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科院开发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成功生产清洁柴油
清洁柴油生产技术

柴油 中的 硫化 物 4一甲基 二 苯 并 噻 吩较 难 脱 除 , 中 4 6一二 甲基 二 苯 并 噻 吩 最 难 脱 除 。催 其 , 化 柴 油 和 焦 化 柴 油 等 高 芳 烃 柴 油 中难 脱 除 的 硫 化 物 比直馏 柴 油 多 , 以二 次 加 工 柴 油 加 氢 脱 硫 所 比直 馏 柴 油 要 难 。 在 空 速 一 定 时 , 提 高 脱 硫 要 率 、 低 含硫 量 , 到深 度 脱 硫 的 目的 , 降 达 只有 提 高
摘 要 : 绍 了 国外 清 洁 柴 油 生 产 技 术 的 开 发 和工 业 应 用 情 况 , 括 柴 油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 深 度 脱 硫 介 包 超
技 术 、 低 汽 油 芳 烃 含 量 技 术 以及 几 种 柴 油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和 增 产 优 质 柴 油 技 术 。 降
维普资讯
第 2 O卷
第 3 期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Pe r c e c lTe h o o y & Ap lc to to h mi a c n l p iain
V0 . O No. 12 3 M a 20 2 v. 0
l tU P S e 等 公 司均 成 功 开 发 出 了 活 性 大 幅 y 、 O 、 hl s l 度 提 高 、 能 优 异 的 脱 硫 催 化 剂… 。无 论 是 直 馏 性 柴 油 还是 焦 化 柴 油 、 化 柴 油 , 可 以实 现 9 % 催 都 5 甚 至 9 % ~9 % 的脱 硫 率 , 生 产 出 含硫 量低 于 8 9 能
关键 词 : 洁 柴 油 ; 产 技 术 ; 氢 脱 硫 ; 氢 脱 芳 烃 清 生 加 加
中 图 分 类 号 :E 2 2 T 6 6.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0 4 (0 2 0 10 0 5 2 0 ) 3—0 0 2 2—0 4
深度好文‖石化院、石科院傻傻分不清,快来了解

深度好文‖石化院、石科院傻傻分不清,快来了解——石化领域研究院作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以满足国家和炼油行业的技术需求为首要任务,为石化工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肩负着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重任。
在此,石化缘代表行业同仁向研究院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中石化在炼化行业的研究机构以石科院、北化院、抚顺院、上海院为主;中石油在炼化行业的研究构则以石化院为主。
应广大粉丝朋友要求,今天的内容我们重点普及一下石化院、石科院,这两个院对于资深的行业朋友来说,很容易分辨,但对于初入石化领域的朋友来说,是傻傻分清。
下面,跟随石化缘来了解这两个院的细况。
一、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1、院况介绍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机构,并对兰州、大庆、吉林和辽阳4个化工研究中心实行业务领导,集中承担中国石油炼油化工技术研发任务。
2、发展目标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是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决策支持和生产技术服务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高层次炼化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发展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炼化技术研究院,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主要职能跟踪国际炼化技术发展趋势,为公司下游业务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持;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和生产需求,提出并承担炼油化工重大技术攻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超前储备技术研究项目;组织开展炼油化工国内外研发合作,做好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负责重大技术中试、工业试验,炼化技术工程化研究,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及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
4、经营理念中国石油石化研究院实行开放办院,追求合作共赢,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专业研发机构、大学、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炼油和石油化工技术创新步伐。
5、研究成果(部分)(1)自主开发零碱渣排放的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技术(2)成功开发了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催化汽油脱硫—改质组合技术、催化轻汽油醚化技术、液化气深度脱硫技术4项满足国IV、国V清洁汽油生产需求的升级技术,可实现国IV汽油向国V汽油生产的平稳过渡。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柳伟;郭蓉;刘继华;宋永一【摘要】介绍了国内外超低硫柴油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空间位阻会影响硫化物脱除的反应机理及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理论研究,认为二苯并噻吩上4,6位取代基具有明显的空间位阻效应,能显著地降低硫化物的反应速率;加氢催化剂活性相普遍接受的模型为Co-Mo-S模型及Rim-Edge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载体制备技术及活性金属浸渍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发了TK系列、KF系列、DN系列、DC系列、FHUDS系列以及RS系列等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工艺方面,除了原料、操作条件优化及装置改造等传统手段外,还包括两段加氢工艺技术、气液逆流加氢反应工艺技术、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催化剂级配组合技术等新工艺技术.【期刊名称】《炼油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45)009【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柴油;超深度脱硫;加氢催化剂【作者】柳伟;郭蓉;刘继华;宋永一【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抚顺市11300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抚顺市11300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抚顺市11300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抚顺市113001【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柴油低硫化成为世界各国柴油新规格的发展趋势。
例如欧盟国家2004年要求柴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欧Ⅳ),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柴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欧Ⅴ);美国从2006年起要求道路车用柴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5 μg/g,2012年除取暖用油外,硫质量分数全部要求不大于15 μg/g;日本从2005年起,开始执行硫质量分数不大于50 μg/g的标准,2008年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
我国已于201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国Ⅲ标准,2015年1月起,车用柴油执行国Ⅳ标准,要求其硫质量分数不大于50μg/g,十六烷值不小于49,并将于2017年1月起全国执行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要求柴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μg/g,十六烷值不小于51。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研究

反应途径的不同, 通过改性氧化铝载体的成功开 发及活性组分与载体相互作用 的深入研究 , 开发
了分别 适合 直馏 柴 油 、 次加 工 柴 油 及直 馏 柴 油 二 与二次 加工 柴油 混 合 油超 深 度 脱硫 的 F U S系 H D
列 4个牌 号 的催化 剂 。 即 : 对 直馏 柴 油及 二 次 针
摘 要: 了满足炼油企业生产符合欧 Ⅳ及欧 V排放标准 清洁柴油 的需 要 , 为 针对炼 油企业柴油组 分构成 中的直 馏柴油 、 催化柴油及焦化柴油等不 同原料油的性质及 其反应途 径的不 同, 过改性氧 化铝载体 的成 功开发及活性 通
组分 与载体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 开发 了分别适合直馏柴油 、 次加工柴油 及直馏柴 油与二次加 工柴油混合 油超 二 深度脱硫的 F D HU S系列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 已在国 内2 O多套柴油加氢装置成功应 用 , 满足 了炼油企业生产 欧 Ⅲ及 欧Ⅳ标准清洁柴油的需要 , 为上海等地区柴油质量升级提供 了良好 的技术支撑。 并
炼
21 0 1年 1 2月
油
技
术
与
工
程
P T O E M E I E Y E G N E I G E R L U R FN R N I E RN
第 4 卷第 l 1 2期
柴 油深 度 加 氢 脱硫 催化 剂 性 能研 究
郭 蓉 , 沈本贤 方 向晨 , , 姚运海
(. 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 院, 上海 2 03 ; 0 2 7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抚顺 石油化工研 究院 , . 辽宁省抚顺市 130 ) 0 1 1
关键 词 : 油 柴
深度脱硫
催化剂
工 业 应 用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反应
柴油深度加氢脱硫(HDS)反应是一种化学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将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无硫或低硫的烃类,以满足环保法规对燃料油中硫含量的严格限制。
这一过程通常在炼油厂内的连续流动高压反应器中进行,并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完成。
反应原理:
柴油中的硫化物主要包括硫醇、硫醚、噻吩及其衍生物等。
在加氢脱硫过程中,这些含硫化合物与氢气发生催化反应,硫原子被氢取代,生成硫化氢(H2S):
\[ R-S-R' + H_2 \rightarrow R-H + R'-H + H_2S \]
其中,R和R'代表烃基链。
反应条件:
- 温度:通常在280℃至420℃之间,根据不同的催化剂和原料性质进行调整。
- 压力:反应压力一般为几兆帕到十几兆帕,高压力有利于提高硫化物的转化率和氢气的溶解度。
- 催化剂:使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如Co-Mo、Ni-W等,具有良好的加氢活性和选择性。
现象描述:
- 在反应器内部,原料柴油与氢气逆流接触,确保充分混合和反应。
- 氢气通过催化剂床层时,会与柴油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的硫化氢气体随着反应物流出,经过分离后可以回收处理。
- 由于硫化物得到了有效脱除,柴油的硫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可能会伴随着芳烃饱和以及氮化物的脱除等副反应,使得产品柴油更加清洁,燃烧更完全,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如SOx。
技术进步:
随着时间推移,柴油深度加氢脱硫技术不断优化发展,出现了多种新型高效的催化剂和改进的工艺流程,如FCSH工艺,能够实现更高的脱硫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石油炼制工业中加氢技术和加氢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石油炼制工业中加氢技术和加氢催化剂的发展现状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背景下,社会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增多,石油资源是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能源,从类别上来看,市场上的石油划分为重质、轻质两个类型。
当前,市场中常用的石油是轻质石油,而轻质石油是通过加氢催化技术加工形成的,在加氢催化技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降低重质油品中的碳元素、氢元素。
与此同时,将加氢催化剂引入到重质石油低碳、低氢化加工中能够进一步提升石油炼制的提纯效果。
关键词:石油炼制工业;加氢技术;加氢催化剂;发展现状;引言石油炼制工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中国许多产业的现代化与石油产品的应用密切相关。
矿物油产品的应用广泛深远。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轻油生产设施的增加,轻油产品的生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加工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促进。
中国石油炼制的实际工作高度重视加氢技术和催化剂。
加氢技术和加氢催化剂由于利用率高,大大提高了石化原料的生产,促进了相关行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为石化行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氢技术应用于石油炼制中的重要作用加氢技术是一种化学工艺,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原油在一定温度和氢压力下与氢发生反应,从而显着提高石油质量或得到预期产品。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炼油项目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轻油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重油由于碳氢化合物含量高,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
应引入加氢技术降低稠油油气含量,为合理利用石油资源提供保障。
它在促进炼油项目顺利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石油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提高了生产人员的效率,确保了石油项目的环境保护和安全。
二、加氢催化剂及应用(一)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RTS的开发在环境保护条例要求的日益严格下,运输燃料的规格也开始变得更加严格。
特别是对于柴油来说,其中的硫元素含量日益减少,如何在保证日常硫元素使用期间降低柴油产品的硫含量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先进炼油化工技术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
技术已经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沧州分公司、九江分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了工业应用,RTS 技术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两年多的长周期运转和标定结果表明,该技术加工掺炼约40%二次加工柴油的直馏柴油混
配套催化剂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供稿]
先进炼油化工技术
氢气
第一反应器
第二反应器
加热炉
低压分离器
柴油
分馏塔
石脑油
高压分离器
原料油
循环
压缩机
所有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均可用于本技术。
▲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装置
▲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工艺流程
合原料,能够稳定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9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不大于4.7%、色度(ASTM D1500)小于0.5的超低硫柴油产品,装置平均能耗是364 MJ/t。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RTS 装置以直馏柴油掺炼约30%二次加工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 µg/g 的清洁柴油,单周期累计运转时间超过年,全周期内柴油产品色度(ASTM D1500)小于0.5。
我国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在2 0 0 9年 1 月 1日实施 了 比美 国还要 严 格 的车 用燃 料油标准 , 标准要求 硫含量低 于 1 0 b L g / g 。 为 了减少机 动车尾 气造 成的环 境污染 ,我 国
性开 环催化 剂 R T 一 5组合使 用 , 可 以制取 低硫 、 低 芳烃 的优 质 柴 油 ,产 品的 十六 烷 值 比原 料 提 高
高 的特 点 , 且原料适 应性强 。R N 一 1 催化剂 与选择
能 和石 油产 品( 主要指 汽柴油 ) 清洁环保 的要 求也 越来越 严格 。 目前美 国执行清 洁汽油硫 含量 小于 3 0 t x g / g , 柴油 硫含量 小 于 1 5 I x g / g的标准 【 1 】 。欧盟
升企 业经济 效益具有 重要作用 。 1 国 内柴油加氢脱 硫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2 0 0 5年 4月 , R S 一 1 0 0 0催化 剂 在 中 国石 化荆
门分 公司柴 油加 氢装置 进行 了首次工业 应用 。标 定 结果 表 明 : R S 一 1 0 0 0催 化剂 对 劣质 原料 , 2 0 ( 4 ) : 5 5
P ET ROCHEMI C AL I NDUS T RY TEC HNOLOG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标定 ,生产 出相 当于欧 V标 准的清洁柴 油 。标定 结果 表明 ,以硫含量高达2 5 0 7 g g / g 的直馏柴 油作 为原料 ,该技 术生产的柴油产品硫含量仅为2 ~7 g 儋。
为 了提供 超低硫 清洁柴 油生产技术 ,石科 院在 常规加 氢工 艺基 础 上 ,创新 设 计 出两段 加 氢反 应 器 ,采 用 现有 的非贵金 属加氢脱硫催 化剂 即可 达到深度脱 硫 、脱氮 的 目 的 。使用 R TS 技 术 ,只需要在 现有加氢 装置 上增加一 个反 应器 ,投 入较低 的成本 就能满 足国 内炼 厂生产相 当于欧 V 标准清洁柴油的需要 ,经济效益显著 。 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 目建成投产
全满足下游风电叶片厂家 的应用要求 ,能替代进 口产品 。该 技术 申请一 项发明专利。 “ 双环戊二烯一 苯酚环氧树脂 合成
长炼建成新型汽油加氢装置
投 资产业指导 目录 》鼓励 类项 目。项 目预计2 0 1 6 年建成投
产 ,年销售额约4 9 集 团公 司 鉴定
中国石化长 岭炼 化公 司年产4 5 0 k t 新 型汽油选择性 加氢
巴陵石 化承担 的 “ 纤维增 强复合材 料用 固化 剂的开发
6 2—6 6.
的热力学分析 [ J ] . 石 油化 工,2 0 1 l ,4 O( 2 ):1 7 1 —1 7 4 .
[ 1 6] 王松汉 . 石油 化工设计 手册 :第 1 卷[ M] . 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 0 0 2:4 5 2—4 5 9 .
[ 1 5 ] 杨浩 ,王建红 ,乔聪震. 柠檬酸与正丁醇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石
・
油
化
工
29 2・
P E T R 0 C HE MI C AL T E C HN o L O GY
2 0 1 4 年第 4 3卷
[ 1 4 ] 尹安远 ,戴维林 ,范康年. 草酸二 甲酯催化加氢合成 乙二醇 过程 的热力 学计算与分析 [ J ] . 石油化工 ,2 0 0 8 ,3 7 ( 1 ) :
发”、 “ 双环 戊二烯一 苯 酚环氧树脂合 成工艺研究 ”等5 个 项 目,通过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及评议 。
“ S E B S 胶液中水溶性 杂质脱除技术开发 ”项 目,采用乳 化水洗 、酸中和技术工艺 ,使S E B S 产 品中杂质锂含量大幅降 低 ,产 品颜色稳定性 明显改善。该技术2 0 1 3 年上半年 已成功 应用 于S E B S I业化装置 ,产 出的S E B S 产 品质量 、颜色 、透 明性 、气 味与国外 同类先进产 品相 当,可满足医用领域 ( 如
油烯 烃含量 、深度脱硫 、辛 烷值损失 小 、液体 收率高 等特 点 。装置投运 成功后 ,将 为我 国加氢 工艺升级 提供完整 的
工业 化试验数 据 ,形成 包括生产工 艺设计 、催 化剂试 用 、 开车技术 运用 等在内的成套 加氢生产技术 。
石 科 院 开发 超 深 度加 氢脱 硫 技 术成 功 生 产 清 洁 柴 油
试技术 开发 ”项 目,于2 0 0 9 年开始镍催化选择加氢合成 S E P /
S E P S 的小试技术开发 ,目前 已开发3 个中试产品牌号 ,申请4 件发明专利 。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 固化剂的开发 与工业化 研究”项 目,是配合 风电叶片用真空灌注环氧树脂而开发的 配套 固化剂产品。该产 品具备的高强度 、高模 量、高韧性完
中 国石化 石油化工 科学研 究院开发 的柴油超 深度 加氢 脱硫 ( R T S ) 技 术在广州石化 1 2 0 0 k t / a 柴油加氢装 置上成功
输 液袋 ) 的应用要求 。 “ 医用 S I S 新牌 号开发 ”项 目,成功
开发了两个用于不同载药量载体热熔压敏胶的医用热塑橡胶 S I S 新牌号 ,已完成中试 ,产品得 到用户认可。 “ S I S  ̄ J [ 1 氢 中
创新 的 “ 预切 割+ 油 吸收 ”技术 ,具有烯 烃 回收率高 、能
中 国石化扬子石化 分公司与英力士合资建设 6 5 0 k t / a 苯 酚丙酮项 目,在南京化工 园区奠基 。该项 目包括5 5 0 k t / a 异
丙苯装置 、6 5 0 k t / a 苯 酚丙 酮装 置。双方按5 0: 5 o L L 例共 同
( 编辑
李明辉 )
・
技术动态 ・
中国石化建设6 5 0 k t / a 苯酚丙酮项 目
头等MT O 项 目后 ,成 功开车 的又 一套 MT O 装 置 。该项 目 不仅 应用 了惠生 工程MT O 分离技 术 ,还 采用 了霍 尼韦 尔 UOP先进 MT O 技术 , 成 为全球 首套应 用UOP技术 的工 业化MT O 装置 。惠生工程全套MT O 分离工艺 ,采用 自主
出资3 1 . 5 亿元 。项 目依 托扬子石 化 自有 苯 、丙烯 资源 和南
京 化工 园公 用工程 系统 ,使用 中国石化异丙 苯技 术和英力 士苯酚丙酮技 术 。该项 目属于 国家发改委和商务 部 《 外商
耗低 、投资省 、操 作稳定 、运行周期长 等优点 。惠生工程
MT O分离技术 自2 0 0 7年开发成功 以来 ,已获得4项 中国发 明专利授权 ,1 项印度尼西亚发明专利 。
与工业 化研 究 ” 、 “ S E B S 胶 液 中水溶性 杂质 脱 除技术 开 发” 、 “ 医用 S I S 新牌 号 开发 ” 、 “ S I S  ̄ J I ] 氢 中试技 术 开
装置 ( R S DS — H I ) 主体项 目建设完工 ,准备 开车运 行。
该 项 目是 中国石化2 0 1 3 年度科技攻 关 “ 十条 龙 ”项 目 之一 ,应用新 型汽油加 氢炼油生产 工艺 ,具有 降低催 化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