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鼻咽癌细胞株特性及来源
鼻咽癌

放射性脑和脊髓损伤关键在于预防,降低受不必要 照射的组织范围。
耳放射损伤
射线引起中耳和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咽鼓管 堵塞,间接引起传导性聋; 发生化脓性中耳炎时及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暂停放 疗;因咽鼓管阻塞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时,一般不影响 放疗,可鼻腔点滴麻黄碱,减轻黏膜肿胀。
放疗注意事项
放疗前拔出残根及龋齿;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饭后漱口; 保护放疗区皮肤; 放疗期间加强营养:多进食鱼汤、肉汤,避免辛辣、
油炸食物,禁烟酒; 坚持鼻咽冲洗,促进鼻咽部分泌物的排出。
化疗
1、诱导化疗(新辅助化疗) 用于分期晚,或鼻咽部肿瘤很大,或颈部淋巴结
4cm以上的患者; 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化疗后尽快放疗;方案为
DDP+5-FU或PTX+DDP; 优点:杀灭体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减少亚临床转移
灶;患者依从性好,能较好完成治疗;降低肿瘤负 荷,提高局部控制率; 缺点:延迟放疗;加速肿瘤细胞再增殖。
2、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可每周使用1次,或 与正常化疗一样,每3周使用1个疗程。
优点:不会延误放疗; 缺点:毒性加重,如严重的粘膜反应。
可手术切除死骨并局部清理,若大面积坏死,手术 风险大,可保守治疗,如局部生理盐水冲洗及高压 氧治疗。
放射性黏膜炎
80%以上患者在放疗中发生严重黏膜炎,是引起放疗中 断最主要原因;
表现为局部疼痛,影响进食、吞咽及交谈困难;
累积剂量>50Gy时,特别是同步放化疗患者,出现严重 黏膜炎概率明显增加;
Ⅲ
眶上裂
Ⅳ
眶上裂
Ⅴ
1支(眼神经) 眶上裂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引言鼻咽癌,又称为鼻咽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鼻咽部(喉咙通向鼻腔的区域)。
这种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鼻咽癌的发病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咽癌的发病因素。
1. 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是与鼻咽癌发病相关的两种重要病毒。
这些病毒感染可引发细胞遗传改变,导致正常细胞的恶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EBV列为鼻咽癌的致癌因素之一。
2.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与鼻咽癌的发病相关。
高盐饮食、不足的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以及缺乏维生素A、C和E等抗氧化剂的摄入都可以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露于烟熏食品和烹调烤肉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也可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3. 烟草和酒精摄入烟草和酒精是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烟草烟雾和高度酒精摄入与鼻咽癌息息相关。
吸烟和饮酒可以导致DNA损伤和细胞遗传改变,增加鼻咽癌的发生风险。
同时,吸烟和酗酒的人也更容易感染EBV和HPV 等致癌病毒,进一步提高患鼻咽癌的风险。
4. 家族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因素被认为与鼻咽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果家族中有患有鼻咽癌的成员,个体患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遗传突变或特定基因的不同表达引起的。
5. 慢性鼻咽炎和鼻息肉长期患有慢性鼻咽炎或鼻息肉的人群,其鼻咽黏膜受到长期刺激和损伤。
这种刺激和损伤可以导致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增加鼻咽癌的发生风险。
6. 工作环境暴露一些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致癌物质也被认为与鼻咽癌的发生相关。
例如,暴露于镍、石棉和石英等物质中的工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鼻咽癌风险。
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损伤鼻咽组织,导致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
7. 人种和性别一些研究发现,亚洲和北非地区的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较高。
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鼻咽癌。
8. 年龄和免疫系统年龄是鼻咽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中年和老年人患鼻咽癌的风险更高。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报告鼻咽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现。
然而,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中,鼻咽癌的流行病学发病率较低,多在1/10万以下。
非洲属于鼻咽癌中等发病区域。
东南亚则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但日本和朝鲜鼻咽癌发病率均低于1/10万。
在中国,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各省发病率最高,其中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被称为“广东瘤”。
广东的中西部年发病率可高达30~50/10万,而北方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肇庆、佛山、广州和广西东部的梧州地区互相连成一片,是世界上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其周围地区发病率逐渐降低,显示出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点。
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因地区、种族、年龄不同而差异悬殊,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并呈一定的男女发病比例。
其主要分布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区聚集性。
在世界范围内,高发区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域:XXX和亚洲东南部、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非洲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国家。
在XXX和亚洲东南部,鼻咽癌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尤其是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份。
广东省是全球鼻咽癌最高发区,其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达万〔男〕,万〔女〕。
在广东省,肇庆、佛山及广州地区讲广州方言的广府人鼻咽癌发病率最高,讲闽南方言的潮汕人次之,讲客家话的客家人最低。
北美洲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西部当地土著人群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达万〔男〕和万〔女〕。
在非洲北部和东北部一些国家,如科威特发病率达2.2/10万〔男〕和0.8/10万〔女〕。
而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及日本等地,鼻咽癌的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在世界三大人种中,黄种人的鼻咽癌发病率最高,部分蒙古人种也是高发人群,而黑种人次之,白种人则罕见。
在黄种人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中,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上皮癌。
我国和东南亚一带是高发区,其中我国鼻咽癌患者的人数占全世界鼻咽癌患者总数的80%。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一种来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主要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非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其中,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总鼻咽癌病例的70-80%。
非鳞状细胞癌包括腺癌、淋巴上皮瘤和未分化癌,并且在不同地理区域有不同的分布情况。
2. 组织学分级: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级常使用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标准进行。
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将鼻咽癌分为三个分级:分级I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级II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分级III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3. 病理学特征: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典型组织学特点:从组织学上观察,鼻咽癌呈现为不规则的肿块,通常具有浸润性生长模式。
肿瘤细胞紧密排列,呈岛状、管状或团状分布。
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核染色质明显增多,有明显的核分裂现象。
肿瘤细胞间质中常见淋巴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3.2. 粘液分泌:鼻咽癌有时会表现为明显的黏液分泌,这是由于肿瘤组织中腺体和黏液分泌细胞增生导致的。
黏液分泌的程度可以根据肿瘤组织中黏液的量来评估。
3.3. 淋巴结转移:由于鼻咽癌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常常在诊断时已有淋巴结转移。
肿瘤的淋巴转移常常见于颈部淋巴结,这是鼻咽癌的一个重要特征。
3.4. EB病毒感染:鼻咽癌与埃プ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密切相关。
EBV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感染EBV的癌细胞通常具有明显的病理学特征,例如核仁聚集、乳头状突起、核膜异染色等。
综上所述,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典型组织学特点、粘液分泌、淋巴结转移和EB病毒感染。
对于了解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对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和放疗方案选择

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和放疗方案选择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明显地理分布差异,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的发达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和中国南部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8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来自东南亚和亚洲部分国家。
鼻咽癌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包括角化型鳞状细胞性癌、非角化型上皮细胞肉瘤、未分化癌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癌症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并对放疗的敏感性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治疗前确定准确的病理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至关重要。
一级段落标题:鼻咽癌的常见病理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5年分类标准,鼻咽癌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病理类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KSCC)、非角化型上皮细胞肉瘤(non-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NKSCC)和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UC)。
1. 角化型鳞状细胞癌(KSCC)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是鼻咽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病例的60%至90%。
该类型癌症呈现出角化过程,并形成明显可见的角质样珠样体。
通常表现为中等到高度分化,并且在组织学上具有扁平上皮样特征。
KSCC对放射治疗相对敏感,具有良好的预后。
2. 非角化型上皮细胞肉瘤(NKSCC)非角化型上皮细胞肉瘤是鼻咽癌中第二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病例的10%至40%。
与角化型鳞状细胞癌相比,NKSCC缺乏形成明显可见的角质样珠样体。
此外,在组织学上还可观察到不同程度地淋巴浸润和异形性增生。
NKSCC对放射治疗也相对敏感。
3. 未分化癌(UC)未分化癌在鼻咽癌中占比较低,仅约为5%至10%。
该类型的癌症细胞缺乏组织学上的明显特征,具有高度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鼻咽癌的分期与分型标准

鼻咽癌的分期与分型标准鼻咽癌是一种在鼻咽部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上咽喉的一部分。
它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常见。
准确的分期与分型标准对于鼻咽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鼻咽癌的常用分期与分型标准。
一、鼻咽癌的分期标准1. 美国TNM分期系统美国TNM分期系统是指通过对肿瘤(Tumor)、淋巴结(Lymph 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的评估,将鼻咽癌分为不同阶段。
具体的分期标准如下:- T分期: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进行评估,分为T0至T4期,T0表示无原发肿瘤,T4表示原发肿瘤侵犯颅底、眶内或颞下窝等区域。
- N分期:根据颈部淋巴结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估,分为N0至N3期,N0表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N3表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高度明显。
- M分期: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进行评估,分为M0和M1期,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版分期及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版分期及分类标准是中国国内常用的鼻咽癌分期标准,具体的分期标准如下:- 分期Ⅰ期:原发肿瘤限于鼻咽部,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Ⅱ期:原发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Ⅲ期:原发肿瘤侵犯邻近组织,存在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分期Ⅳ期:原发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或存在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二、鼻咽癌的分型标准1. WHO分型系统WHO分型系统是国际上常用的鼻咽癌分类方法之一,根据肿瘤细胞的类型和形态特点进行分类,具体的分型标准如下:- 鼻咽鳞状细胞癌(NPC-I型):占鼻咽癌的大部分,细胞形态呈鳞状,有角化现象。
- 鼻咽未分化癌(NPC-III型):细胞变异严重,无明显分化,通常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 鼻咽非鳞状上皮细胞癌(NPC-II型):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比NPC-III型肿瘤预后良好。
2. WHO-EBV谱系分类系统WHO-EBV谱系分类系统是基于肿瘤细胞对EB病毒感染的差异进行的分类,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鼻咽鳞癌非角化型(WHOⅠ型):与鼻咽鳞状细胞癌(NPC-I型)相似,但不具有明显的角化现象。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

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鼻咽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组织,常见于亚洲地区,尤其是华南地区。
该病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一、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首先,鼻咽癌可分为角化型、非角化型和未分化型。
其中,角化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具有角化鳞状细胞癌的特征,细胞具有明显的角化现象。
非角化型主要包括未分化癌、肉瘤样癌等。
其次,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细胞具有角化现象。
腺癌主要来源于鼻咽黏膜下的腺体组织,相对较少见。
泡状细胞癌主要包括上皮样和非上皮样两种类型,上皮样泡状细胞癌源自上皮细胞,非上皮样泡状细胞癌源自生殖细胞。
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细胞高度异型性,未分化程度较高。
最后,鼻咽癌的分级是根据细胞的异型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划分的,通常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Ⅰ级为分化好的鼻咽癌,细胞异型性较低;Ⅳ级为未分化的鼻咽癌,细胞异型性极高。
二、鼻咽癌的分级系统鼻咽癌的分级系统有几种,包括WHO分级系统和TNM分期系统。
在这两种分级系统中,都重点关注了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分化程度。
1. WHO分级系统WHO分级系统根据细胞学特征和肿瘤组织学类型分为三个等级:分化良好型、中度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化良好型鼻咽癌细胞形态规整,细胞核少见异型性;中度分化型鼻咽癌细胞形态较规整,但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未分化型鼻咽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异型性显著。
2.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根据肿瘤的部位、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类。
T代表原发肿瘤的大小和深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
根据肿瘤的TNM分期,可以进行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三、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鼻咽癌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
鼻咽癌CNE1细胞株中EB病毒LMP1胞外肽段稳定性的研究

组化显示 C E 细胞高表达 L 1 扩增 L 1 N1 MP , MP 胞外段 的序列并测 序 , 序结果显示 与已知序列相 同 , 续传代 的 C 1 测 连 NE 细
证实 L 1 MP 胞外段表达稳定 , 为进一步研制 L 1 MP 胞外段特异性单克 隆抗体 , 并为其在确
A T C A C A@- 。L 1全 长 引 物 :5 G A C G C C 3 MP 'G T C -
G AA AC G T C ACC T GAG A 3 ; 丛 G 5一 1r TC vAG
A AG A G TT G3。 内参 照 ( 一 酸甘 油 醛 脱 氢 T T C A - 3磷 酶, P GA DH) 引物 正义 :' C A .G C A G C T 5A C C T C T C A 一 - A
定鼻咽癌放疗靶 区的功能显像的研究奠定基础 。 【 关键词】 鼻咽肿瘤 C 1 潜伏 膜蛋 白 1 胞外段 NE
有 研究 表 明在几乎 所有 的鼻 咽癌细胞 中均可 以 找到 E B病毒 ( B 的基 因组 成 成 分 L , B 通过 E V) 1E V ] 与 C d ( D 1分子结 合进 入 细胞 内 , 3R C 2) 整合 于 宿 主
E clJ 0 菌 由同济 医学 院 免疫 教 研 室 惠赠 , .oi M19细 C 1细胞 由湖南省 肿瘤 研究 所提供 。 NE 二、 主要试 剂 总 R A 提 取试 剂 盒 ( N 晶美 )逆 、
转录 ( T) R 试剂盒 ( 晶美) P R试剂盒 ( 、C 晶美 ) 限制 性 、 内切酶 B mHI Hi I 、 N Mak r 形条 带 、 a 和 n I D A re 梯 D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鼻咽癌细胞株特性及来源
CNE1 为鼻咽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NE2、HNE1 、HNE2 、HNE3、HONE1 为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5 一8F为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UNE —1亚株,具有高转移、高成瘤能力;6- 10B为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UNE-1亚株,具有高成瘤潜能, 不转移特性。
C666-1为长期携带EB病毒基因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HK-1为携带EB病毒基因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
NP69 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于1XKsFM(keratinoeyte serum-free medium, KSFM)培养基中,37C、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呈现鳞状上皮样、贴壁生长,具有正常鼻咽上皮的特性。
CNE11
癌组织来源
病人王某某, 女, 58 岁, , 籍贯吉林省,,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住院号:
2382248.1975 年8月1 3日患者因头痛耳鸣、鼻衄等症状来院就诊。
临床检查鼻咽部有菜花样肿物, 肿瘤已侵犯颅底和颅神经(川,IV,区刘),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为鼻咽癌。
X光诊断为鼻咽后壁软组织肿物符合鼻咽癌, 颅底象见左侧翼状突外板可疑骨质破坏,鼻咽部肿物作活检, 病理诊断为高分化鳞癌。
培养过程
在第12代时(培养后的6个月),在上皮样细胞培养中发现有少量梭形细胞。
在有的培养
瓶中, 梭形细胞逐渐增加。
在接种少量细胞的培养瓶中,有的全为上皮样细胞, 有的全为梭形细胞。
选择全为上皮样的细胞传代,称CNE细胞株;全为梭形的细胞传代,称CNF细胞株
CNE细胞株容易形成空泡,不传代的老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见到有些细胞的胞浆突出,然后脱落成死细胞,还有多核巨细胞。
在这二株细胞,特别是CNF细胞的单层或多层细胞上有很多圆形细胞, 核大,浆少。
在培养液中也有大量圆的脱落细胞。
将培养液中的悬浮细胞接种于培养瓶,细胞仍能贴瓶,生长出原来的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
将CNE , CNF细胞和这二株细胞的脱落细胞培养成单层后, 不传代, 每周换液二次, 继续培养7 个月,未能得到类淋巴母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未见到肿瘤组织培养中常见到的成纤维细胞生长。
特性
CNE-22
组织来源和培养方法
组织取自鼻咽癌(W期)患者,林XX,63岁,男性,广东籍,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慢性鼻咽炎,但同时负压吸引的鼻咽脱落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图1).
病人血清的E B病毒抗体和鼻咽脱落细胞的EBNA检测,病人血清的各种抗EB病毒抗体的滴度分别为:VCA/IgG 1: 320 , EA IgG 1: 160, VCA/lgA 1: 40, EA/lgA<1 : 5 ,抗EBNA 抗体为1:160=鼻咽脱落细胞中发现成团的癌细胞呈EBNA阳性
细胞株的EB病毒抗原
用抗补体免疫荧光试验检查CNE- 2细胞中各种EB病毒抗原。
体外培养第3代细胞可见
2谷淑燕,赵文平,曾毅,唐慰平赵明伦邓惠华,李昆.从低分化鼻咽癌病人建立鼻咽癌上皮细
胞株[J].癌症,1983,02:70-72+129-130.
EB NA阳性,胞核呈颗粒状明亮的荧光,细胞传至第11代后进行多次检查,EBNA均呈阴性。
经ludR或巴豆油、丁酸激活的细胞,检查EA、VCA也呈阴性。
将细胞与类淋巴母细胞株HK-1 共同培养,观察EB病毒对上皮细胞的再感染,6天后上皮细胞的EBNA仍呈阴性。
HNE1、HNE2,HNE3和HONE1 3 2 4
组织细胞培养及建株肿瘤组织
取自4倒男性鼻咽癌初诊患者,分别命名为HNE1、HNE2,HNE3和HONE1,其中HNE1
和H0NE1为EBV阳性,HNE2和HNE3为EBV阴性。
病理诊断均为低分化鳞癌。
EBV抗原及EBV基因组分析EBNA检测结果发现.HNE i和HONE 1细胞30代以前均为
EBNA阳性,HNE2和HNE 3则为阴性。
晚代HNE1和HONE1细胞的EBNA也逐渐转为阴性,
而从HONE1第5代细胞中克隆出来的CL40亚株的EBNA则非常稳定,传至52代其EBNA阳性
率仍高达85—90%, VCA结果示HNE1、HNE2、HNE3,均为EA/VCA朗性.HONE细胞中
只有0.1%为阳性。
3人体鼻咽癌上皮样细胞株和梭形细胞株的建立[J].中国科学,1978,01:113-118+121-124.
4祝和成,姚开泰,李桂源等,4株鼻咽癌上皮细胞株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湖南医科大学学
报.1992,06,17(2),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