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点

合集下载

唐诗的分期及特点

唐诗的分期及特点

1.唐诗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

“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

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

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

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

中唐大致从代宗大历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

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

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

唐诗之美·刚健·盛唐

唐诗之美·刚健·盛唐

唐诗之美·刚健·盛唐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代又是中国诗歌史上最繁荣的阶段。

闻一多不说唐诗,而说“诗唐”,就是“诗的唐朝”。

每个时代都有诗歌,为什么要特别讲唐代?这就好像地下含元素的金矿石,虽然许多地方都有,但我们之所以要重点开采这一块,是因为它的品位高,纯度高,质量高。

杜甫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实际上由五万多首诗组成的《全唐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一部史诗。

和其他时代的诗歌相比,唐诗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哪里?一是更富有理想色彩,阔大、健康;二是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离骚》所表现的屈原的精神是美的、崇高的。

戴高帽子、佩长剑、种香草、求美人,那种生活也是美的、富于理想的,但实际的生活气息并不浓,人情味也要淡一些。

宋代以后的一些诗,像杨万里、范成大的作品,生活气息、人情味都可以算得是很浓的,但又缺少理想的光采。

唯有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富有理想的、浪漫的色采,又富有人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唐代诗人何以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篇章?主要在于:一、唐代诗人有诗意的眼光。

独孤及说:“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

”他们不是用平庸的眼光把生活看成灰色的,而是用诗意的眼光,把生活许多方面看成是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把白帝城看得好像在彩云里,就带有诗意。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也是带诗意和浪漫的眼光去看。

“情人眼里出西施”,由于带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就能在生活里发现更多的美。

二、卓越的艺术表现技巧。

有眼光没有手段不行,眼高手低也不行,唐人又有卓越的写诗技巧,这样眼和手结合起来,表现美的情感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隋末初唐的王绩有一首诗《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写对故乡的怀念,从怀旧孩童、亲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枝疏密,一直问到梅竹石苔、院果林花,仍是意犹未尽。

诗歌 刚健之美

诗歌 刚健之美

诗歌刚健之美
诗歌的“刚健之美”是一种文学风格,这种风格通常体现在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思想感情等方面。

在语言上,刚健之美的诗歌通常使用简洁有力、干练雄健的表达方式,通过运用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语来突出形象,使诗歌具有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形象上,刚健之美的诗歌通常塑造豪情壮志、慷慨激昂的形象,通过描绘英雄、战士等形象来展现阳刚之气和壮志豪情。

在思想感情上,刚健之美的诗歌通常表达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来传达积极向上、坚定不移的信念。

例如,苏轼的诗歌就具有刚健之美的特点。

他在《东坡易传》中解释周易乾卦时说,“乾之所以取于龙者,以其能飞能潜也。

飞者其正也,不得其正而能潜,非天下之至健,其孰能之?”这表现了他对人生和人格的理解达到了“健”的登峰造极的境界。

苏轼在《策略》中也提到仲尼赞《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了天之所以刚健不屈,是因其动而不息的规律。

这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等诗句,充满了豪迈、激昂的情感。

诗歌的“刚健之美”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文学风格,它能够通过语言、形象和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展现出诗人的阳刚之气和壮志豪情。

唐诗风貌

唐诗风貌

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李杜操持事略奇,三才万象共端倪。

”――李商隐1、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1)、唐人精神生活空前丰富的原因①经济繁荣,文化高涨②民族融合,文化多异③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多种思想杂糅2)、唐诗反映了唐人的总体风貌①重视事功《从军行》“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②富有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③表现胸怀开阔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表现唐人热情豪迈的“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①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春望》《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③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山居球暝》《春晓》④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塞《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其他:写游子恋母的心情的:“慈母手中……”写中举后的狂态:“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写新婚时新娘子的娇羞“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4)、唐诗反映了唐人观念的变革“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杜甫“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李白《嘲鲁儒》5)、唐人的言行较少伪饰和拘束“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韩愈《符读书城南》2、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1)、对当时社会的各个侧面无不加以反映,如:士农工商、儒妇僧道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2)、唐代诗人积极干预当时的社会生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诗风貌内容提要

唐诗风貌内容提要

唐诗风貌内容提要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一,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唐代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使唐人精神生活空前丰富。

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唐诗反映了唐人观念的变革。

二,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唐诗对当时社会的各个侧面无不加以反映,它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唐代诗人积极地干预当时的社会生活,许多诗歌触及了统治阶段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严重对立和重大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

(二)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一,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发现美。

二,在不平的甚至是前人感到可畏的生活中发现美。

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哀婉的形式肯定美。

(三)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一、唐诗反映的了唐人豪壮开阔的胸襟。

二、唐诗反映了唐人对待生活与理想的执着精神。

三、唐诗所表现的精神美,在不同流派诗人身上,各有其特别突出的一些方面。

以李白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所表现的一方面是对王侯、权贵、等级、礼法的笑傲;一方面是对浪漫生活的追求,显出对旧势力、旧传统的对抗和开拓新鲜自由的世俗生活的努力。

以杜甫为代表的一些诗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出身教养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更多地吸取了儒家思想中某些积极成分,发展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极度关怀。

四,只有了解唐人在观念上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点,才能充分认识唐诗中所体现的精神美。

第二章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唐诗刚健的气质相对地显得突出。

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原因外,与地域、民族诸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地域一,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既已显露。

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隋唐的统一,促进了南北的融合,给“各去所短,合其两长”达到“文质彬彬”的理想境界提供了条件。

自考唐诗风貌复习参考演示教学

自考唐诗风貌复习参考演示教学

自考唐诗风貌复习参考唐诗风貌笔记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1)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2)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3)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

(4)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1)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2)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3)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4)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

(5)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6)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

(7)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8)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

唐代诗歌特点与思维导图

唐代诗歌特点与思维导图

唐代诗歌特点与思维导图
●初唐:
初唐诗坛有两大创作取向:宫廷诗人诗歌的戏乐取向和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儒家“诗言志”的创作取向,可以把初唐诗人分为二类:一类是围绕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武则天身边的宫廷诗人;另一类是与宫廷关系较为疏远、或者是飘游在山野之中的诗人。

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他们诗歌创作的取向和诗歌风格的形成。

●盛唐:
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其中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中唐:
中唐诗歌以传统诗词的结构为基础,结合当代语言,抒发许多关于社会生活的感受。

诗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嘲讽和讽刺。

晚唐:
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1810主观题汇总】唐诗研究(安徽 上海)

【1810主观题汇总】唐诗研究(安徽 上海)
唐诗研究
主观题汇总
说明
1、主观题汇总主要来源于历年真题。以教材章节逻辑进行梳理,真题中未曾考过的章、节不做赘述:例第一 章、第二章第一节,在历年真题中未曾考过,则此资料中不包含该部分试题。 2、试题后的四位数字代表该试题出现的年份和考期,例:【1804】表示该题在 2018 年 4 月的自学考试中考 察过。 3、试题后的“★”为依据该试题的考察频次及难度所拟定的标识,在学习过程中可作参考。 4、(真题较少结合讲师课件做具体说明)
1、高棅《唐诗品汇》中“四分法”的优点。
2、《全唐诗》
3、初唐宫廷诗的发展。
“四 高棅《唐诗品汇》中“四分法”的优点。
分法” 1、能揭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
的优 2、能适当照顾作家群的自然出现和消失,反映唐诗各阶段发展风貌的不同;
第三 章初 唐诗 坛的 建设 与期 待
点 《全 唐诗》
和谐统 一的风

壮,又气象浑厚。”我认为,“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八个字概括盛唐诗歌风貌极为契合。 所谓“笔力雄壮”,主要指诗歌语言方面,盛唐诗歌不同于齐梁时期的萎靡、纤弱。盛唐古 体诗健举有力,且律诗也不流于柔弱;盛唐政治、边塞等题材多有雄健之作,山水隐逸也 表现简约自然。
所谓气象浑厚,是指唐诗作品的内涵和精神面貌方面浑厚有力。所谓“气象”,是诗歌内在
活 (2)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如王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表达的,对隐逸生活
美 的向往。
与 (3)不同流派,各有所长:李白诗歌中,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向往;杜甫……
精 (4)对于唐诗中表现的精神美,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虽然带有封建印记,
神 但健康深厚。

2
主观题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点一、唐诗在中国文化背景上的比较观察
1、静态文化,优美多于壮美
2、从《诗》、《骚》到齐梁诗歌
《关雎》“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仪”“建安风骨”“白骨露于野”“老骥伏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梗概多气”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采丽竟繁,而兴寄都绝。


3、从唐诗到宋词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二、地域
1、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就已显露。

“十五国风”“南蛮”“蛮夷”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统一促进融合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
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颜之推“南方水土和柔,其音轻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词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得其质直,其词多古语。

”3、交融中包含斗争
1)、北方本位“体物缘情”“寂寥于世”两个理由:
一是文化戒心
南朝的灭亡,使政治的灭亡和南方的文化联系起来
一是政治传统
政治的原因,隋唐建国者的先世均为北方的大将
2)、建安旗帜
“禁不起南方那美丽的毒素的引诱”
为什么要高举建安旗帜呢?
三曹、王粲、孔融、陈琳等人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狼方构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蔡琰《悲愤诗》“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4、刚柔变化与诗人籍贯变化存在正比对应关系
陈子昂――李、杜――白居易、韩愈
《全唐诗》《全唐诗外编》74%30%北方乔岳平陆―――烟雨楼台
三、民族
(一)、隋唐文化诞生之前,少数民族的活动,曾给中国中古社会注入过新的生命力1、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少数民族在汉化中的反馈
1)、吸收
2)、应战
《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3、民族融合对汉族地主阶级的改造
“长戟乱中原”
陈寅恪“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伟业。


4、唐代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1)、主动
(2)、范围大
(3)、政策宽“胡化成风”
四、唐诗刚健的特质
“太宗十八举义兵,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1、唐诗气象非凡,具有壮阔的面貌
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大漠”“长河”“日月”“万世”“乾坤”“八方”
《西鄙人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2、唐诗具有强劲的骨力
1)、与社会时代风貌有直接联系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三杯吐然喏,五岳倒为轻。


2)、在边塞诗中犹见特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西北地域和民风对李杜诗歌的影响《羌村三首》《北征》
4)、在盛唐作品中表现最突出
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格调高远”
韩孟诗派“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3、唐诗具有解放的气质
1)、封建礼教禁锢松懈、思想活跃使得唐诗具有解放的气质
朱熹说“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知君肠断共君语…暗合双鬓逐君去”
元稹《莺莺传》《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从西域传入的技艺带给唐诗以解放的气质“声诗”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黑格尔“神经衰弱的美”
思考题:
1、南北朝时期南北文风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2、盛中唐诗歌气质由刚向柔转化与文人籍贯变化之间,出现了什么样的对比关系?
3、谈谈民族交融的背景与唐诗呈现刚健特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