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运动方式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

2. 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及其功能。

3. 动物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运动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运动方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需要运动。

2. 探究: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分析其运动器官及其功能。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并阐述动物运动的意义。

4. 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运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动物运动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动物运动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3. 准备作业题目和答案解析。

八、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

2. 视频:寻找相关动物运动的视频,用于更直观地展示动物运动方式。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于动物运动的知识和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动物运动的基本方式。

2. 第3-4课时:分析不同动物的运动器官及其功能。

3. 第5-6课时:探讨动物运动的意义。

4. 第7-8课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动物运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动物比赛》4篇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动物比赛》4篇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动物比赛》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动物比赛》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动物比赛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和它们的运动能力。

2. 发展幼儿的大肌肉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基本动物运动能力的介绍:跑、跳、爬。

2. 动物比赛游戏的设置。

教学准备:1. 做好动物的图片和图示卡片。

2. 准备一些小障碍物,如小桌子、小椅子等。

3. 室外场地做好安全准备。

教学过程:活动一:动物运动能力介绍(10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一些常见动物的名字,如狗、猫、兔子等。

2. 展示动物的图片并问幼儿,这些动物都会什么运动?如狗会跑、猫会爬、兔子会跳。

3. 与幼儿一起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跑几步、跳几下、爬几次。

活动二:动物比赛游戏(30分钟)1. 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命名为一个动物,如狗组、猫组、兔子组等。

2.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队长,其他队员为动物集体,队长为动物的代表。

3. 在室外场地设置几个小障碍物,每个障碍物后面放置一块纸板,上面有对应动物的图示卡片。

4. 现场组织比赛,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比赛。

队长带领动物集体从起点出发,依次跑、跳、爬过障碍物,最后到达终点。

5. 当动物集体到达终点时,队长将动物图示卡片贴在相应位置,标志着该动物完成比赛。

6. 所有小组完成比赛后,我们一起观察每个动物胜出的情况,看哪个动物表现最好。

活动三: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与幼儿一起总结各个动物的运动能力,如哪个动物跑得最快、哪个动物跳得最高。

2. 引导幼儿思考,我们人类能不能像这些动物一样灵活地运动?3. 鼓励幼儿尝试各种运动,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4.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物比赛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动物的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准备,确保幼儿的安全。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动物的运动》教案四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动物的运动》教案四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动物的运动》教案四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运动的问题。

2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相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对查阅相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相关运动的各种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它们怎样运动?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相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

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相关运动资料。

1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很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很多疑问的方法之一。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

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

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动物运动会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实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动物的运动》教案

《动物的运动》教案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1.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1.让同学们充分的参与课堂活动,以提高其兴趣。

2.演示法调动其注意力。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课件演示法,练习法,指导法,谈话法等相结合的方式。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电视上,我们可以看到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狮子、迁徙角马群。

在动物园里,我们可以看到孔雀开屏、仙鹤起舞。

在自然界里,我们看见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等,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或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而运动必须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

展示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蠕动、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等。

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也可以把自己当做研究对象。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骨骼(含关节)和肌肉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1)骨骼:起支撑和承力的作用。

对照课本图形认识家兔骨的名称(2)关节:改变骨的运动方向。

对照关节结构示意图说出关节各结构名称(关节囊、关节腔、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3)肌肉:一组肌肉必须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当它收缩时,就会带动骨围绕关节做运动。

指出肌肉包括肌腱肌腹两部分。

2、讨论(1)大吊车的可活动部分相当于动物的关节,如吊车臂与车体之间部分。

(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都有关节。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4)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huai2)关节、趾关节等。

八年级生物教案 动物的运动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动物的运动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的运动9篇动物的运动 1一、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言运动系统的组成探究实验提纲: 1、两手捏住鸡翅两端,向内、外做伸缩运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2、用解剖剪和解剖刀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牵引骨运动的。

3、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模拟制作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行为。

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动物各种行为。

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下完成探究实验。

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运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自信心增强,学习积极性更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交流。

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交流。

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在老师启发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播放录像片段。

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的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的教案

初中生物动物的运动的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原理,并能够理解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动物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动物需要运动?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动物运动的分类:动物的运动可以分为步行、奔跑、跳跃、飞行等。

2. 分析动物运动的原理:动物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配合。

三、实验环节(20分钟)
1. 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鸟类的飞行、昆虫的跳跃等动物运动方式,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动物运动的原理和方式。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1.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不同的动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何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总结:动物运动对其寻找食物、逃避捕食、繁殖等都有何帮助?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宠物或身边的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心得。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原理。

2. 强调动物运动的重要性:动物运动是其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注:教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动物的运动教案三

动物的运动教案三

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认识动物和人一样,运动需要机体提供能量来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的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能够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从而爱护动物。

二、重点难点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学生硬纸板、松紧带、图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录像展示画面:千姿百态的动物行为及运动。

问:你从画面上看到哪些场面?师:同学们都观察的比较细致认真,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那么是怎样产生的?对于动物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今天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吧!新授:(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过渡:动物的运动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对于哺乳动物来说,主要由运动系统组成,那么运动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完成运动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探究。

2.明确探究思路及问题:(1)观察家兔骨骼图和标本,说出前肢和后肢由哪些骨组成?体会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取羊的关节,用两手握住两侧骨使关节转动,了解关节灵活性,然后对照模式图剖开关节,指出关节的各部分。

动物的运动教案高中生物

动物的运动教案高中生物

动物的运动教案高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2. 掌握动物运动的分类和适应策略。

3. 能够解释动物运动的生理原理。

教学内容:
1. 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结构特点。

2. 动物运动的分类和适应策略。

3. 动物运动的生理原理。

教学重点:
1. 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2. 动物运动的分类和适应策略。

教学难点:
1. 动物运动的生理原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动物的运动视频引入课题。

2. 概念澄清:讲解动物的运动分类和适应策略。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展示动物运动的生理原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运动方式和结构特点,并进行讨论汇报。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运动生理原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物运动的知识。

2. 撰写一份关于动物运动的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动物运动的分类和适应策略有所认识。

同时,学生兴趣和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运动教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栏目,了解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

2.通过探究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伸肘和屈肘的过程,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
合,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通过PPT的展示,理解动物的运动对生存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
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形成爱惜自身运动器官,进行合理而科学运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1、从骨骼与肌肉的位置关系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由学生分析得出肌肉两端的肌腱应附
着在不同的骨块上,这样才能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骨骼产生相对的运动。

2、通过PPT(关节模式图)使学生看到哺乳动物关节各个部位的组成,对关节结构有一
个感性认识,再通过绘图的练习,掌握此知识点。

3、通过对自身结构的探究,了解屈伸肘的动作是由相应的两组肌肉完成的。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层层递进,最终使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深刻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运动系统的模型、图片和PPT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一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关节、肌肉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三、运动需要其他系统的支持
四、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