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诗词比较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 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

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滁州西涧》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滁州西涧》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

(6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

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后改任江州刺史。

这首诗大约就写在此时。

9、(1)对于一些好诗,我们常常誉之以“诗中有画”。

这首诗确实就像画一样,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2) 试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答案:
9(1)西涧边上峰峦叠嶂、树高林密,一丛丛绿草惹人怜爱,就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从林木深处传来了黄鹂那婉转悦耳的歌声。

(3分)
(2)全诗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以及一个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想要脱离繁华尘世,追求自然闲静的心态。

(结合内容1分,分析2分。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1.下面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八百里”是牛的代称)A.词题为“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道出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气势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激烈和胜利。

D.最后一句中的“可怜”,有特定的意味,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2.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写的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A.“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思是:给陈同甫作一首雄壮的词,寄给他。

B.“沙场秋点兵”渲染战争浓烈气氛,“秋”字给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天下事”是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之意。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既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驰骋沙场的愿望。

3.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B,“马作”两句,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A. “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中生活。

B. “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 “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五十弦”不是典故,借代音乐)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初中诗歌阅读】《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滁州西涧》《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四川自贡及答案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四川自贡与答案滁州西涧魏英武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大潮带来雨水,黑夜来得很快。

没有船可以横渡荒野渡口。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使鲁飞得很快,弓吓得像霹雳。

解决国王的事务,赢得世界第一。

可怜的白人!①对于以上两首诗中加了点的词,其中一个错误的解释是()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的对与错,并正确键入“√”打错电话了“×”。

a《滁州西溪》是一首描写安徽省滁州西溪风景的著名山水诗。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c.“破碎的时代”的第一句话“看那把剑,酒里有一盏灯”它生动地显示了作者杀敌的野心。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答案】①c(3(分钟)②长城外的曲调在古筝中演奏。

(2(分钟)③A.√B√C√d×(四分一项121在这个词的结尾,“怜悯发生了!”诗人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感情?(l(分钟)2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欣赏“八百里焚长城五十弦”之声(3(分钟)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21、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之情。

(或者包含了词人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一分)22、对偶。

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转喻。

用“八百里”代替牛,用“五十弦”代替乐器,语言形象简洁,内涵丰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5.本词作者是____(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词中的“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_。

(2分)16.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15.【答案】南宋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君王天下事是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16.【答案】示例:作者运用刘备与的卢马的典故以及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解析】赏析这句词可从句子的修辞(比喻、夸张)、表现手法(用典、视觉和听觉)、词句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人手。

辛弃疾的这首投赠之作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串始终。

作者根据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战斗经历和他矢志恢复中原的理想,适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的兵营生活画面。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

“梦回”以后,写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客。

下片“马作的卢飞快”两句写自己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

想象着实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

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为壮志难酬表示极大愤慨。

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关试题及答案(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意思相同即可)(3)“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二: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B.野渡:野外的渡口。

C.沙场:平旷的沙丘。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破阵子》中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
C.《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显示出作者杀敌的壮志。

( )
D.《破阵子》中可怜白发生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自己的爱恋,也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沉痛。

( )
【答案】①C(3分)②琴瑟中弹奏着塞外的曲调。

(2分)③A.√ B.√ C.√ D× (4分一项1分)
21.词的结尾一句可怜自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l分)
22.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分)
参考答案:
21、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之情。

(或者包含了词人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1分)
22、对偶。

句式整齐,八百里对五十弦,麾下炙对塞外声,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
借代。

用八百里代牛,五十弦代乐器,语言形象,文笔简练,内涵丰富。

(回答出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

共3分)
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