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均——上海交大第八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研讨会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孙沛1,2,3,4㊀(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摘要㊀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内在关联,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从完善农村三产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㊁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性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㊂关键词㊀农村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㊀S-9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2)23-0229-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23.056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RealisticDilemmaandCountermeasuresFacedby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RuralThreeIndustries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SUNPei1,2,3,4㊀(1.ShaanxiL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GroupCo.,Ltd.,Xi an,Shaanxi710075;2.ShaanxiL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GroupCo.,Ltd.,Xi an,Shaanxi710075;3.KeyLaboratoryofDegradedandUnusedLandConsolidationEngineering,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Xi an,Shaanxi710075;4.ShaanxiProvincialLandConsolidation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Xi an,Shaanxi710075)Abstract㊀Thearticleexpoundstheinherentrelationshipbetween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and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thethreeindustriesinruralareas,andanalyzestherealisticdilemmafacedby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thethreeindustriesinruralareas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Finally,thepaper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fromfouraspects:improvingtheinterestlinkingmechanismoftheintegrationofthethreeindustriesinruralareas,deeplydevelopingthemulti⁃functionalityofagriculture,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ruralinfrastructure,andincreasingthesupportofgovernmentdepartments,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integra⁃tionofthethreeindustriesinruralareas.Keywords㊀Integrationofthethreeindustriesinruralareas;Ruralrevitalization;Dilemma;Countermeasure作者简介㊀孙沛(1989 ),女,陕西渭南市,工程师,硕士,从事土地工程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7-01;修回日期㊀2022-07-13㊀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㊂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总要求是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总要求中的产业兴旺一方面强调了要将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要增强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要注重农业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兴旺来带动乡村振兴㊂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报告总结了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同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印发,规划强调农村三产融合可以实现农村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升级㊂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一系列政策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1-2]㊂自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三产融合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3-5]㊂目前,相关研究多为从宏观层面进行的定性分析,大多为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对实践细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㊂基于此,笔者基于实践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政策优势,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效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㊂1㊀乡村振兴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1.1㊀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产业兴旺㊀产业兴旺可以从多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㊂第一,粮食安全方面㊂农业是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之源,现代农业具备同时满足绿色食品㊁农事体验㊁生态休闲等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多种功能㊂第二,生态环保方面㊂现代农业和农业生产加工业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理念,基于乡村的生态优势,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㊁普及清洁生产㊁增加环保投入㊁创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实现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㊂第三,促进农民增收方面㊂产业兴旺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产业支撑㊂第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㊂产业兴旺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引导乡村的资源聚集,促进技术㊁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不断激发农业生产的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㊂1.2㊀产业兴旺的出路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㊀产业兴旺的关键是要有效激发乡村产业的活力,农业产业由于自然资源有限㊁供需经济弹性不足等原因,在成本收益上较二㊁三产业具有明显弱势㊂同时,受限于农业资源的约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就业仅仅依靠以种养为主的农业产业是不可能实现的㊂农村三产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当地农民当地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㊂此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有效拓展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空间㊂通过上述两方面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2,50(23):229-231㊀㊀㊀的相互促进和支持,有效推进产业兴旺[6]㊂1.3㊀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这就表明要从经济㊁生态㊁文化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着手,在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不强大㊁农民不富裕和农村不美丽的现状㊂产业兴旺主要是提升农业产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生态宜居是要注重绿色农业的发展,保证农村环境能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并将传统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都强调要提高对乡村文化的传承㊁满足农民精神富裕㊁整治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生活富裕是要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㊁消费水平㊁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让农民在精神上感受到富足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会促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延伸,会促进供应链㊁产业链㊁价值链的闭环,从而提升供给能力㊁增加供给数量;同时还会促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渗透,并催生更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可以为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㊂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衔接㊁渗透和融合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产品的价值㊂此外,农户是产业融合的主体,可分享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从而实现持续增收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过程中,通过利用新技术和突出绿色生态指向,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让农村展现出生态宜居的新形象㊂因此,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既有利于解决 三农 问题,又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㊂2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2.1㊀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㊀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显著的融合程度低㊁层次浅等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㊂首先,三产融合的方式较为单一㊂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订单农业等简单的方式,而采用股份合作将广大农民的利益与融合机制密切相连的很少见㊂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风险降至最低,可以充分保障农产品的稳定收益,但三产融合追求的目标并非如此简单,而是要提高农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不是追求简单的 1+1+1=3 的效果㊂其次,产业链条较短㊂一二产业的融合多是以小农户为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和包装,大多以种植-销售㊁种植-加工两种模式为主,由于缺少市场推广以及宣传力度不足,产品的品牌效应非常低,产业链基本上都止步于二次融合,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具有明显的劣势,这就导致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的难度加大,也就更加无法实现利益的紧密联结㊂第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㊂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区域还是采用一二三产业共存的简单模式,虽然一二三产业样样齐全,但仍然采用 单打独斗 的模式,无法逾越 1+1+1=3 的格局,也就很难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条[7]㊂2.2㊀对农业功能开发不足㊀农业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是可以为人们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也就是农业的经济功能,但是农业除了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功能㊁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㊂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制于惯性思维,依赖于传统的产加销㊁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径,只是通过简单的农产品加工㊁销售来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仅仅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视了农业的其他功能,未能将农业的社会功能㊁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转换成经济功能㊂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农业功能开发严重不足,尚有大幅提高空间㊂2.3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三产融合的需求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有快速的信息传递㊁便捷的交通等为其提供支撑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然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㊂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㊂主要表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而且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优于其他农村地区㊂第二,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㊂与交通设施和电力设施建设相比较,农村的信息化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村的互联网设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也与城镇有较大差距㊂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的维护管理不到位㊂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后期维护管理的思想,乡村道路由于长期得不到维修㊁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养护,致使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和损坏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农村与城市之前的互联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也严重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8]㊂2.4㊀三产融合发展关键因素的支撑能力较弱㊀第一,人才因素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因素的支撑,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因素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必须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㊂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妇女㊁老人,新生代农民为了生计都选择去城市打工,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㊂第二,资金因素㊂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提前支付一定的融合成本,用于购买相应的设备,但是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缺少有效的担保,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也就无法及时获取所需的资金㊂第三,技术因素㊂先进技术可以使三产融合价值链的高度得到提升㊂但是应用先进技术需要三产融合型人才具有很高的素质,可以全面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要考虑到采用先进技术的成本,较低的成本可以加快先进技术的渗透和扩散㊂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农村三产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很难满足上述采用先进技术需要的条件㊂第四,土地因素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土地,旅游业㊁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土地㊂但是目前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的流程较为复杂,经营性用地获批难度较大㊂3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3.1㊀完善农村三产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㊀利益联结机制决定着三产融合经营主体享有利益的权利,也可以作为衡量农村三产融合的质量与层次的标准㊂农村三产融合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单个产业存在的利润界线㊂在传统的订单农业融合模式下,由于产品的价格在生产前已经确定,因此农业生产者可以获得的收益在产品再生产前也已确定,03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这属于浅层次的利益联结,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追求的目标完全不相符㊂而订单协作㊁股份合作等形式可以让农业生产者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双方风险共担㊁利益共享,可以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者参与产业融合的机会[9]㊂可以帮助和引导农民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如资金㊁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障农业生产者在三产融合利益链中的 话语权 ,不断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三产融合的积极性;支持和引导农户㊁农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力度,并成立专业的组织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㊂3.2㊀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性㊀农业多功能性是建立在自然资源㊁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深入开发和利用上述资源,不断挖掘上述资源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旅游农业㊁创意农业㊁设施农业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的业态,升级传统的农业三产融合模式[10],做到优势互补㊁优化配置资源,让农村三产融合的实体更加稳定㊁紧密,并形成更加优质的融合业态,不断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潜力与活力㊂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的同时,务必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㊂3.3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㊂此外,还要尝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并建立一种长效的融资渠道,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㊂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根据主次关系和合理顺序依次展开,与农村经济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要优先建设和改善,然后再推动与农村社会有关联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㊂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以后,要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机制,并确定相应的维护管理主体,可以将维护管理费用纳入公共预算中,将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维护的观念,切实做到建设和养护一体化㊂3.4㊀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㊀政府部门首先要规范农村三产融合相关的指引政策,明确引导㊁支持㊁规避㊁禁止的项目,确保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政府部门要取缔那些对产业融合产生制约的政策法规,多出台一些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㊂第一,当前农业产业的从业主体大多为农民和家庭农场等,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营销㊁管理㊁技术等相关技能,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进程㊂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㊁在外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承担政府涉农项目;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农业特色,对当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㊁懂技术㊁善经营的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㊂第二,政府部门要在财政㊁保险㊁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㊁鼓励农业加工业㊁旅游业㊁餐饮业等参与到产业融合中,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㊂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用技术创新来提高三产融合的高水平发展㊂政府部门要搭建农村三产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建的交流和合作,加大对标杆农业企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推动产业化的运行,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㊂第四,政府部门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简化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流程,促进土地合理㊁有序流转并做到集约有效利用,在农民利益切实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支持[11]㊂4㊀结语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有效解决 三农 问题,这也体现出国家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㊂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产业兴旺是关键,而农村三产融合是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和途径,是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㊁机制和资源要素共同参与,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现代化体系,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在统一㊂参考文献[1]黄元斌,李启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创新与应用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9):15-17.[2]吴珍彩.农村三产融合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32(5):22-26.[3]李星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怀化市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9,36(10):11-15.[4]刘永焕.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互动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0(3):108-110.[5]程长明,吴妹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安徽省农村三产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3):54-57.[6]金丽馥,王婕.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1-7.[7]孔祥利,夏金梅.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关联及协同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2):10-18.[8]熊爱华,张涵.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㊁条件分析及政策建议[J].理论学刊,2019(1):72-79.[9]姜天龙,舒坤良.农村 三产融合 的模式㊁困境及对策[J].税务与经济,2020(5):57-61.[10]李刚,李双元.拓宽农业多功能推动农村三产融合[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195-197,227.[11]刘国斌,李博.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4):621-628.13250卷2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孙沛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搞岩土的院士

搞岩土的院士

搞岩土的院士孙钧孙钧,1926年9月17日生于苏州市,原籍绍兴市。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土木系。

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还担任中国岩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

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孙钧开拓并反展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地下机构工程力学,并对地下结构粘弹塑性理论以及脆弹弹粘性节理岩体的蠕变损伤断裂效应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承担并完成了北京、上海地铁;江阴跨江悬索桥大锚碇工程的研究等2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大工程研究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1993年参与了长江三峡工程永久船闸。

设计施工。

在同济大学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所“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并使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同类专业之一。

主要论著有《地下机构》(上下册)、《地下结构有限元法解析》、《岩土学反演问题的随机理论与方法》等以及论文约175篇(部)。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光华基金科技一等奖。

钱七虎钱七虎,1937年10月生,全国著名的防护工程专家。

江苏昆山人。

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1年赴前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研究生部防护工程专业学习,获副博士学位。

1965年7月回国,在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年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83年起任院长,1988年授少将军衔,1990年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四届成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爆炸与冲击》等杂志编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防护工程、系统工程及岩土工程等领域里,他出版了《民防学》等专著4部,论文50多篇。

7项成果获国家或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工程兵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王梦恕出生日期:1938-12-24 00:00:00学科: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工作单位:北方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介: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问题及其防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问题及其防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学校读俄 文 ,我 同我老伴也是那 时有缘走 到了一起 。1 5 年 ,前苏联专 家来同济 ( 9 2 94 1 5 年全 国院系调
整 ,交大土木系并人 同济 ) ,那 时我业余学俄语 已两年半 ,学校又把我调 到上海俄语专 科学校 ( 即现在 的上海 外国语 大学 )强化 了半年 E语 ,然后就 担任前苏联桥梁专家 I. C / K 教授 的技术 口译 。苏 l / Ⅱ.HIT O I I
本 刊 :孙 院士您好 !非 常感谢 您特地抽 出时间接 受我们的专访。您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德 高
望重 ,现 在还 活跃 在科 研 、教 学、 生产 第一 线 ,对 许 多国 家重 点工程 进行 技 术指 导 ,大 家对 您都非
常敬仰 。
孙 院士 :很愉快接受两位的访谈。你们地调院我很早就知道了,以前的 上海地质 我拜读过,
SA GA LN H N H I A D& RS U C S上 海 国土 资 源 l EO RE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问 题及其防治
中国科学院 院士孙钧教授接受本刊专访
【 编者按】
2 l年 1 月8 0 1 0 日上午 ,中 国科 学院 院士 、同济 大学 土木 工程学 院孙 钧教 授在 寓所接 受 了本刊 主 编 、上海 市地质 调查 研究 院总工程 师严 学新 教授与 本刊 编辑 部主任 、上海 市地质 调查 研究院总 工程 师办公 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 代表 《 上海 国土资源》期 刊的专题访谈 。 孙院 士结 合轨 交 地铁 和 越江 隧 道建 设 等城 市地 下 空 间开发 利 用 中的 热点 问题 ,阐述 了施 工 中 城市 环境 岩土公 害及其 防治 对策 。针对 地下 工程施 工对 周边土 体扰 动导致 土工 力学参数 变异 以及产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模型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模型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模型许峰;秦成【摘要】提出用粗糙集(RS)理论的属性约简筛选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通过主客观组合赋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利用理想解法(TOPSIS)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样本的相对贴近度,从而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RS-TOPSIS 模型.将RS-TOPSIS模型应用于淮河流域某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水质为Ⅰ类、Ⅱ类、Ⅲ类的采样点各有两个,其余各采样点为Ⅳ类,与未约简指标通过理想解法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6【总页数】5页(P1097-1100,1109)【关键词】粗糙集;理想解法;灰色关联度;水质评价;淮河流域【作者】许峰;秦成【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作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地下水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测试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水质评价的方法也在日益增多,如:灰色关联法、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1-6]。

然而由于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繁多而带来的评价工作量大、计算复杂、评价主观性强;水质指标信息的如何最大利用以及水质评价中权重的确定,这些都是水质评价工作过程中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首先利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其次利用约简后的指标构成最初的评价矩阵并构造多指标问题的理想解,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以灰色关联系数矩阵作为新的决策矩阵,再利用TIOSIS法进行方案排序[7-12]。

通过对淮河流域某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

1.1约简思路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多指标会导致评价工作的繁杂,因此需要在不影响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粗糙集理论对水质评价指标进行约简。

干湿循环下高庙子钙基膨润土持水和变形特性

干湿循环下高庙子钙基膨润土持水和变形特性

1


能[3]和水力学屏障性能[4]产生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湿循环对膨胀土的水 力-力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较多。例如,Miao等[5]通过 压力板法研究了低吸力段干湿循环对中等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论证了土样结构的改变是造成 滞回圈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变小的原因。龚壁卫 等[6]采用体积压力板仪研究了低吸力段 (0~1 MPa) 在多次干湿循环下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 发现随着 干湿循环次数增加, 吸湿、 脱湿过程土-水特征曲线
2.2 蒸汽平衡法试验 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能较好地控制高吸力, 可用作测定高吸力土 (如膨润土等) 的土-水特征曲 线。将经历干湿循环后的土样放入下部装有饱和盐 溶液的保湿器,如图 1(a)所示, 密封后放置两个月。 达到吸力平衡后,取出土样,切为两块。一块用烘
测试, 研究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对其持
表 2 各个试样的干湿循环过程 Table 2 Drying-wetting cycle of each specimen
试样 编号 1 2 3 4 5 6 试样名称 原试样脱湿 (0 次) 原试样吸湿 (0 次) 3 次脱湿 3 次吸湿 6 次脱湿 6 次吸湿 干湿循环过程 制样 → 饱和切块 → 放入盐溶液保湿器 → 脱湿 制样 → 切块烘干 → 放入盐溶液保湿器 → 吸湿 制样 →3 次湿干循环 → 饱和切块 → 放入 盐溶液保湿器→脱湿 制样 →3 次干湿循环 → 切块烘干 → 放入 盐溶液保湿器→吸湿 制样 →6 次湿干循环 → 饱和切块 → 放入 盐溶液保湿器→脱湿 制样 →6 次干湿循环 → 切块烘干 → 放入 盐溶液保湿器→吸湿

要:膨润土因具有湿胀、干缩特性,其水力-力学性质易受干湿循环的影响。采用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研究了干湿循

基于力插值的非线性梁柱单元中固定端部求积节点的积分方法_杜轲

基于力插值的非线性梁柱单元中固定端部求积节点的积分方法_杜轲

(10)
基于力插值非线性梁柱单元构造的是力插值
式中: xk (k=1,2,…n)为 n 次勒让德多项式 Pn ( x) 零点,
D ( x ) b( x)Q
(2)
Pn (x)=
1 dn 2 [( x 2 1) n ] ;Ak = n n 2 n ! dx n(n 1)[ Pn 1 ( xk )]2
第 30 卷第 9 期 2013 年 9 月
Vol.30 No.9 Sep. 2013



学 22
ENGINEERING MECHANICS
文章编号:1000-4750(2013)09-0022-06
基于力插值的非线性梁柱单元中固定端部 求积节点的积分方法
杜 轲,孙景江,刘 琛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
固定两端求积节点的牛顿-科茨(Newton-Cotes) 积分方法 将积分 I(f )=
1 f (x) dx 的积分区间[–1,1]划分
Q T (q F Q ) 0
由 Q 的任意性可得:
(6)
q F Q F bT ( x) f ( x)b( x)dx
0 L
(7) (8)
K F 1 (9) 式中: F 为单元的柔度矩阵;K 为单元的刚度矩阵。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通过积分方法才能获得单 元柔度矩阵或者刚度矩阵,通常计算机采用数值积 分的方法代替直接积分,在现行有限元程序中,通 常采用高斯-勒让德积分方法。
Abstract: The plastic hinge area generally appears at the ends because of the nonlinear material response of beam–column members, but there is no integration point fixed at the end of the element for Gauss-Legendre Integration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FE programs. So an integration method for the fixed integration point at the ends of the element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OpenSees. The study case shows that the result of Gauss-Radau integration (it places an integration poin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element) and Gauss-Lobatto integration (it places an integration point at each end of the element) is better than the result of Newton-Cotes integration (it also places an integration point at each end of the element), but they all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result of Gauss-Legendre integr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use Gauss-Radau integration or Gauss-Lobatto integration in the nonlinear analysis. Key words: force-based beam-column element; integration methods; nonlinear analysis; integration point; hysteretic curves 非线性梁柱单元有基于力插值和基于位移插 值的非线性梁柱单元之分 。在基于位移插值的单 元形函数中,横向位移采用三阶 Hermite 插值,轴

不同水压下混凝土断裂能弱化效应试验研究

不同水压下混凝土断裂能弱化效应试验研究

0前言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已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城市建设、农林、交通及海港等工程[1-3]。

混凝土材料在施工期和服役期均会出现裂缝,环境水压力易通过裂缝浸入结构内部影响其抗裂性能,从而导致结构裂缝扩展延伸[4-6]。

因此,研究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的断裂能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水的化学作用和孔隙水的力学作用。

基于混凝土断裂试验,ROSSI [7]开展了饱和与非饱和混凝土断裂试验,在慢加载速率下饱和混凝土断裂韧度较小,但在快加载速率下非饱和混凝土的断裂韧度较小。

BRUHWILER 和SAOUMA [8-9]研究了裂缝和水的相互作用,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断裂韧度和断裂能显著减小,得到了断裂能与水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

ALFANO 等[10]将水压看作永久性静压力,并得到了水压力在初始水压力与最终水压力之间的变化规律。

孙志伟等[11]测试了海水浸泡、水浸泡和全干燥混凝土断裂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断裂能及强度的变化规律。

此外,还通过全干燥、半干燥、水浸泡和海水浸泡混凝土断裂试验,研究了水分含量及液体表面张力对断裂能的影响,认为断裂能随着水分增加而减小,浸泡液体表面张力将对断裂能产生重要影响,与水相比,海水对断裂能的影响更显著。

徐世烺等[12]研究了荷载和水压力双重作用下混凝土断裂性能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压力在试件内产生劈裂力,试件承载能力随水压力增加而降低。

不同水压下混凝土断裂能弱化效应试验研究胡少伟,王洋,孙岳阳,陆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摘要:为了研究混凝土在水力劈裂过程中的断裂能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力劈裂中的各荷载做功,建立了水压力下断裂能的计算公式,开展了12组混凝土水力劈裂试验,得出了水压力对混凝土断裂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水压力作用下混凝土的断裂能减小,水压力越大,混凝土的断裂能越小;混凝土在水力劈裂过程中的断裂能弱化效应不可忽略,在0.3MPa 水压力下,该弱化效应随水压力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钧教授 学术成就概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钧教授 学术成就概要

出版物刊名: 上海国土资源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成就;注册土木工程师;地下结构工程;同济大学;桥梁专家;工程力学;工程学院
摘要:孙钧,国内外知名工程力学家,岩土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资深荣誉教授,我国首批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国家特许注册土木工程师(结构、岩土),首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院士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苏州,原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54~1956年随前苏联桥梁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款,随围压和应变率增大,均导致岩石达到破坏 随围压和应变率增大,
强度时其极限应变值也增大。 强度时其极限应变值也增大。
• 与岩石的极限压缩应变相似,其极限拉伸应变亦随应变率 与岩石的极限压缩应变相似,
提高而增大。 提高而增大。 3. 冲击型动力试验,岩石变脆,即使是软岩也不再产生蠕变 冲击型动力试验,岩石变脆, 11 变形。 变形。
12
三、波在层状岩体和非匀质岩体介质中的传播
(一)刚度法研究(1994) 刚度法研究( ) (二)等效模量理论——非弥散型连续模型的几何加权法 等效模量理论 非弥散型连续模型的几何加权法 (1956,1992) , ) (三)商系数法(1981) 商系数法(1981) (四)粘弹性比拟理论(1979) 粘弹性比拟理论( ) (五)混合理论(1981) 混合理论( ) (六)其它理论和方法 射线理论、 理论、能量法、 射线理论、Floquet & Block 理论、能量法、Laplace变 变 换法、摄动法、 函数法、 换法、摄动法、 Green函数法、双数值逆变换法,等等。 函数法 双数值逆变换法,等等。
1. 在岩石应变率效应研究中 对中等应变率以下岩石的动力强 在岩石应变率效应研究中, • 的增大而增大的依附关系: 度,其随 ε 的增大而增大的依附关系:
σ σs

n
ε • ε s

n
n 取决于岩性和
2. 对率的依附性,反映在当 ε ≈10–1~102 s–1范围内时,上述特 对率的依附性, 范围内时, 征将表现明显,并对工程效应起不可忽视的影响。 征将表现明显,并对工程效应起不可忽视的影响。
2
一、前言
(一)工程中岩石动力学问题的提出: 工程中岩石动力学问题的提出:
1. 高烈度地震区 山岩边坡(含滑坡和崩塌)、坝基(小 高烈度地震区, 山岩边坡(含滑坡和崩塌)、坝基( )、坝基 湾)、地下洞室口部(广东从化),以及岩基上建(构) )、地下洞室口部(广东从化),以及岩基上建( 地下洞室口部 ),以及岩基上建 筑物(三峡永久船闸)的抗震。 筑物(三峡永久船闸)的抗震。 2. 水库诱发地震(天荒坪水库)。 水库诱发地震(天荒坪水库)。 3. 战时常规轰炸或核袭击作用下,地下防护工程结构的抗 战时常规轰炸或核袭击作用下, 爆动力响应(国防、人防)。 爆动力响应(国防、人防)。 4. 石方工程中的爆破设计与施工(香港)。 石方工程中的爆破设计与施工(香港)。
四、波通过地质断裂构造时的模型理论与试验 研究
(一)野外实测研究及其必要性 (二)理论研究 对一些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已有精确 对一些简单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 的解析解,主要方法有: 的解析解,主要方法有: (1)对弹性波散射 )对弹性波散射——T-矩阵(传递矩阵)法; -矩阵(传递矩阵) (2)积分方程法 ——将积分方程离散求解的边界 ) 将积分方程离散求解的边界 单元法; 单元法; 广义射线法。 (3)对高频振动波 )对高频振动波——广义射线法。 广义射线法
3
5. 高地应力条件下,脆/硬弹性岩体突发岩爆(二滩、 高地应力条件下, 硬弹性岩体突发岩爆 二滩、 硬弹性岩体突发岩爆( 天生桥二级)、某些矿山井巷深部的冲击地压( )、某些矿山井巷深部的冲击地压 天生桥二级)、某些矿山井巷深部的冲击地压(淮 等地运动研究与工程处理。 南潘集3#井)等地运动研究与工程处理。 南潘集 6. 山岭铁路隧道和岩石地区城市地下铁道(青岛)在 山岭铁路隧道和岩石地区城市地下铁道(青岛) 列车运行时的振动。 列车运行时的振动。 7. 岩岸工程(港工、海岸与近海工程)和海洋钻井平 岩岸工程(港工、海岸与近海工程) 台岩基,承受海水波浪力的撞击与振动作用。 台岩基,承受海水波浪力的撞击与振动作用。 8. 岩基基础 承受动力机器振动。 岩基基础,承受动力机器振动。 承受动力机器振动 9. 岩基上的结构物隔震与减震。
• 岩体质量与空间岩体结构的随机模型,等等。 岩体质量与空间岩体结构的随机模型,等等。 3. 室内拟动力模拟试验与数值分析 4. 现场模拟地震与工程爆破、地下核爆炸效应试 现场模拟地震与工程爆破、 验、数据分析与工程应用
8
二、岩石介质材料的动力特性、率相关动本构关系 岩石介质材料的动力特性、 (一)岩石的动力强度
• • • • •
场地构造与岩体各向异性; 滑坡与崩塌; 场地构造与岩体各向异性; • 滑坡与崩塌; 不同岩体质量; 不同岩体质量; 不连续面状况; 不连续面状况; 山体位移; 山体位移; 口部破坏和失稳; 口部破坏和失稳;
• 地形与地应力影响; 地形与地应力影响; • 不均匀岩体介质 • 软弱地质体效应,等等。 软弱地质体效应,等等。
16
(四)将岩体断层视为透镜体带的模型理论研究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微结构连续力学理论作为分析基础。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和微结构连续力学理论作为分析基础。
在计算节理岩体、断层破碎带对爆破/地震波 (五)在计算节理岩体、断层破碎带对爆破 地震波 的传播衰减作用时, 现已有富里叶( 的传播衰减作用时 , 现已有富里叶 ( Fourier) 和拉 普拉斯(Laplace)逆变换求解的数值分析程序软件。 逆变换求解的数值分析程序软件。 普拉斯 逆变换求解的数值分析程序软件 ( 六 ) 借助于模爆器, 可用试验模拟核爆动载作用 借助于模爆器 , 下按规则排列的球形颗粒体的动力特性, 下按规则排列的球形颗粒体的动力特性 , 以验证断 层/透镜体带上述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的正确性。 透镜体带上述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的正确性
散元法和不连续位移分析法( 散元法和不连续位移分析法(DDA法)等等。在遇有多 法 等等。 种不均匀介质、 种不均匀介质、复杂边界条件和高度非线性的弹塑性问题 时其工作仍不很理想。 时其工作仍不很理想。 6
(三) 未来研究工作的瞻望
1. 与应力波作用下结构破坏性态相结合的、采用相似材料 与应力波作用下结构破坏性态相结合的、 或真实地质材料作动力加载的模型实验研究, 或真实地质材料作动力加载的模型实验研究,考虑了经概化了 的岩体产状或构造条件, 的岩体产状或构造条件,含:
4
(二)应力波与岩土介质及结构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 与结构呈动力相互作用的入射波场有: 与结构呈动力相互作用的入射波场有:
• 谐振波、稳态周期波 谐振波、 • 非周期性地震波 • 瞬态或短时冲击波(冲击、爆炸作用) 瞬态或短时冲击波(冲击、爆炸作用)
2. 当前,对波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以连续介质力 当前,对波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 学为理论基础,分析“ 介质-结构”间的动力相互作用, 学为理论基础,分析“ 波-介质-结构”间的动力相互作用, 它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它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祝贺第八届全国岩土力学 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召开
岩石动力学的若干问题
同济大学 孙 钧 2004年11月 2004年11月8日 • 上海交大
1

一、前言



岩石动力学问题研究前沿的若干热点 岩石介质材料的动力特性、 二、岩石介质材料的动力特性、率相关动本构关系 三、波在层状岩体和非匀质岩体介质中的传播 四、波通过地质断裂构造时的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 五、关于岩石断裂动力学研究 六、应力波与地下结构围岩的动力相互作用 七、岩基上结构物的隔震措施和隔震理论
(三)率相关岩石的动力本构关系
在对岩石动力特性的研究中, 在对岩石动力特性的研究中,也应考虑上述的应 变率效应。 帽盖模型” 变率效应。这在动力 “帽盖模型” 和率型 “ 内时本
构模型” 中均有所反映。 构模型” 中均有所反映。
1. 动力帽盖模型 (1957) 2. 率相关内时本构模型 (1971) )
15
(三)岩体断层的减震效应
1. 从波通过岩体断裂时天然地震烈度的衰减,和 从波通过岩体断裂时天然地震烈度的衰减, 爆破地震效应观测, 都发现了断层的隔( 震效应。 爆破地震效应观测 都发现了断层的隔(减)震效应。 2. 岩体断层对地震波的隔震影响,不仅反映为削 岩体断层对地震波的隔震影响, 弱波的峰值强度,还反映在其频谱特征的改变, 弱波的峰值强度,还反映在其频谱特征的改变,特 别在振幅谱和相位谱的变化上—— 断层使应力波能 别在振幅谱和相位谱的变化上 量衰减:高频急剧衰减、主频向低频端移动、 量衰减:高频急剧衰减、主频向低频端移动、波形 畸变、周期加长等等。 畸变、周期加长等等。
9
ε



3. 应注意到:对上项若干出现异常的增大,并非一 应注意到:对上项若干出现异常的增大, 定是岩石动力强度随应变率的真实增大, 定是岩石动力强度随应变率的真实增大,多数是 由于试验机的惯性效应而导致的失真。 由于试验机的惯性效应而导致的失真。 4. 应变率变化对岩石动力强度的影响,存在一个上 应变率变化对岩石动力强度的影响, 限的极值强度。 限的极值强度。 5. 在相同的应变率情况下,岩石动力强度的率效应, 在相同的应变率情况下,岩石动力强度的率效应, 随围压值的增大而增大。 随围压值的增大而增大。
• 有限元法。将波动问题替换为振动问题求解,分别在时、 有限元法。将波动问题替换为振动问题求解,分别在时、
空域内离散;方法适用面广,能基本满足工程需要, 空域内离散;方法适用面广,能基本满足工程需要,但理 论上存在自身的缺陷(初始病态、超越现象)。 论上存在自身的缺陷(初始病态、超越现象)。
• 其它常用的如边界元法、有限元-边界元混合使用法、离 其它常用的如边界元法、有限元-边界元混合使用法、
13
(七)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数值解法(1992) 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数值解法( )
1. 在空域中,利用 在空域中,利用Laplace -Hankel-Laplace联合变换以及传 联合变换以及传 播矩阵技术将耦联的双曲型弹性动力学方程在象空间中解耦, 播矩阵技术将耦联的双曲型弹性动力学方程在象空间中解耦, 可以导得任意成层介质中瞬态波动解的一般解析表达。 可以导得任意成层介质中瞬态波动解的一般解析表达。 2. 在时域中,可导得任意成层介质半空间轴对称弹性动力 在时域中, 问题奇异解的一般解析表达和对表达式进行数值化, 问题奇异解的一般解析表达和对表达式进行数值化,使能以将 时域奇异解作为权函数(基本解)应用于边界元法, 时域奇异解作为权函数(基本解)应用于边界元法,建立相应 的边界积分方程, 的边界积分方程,并给出积分方程分别按时间和沿边界离散作 数值求解的全过程。 数值求解的全过程。 3. 可以给出基于时间有关其基本解的时域边界元法与线性 可以给出基于时间有关其基本解的时域边界元法与线性/ 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的混合方法, 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的混合方法,使便于推广到计入材料弹塑 性的地下结构与围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研究。 性的地下结构与围岩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研究。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