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川教版九年级上)(1)
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三、脱束缚——明治维新的措施内容及作用
3、文化教育:
材料五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制》……推行
“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共设8所大学、 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1907年,日本儿童 入学率高达97%。
教育 制度
主要内容
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发展中高等教育
作用 培养国家人才
文化 生活
& 教育 制度 军事
殖产兴业,土地买卖 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新式学校,义务教育
实行征兵制
促进经济发展 形成崇洋风气 培养国家人才 增强军事力量
社会束缚 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
破茧成蝶
四、终化蝶——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的影响
1、漂亮 2、丑陋
四、终化蝶——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日本迅速崛起,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经济
主要内容
兴办工商业,引进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三、脱束缚——明治维新的措施内容及作用
3、文化教育:
材料四
生活 习俗
主要内容 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作用 形成崇洋风气
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多英语的外来词汇?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改革 语言中有大量的西方元素
历史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三、脱束缚——明治维新的措施内容及作用
2、经济发展:
材料三 (为实现殖产兴业)明治政府除进行地税改革而获取必要
的巨额土地税收之外……采取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头实 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在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日本 出现早期产业革命热潮。他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思考:
为什么“弹丸小国”日本能战胜“泱泱大国” 清政府?
日本明治维新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二、倒幕运动 三、明治维新
日本天皇 日本将军 日本武士
德川家康
闭关锁国,保守 落后
幕府的封建统治
天皇
傀儡
统治阶级
将军
把持政权
矛盾
大名
分化 对将军不满,同商
武士
人、新兴地主接近
倒
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 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军国主义的出现
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成为新兴 的帝国主义国家。
以史为鉴,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启示:
只有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 步潮流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希望 所在。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 (C)
A、人民的反抗
B、西方的入侵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及影响 D、幕府的腐朽统治
2、1853年,首先入侵日本的西方国家是 (D)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3、在倒幕运动中,倒幕派的主力是 (D) A、新兴地主 B、资本家 C、大名 D、中下级武士
政 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削弱割据势力。 治
经 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 济 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 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 化
明治年间东京的情况
明治天皇在1904年东京工业博览 会的开幕式上
状国型一 况 家考八
被统治 商人、高利贷者
新兴地主
派
阶级 农民、手工业者
手工工场主 雇佣劳动者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川教版九年级上)

•
幕府禁令 幕府封建专制统治严 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新兴地主、 商人
货物
经济实力增强,政 治权利较少
民族危机
美国东印度舰队 司令培理
浦贺港 1853年
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外患 内: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矛盾) 外:1853年,美国最早打开日本大门,民族危机严重
8、学习对象:欧美 9、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1)从背景上看: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从准备过程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 的支持; (3)从内容上看: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从国际环境看: 19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10、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顺应历史进 步的潮流,改革开放; 2.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制度、思想等; 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二、武装倒幕 1、根本原因:幕府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倒幕派: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的 地主 3、天皇:明治天皇 4、战役:1868年,鸟羽之战、伏见之战 5、结果:德川庆喜投降,幕府统治被推翻
6、胜利的原因
幕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倒幕派得到各阶层人民的配合和支持。
7、胜利的意义
5、主要内容:(5个方面)
(1)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 ①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改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转向西洋文明最直接的方式
核心内容
影响 最深 远
(3)文化教育:采用欧美学制,努力发展教育 (4)社会生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吃西餐、剪发、穿西服)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川教版(1)

明治维新的基本史实: 4.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资产阶级改革。史称“ 明治维新 ”。 5.明治维新中倒幕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 允 6.明。治维新提出的口号是:“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7.明治维新是一次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图1:1854年美国海军在横滨登陆 图2:1868年鸟羽、伏见打败幕府军队
图3: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洲 图4:1894年致远舰冲向敌舰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中四幅 图片的内在联系进行介绍。
美军舰队迫使日本打开闭关大门。面对民族危机, 日本仁人志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进行倒幕 运动。推翻幕府腐朽统治后,开始明治维新,派 出使节向西方学习。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邻国大肆侵略扩张。
设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 培养建设资本主义国家
育,发展中、高等教育
所需的人才
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 方式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 的军队
பைடு நூலகம்
形成学习西方的社会风气 增强军事力量
积极意义: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强大起来, 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图说历史——下列四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有着重要联系。
(1871-1908)
(1852—1912)
【课标要求】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幕府统治危机: 内忧:1.19世纪中叶,幕府的 封建 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患:2. 1853 年,美国舰队入侵日本,随后,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 约,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川教版.pptx

1. 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 B)。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实现了工业化
36
学习测评
2.阅读下面的材料: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
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 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 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 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0
1890年,东京浅草 建成60米高的凌云 阁,轰动一时
31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返32 回
课堂小结
幕府统治的危机
1.19世纪中期,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 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幕府政治 出现危机
3.日本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 加严重
武装倒幕
1.日本社会经济状况恶化,人民反侵 略、反幕府斗争风起云涌
武装倒幕
10
德川庆喜
德川庆喜(1837—1913),德川 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在倒幕运动中被迫 还政天皇,终结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11
鸟羽伏见之役
返12 回
明治维新
13
日本明治天皇
14
西乡隆盛
大久保利通
15
木户孝允
16
日本明治天皇宣布的《五条誓文》为: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2.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 地主组成改革力量,准备武装倒幕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目录•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经济领域变革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与宪法制定•文化教育领域改革与进步•军事力量增强与国际地位提升CONTENTSCHAPTER01明治维新背景与原因幕末时期社会状况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动荡幕末时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城市贫民暴动频繁,幕府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经济发展受阻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阶级矛盾尖锐幕府将军和武士阶层日益腐化堕落,与广大民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外部压力与内部矛盾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内部矛盾激化幕府统治下的各藩之间矛盾重重,争权夺利,导致国家四分五裂。
尊王攘夷思想兴起尊王思想尊奉天皇为最高统治者,号召人民拥护天皇,推翻幕府统治。
攘夷思想排斥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尊严。
这一思想在幕末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拥护。
倒幕运动及其成果倒幕运动的兴起在尊王攘夷思想的推动下,倒幕派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通过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等多种方式推翻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的成果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倒幕派终于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
明治维新由此拉开序幕。
CHAPTER02明治政府成立及初期改革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宣布“王政复古”,恢复天皇亲政。
设立太政官制度,分为议政、行政、刑法三权,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
废除武士阶级特权,实行四民平等,打破身份等级制度。
明治天皇即位与政权建设1871年,明治政府废除藩制,实行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
设立知事制度,由中央政府任命知事管理各县事务。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为近代化改革奠定基础。
废藩置县与地方行政改革四民平等原则确立宣布“四民平等”,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
允许平民自由择业、迁徙、通婚等,促进社会流动。
颁布《户籍法》,实行户籍制度,确立国民身份。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民族自尊心受损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激发了民族自强和改革 的呼声。
尊王攘夷思想兴起
尊王思想
尊王思想主张恢复天皇的权威和地位 ,反对幕府专权。
攘夷思想
水户学与国学
水户学和国学是日本本土的学术流派 ,强调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为尊王攘夷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持。
攘夷思想主张排除外来势力干涉,维 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
文化教育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引 进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促进了
日本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对亚洲邻国影响
侵略扩张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 深重的灾难和损失。
示范效应
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实现了国家 的现代化,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 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推动了亚洲 的现代化进程。
03
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日本设立了议会,实行代议制民主,使
民众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与产业革命
01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促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02
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
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
03 明治维新中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明治天皇及其领导作用
明治天皇是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 ,他通过推翻幕府统治,实现了
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明治天皇积极推行“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 三大政策,为日本的现代化奠定
了基础。
他倡导学习西方文明,引进西方 技术和制度,推动了日本的现代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课件》初中历史川教200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

19世纪中期,许多亚非拉国家遭到欧美 列强的侵略相继沦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东 亚的日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 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民族独立 的国家和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 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的命运。明治维 新是怎样发生的?日本为什么会成功?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武士道原来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它规定了武士应 尽的义务和职责,如效忠君主,崇尚武艺,讲究“信 义”和“廉耻”等。明治维新时期,一方面由于武士 根深蒂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以天皇为首 的新政权。在建立新式军队时,对军队灌输武士道精 神,规定了军人应忠气节、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 和崇俭朴这五条武士道规范,要求军人效忠天皇,把 天皇当作“神”来崇拜。
1878年,东京用电池供电的街灯。
(5)军事: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废除了武士对军事的垄断,建立了资产阶 级的常备军,但其尊天皇为“神”,以 “武士道‘精神为军人的行为准则,也说 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 为日本后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 道路埋下了伏笔。
历史纵横:武士道
不同点
日本是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 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 奴法令而进行。
领导
环境
日本在改革前面临列强侵略的民族危机
俄国则没有
英国史学家威尔斯写道: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在世界舞台上 还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明治维新,日 本却以惊人的精力和智慧,把它们的文 化和组织机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 在人类全部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民族 像日本当年那样阔步前进。”
内忧
外患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
培理叩关(1853)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