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小孩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纯真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TCD编码: BGG000、ICD-10 编码: S42.001)。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 2 周之内。

(2)中期:伤后 2 周~ 4 周。

(3)后期:伤后 4 周以上。

3.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断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有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呆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锁骨骨折(TCD编码: BGG000,ICD-10 编码: S42.001)的患者。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0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8)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9)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5)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0)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6)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2)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7)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6)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诊疗方案+路径表单

痿病的诊疗方案一、概念痿病是由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而致经脉失养,以肢体软弱无力,经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症。

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肌萎缩侧束硬化,周期性麻痹等。

二、诊断标准1.疾病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为,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

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

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证、风痱、震颤等鉴别。

1.2 一般分期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1.3 西医诊断标准(1)急性脊髓炎①急性起病,病前有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②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的脊髓横断性损伤,即包括了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③脑脊液压力正常,常规、生化检测可见淋巴细胞及蛋白含量可轻度增高。

④MRI检查可见脊髓内节段性长T1、长T2信号。

(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①急性起病,常有感染史。

②肢体远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的对称性感觉障碍及弛缓性运动障碍,对称性植物神经障碍。

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④肌电图可见去神经性变性。

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1、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麻木不仁。

或发热,小便赤涩热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脾胃虚弱起病缓慢,渐见下肢痿软无力,时好时差,甚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缓。

3、肝肾亏虚:病久肢体痿软不用,肌肉萎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

舌红绛,少苔,脉细数。

4、气滞血瘀四肢痿软,麻木不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精深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

目录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0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8)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9)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5)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0)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6)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2)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7)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6)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耳鼻喉科呼吸内科骨伤科风湿科1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9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0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1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12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3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1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15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6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7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8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19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0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3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4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5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6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7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8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29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0侗裕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消化内科感染科外科妇科神经内科31胃脘痛(慢性胃炎)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32胃缓(胃下垂)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4胃疡(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5泄泻(急性肠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6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7肠结(不完全性肠梗阻(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为主))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8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39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0肝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1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2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43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4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5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46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7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48盆腔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49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0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1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且目前已怀孕)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2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53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4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5中风后肩痛(肩手综合征(卒中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6头痛(偏头痛)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7面瘫(面神经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8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59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0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病种神经内科心内科肾内科泌尿外科儿科61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2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3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64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65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6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67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68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69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70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71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72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4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75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76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77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78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79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80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1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3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5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86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87卵巢癌(Y瘕)中医临床路径88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89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90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眼科内分泌科临床路径,病种肿瘤科********-*****9899100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前列腺癌(去势术后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非手术)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胃癌术后辅助化疗(行胃癌根治术后,需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结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食管癌(非手术)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临床路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临床路径。

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脊髓损伤中医诊疗方案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二)证候诊断1.瘀血阻络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脊背(损伤处)常见痛处固定,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肢体酸麻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涩。

2.脾肾阳虚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腹中冷痛。

面浮不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肢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

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或薄白,脉沉细或沉弱。

3.肝肾阴虚证:双下肢或四肢痿废无力,肌肉萎缩,腰脊酸软,不能久坐或久立,少寐,心烦口干,或伴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根据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1)功能训练①肌力训练:其重点是肌力达到3级,可以逐步采用渐进抗阻练习;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1级时采用电子生物反馈或功能性电刺激等方式进行训练。

②肌肉牵张训练:包括腘绳肌、内收肌牵张和跟腱牵张。

腘绳肌牵张是为了使患者直腿抬高大于90°,以实现独立坐位。

内收肌牵张是为了避免患者内收肌痉挛而造成会阴部清洁困难。

跟腱牵张是为了保证跟腱不发生挛缩,以进行步行训练。

③垫上训练:翻身、肘胸位、手膝位、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帮助下坐起动作、卧坐转移。

④坐位训练:正确独立的坐姿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练的前提。

床上坐姿可分长坐(膝关节伸直)和短坐。

膝关节屈曲实现长坐才能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其前提是腘绳肌牵张度必须良好,髋关节活动度超过90°。

⑤轮椅训练:经过前述垫(床)上训练后,病人逐步适应并学会操作轮椅,借助轮椅完成各种活动,对于T10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大多数终身要与轮椅为伴。

此期康复目标主要是学会安全使用轮椅及轮椅保养、维修,在轮椅上完成各种转移活动。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以病种为基础的全过程、多学科、协作性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以几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为例,介绍其临床路径管理。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主要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处理。

在急性期,患者需立即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脑血管病因和病变部位。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需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亚急性期,重点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

恢复期,应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评估外伤的严重程度,包括颅内损伤的程度和其他系统的伤害。

对于轻度外伤,可进行观察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外伤,需要及时手术干预,包括颅内血肿清除、颅骨开窗等。

术后,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神经功能状态、颅内压监测等。

康复期,要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常见病。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重要的是早期评估损伤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生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脊髓松解术、植入电极等。

术后,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康复期,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对于良性肿瘤,可选择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术后,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术后还需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处理复发和转移。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常见病。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对于良性肿瘤,可选择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的住院患者。

一、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ICD编码为:T0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0年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简称“ASIA”进行诊断。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临床常见症候:
淤血阻络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脊髓损伤(不完全性)。

2.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经外科或内科治疗后直接进入康复机构首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完全性脊髓损伤、由肿瘤、结核引起的脊髓损伤、合并重度
感染、重度昏迷等。

(六)中医症候学检查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舍、等特点。

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
(3)胸部正位X线片、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X片;
(4)心电图;
(5)康复评定项目:
①根据ASIA修订的SCI神经功能分级。

②运动评分(motor score,MS)评定运动功能。

③ASIA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 ,SIS)评定感觉功能。

④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活动能力。

⑤导尿评分(脊髓损伤诊疗方案临床验证CRF表提供)评定膀胱功能。

3.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泌尿系B超或彩超、残余尿测定、中断尿培养、
损伤部位相关的脊柱CT或MRI、双下肢血管彩超、尿流动力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静脉肾盂摄影、24小时肌酐清除率、心肌酶谱等。

(七)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辅助器械的运用等。

(2)针灸治疗:包括针刺疗法、灸法等。

(3)推拿治疗:根据分期辩证选用手法。

(4)物理因子疗法:包括电疗(低频、中频、高频)、磁疗、热疗、离子导入、多功能灸疗仪、中药熏蒸治疗仪等。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淤血阻路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2)脾肾阳虚证:健脾益气,补肾通督。

(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心理治疗,穴位注射、药物熏洗等。

4.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针对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气压、压疮、尿路感染等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治疗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22-2008)。

5. 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脊髓损伤功能分类标准”提高一个或一个以上级别。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中ASIA残损评级B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55份及以上;C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60分及以上;D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达到95份及以上。

3. 膀胱功能改善:导尿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

4.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 合并有其它系统疾控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 因患者不配合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该路径。

4. 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但仍然存在脊髓压迫症状,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期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脊髓损伤(不完全性)(ICD-10编码:T09.302)
患者姓名: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门诊号:_____住院号:_______
发病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___时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日出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标准治疗时间≤35天实际治疗时间______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