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成型模具开发

合集下载

双色模具设计原理

双色模具设计原理

双色模具设计原理1.模具结构设计:双色模具通常由两个相对应的模具组成,即射出模和注射模。

射出模负责注入第一种颜色或材料,注射模负责注入第二种颜色或材料。

两个模具相互配合,使得产品能够在一次注塑过程中完成两种颜色或材料的注塑。

2.产品结构设计:在双色模具设计中,产品需要具备可以两种颜色或材料分开注塑的特殊结构。

这通常需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并进行定制。

例如,产品可以采用层叠结构或分隔结构,以便能够分别注塑两种不同颜色或材料。

3.模具温控系统设计:在双色模具设计中,模具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两种材料的熔点和流动特性可能不同,所以模具的温控系统必须能够分别控制两种材料的温度。

这样才能确保两种材料能够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注塑,保证产品质量。

4.模具注塑参数的控制:双色模具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合理调节注塑参数,包括注射速度、射出压力、保压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控制对于实现两种颜色或材料的分层注塑非常关键。

合理的注塑参数调节能够保证两种材料在模具中形成较好的分层效果,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

5.良好的模具制造工艺:双色模具的制造工艺要求相对较高。

模具的制造要求高精度、高刚度,以保证模具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模具的制造工艺还需要控制模具的变形和热应力,以避免对产品形状和尺寸的影响。

总结起来,双色模具设计原理包括模具结构设计、产品结构设计、模具温控系统设计、模具注塑参数的控制以及良好的模具制造工艺。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能够做到合理设计和工艺控制,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双色产品的生产。

双色模具设计的原理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以满足市场对双色产品的需求。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

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

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 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

双色注塑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双色注塑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双色注塑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1.工艺分析
a.产品结构和尺寸:双色注塑产品的结构和尺寸对注塑工艺有很大的
影响。

需要分析产品的复杂程度、壁厚分布、缩水率等因素,确定是否适
合双色注塑工艺。

b.材料特性:双色注塑产品通常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需要对两种
材料的熔融温度、熔融指数、流动性等进行分析,确保两种材料能够良好
地结合在一起。

c.注塑工艺参数:包括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等。

需要通过试验和仿真模拟,确定合适的注塑工艺参数,避免产品缺陷如翘曲、留痕等。

2.模具设计
a.模具结构设计:双色注塑模具通常由注塑模芯、注塑模腔、移位机构、分色机构等部分组成。

需要根据产品的结构和成型要求设计合理的模
具结构,确保双色注塑成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分色机构设计:双色注塑需要通过分色机构实现两种不同颜色材料
的注入和分离。

需要考虑分色机构的类型(旋转式、滑动式等)、分色位
置和过渡区域的设计,确保双色注塑产品的色彩和图案能够完美呈现。

c.冷却系统设计:双色注塑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来散热降温,快速固化
成型。

需要设计合理的冷却水路,保证模具表面温度均匀分布,避免产品
变形和缺陷。

d.模具材料选择:双色注塑模具通常由优质的工具钢制成,需要根据
产品的批量和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以确保模具寿命和成型效果。

以上就是双色注塑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通过试制和改进不断优化工艺和模具设计,提高双色注塑产品的质
量和产能。

双色模具注塑成型及设计,你了解多少?

双色模具注塑成型及设计,你了解多少?

双色模具注塑成型及设计,你了解多少?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注塑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双色模具注塑成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双色模具注塑成型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一些设计上的考虑。

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简介双色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将两种不同的材料注塑在同一模具中的技术。

它可以在同一件制品上实现两种颜色、两种软硬度、两种材料的结合。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的降低产品的成本,加速了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速度,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应用场景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如手机外壳、电器外壳、玩具、医疗器械、汽车内饰等领域。

其中,手机外壳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手机外壳的多种颜色,同时提高了手机外壳的品质,增强了手机外壳的耐用性。

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优点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相比于传统注塑工艺有以下优点:•可以通过一个模具制作出多种颜色、硬度、材料的产品,从而降低了成本;•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节约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双色注塑成型技术可以大大缩减生产时的所需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设计考虑在使用双色注塑成型技术时,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材质选择:在双色注塑成型技术中,使用的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相容性,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热性以及高温和低温的性能。

因此,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2.模具设计:双色注塑成型技术需要一个特殊的模具,这种模具有两个型腔分别注塑两种不同颜色的材料。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模具的材料、尺寸、射出口、挂件等因素。

3.工艺控制:双色注塑成型技术需要精确定位两个型腔,保证注塑的多种材料能够精准的覆盖到所需的位置,这需要高超的工艺控制水平。

双色注塑成型技术的未来双色注塑成型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推进,它可以用于更多的领域,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大大缩减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1.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产品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合理设计产品的内外形状,确保产品在注塑成型时能够顺利分离并达到预期效果。

2.双色模具设计中要注意两种颜色的材料流动和混色问题,避免颜色交叉污染。

3.在双色注塑过程中,要控制两种颜色的注射压力和速度,以避免色块儿不均匀或颜色混合不好的问题。

4.双色模具设计要合理设置副模和主模的开关位置和开关顺序,确保两种颜色的注塑成型能够同时进行。

5.在双色注塑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两种颜色的熔体温度和熔体流率,以确保两种颜色能够顺利融合。

6.双色模具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尺寸收缩和变形问题,确保产品的尺寸和外观质量。

7.双色注塑时要注意注塑机的射胶量和压力,以确保两种颜色注塑料能够充满整个模具腔体。

8.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产品的冷却和固化时间,以避免产品变形和缩水的问题。

9.双色注塑时要注意两种颜色注塑料的开合模时间和速度,以确保产品分离顺利。

10.双色模具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镂空和细节处理,确保产品的复杂结构能够正确注塑。

11.双色注塑时要注意产品的填充速度和压力,以避免产品出现短充或气泡等缺陷。

12.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模具的损耗问题,合理选择模具材料和加工工艺,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13.双色注塑时要注意熔体温度的控制,避免产品出现烧焦和热分解等问题。

14.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产品的注塑料和色母的选择,确保颜色稳定和耐磨性能。

15.双色注塑时要注意产品的射胶位置和射胶方式,以确保两种颜色注塑料能够充分融合。

16.双色模具设计中要考虑产品的模胚和射胶道的设计,确保产品的流畅性和充满性。

17.双色注塑时要注意注塑成型周期和循环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8.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产品的特殊要求和辅助工艺,如压纹、喷漆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19.双色注塑时要注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质量要求,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要求。

20.双色模具设计要考虑产品的组装和拆卸问题,以方便产品的维修和更换。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

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双色模具设计及双色注塑成型的36条经验:1.双色模设计的基本原则:(1.)硬胶做1次,软胶做2次;(2.)透明做1次,非透明做2次;(3.)成型温度高的塑料做1次,成型温度低的做2次;上述是做双色模的基本原则,否则模具会白做;另外,封胶时尽量用靠破封胶,而不用插破封胶,哪怕是建议客户修改产品也要尽量必为靠破封胶;2.模胚导柱导套必须上下左右对称,前后模对称。

3.后模要旋转180度,前模不动。

4. 产品间距必须以注塑机炮嘴的间距为准,国外有的双色注塑机的炮嘴间距是可调的,有的不可调,国内的不可调。

5. 两个独立的顶出系统,顶棍也是两个。

后模两个产品相同,顶针都相同,是旋转关系,切不可做成平移关系。

6. 顶针板只能用弹簧复位,不可用螺丝强制复位,因为后模要旋转。

7. 边锁必须在模具中心的四边,且前后模对称,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后与前模对不上。

8. 如果进胶点间距和注塑机炮嘴间距不同,顶棍孔要做成腰型的,因为注塑机顶棍间距不可调。

注意国产双色注塑机大部分注塑炮嘴不可调。

9. 注意客户提供的注塑机平行炮嘴的方向,是X轴或是Y轴,以此来定产品排位的布局。

10. 运水进出水的方向必须在天地侧,且每一个循环水的进出都必须在同一面上,不可进水在天,出水在地侧,因为后模要旋转180度,要注意模胚大小不可超过注塑机出水槽的高度,否则无法接运水。

11. 第一次注塑的产品要放在非操作侧,因为第一次注塑后产品要旋转180度进行第二次注塑,正好转到操作侧,方便取产品。

12. 出口模的码模位要在操作侧和非操作侧,不可在天地侧,因为他们的产品要全自动。

13. 分型面的注意事项:后模分型面要将两个产品合并后取得的分型面为后模的;前模分型面要取单个产品的即可,不可取合并后的产品分型面。

14. 前后法兰的公差为负0.05mm,两法兰间距公差为正负0.02mm,顶棍与顶棍孔的间隙单边为 0.1mm,前后模导套导柱的中心距公差为正负0.01,模框四边和深度都要加公差,否则当后模旋转180度后,因高低不一致而产生批锋。

双色模具设计资料

双色模具设计资料
C 跷跷板双色模具结构
2.射出成型周期
1. 基本原理: 中板模的工作原理: 注塑成型時, 兩幅公模不動, 注塑機在完成一次注塑后,成形机的中心旋转轴先把脱板扥出, 然後使脱板旋轉180度, 再進行二次成型. 這樣, 公模的一二次部位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狀, 達到我們預期的設計目的.
D 脱板旋转式模具结构
B 包胶模具(二次成型):两种塑胶材料不一定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产品从一套模具中出模取出后,再放入另外一套模具中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所以,一般这种模塑工艺通常由2套模具完成,而不需要专门的双色注塑机。
1
2
3
雙射成型機介紹
双射成型机台按外形不同:可分为立式机,卧式机;一般常用的是卧式机台; 而卧式的双色成形机又可分为两种: A: 兩幅平行的注射系統成形机; 我们公司双色塞子和手机外壳常用机台,台湾和日本常用; B: 則是一個料管水平,一個料管垂直的成形机. 欧洲常用; 国产双色机主要有海天,富强鑫;
雙射產品簡介 雙射模具的应用 雙射成型原理 混色成型简单介紹 双色成形模具与二次成形模具(包胶模)的区别 雙射成型機介紹 雙射成型模具設計注意事项 讲解一双色手机外壳案例
目錄
雙射產品簡介
双色成型
双色成型
混色成型
電源開關按鈕,LED燈需要透光
產品功能的要求. 例如電源開關,手機按鍵,鍵盤指示燈,汽車開關等,要求LED的部分能夠透光.
两个灌嘴
型芯旋转式结构
1. 基本原理: 型芯(型腔)后退式的工作原理: 一次注塑時,活动型芯在汽缸的作用下往上運動, 將一次產品封閉區域的邊界處靠破出一個靠破孔; 二次注塑時,活动型芯又在汽缸的作用下往下運動, 讓出一個型腔的孔, 使得二次料成形型腔孔,完成后开模,取出产品.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

塑胶模具双色模具设计注意11项,以及软胶与硬胶材质的选用注意一、双色模具设计注意事项:1.模具钢材,可用H13、420H、1.2344、NAK80等。

2.在软胶的封胶位留多0.07~0.13作为预压,如果是大面积封胶的情况下,可以预留0.2~0.25MM。

3.硬胶要有钢料作为支持,特别是有软胶的背面,避空间隙不可大于0.5MM。

4.底件与包胶料的软化温度要至少相差20,否则底胶件会被融化。

5.若包胶TPE,其排气深度为0.01MM6.软胶的收缩率要与硬胶一致。

7. TPE料,其浇口不宜潜顶针,可改用直顶,入胶做在直顶上,最好用方形,直顶与孔的配合要光滑,间隙在0.02MM以内,否则易产生胶粉。

8.流道不宜打光,留纹可助出模,前模要晒纹,否则会粘前模。

9. TPE缩水率会改变皮纹的深度。

10.如果产品走批锋怎么办?⑴前模烧焊。

⑵硬胶前模加胶。

⑶硬胶后模加胶⑷后模尽量不要做烧焊,因为后模旋转180度以后要完全一致。

11.软胶粘前模怎么办?硬胶包软件区域做倒扣,或者硬胶区域做粗皮纹来防止软胶粘前模。

二、双色模简述经常说“双色”是怎么回事?1.“双色”实际是一种二次注塑成型,产品一般包括主体(硬胶)部和外包(软胶)部分,在模具制造时,先制造硬胶主体,主体硬胶模具设计按正常设计程序,外包(软胶)模具设计要以硬胶成品作为参照,不用再放缩水,后模部分,本上同硬胶主体一致,前模不同的是有包胶形状,在生产时先生产出硬胶主体,然后把硬胶主体放入外包模具内,进外包软胶注塑生产.2.“双色”也可以称作“包胶”,如果产品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包胶模,先做一套硬胶模具,再通过人工将硬胶放入包胶模具中,成型软胶。

3.软包模具后模部分同主体硬胶一至,有少量避空位,而胶部位要用主体硬胶讨胶不可有虚位要注意的是TPU材料,本身的特性是比较容易粘模的,产品如果可以做沙面尽量做沙面,这样容易脱模!TPU的流动性比较慢,冷却周期也会比较长,只要在生产工艺上注意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三、双色模具双色模标准做法是软胶在模具设计中放收缩水,要与硬胶一致,两套模具公模部分完全一样,母模两个模仁不一样,两套模具装在一台注塑机上注塑(两套模的高度必须一致),第一射硬胶打好后(小水口点进胶),模具旋转180度,做第二射软胶,然后顶出产品,这才叫双色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保証最終加工表 面的精度和粗糙度,以 減少拋光作業帶來的 尺寸偏差?
對策
1.母模電極由局部清角電極改為整體性電極(鏡面放電) 2.公母模仁PL面由CNC制程改為磨床加工 3.由第一套當中得出收縮率合理比率
第一射母模仁尺寸(收縮率5/1000) 成品實際尺寸
第二射收縮率設 定值=4/1000
雙色成型機動作過程
二.模具初期開發技術困難點
(以硬碟滑軌為例)
Rubber
A.成品收縮率預測的准確性 B.母模仁外觀尺寸精度的控制
PC+ABS
C.兩套模具公母模合配尺寸的互換性
A.收縮率
1.產品長(a)寬(b)高(c) 相對比例直觀圖
相對比例 23
2 1 a b c
2.材料
收縮率 (1/1000)
C.兩套模具公母模合配尺寸的互換性
第一射
第一套母模側
第二射
第二套母模側
C1 C2
第二套公模側 第一套公模側
必須滿足 A1=A2 B1=B2 C1=C2
三.試模產生的問題點分析
A.成品刮傷 B.成品毛邊 C.PL面壓傷
A.成品刮傷
第一射成品大於第二射母模
第二射母模 刮傷區域
公模
公模
B.成品毛邊
電源按鍵
硬碟滑軌
B.成型方式
1.普通成型機成型(手工植入方式) 2.雙色成型機成型
1.普通成型機動作過程<1>
第一模開模
取出成品
普通成型機動作過程<2>
將第一模成品植入第二模
普通成型機動作過程<3>
第二模開模
將成品放上輸送帶
2.雙色成型機成型
雙色成型是以雙色成型機兩只料管配合兩套 模具經先後兩次成型而製成雙色產品.
雙色成型模具開發技術
成型技委會
成型模具設計及成型模具制造
參與開發人員: 馮鑫 時宇濤 葉軍 聞世書 章柳勇 徐秋慶
2003年1月13日
主題
一.雙色產品簡介 二.模具初期開發技術困難點 三.試模產生的問題點分析 四.解決對策 五.解決后的結果 六.再制模的開發 七.結論
一.雙色模簡介
A.產品簡介
電源按鍵
公模
公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重新合模
消除模板累積誤差的影響
模仁PL面的合配
第一套母模側 第二套母模側
第 一 射
C1 C2
第二套公模側
第 二 第一套公模側 射
A1=A2 B1=B2 C1=C2
五.解決后的結果
試出樣品獲得客戶承認
但:
A.試模次數多達7次
B.最終尺寸偏允收上限
六.再制模的開發
針對問題點作技術研討得出技術 的症結點在於:
第一射成品小於第二射母模
第二射母模 毛邊區域 第二射母模
最大間隙不能超過0.015mm
C.PL面壓傷
加工誤差
修配誤差 互換性差
四.解決對策
A.針對成品刮傷
刮傷區域 第二射母模 第二射母模 拋光修配
公模
公模
B.針對成品毛邊
將毛邊部位相應之第一射母模部位拋光
毛邊區域 第二射母模 第一射母模 拋光修配
know-how的累積
NC區域
放電區域 整體電極放電加工
結果 由於最終工段加工尺寸得到
保證,成品刮傷﹑毛邊及PL壓傷
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T3正式投入量產!!!
七.結論
1.從兩次開發,得到收縮率的合理值
2.模座累積公差必須在試模前得到確認和消除
3.以加工來控制模具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以提 高模仁配合的互換性
開模的快准有賴於技術經驗及
第一射 第二射
PC+ABS Rubber
30
5 塑膠材質 PC+ABS Rubber
3.第二射收縮率的取值
第一射母模仁尺寸(收縮率5/1000) 成品實際尺寸
第二射收縮率設定值=?
B.母模仁外觀尺寸精度的控制<1>
第一射需控制的抛光區域(黃色)
母模仁外觀尺寸精度的控制<2>
第二射需控制的抛光區域(黃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