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苏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0554015.html,

我读苏轼

作者:梁岚嵩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2年第10期

我不相信他的涅槃,但我相信他的永生。

——题记

周五,又是一个返校日。

路过一处繁华巷陌,在这夜晚,闪耀着光芒的霓虹灯刺得眼睛有些微微发痛。想着现实世界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些问题令我不知何去何从。在回家的路上,匆匆的脚步即可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夜晚有多么寒冷。

斗转星移,时空变换,不知远在千年,背负着“乌台诗案”,迈着沉重的脚步,前往蛮荒之地的他,是否和现在的我一样迷惘,不知所措?

翻开一页页历史,我不愿去看他的“大江东去”,我只想静静地去读,去品他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清冷与寂寞,去感受他华丽的帷幕下,最痛的伤口。

所幸友人的搭救,加之皇室的恩典,才让中国多了一位流传千年的文豪,想当年,王安石对苏轼的精神刁难,不绝是政见不同,抑或是别有内幕,但时间已将往事洗涤。我无权评说王安石的是非功过,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奸佞小人与东坡过不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珍惜他的经历、他的词。

无从考证,那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赤壁大战究竟在何处发生,但艺术只有美丑,不分对错,管他赤壁在哪儿,唯有那真挚的情感缓缓流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

没有历经苦难的黑暗的过去,就没有苦尽甘来的光辉的未来。我想,东坡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没有官职、荣誉、名声又怎样,这些总会被大浪淘尽。他只想做回自己,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此时,遥望当年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不朽”,这个词太平常了,世人却很难企及,我想,能永恒流传的,能不朽的只有文化吧。

许许多多习惯沉淀为历史,许多许多历史升华为文化。这才是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东西。所以,历经千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依然使人心存敬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依旧让人心怀牵挂;“竹杖芒鞋轻胜马”仍然令人深感钦佩,而那些权倾朝野,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呢?他们终究逃不过时间,被卷入历史洪流中尘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