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初步】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合集下载

让学生作文抒真情讲真话

让学生作文抒真情讲真话

让学生作文抒真情讲真话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作文应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已饱受假话、大话、空话、无病呻吟的困扰,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是挖空心思的去想、去编,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套话连篇。

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坦露自己真实的心灵,抒真情、说真话呢?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

一、让学生认识“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文贵于真,文章的生命应该是真实。

但大多数学生写作时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写作文时从来不认真思考自己的经历,感受或体验,而是挖空心思地东拼西凑来“应付”老师,完成“任务”。

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就是假话、套话、空话连篇。

面对这些,教师总是非常的无奈,问题的关键是学生认识不到如何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认为凑来的文章辞藻丰富,语言华丽是好文章,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却忽略了内容和情感的真实。

其实他们不知道文章只要贯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哪怕语言是朴实的,文章也同样是可以生动感人的。

所以,作为教师应引导他们明白“真实”才是文章最重要的东西,让他们了解写作文时真情实感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感触到的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能写出好的文章,语言可以是质朴无华的,选材可以是普通的,只要是贯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就会充满生命。

同时,要想写出好的、生动感人的文章,就必须抒写真情实感,学生只有有了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去思考自己的一些真实经历和情感,才有可能用心去感受真情,表达真情。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真情学生虽然明白写作文应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他们缺乏发现真情实感的“眼睛”,不能用心去感受真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感受真情。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重要舞台,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优秀范文让学生感受真情。

我们在介绍那些名家的写生活中平凡琐事却情真意切的优秀文章给学生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慨:“这样的事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正反映了多年来由于我们作文教学中英雄化、高尚化、歌颂化的偏差给学生造成的误区,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那些高尚的、伟大的人和事才值得写。

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如何达真情实感范文1:如何让中考作文达到真情实感?中考作文是学生们展示自己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要关卡,也是学生们表达真情实感的窗口。

那么如何让中考作文达到真情实感呢?首先,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深入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观察、阅读等方式积累素材,然后挑选一个让自己最有感触的话题,仔细思考如何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比如,如果要写“母亲节”的话题,可以先回忆自己与母亲的点滴,思考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此来达到真情实感。

其次,要注意用词。

真情实感并不是用语言的华丽程度来衡量,相反,用词要简洁明了、真实朴实,让人一读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比如,想要表达感恩之情,无需使用过多华丽词汇,简单的一句“你的付出是我无法回报的”即可让人感受到你内心的真实情感。

最后,要注重细节。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添加一些细节描写,比如表情、动作、言语等,以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一来,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

总之,在中考作文中,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注重用词和细节描写,这样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达到真情实感的效果。

要点分析:写作重点:深入思考、用词、注重细节描写用词分析:简练,真实朴实范文2:如何让中考作文更有真情实感?在中考作文中,如何让文章表达更多的真情实感呢?首先,学生们应该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话题进行写作,在这个话题中,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如果写我的家乡,学生应该先对自己熟悉的家乡进行认真观察,并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家乡的独特之处,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时,需要注意用词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一些华丽词汇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情感,甚至有些使用不当还会严重影响语言表达的真情实感效果。

因此,学生们要在平实的语境中选择简明扼要的用词,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

最后,学生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描写细节。

相对于华丽的辞藻,细节描写更能表达强烈的真情实感。

作文情感如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情感如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情感如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方式,而情感的真实与深刻是使作文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关键。

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具观赏性,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呢?首先,要用真情实感深刻烘托作文的主题。

作文的主题是作文内容的核心,只有通过用真情实感来阐述主题,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可以选择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真实地描述夏天的酷热、清凉、愉悦等感受,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这样才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夏天的独特魅力。

其次,要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真实存在的情感。

细节是文章的灵魂,通过细腻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可以具体描述朋友之间的默契、支持和理解,通过实际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展现出友情的真挚和深厚,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可贵。

此外,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情感。

生动的语言可以使作文更加有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而形象的比喻则可以将抽象的情感通过具体形象的对比进行表达,使之更加真实感人。

比如,如果我们要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家乡比作一位温柔的母亲,用温暖和慈爱来形容家乡的氛围和人情味,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真情实感。

最后,要注意情感真实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但过多的修辞可能会让作文夸张或失真,影响真实感的表达。

因此,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同时,要适度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保持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总之,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是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通过用真情实感烘托主题、注重细节描写、运用生动语言和形象比喻以及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作文更富有情感,使读者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从而增强作文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批改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所写的文章简单,空洞无物。

而且有不少的内容都是捏造出来的。

或从作文选中抄袭过来的。

写事往往就是写让座,扶老大娘过马路,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千篇一律的事例。

写人的范围也很狭窄,内容页是从别人的习作中搬过来的。

由于内容缺乏真实性。

所以很难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写得不生动,可阅性较低。

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写作是的弊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从这几年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许少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并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在指导写作的时候首先要启发好学生的正确选择材料。

而选材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材料必须真实。

所写的事或人都一定要自己非常熟悉的,印象深刻的。

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学有榜样。

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对一些感情表达得好,真挚感人的文章要重点讲好,并在讲课中结合进行写作指导,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例如在我们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中有一篇课文《一夜的工作》就是一篇就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

周总理不辞劳苦地工作和极其简单的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他被深深地感动。

他为人民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作者就是满怀这种深厚的感情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所以,讲读这篇课文时,我特别让学生找出文中那些是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的。

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在写作中怎样表达人物的情感的。

学习从细节的描写中表达人物的崇高品格。

再就是教给学生怎样表达感情的方式。

例如,我们在文章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多,可以边叙事边抒情,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也可以通过联想来表达感情……不同的表达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作文来制定。

但不论哪种方法,关键是要对自己所写的事物有感情,要带着感情去写,说真话,吐真情。

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上,我们一定要强调同学们要注意抓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

写作需真情实感教案

写作需真情实感教案

写作需真情实感教案真情实感教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事实上,情感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真情实感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和快乐。

首先,一个真情实感的教案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比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一个真情实感的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班会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分享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快乐、悲伤、烦恼等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交流的力量。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再次,一个真情实感的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情感表达的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绘画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最后,一个真情实感的教案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妙。

作文技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案人教版

作文技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案人教版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作文技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作文技法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次教学目标和作文技法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作文技法的积极性。
(4)作文评价能力的提高:学生难以准确地评价作文中的真情实感,无从下手进行修改。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作文,直观地了解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实践,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定期检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观察日记和阅读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作文技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角度,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的技巧,使作文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避免夸张和做作,保持作文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板书设计
1.设计原则:
-重点突出:将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重要性以及运用方法等核心知识点用大字或加粗显示,便于学生捕捉重点。
-结构清晰:采用逻辑性强的结构,如总分总、递进等,使板书内容条理清楚,易于学生理解。

作文指导:要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指导:要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指导:要表达真情实感文贵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文贵情真,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

这是因为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自己认识水平的体现。

写一句话、一段话、以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感情,不写半句虚伪的,不着边际的话。

这样,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还会使自己逐渐增强表达欲望,提高作文兴趣。

也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与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我理解了妈妈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

她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疼学生简直胜过疼我。

有一件事,一直使我记忆犹新。

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在北边山区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和我。

冬天,妈妈辅导数学智力组,天天很晚才回家。

一天下午放学,天很冷,我想:妈妈今天该早点儿回家来了吧。

到家一看,门锁着,我便垂头丧气地去同学家写作业。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做完作业,以为妈妈保准回来了,因为老师早下班了,就欢快地来到家门前,唉,门仍锁着。

我生气了,都这么晚了还不回来,算什么妈妈,谁像她?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刮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天气太冷了。

我本想去学校找妈妈,可妈妈说过,不让我去学校找。

我只好在门外等呀等呀,一直等到晚上六点多钟,妈妈才回来。

进了门,她高兴地说:“小磊,你饿了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

”我气呼呼地嘟噜着脸问:“您是要儿子,还是要智力组?”“我都要哇。

”妈妈笑着说,“智力组就要比赛了,不辅导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今天,我们做出了好几道难题。

”我头一歪,眼一斜:“得了,就您积极!”妈妈看我气很大,就坐下来,耐心地给我讲了很多道理。

这些年,妈妈多次被评为乡、县、市的先进教师。

望着妈妈一本本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我理解了妈妈。

她是好妈妈,更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这篇短文很感人,写自己由不理解妈妈(认为妈妈假积极,只疼爱学生,不像做妈妈的样子,心中没有儿子)到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是称职的好老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作文题目,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达。

真情实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它源自内心深处对事物的真诚和热爱,只有用真情实感去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呢?首先,我们要用心感受。

只有真正用心感受所要表达的事物,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比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时,我们要用心去回忆家乡的风景、人情和风土人情,感受家乡那份深厚的情感。

只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其次,我们要用情表达。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用真情实感去表达内心的情感。

比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时,我们要用真挚的情感去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用真情实感去描绘友情的美好和真实。

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再次,我们要用笔墨精心雕琢。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用心用情地挥洒笔墨,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作文中。

比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爱情的作文时,我们要用心用情地描绘爱情的甜蜜和真挚,用笔墨精心雕琢出爱情的美好和动人。

只有用心用情地雕琢,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最后,我们要用真诚打动人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用真诚打动人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比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时,我们要用真诚打动人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用真情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

只有用真诚打动人心,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总之,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表达,用笔墨精心雕琢,用真诚打动人心。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指导初步】要表达真情实感
要表达真情实感
文贵有情,缺乏感情的文章就会像一杯白开水,没味道;文贵情真,表达真情实感才是好文章。

这是因为: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自己认识水平的体现。

写一句话、一段话、以至一篇文章,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表达自己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感情,不写半句虚伪的,不着边际的话。

这样,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还会使自己逐渐增强表达欲望,提高作文兴趣。

也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与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
我理解了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教师。

她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疼学生简直胜过疼我。

有一件事,一直使我记忆犹新。

我上一年级时,爸爸在北边山区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和我。

冬天,妈妈辅导数学智力组,天天很晚才回家。

一天下午放学,天很冷,我想:妈妈今天该早点儿回家来了吧。

到家一看,门锁着,我便垂头丧气地去同学家写作业。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做完作业,以为妈妈保准回来了,因为老师早下班了,就欢快地来到家门前,唉,门仍锁着。

我生气了,都这么晚了还不回来,算什么妈妈,谁像她?刺骨的寒风不停地刮着,简直让人难以忍受,天气太冷了。

我本想去学校找妈妈,可妈妈说过,不让我去学校找。

我只好在门外等呀等呀,一直等到晚上六点多钟,
妈妈才回来。

进了门,她高兴地说:“小磊,你饿了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

”我气呼呼地嘟噜着脸问:“您是要儿子,还是要智力组?”“我都要哇。

”妈妈笑着说,“智力组就要比赛了,不辅导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今天,我们做出了好几道难题。

”我头一歪,眼一斜:“得了,就您积极!”妈妈看我气很大,就坐下来,耐心地给我讲了很多道理。

这些年,妈妈多次被评为乡、县、市的先进教师。

望着妈妈一本本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我理解了妈妈。

她是好妈妈,更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

这篇短文很感人,写自己由不理解妈妈(认为妈妈假积极,只疼爱学生,不像做妈妈的样子,心中没有儿子)到理解了妈妈(她是好妈妈,是称职的好老师),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写文章时,怎样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呢?
(1)要端正作文态度。

要懂得: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就是为了让读者阅读并与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把作文当做“负担”,当做老师留下的“作业”,被动应付,凑合交差了事,这样就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2)要真诚而深刻地去感受、体验生活。

留心观察生活、周围万事万物,这是极为正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把自己“摆”进去,真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与事物。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对事物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作文时,就能做到“意在笔先,情在笔先”。

这时,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不把文章写出来,心就堵得慌”的感觉,一定不会再把作文当做“负担”了。

自己不去真心地感受、体验生活,即使拥有亲自观察或亲身经历的,能反映事物特点或表达真情
实感的材料,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也只会白白的丢失,作文时也只得去机械地照搬别人的观点和情感。

(3)要把好选材质量关。

真实的内容,才会有真情实感;随意编造或套背的内容,是决无真情实感可言的。

确实感动了自己的材料,自己才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会感动他人;自己都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材料,又怎会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呢?写出的文章又怎会感染读者呢?
【思考练习】
(1)写文章,为什么强调要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时,怎样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
(2)翻开一篇自己以往写出的文章,读一读,体会一下习作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果不是,就动笔改一改。

要防止与他人作文雷同
读同学们的作文,尤其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常常有读一而知十、知百的感觉,雷同现象十分严重。

就说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万万没有想到作文结果,决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爸爸和妈妈吵架的事,虽然吵架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内容、思路雷同的程度,让人感到吃惊,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不会开拓文路,不会从多方面搜寻材料、从新的方面选材立意,致使文路狭窄。

就说写《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这个题目:爸爸妈妈闹矛盾、吵架,是很多家庭都有的事,同学们作文时可以不费劲地拿来就写,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爸爸妈妈之间就没有别的事吗?
二是懒于动脑,避“重”就“轻”,缺少“求新求异”的意识。

追着别人跑——别人写什么,我就写什么;追着范文跑——它怎么写,我就怎么写。

这是十分错误的。

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呢?
(1)学会开拓文路。

所谓“开拓文路”,主要是指在审清题意之后,进行多向、逆向思维,想开去,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搜寻材料,然后从新的方面、新的角度去选材立意。

也就是在题目限定的条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拓展选材、立意的领域,广泛搜寻、思索,然后反复进行比较、筛选——在“真”中选“熟”,在“熟”中选“新”,在“新”中选典型的、令自己最动情的材料。

这样就能写出不与他人雷同的文章。

就说《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一题,在审清题意之后,就应该冷静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认真地想一想:爸爸妈妈闹矛盾的事有哪些,为什么,说明什么;互相关心、体贴的事有哪些,体现了什么;勤俭持家的事有哪些,孝敬长辈、关心子女的事有哪些,乐于助人的事有哪些⋯⋯这些都各表现了什么。

最后从中选出一两个自己体会最深、立意最深的新颖的材料来写。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
当我受到批评时
一天课间游戏,我和班上的中队长李小敬因一点小事吵了起来。

上课了,李小敬见班主任胡老师走进教室,于是就趴在桌子上抽抽搭搭地哭起来。

胡老师见中队长——“学习的标竿”哭得如此伤心,打听情况后就慢慢放下手中的作业本,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他两眼直瞪瞪地盯着我,心中积压的火气似乎再也憋不住了:“你,你站起来!你有什么资格和中队长吵架?你还有时间吵架?瞧瞧你的个头儿,再看看你的学习成绩!⋯⋯”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以冰雹似的语言大声斥
责着我。

胡老师啊,您为啥不问个“为什么”呀!吵架本来不怨我,我们玩得好好的,她非要插脚捣乱,还先骂了我。

可是我不敢申辩,因为我个头儿大,又是班上的后进生;我委屈,我真想哭。

妈妈呀,我想您,您为啥不来安慰安慰我呀?假如我是个学习尖子,今天老师还会像这样批评我吗?对,我要刻苦学习、要争口气,要用好的学习成绩来使老师改变对我的态度!尽管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儿,可我决不能让它流下来。

面对《当我受到批评时》这个文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自己因××事犯了错误,当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时,自己如何知错、认错,如何下决心改正错误等。

这是常规写法,是一般人惯用的思维方式(按照习惯或按照某个模式去思维)。

而本文的小作者就不同了,他突破了常规思维,变“知错、认错、改错”为“表达对老师批评的不满情绪”,变常规思维为反常规思维(创造思维),标新立异,开拓创新,不墨守成规,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2)要考虑一下别人是不是也具有这个(或这类)材料,是不是也会写这方面的内容。

如果估计到他人也占有这个(或这类)材料,也会写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自己最好就另选其它内容,不与别人“求同”,独树一帜,以新、奇(当然内容要真实,严禁编造)、动人制胜。

尤其是考试、参加作文竞赛,更要注意这一点。

【思考练习】
(1)作文雷同现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会出现作文与他人雷同的现象?怎样使自己的作文不与他人雷同?
(2)以《我受到了表扬》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搜寻材料,然后从新的方面或角度选材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