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监护仪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医用心电监护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医用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人体心电活动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以及病情监护中。
它可以记录和显示心脏的电活动,从而提供关键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心电图诊断、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制定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探讨医用心电监护仪的主要作用。
1. 心电图监测医用心电监护仪主要用于记录和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生成心电图。
通过导联贴片放置在患者的胸部、肩部和四肢上,心电监护仪能够捕捉到心脏的电信号,将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心电图形。
医生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周期、幅值以及心律等特征,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识别异常的心电图指标,如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从而为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心律监测与预警医用心电监护仪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检测心律失常和异常情况。
当心电图出现异常波形或心律失常时,心电监护仪会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的心脏状况。
这种及时的预警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在患者出现心脏问题时立即进行干预,降低心脏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3. 在手术过程中的监护在手术过程中,医用心电监护仪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状况,确保手术期间心脏稳定。
通过实时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心脏问题,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4. 危重病患者监护医用心电监护仪在危重病患者的监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患者在病情危急时,医生可通过心电监护仪的实时监测,不仅获得心脏功能状况的重要数据,还能从心电图波形中判断病变类型。
这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患的死亡率。
5. 日常护理与家庭监护医用心电监护仪不仅在医院内部使用,也逐渐应用于日常护理以及家庭监护中。
通过佩戴便携式或可穿戴式的心电监护仪,患者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脏活动,记录心电图,并将数据传输给医生或护士进行远程监测和诊断。
常用监护仪及相关监测指标意义

1.核对病人,解释目的。 2.安置舒适体位。 3.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4.无创血压监测: ·选择合适的部位,绑血压计袖带;有标志的箭 头指向肱动脉搏动处。
·按测量键(NIBP—start); ·设定测量间隔时间(time intervel)。 5.心电监测: ·连接心电导联线 暴露胸部,正确定位(必要时放置电极片处用
·向病人解释; ·关闭监护仪; ·撤除导联线及电极、血压计袖带等; ·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11、终末处理。 用75%的酒精、清水、8-4液或0.2%戊二醛 蘸棉布擦拭仪器表面,袖带清洗晾干;将 仪器充电,各导线缠好,并备用状态。
五、注意事项
1、正确安放电极位置: (1)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或靠右肩; ·正极(黄):左锁骨中点下缘或靠左肩;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左或在左小腹上。 (2)五电极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或靠右肩;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或靠左肩; ·右下(RL):右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交叉处或右小腹 ·左下(LL):左锁骨中线与剑突水平交叉处或左小腹 ·胸导(C或V):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三、监护仪结构
遥测发射机
人 传感器
体
遥测接收机
多路模拟 处理系统
数字处理 系统
(计算机 系统)
键盘 显示器 打印机 通信模块 报警器
多参数监护仪结构框图
显示器、记录仪
键盘
心电、呼吸
。 。 。
血压、体温
主控板 电源
血氧饱和度
。 。 。
二氧化碳
四、医用监护仪的特点
重症医学科监护仪参数

重症医学科监护仪参数1国际知名品牌,模块化、插件式监护仪2主机:低功耗、无风扇设计3监护仪采用212英寸医用级电容彩色触摸宽屏;4一键操作模式:触屏、旋钮及屏幕快捷键5屏幕显示波形通道数≥10,底部数字区≥46中文操作界面,可自定义设置参数波形及数字位置,窗口大小自动调节7具有大字体界面和标准波形界面两种主界面显示方式:7.1大字体界面显示: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4个或6个参数分别在四个/六个区域显示,每个区域均包含大字体数据、实时波形(无波形参数除外)和报警界限等信息,便于医护远距离观察7.2两种主界面可通过一级菜单快捷键快速实现一键切换8具有教学演示模式9具有OxyCRG新生儿氧心呼吸图界面,快速反映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10具有HDMI高清分屏显示功能11监护仪具有不少于168小时趋势及图表回顾,监护仪具有264小时全息数据回顾12具有屏幕快照键,支持手动创建或报警自动触发,可存储至少150幅快照13四级文字和三级声、光递进式报警系统,具备报警自动触发记录;具有报警突破功能,开启后即使声音报警暂停也可令致命性心律失常突破限制及时报警,提升诊疗安全和质量14标配内置式高性能锂电池,续航时间23小时,可自由插拔15可选配独立可插拔模块化设计热敏记录仪,采用独特软提手设计并标明记录纸安装方向提示,不占用插槽、即连即用,实现监护仪床旁打印16标配监测心电、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脉率、双通道体温、双有创血压测量,包括颅内压监测。
17.可升级MaSimO血氧饱和度、Ne11cor血氧饱和度、呼末Co2、麻醉气体、心排量CO等监测18心电监测:18.1同步多导联心律失常分析24通道18.2支持224种心律失常分析,可升级12导心电测量18.33起搏器监测功能:单腔或双腔18.4支持ST段分析及2144小时趋势回顾18.5ST段测量和分析可用于成人、儿童及新生儿18.6QRS复合波宽度可设置,适用于新生儿及复合波宽度为IoOmS及更小的小儿患者。
第三章--医学监护仪器

THANK YOU!
插件式监护仪:每个监护参数或每组监护参数各 有其插件,使监护仪功能扩展与升级快速、方便。
2、按仪器接收方式分类:
有线监护仪:通过导线和导管与主机相连接,适 用于医院病房内患者监控。优点:工作可靠,不易受 周围环境影响; 缺点:对患者的限制相对较多。
遥测监护仪:通过无线的方式发射与接收患者的 生理数据,适用于自由活动的患者。优点:对患者 限制少; 缺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
5、按检测参数分类:
单参数监护仪:只能监护一种生理参数,适用 范围小;
多参数监护仪:同时监护多个生理参数,适用 范围大。
随着电子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医用 监护仪的发展也很快,从单一生理参数的监测发展 到对生物电、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血流等若 干参数的联合监测。从单一病床监测发展到对多个 病体的连续监测。
一是工业电视摄像与放像系统,监护患者的活 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为整个系统的执行机构, 如输液装置、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等;
三是多路生理参数监护仪,包括: ⑴信号检测部分(如传感器和电极等); ⑵信息的模拟处理部分(如模拟通道滤波、放大、
信号变换、数字信号处理等); ⑶计算机部分(如信号的运算、分析及诊断等)。
体温是了解生命状态的重要指标。监护仪中 ,体温的测量常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 器,采用电桥作为检测电路。现在已有集成 化测温电路可供选用。例如:PT100,在 0℃时电阻为100Ω,温度每升高1 ℃,电阻 变化0.39 Ω。
医用心电监护仪使用指南

医用心电监护仪使用指南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测量和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
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对于提供准确的心电图结果以及对患者的健康监测和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本使用指南将对心电监护仪的正确使用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以便医护人员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舒适度。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1. 确保心电监护仪已连接到电源,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检查心电监护仪的电极和导线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 为患者选择适当的电极位置,通常包括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二、使用步骤正确的使用心电监护仪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将电极粘贴在患者身上的适当位置。
摩擦皮肤,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以提高信号的清晰度。
2. 将导线连接到心电监护仪上,确保连接牢固,不会松动或脱落。
3. 打开心电监护仪,根据设备的规格和患者的需要设置监护参数,例如导联方式、滤波器和增益等。
4. 点击“开始监护”按钮,心电监护仪将开始记录心电图信号。
5. 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信号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6. 监护结束后,点击“停止监护”按钮停止记录。
三、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心电监护仪应放置在安全稳定的位置,避免被碰撞或坠落。
2. 心电监护仪和导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功能完好。
3. 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如心率突然增加或心律不齐等,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在心电图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需要及时调整导联位置或监护参数。
四、常见问题解答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1. 如果心电图信号不清晰或导联松动怎么办?答:检查电极和导线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松动或脱落,确保电极与皮肤充分接触。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医用电子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的各个部门,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身体状况。
本文将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监控。
一、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医用电子监护仪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
传感器将感测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监护仪进行处理和显示。
下面分别介绍各类参数的监测原理。
1. 心率监测心率监测通常使用心电图传感器,通过检测心电图信号的变化来计算心率。
心电图传感器通常有多个电极,贴在患者胸部的特定位置。
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通过监护仪解析并计算得到心率数值。
2. 呼吸监测呼吸监测可以使用胸带式呼吸传感器或指夹式呼吸传感器。
胸带式呼吸传感器通过监测胸部的运动来判断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指夹式呼吸传感器则通过监测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来推测呼吸频率。
3. 体温监测体温监测可以使用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将感测到的体温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监护仪进行解析和显示。
4.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可分为无创式和有创式两种方式。
无创式血压监测通常采用充气式血压计,通过感应压力变化来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有创式血压监测则需要将压力传感器插入患者动脉内来直接测量血压。
二、参数监控医用电子监护仪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还可以设定不同的报警阈值,当某个参数超出设定的范围时,监护仪会及时发出警报。
参数监控功能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护理非常重要。
例如,当患者的心率过快或过慢时,监护仪会发出警报以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同样,当患者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监护仪也会发出警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及时处理。
此外,监护仪还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形成趋势图和报告。
这些数据对于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指导医疗决策。
总结医用电子监护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以及身体状况。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和使用指南

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和使用指南医用电子监护仪是现代医疗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从而指导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以及使用指南,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正确使用该设备。
一、医用电子监护仪的功能医用电子监护仪主要用于监测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体温、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以下是医用电子监护仪常见的功能:1. 心电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能够检测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心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血压测量: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准确地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以及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等疾病非常重要。
3. 体温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能够实时显示体温的变化趋势。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发热等症状,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4. 呼吸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问题。
5. 血氧饱和度监测:医用电子监护仪可以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等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或治疗措施。
二、医用电子监护仪的使用指南正确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医生的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的一些建议和指南:1. 选择适合的设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环境选择适合的医用电子监护仪。
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监测需求,例如心电监护仪、多参数监护仪等。
2. 安装设备:在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之前,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医用电子监护仪通常包括传感器、导电贴、电缆等部分,正确连接这些部件对于保证监测准确性至关重要。
3. 仔细操作:在使用医用电子监护仪时,需要仔细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第六章 医用监护仪

2.阻抗式呼吸测量
①人体呼吸运动时→胸壁肌肉交 变弛张→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 组织的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变化 量为0.1~3Ω,称为呼吸阻抗。呼 吸阻抗(肺阻抗)与肺容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肺阻抗随肺容量的增大而增大。阻 抗式呼吸测量就是根据肺阻抗的变化而设计的 ②监护测量中,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即用心电电极同时检测心电信 号和呼吸阻抗。电极安放方法与前面所述“心电监护”相同。利用L和R(或L 和RF)两个电极。两电极之间的阻抗作为待测阻抗Zx,接在惠斯通电桥的一
三.监护仪器结构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①传感器与电极②多路模拟处理系统 ③计算机系统④信号的显示、报警和记录部分⑤治疗部分,有的监护仪还有遥测 部分及摄像机。各部分的功能简要描述如下: 1.传感器与电极:各种传感器和电极用以获取各种生理参数。监护系统中的传感 器要求能长期稳定地检出被测参数,且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适等 2.多路模拟处理系统:它主要是将传感器获得的信号加以放大,同时减少噪声和 干扰提高信噪比,实现采样、调制、解调、阻抗匹配等
监护仪中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采用的是光电技
术,通常有两种方法:透射法和反射法
1.透射法 根据郎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种物质的溶液
上时,物质对光有一定的吸收、衰减,透射光强I与入
射光强I0之间有以下关系:I=I0e-εcd 式中ε为物质的吸光系数,c为溶液的浓度,d为光穿
过的路径
I/I0比值的对数称为吸光度D,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D=ln(I/I0)= εcd
本要求,符合这些标准和要求是监护仪安全性和有效性重要的保障
2.功能更加强大、性能更加卓越: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对心
率失常的分析和对st段的分析功能等
3.专用监护仪发展迅速:手术监护仪,胎儿监护仪等 4.远程监护和家庭监护日益普及:对常见病,老年病等监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率变异性常见分析方法
– 线性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时域分析法)、 谱分析和传递函数分析(频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
• 基于统计学方法和几何学方法 • 短时统计学分析指标
– 平均心率、平均R-R间期、极差、标准差 ( SDNN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标 准 差 ( SDSD ) 、 相 邻 间 期 差 的 均 方 根 ( rMSSD ) 、 相 邻 间 期 差 大 于 50ms 的 个数(NN50)和NN50占总间期数的百 分比
心电 0.05~80H ≥3.2S 图机 z
心电 1~25Hz 监护
≥0.3S
测量 目的
放大器性 能要求
心电的细 高 微结构 (短时间)
心率(长 低 时间)
(一)心率分析
心率: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瞬时心率:心电图两个相邻R-R间期的 倒数F=1/T(次/秒)=60/T(次/分钟) 平均心率:在一定计数时间内的R波的 个数
容积变化时,改变了这束光的透光率,由光
电变换器接收经组织透射或反射的光,转变
为电信号送放大器放大和输出由此反映动脉 血管的容积变化。
血气
• PO2是度量动脉血管中的含氧量,PCO2是度量 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含量
M p
P • M是含氧量或含二氧化碳量,是溶解系数,
p是PO2或PCO2,P是大气压
2、阻抗式呼吸测量
• 人体呼吸运动时,胸壁肌肉交变弛 张,胸廓也交替变形,肌体组织的 电阻抗也交替变化,变化量为 0.1~3,称为呼吸阻抗(肺阻抗)
ZX
Z1 Z2
Z3
V1
V
• 特点:
– 呼吸阻抗电极与心电电极合用 – 电桥激励电源采用20~100kHz的高频电源* – 激励源为恒流源
• 四、有创血压 • 五、无创血压 • 六、心输出量 ** • 七、体温 • 八、脉搏 ** • 九、血气 **
• 频域分析法特点:
– 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心律失常分析
•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
• 心律失常定义:指心脏冲动的频率、 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 次序的异常。
窦性心律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 /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 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 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 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 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 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 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 失常。
常见的监护参数:
• 心电\心率和节律 • 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 心输出量 • 体温 • 呼吸 • 血气
临床应用范围
• 目前广泛应用的自动监护系统有:手 术中自动监护系统、手术后自动监护 系统、外伤护理病房自动监护系统、 冠心病自动监护系统、分娩室自动监 护系统、危重病人自动监护系统、新 生儿和早产儿自动监护系统、高压氧 舱自动监护系统等。
• 3、根据使用范围分类:有床边监 护仪、中央监护仪和离院监护仪三 种,它们又各有智能化和非智能化 之分。
自动监护系统的原理框图
• 该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工业电视摄 像与放像系统,用以监护病人的活动情况; 二是必要的抢救设备,它是整个系统的执 行机构,例如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 起搏器和反搏器等;三是多种生理参数智 能监护仪。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输出量测量方法:
连续输注指示剂—稀释法 • 稀释技术:把已知浓度的一些示踪物
质注进心脏之前的静脉血流中,指示 剂通过心脏之后,在其下游测出稀释 后的浓度,由此算出心输出量.
• 质量传输原理:
含有某种指示剂的血液流过机体时,机 体向血液吸收或排出该指示剂,于是血 液中指示剂浓度将发生变化:
•
RRt-2+RRt-1+RRt=2(ARt-3)
三、呼吸
呼吸监护指监护病人的呼吸频率,即 呼吸率。呼吸频率是病人在单位时间 内呼吸的次数,单位是次/分。
1、热敏式呼吸测量
• 用热敏电阻放在鼻孔处,当鼻孔中气流通 过热敏电阻时,热敏电阻受到流动气流的 热交换,电阻值发生改变。
• 对于换热表面积为A,温度为T的热敏电阻,当感 受到鼻孔内温度为Tf的呼吸气流的流动,热敏电
• 几何学分析
– R-R间期直方图、三角指数
• 时域分析法特点:
– 计算简单、指标意义明确
频域分析法
• 可以把复杂的心率波动信号按照不同的频 段来描述其能量分布,将各种生理因素的 作用适量分离进行分析
主要的频域分析法
• Welch法和自回归(AR)模型 • 频域分析法主要计算参数:
– 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 ( HF ) 、 两 个 频 率 范 围 内 总 功 率 的 比 值 (LF/HF)、归一化的LF和HF
Q dV / dt Ca Cv
dV/dt是肺氧消耗量,它等于吸入气氧含 量与呼出气氧含量之差,用肺活量计测定, Ca用动脉心导管测定。Fick法测量精度高, 是心输出量测定标准方法。
光电法测量的参数
• 朗伯-比尔定律——波长为λ的单色光 在吸收物质媒体中传播距离d后,其光 强为:
I I0 expCd
监视器
摄象机
遥测发射 机
遥测接收 机
键盘输入信号
传感器
多路模
计
与
拟处理
算
电极
系统
机
显示 报警
记录
抢救设备
第二节 临床常用的监护参数及测量 原理
一、心电图 • 导联:3个或6个,最多12个 • 电极:肢体电极3个或4个;监护肢体导联和
胸导联则至少5个
心电图机和心电监护的区别
仪器 通频带 类别
时间 常数
第六章:医用监护仪器
病人监护仪是一种用以测量和控制病人 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超差可发出报警的装置和系统。 病人监护系统,它能进行昼夜连续监视, 迅速准确地掌握病人情况,以便医生及 时抢救,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 监护仪与临床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 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量,检 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 作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 并发症减到最少,最后达到缓解并消 除病情的目的。
(二)心律失常分析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一 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 停搏
(二)异位心律 1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 主动性异位心律 • 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 返性、室性); •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二 冲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 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 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 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分析
• (1)心动过速 R—R间期 <0.5S(120次/分)。 • (2)心动过缓 R—R间期>1.5S(40次/分)。 • (3)停搏和室颤 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QRS波,
心输出量
血流量 (Blood flow Volume):单位 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积的血量 (mL/min or L/min)。 •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是心脏 每分钟射出的血量(L/min)。一般用 肺动脉或主动脉中的血流量作为心 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 的血液输出量。
• (6)R落在T上(R on T)这是在心室复极 化时期(T波)出现的PVC,由于T波无法检 测,所以只能靠节律分析。
• (7)二联律 每个正常心搏带有一次PVC, 如果一连测到2个PVC就检测到二联律。
• (8)三联律 一次正常心搏后接着2次早搏 和1个完全代偿的停歇期。二次早搏的R—R 间期都小于正常心搏R—R间期的90%,完 全代偿停歇期加上这二次早搏的R—R间期 大致等于2个正常心搏的R—R间期。
• R on T RRt-1<0.33(ARt-2)
•
RRt-1+RRt=2(ARt-2)
• 二联率 RRt-3<0.9(ARt-4)
•
RRt-1<0.9(ARt-4)
•
RRt-3+RRt-2=2(ARt-4)
•
RRt-1+RRt=2(ARt-4)
• 三联率 RRt-2<0.9(ARt-3)
•
RRt-1<0.9(ARt-3)
• 二联律 • 三联律
二联律 1正常+1早搏 ≥3次
三联律 2正常+1早搏或1正常+2早搏
• (9)插入性期前收缩 是没有代偿停歇的 早搏,早搏的R—R间隔大致等于早搏前的 平均R—R间隔。
• (10)房性早搏(APB)一早搏接一个代偿 的停歇。
Abenstein判据:
• Abenstein判据是常用判据,定义RR为R-R 间期,AR为8个R-R间期平均值,下标t表 示时间关系,t是最近一个时间,t-1是前一 个时间。
dm dt
FoCo
FiCi
1、Fick法
• 在开放血液循环中,以氧作为指示剂,由于 肺毛细管与肺泡之间的氧交换量与肺血流量 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肺动脉和肺静脉 的氧浓度测量心输出量。
Q dV / dt Ca Cv
Q为血流量(mL/min) ;Ca为动脉血氧浓度 (mL/L);Cv为静脉血氧浓度(mL/L); dV/dt为单位时间内氧消耗量(m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