞬息万变的花朵,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象征的作用在于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象征,作品不再仅仅是平面的文字堆砌,而是以一种更具象征性和寓意性的表达方式,深入人心。
象征的使用,在给读者以启迪的同时,也使得作品流淌出独特的感受与情感,这样的艺术享受无疑是平铺直叙难以实现的。
二、隐喻的应用与解读隐喻是指通过对两种或更多事物之间的类比,来传达作者所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
相比象征,隐喻更贴近现实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也更为广泛。
隐喻能够通过对比、类比、暗示等方式,将抽象观念或情感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文学作品中,隐喻常常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的特征和意义。
例如,在《红与黑》中,作者司汤达通过以火焰与黑暗为隐喻,揭示了主人公朱尔蒙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以及他因此而陷入道德和社会困境的命运。
这种隐喻的运用,有效地塑造了作品的氛围和角色的形象,并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独特理解。
在解读隐喻时,读者需要对作品中的暗示和隐藏意义展开思考。
通过找到隐喻中所使用的具体事物和概念,读者可以深入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和观点。
同时,读者也需要注意隐喻的多义性和复杂性,隐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释,因此读者应该根据作品整体的背景和情节来推断隐喻的真正含义。
象征的各种概念及新象征国画的借鉴应用

象征的各种概念及新象征国画的借鉴应用(解真)象征是艺术创作中重要课题,同时它还涉及到心理学、符号学、神学、哲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使得象征的概念十分博杂,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影响,对象征形成了各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解释。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象征在艺术、哲学、心理学、符号学四个领域中的意义及其应用进行简单的梳理,期望对象征的不同概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以此探讨在新象征绘画创作中,对不同领域中的象征概念进行借鉴和应用的可能性。
一、不同领域中的象征(一)在艺术中,象征主要是做为一种创做手段或创做原则在艺术的领域中,对象征的应用是极为普遍的,可以说自产生艺术之日起,就存在着象征。
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一书说:“象征无论就它的概念来说,还是就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次第来说,都是艺术的开始”。
并且他把象征型艺术作为最早出现的、比较原始的艺术类型。
但象征进入理论研究较晚,在早期艺术理论中,象征还只是做为一个工具和手段,或是一种修辞手法,如德国启蒙思想家莱辛就认为象征是表达艺术思想的一种工具,是将抽象概念加以人格化时所使用的手段。
20世纪末期,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和造型艺术领域同时兴起,使象征成为一种创作原则。
其中,象征主义绘画主要是通过带有暗示性的,富于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用晦涩含混的隐喻,来形成复杂的联想,使观者在似懂非懂之间,若有所悟,理解其中另有真意,从而传达出独特的个人感受,引起读者特殊的情感体验。
在理论上,象征主义更多是集中在文学的创作上。
如波德莱尔的“感应”说,和兰波的“通灵者”说,简而言之就是认为,人与自然、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都有某种内在对应契合关系,通过对现实世界或自然物的艺术化改造,激发人的想象与联想,领悟更加广阔无限的、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世界或“宇宙智慧”。
象征主义诗人在创作上,更注重暗示性和神秘性,法国诗人马拉美就直接说:“诗写出来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去猜”、“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象征的识别及作用学有方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这种手法,来源于《诗经》中的“比”、“兴”。
《楚辞橘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的古代名作。
此后在诗歌、散文中成为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一般用来赞颂美好的事物,体现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有时也可用来讽刺丑恶的事物,抨击不合理的现象,它既可以通篇运用,作者并不点明,而由读者自己去体会象征的含义,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片段,由作者直接点明象征的含义。
学有法在社会中,生活中也有象征手法的例子,如奥运五环、花语、五行、传统节日的礼俗等等奥运五环的颜色就带有象征意义——顾拜旦阐述了这面会旗的象征意义:“蓝、黄、黑、绿、红五环代表以奥林匹克精神参赛的五大洲。
此外,这6种颜色(包括白的底色)毫无例外地包含了世界各国的国旗颜色。
黄色和蓝色代表瑞典,蓝色和白色代表希腊、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的三色尽在其中;黄色和红色代表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的颜色也包括在其中。
它显然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志。
”花语许多花也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如:剑兰:高雅、长寿、康宁非洲菊:有毅力、适应力强康乃馨:慈祥、温馨、真挚雏菊:娇小玲珑、精灵可爱太阳菊:热情、活力鸢尾:热情、适应力强毋忘我:友谊万岁、永远思念红掌:热情、热心、热血马蹄莲:纯洁、幸福、清秀小苍兰:清新舒畅玫瑰: 99朵有情缘学有得(一)别踩疼了雪(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
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14 ) 雪花在天空舞蹈!(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2.第(7)段加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揣摩第(9)段加横线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第(16)段的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5.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6.文中第(10)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
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
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
(50字左右)(二)荒漠中的苇(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镜,以为是看错了。
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
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
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
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
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
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
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8)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9)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2.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2分)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
(3分)4.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