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总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编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板块一:“同义词”】一、课本例句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这三个词语都表达了“都、全部的意思”)。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XXX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XXX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XXX 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这四个词语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意思)。
二、知识点总结我们把这些意思相同的词语叫做“同义词”。
在相同语境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三、跟踪练1.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替换句子中的“一瞬间”?天上的流星,一瞬间就不见了。
...。
2.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1)节日时代,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多量国内外旅客。
XXX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文句段运用汇总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南锣鼓巷(),什刹海()。
....(2)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热情的杜鹃花(),美丽的海棠(),到处花香醉人。
(答案):(1)、(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2)、(吐露芬芳)(绽放笑脸)(傲然盛开)3.请你用一组表达相同意思,但说法不同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板块二:俗寓意】1、讲义例句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修建上雕镂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运到来二、知识点总结很多的传统俗寓意着吉祥如意,大家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积累。
三、跟踪练1.你晓得这些俗的吉祥寓意吗?(1)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2)端午节赛龙舟:(3)过年倒贴福字: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汇总2.你还晓得哪些寓意吉祥的俗?请写出两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填写完整。
青青(),()待日晞。
()布德泽,万物()。
常恐(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家乡的特产我住在安溪的一个小农村里。
在我们安溪有很多特产,比如:安溪铁观音、莲美豆干、湖山面线……很出名,然而在我们村最有名的是山珍豆签。
豆签主要是由比黄豆小的米豆所制成的,它营养丰富,不论是老人和小孩都合适。
山珍豆签历史悠久,是当代地群众招待客人的一不可缺的特色食品。
它具有清凉可口、解暑祛热、四季皆宜等功效。
豆签它制作的过程很多,而且无法用机器来操作完成。
在我们村,一个手艺娴熟的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制作十多公斤的豆签。
豆签的煮法它不像其他食品有那么多的做法它只有一种做法——做汤。
先将水烧开,然后依次放下豆签、虾米、或肉,芹菜、姜丝等调味品。
熟了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你如果哪天有空到我们村走走,我会请你尝尝我们的特产——豆签。
(作者:黄含静)1. 小作者介绍了哪些家乡特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你的家乡特产有哪些?请你说一说。
(至少写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春天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
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潮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
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地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含习作园地一)PPT课件设计(统编版含随堂练习)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做年菜
守岁
默读第9自然段,说一说正月初一 与除夕有哪些不同?
除夕
真热闹:贴对联、年画,赶做 年菜,灯火通宵,鞭炮不绝。
正月初一
真静:铺户上板, 全城休息。
截然不同
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初一
默读第10-11自然段,总结一下正 月初一至初六人们都有哪些活动?
空竹:一种靠线绳抖动使其高 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
再来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 味儿”语言的特点。(课后第三题) 吃 特 风,筝别也、是孩必 空男子须 竹孩们买 、子喜杂 口们欢·拌 琴。吃·儿恐等这·。怕,些他第和零·们三年七·的件画八·第事。碎·二才儿·件是,事买即玩是·使意买没·儿爆·有竹—饺,—子
春节简介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 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 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 正、元朔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 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 叫春节。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
(课后第一题)
详写: 腊八 除夕 正月 初一 元宵 略写: 过小年 正月初六 正说春 节开始时(腊八)有哪些习俗?
熬腊八粥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 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 个饺子。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 老北京的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 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 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 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主备: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备栏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句子,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读一读,找规律。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中国各地的习俗还有很多。
如在瓷器绘画,玉器上雕刻雕刻红色的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除夕守岁时,屋外点起篝火,火越旺越好,寓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过年燃放爆竹,寓意除旧迎新。
过年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
三、书写提示1.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你观察后,你收获了什么?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2.我拓展,我积累。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读帖是基础,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日积月累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详写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略写
元宵
看花灯,小孩房花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写
从上表中难发现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曰子一笔带过。即使主要写的曰子也是重点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3)那么作者是怎么安排详略的呢?
时间
风俗习惯
详略
安排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ㄦ、买爆竹、买各种玩意ㄦ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略写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详写
过了二十三
打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略写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来自守岁教学过程共 案
个 案
一、导入
同学们,苏轼有一首诗写得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我们的文章能能做到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呢?在阅读时常常会发现,有些内容写得详细,有些内容却写得很简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确立文章详略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
二、例文鉴赏,学习方法
总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曰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教学目标
1.读文章时能分清主次,领会作者主要表达的意思;
2.能初步掌握围绕文章中心确立文章详略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能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
能围绕文章中心确立文章详略。
教学预设评定
通过预习卡自主学习,精彩课例全班交流等方式,梳理确立文章详略的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设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无论是读文章还是写作都要分清主次。
在习作的时候,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习俗及其寓意,并学会在习作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为习作增色。
“书写提示”则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长歌行》。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多角度了解了中国的一些民风民俗。
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科和内容的整合,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上。
古诗《长歌行》是一首劝诫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向上的诗,要在理解的基础进行背诵。
1.交流平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读文章和习作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词句段运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阅读中,体会一个意思用不同词语表达的妙处。
3.书写提示:指导学生先按自己平时写字的方法写教材上的书写内容,再照着书写模板写一写,对比两次的书写速度。
4.日积月累:先理解诗歌大意,再结合图画,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外书和请教长辈,了解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习俗。
2.体会词语表达的妙处,平时养成多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3.拓展课文内容,感知本单元课文表达节日习俗的方法和特点,继续增加对古诗词的积累。
【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难点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或向长辈了解到的节日风俗,特别是一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2.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知识点梳理一、交流平台是咱第一单元语文要素重点。
咱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抓住重点,突出特点。
”来进行的。
说白了就是“详略得当”。
交流平台从举例《北京的春节》来介绍,为什么要进行“详略得当”的写法、详略得当有什么好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的春节这一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除夕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同理,详略得当得使用,能中心突出,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全、都”的意思。
“勇得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都是“取得第一名,得冠军”的意思。
这是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意思,这样写的好处使得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语言丰富多样。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过年吃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糕”与“高”谐音)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鱼的谐音“余”,代表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是福、福气临门(蝠同“福”谐音,蝙蝠蝠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除了课本上涉及到的。
我们可以再多积累一些。
过年给压岁钱:寓意走财运。
过年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团圆幸福。
三、书写提示不难发现,给出的这段文字,不是我们常见的楷书,也没有草书那样张狂。
是的,这是行楷。
行楷字,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
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备课活页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 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点评并且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介绍,详略以及介绍方式进行简要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学习如何明白哪里需要具体介绍,哪里需要简单说说。同时在学生的介绍中了解更多的民俗特色。(板书:详略得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日积月累:《长歌行》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学模块都是平行展开的,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学习起来相对会觉得枯燥。
基于此特点,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展开教学,重在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训练。通过回顾《北京的春节》让学生交流领悟到详略得当的好处,在词句段运用中让学生体会到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妙处,并做了拓展练习。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活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提高书写速度和领悟诗歌的能力。在这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学习形式,我采用了大情景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书写比赛和剧目表演两个活动,让同学对于书写和《长歌行》有一个深刻的感悟,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如此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历史悠久文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
新课
教学
(33)分钟
【出示课件2】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绝大部分写作例文来自课内,用学生学过的熟悉的课文作例子,教学生认识了解知识和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课的最大特色。学生活动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很多知识和技巧显得简单容易,学生掌握起来也异常轻松,但明显的不足是材料例文的选用太过“丰富”,尺度的把握不过恰当。同时,对写作练笔的引导还不够。在“练一练”环节,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应该让学生说说他们要写的的内容,然后针对选择写的事件内容,对其中的详略安排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确该怎样写,他们动笔的时候才会有明确的思路和方向。由于课堂上这个环节没有做,所以学生就出现了写作意图不明确的问题,详略的安排还是没有体现出来。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新课
教学
(30)分钟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课前
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出示课件4】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填写完整。
青青( ),( )待日晞。
( )布德泽,万物( )。
常恐(),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 ),老大徒伤悲!
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
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
【参考答案】
一、园中葵 朝露 阳春 生光辉 秋节至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
【答案】
略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2.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感知汉字和人物名言的魅力。
进行诗歌积累。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背诵,进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7)分钟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体验该诗中的思想感情。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
词句段运用: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作文)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奇妙之处,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和迁移运用,学会活学活用写作小技巧。
这里还可以积累近义词。
了解生活中的民俗和吉祥寓意,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
教学
重点Biblioteka 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
难点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出示课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