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基因工程载体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载体的基本结构

基因工程载体的基本结构

基因工程载体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基本结构对于成功进行基因转移和表达至关重要。

这些载体通常是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以便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传递目标基因。

基因工程载体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复制起点:这是载体DNA复制的起始点,确保载体能够在宿主细胞中自主复制。

复制起点通常是来自病毒或质粒的序列。

选择标记:选择标记是用于在宿主细胞中识别和选择已成功导入载体的细胞。

常见的选择标记包括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营养缺陷型互补基因。

多克隆位点:多克隆位点是一段位于载体上的DNA序列,用于插入目标基因。

该位点通常包含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以便将目标基因方便地插入到载体中。

启动子和终止子:启动子是用于控制目标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的DNA序列,而终止子则标志着基因表达的结束。

这些元件确保目标基因在宿主细胞中以预期的方式表达。

复制子和原核序列:这些序列允许载体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如细菌)中复制和维持。

原核序列还为载体提供稳定性,并确保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细胞。

此外,基因工程载体的设计还需考虑一些重要因素,如载体的大小、拷贝数、稳定性和毒性等。

为了获得理想的基因转移和表达效果,科学家们需要仔细选择和构建合适的载体,以满足特定的实验需求和应用场景。

第五章DNA克隆用载体

第五章DNA克隆用载体

三、质粒的构建
(一) 质粒人工构建的方法 方法就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
DNA重组,拼拼接接,以改变其性 能。
(二) 质粒人工构建的目的
(1)加入合适的选择标记基因,如两个 以上,易于用作选择;
(2)增加或减少合适的酶切位点,便于 重组;
(3)缩短长度,切去不必要的片段,提 高导入效率,增加装载量;
质粒pBR322 DNA
pBR322 质粒图谱
多克隆位点
氨苄青霉素 抗性基因
四环素抗 性基因
pUC系列的质粒载体
pUC系列的质粒载体集中了当时载体的诸多优点。 包括4个部分: ①来自pBR322的复制起点(ori); ②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 ③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laci)启动子 (Plac)和β 半乳糖苷酶的α -肽(lacZ); ④位于lacZ基因中靠近5′端的一段多接头,或称为 多克隆位点(MCS)。
因此通过蓝白斑筛选可 以筛选、鉴定重组体与非重 组体载体。
pGEX-6P-1 质粒物理图谱
SV40, 猴空泡病毒40
巨细胞病毒 (CMV)
(二)不相容性
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RNAI RNAII Rop因子)如果被导入同一细胞 中,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 程中,就会彼此竞争,它们在单细胞中的 拷贝数也会有差异,拷贝多的复制更快, 结果在细菌繁殖几代之后,细菌的子细胞 中绝大多数都含有占优势的质粒,因而这 两种质粒中只能有一种长期稳定地留在细 胞中,这就是所谓的质粒不相容性。
MAC (Mammali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病毒载体
E.coli E.coli 酵母细胞 哺乳类细胞 动物细胞
环状 环状 线性染色体 线性染色体 环状

基因工程第五章-载体

基因工程第五章-载体

第一个经改造的认为 较完善的质粒载体是 pBR313, 他是松弛型 载体,引入了两个标 记基因------抗四环素 基因Tecr和抗青霉素 基因Ampr, 他的外源 基因插入位点在两个 抗性基因中
质粒的序列含有必要区和非必要区。
必要区指的是与质粒DNA复制有关的基因,他们对 质粒的存活、复制极为重要。
❖ 对于天然质粒来说,他们的基因中含有控制质粒分配的功能 区,细胞分裂构成中,这个功能区保证质粒拷贝被平均分配。
❖ 人工构建的质粒这个功能区已经缺失,因此,它在细胞分 裂中是随机分配的,尽管出现无质粒的细胞的几率较低,但 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细胞分裂较快或营养缺乏的情 况下,会出现无质粒的细胞。
❖ COL质粒:1952年发现的大肠杆菌含有这一因子可编码一种奇 怪的蛋白质抗菌物质――大肠菌素。
3. 质粒DNA的分子量和拷贝数:
按质粒的分子量大小,可分为量大类: 3――7kb,拷贝数多; 70-150kb,含有与质粒功能有关的更多基因,可自我传 递(可编码一套控制质粒DNA转移的基因,所以可从一 个细胞转到另一个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含有这种质粒, 他可以带动小质粒进行传递转移。这种质粒的拷贝数低。
3. 引入多种用途的辅助序列,构建具有特化功能的载体:
构建质粒可用于组织化学方法的鉴定:pUC18载体带有 一个Lac操纵子的DNA区段,宿主细胞具有与之互补的基 因,当质粒进入宿主后,由于互补作用,而实现β-半乳 糖苷酶的表达(诱导物与阻遏蛋白结合,阻遏蛋白与操作 子脱离)。外源基因的插入会导致基因失活而检查重组子。
Section one
plasmids
一、质粒的生物学特性:
❖ 质粒最初发现于细菌中,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双 链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是能够进行独立复制并 保持遗传恒定的复制子,大小在1――200KB。质粒 常含有一些编码对细菌生存有利的基因,比如说抗性 基因,降解复杂有机物的酶、细菌素,并且可赋予微 生物特殊的外形―――鞭毛、菌毛、芽孢等。

基因工程的载体

基因工程的载体

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及抗性机理
抗生素名称 氨苄青霉素 (Amp) 氯霉素 (Cm) 卡那霉素 (Kan) 链霉素 (Sm) 四环素 (Tet) 作用方式 抗性机理 一种青霉素的衍生物,通过干扰 bla抗性基因编码的一种周质酶,即β-内 细菌胞壁合成之末端反应,而杀 酰胺酶,可特异的切割amp的β-内酰胺 死生长细胞。 环,从而失去杀菌效力。 一种抑菌剂,通过同核糖体50S 亚基的结合作用,干扰细胞蛋白 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 cat抗性基因编码乙酰转移酶,特异地使 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
λ噬菌体载体
结构特点: ①线性双链DNA分子 ②具非必需区(约1/3长度) ③两端具12个核苷酸单链互补粘性末端 ④可在E.coli中大量繁殖 ⑤可克隆15Kb左右的外源DNA
(2)质粒的基本特性
1) 2) 3) 4) 5) 自主复制性 不相容性 可扩增性 可转移性 携带遗传标记 野生型的质粒DNA上往往携带一个或多个遗传 标记基因,这使得寄主生物产生正常生长非必需 的附加性状,包括:抗生素、抗抗生素、抗重金 属、产生细菌毒素等。对DNA重组分子的筛选具有 重要意义。
(3)质粒DNA的转移
质粒自主转移
导入
+
自主转移
+
无DNA转移
donor
H H
H
+
辅助转移
H
+
质粒的辅助转移
H
H
+
Notransfer
质粒的重组转移
R-重组DNA分子
重组

+
DNA 转移
R
+ R
(4)质粒的命名
人工组建的质粒 第一个字母是质粒的英文名字(Plasmid)的第一 个字符p, 用小写。后面有两个字母是大写,代表质 粒的发现者和实验室名称,再后面是质粒的编号。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常用的三种载体
基因工程是一种用于改变和改造生物体遗传基因的技术,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生物性状的一种新技术。

在基因工程中,需要使用一种材料将外源基因投入细胞中,这种材料就是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以下三种:
1. 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基因工程载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是一种质粒DNA,也称为质粒DNA,不是单链DNA,它是由细菌质粒的DNA结合其它分子,形成质粒DNA的结构,具有可复制性能,可以在细菌或动物细胞中复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 杆状病毒载体. 杆状病毒载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基因工程载体,它由病毒的全基因组和其它分子形成,用来转移外源基因到细胞中,可以把外源基因转移到细胞核或任何其它的地方,可以实现基因工程的目的。

3. 化合物载体. 化合物载体是一种新型的载体,它是由多种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可以将外源基因转移到细胞核或其它位置,并且可以把这些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基因工程的目的。

动物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载体

动物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载体
源DNA片段插人必需区
B、在非必需区组入选择标记基因
C、构建的λDNA载体不应小于36.4kb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③用λDNA作载体比用质粒作载体的优点:
A、可容纳较大的外源DNA片段(15-23kb,质粒一般<10kb)
B、λDNA进入细菌细胞容易,不象质粒载体那样需要采用化学介导
法才能进入细菌细胞
物细胞(或蓝藻细胞)中进行高效表达。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2、植物病毒克隆载体
构建植物病毒克隆载体的基本策略是:
对病毒DNA(包括RNA反转录的DNA)进行加工,消除其对植物的致
病性,保留其通过转导或转染能进入植物细胞的特性,使携带的目的基因导
入植物细胞。
目前应用最多的植物病毒克隆载体是:利用CaMV(花椰菜花叶病毒)
TGMV)、非洲木薯花叶病毒(ACMV)、玉米线条病毒(MSV)、小麦矮缩病毒
(WDV)
RNA病毒:雀麦草花叶病毒(BMV)、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蕃茄丛矮病
毒(TBSV)、马铃薯X病毒(PVX)、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蚀刻病毒(
TEV)、李痘病毒(PPV)等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2、植物病毒克隆载体
根据这些性质构建了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不同生物的病毒克隆载体,把
感染细菌的病毒专门称为噬菌体,由此构建的载体则称为噬菌体载体 。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1)λ噬菌体克隆载体
①λDNA构建克隆载体的依据:
A、λ噬菌体由DNA(λDNA)和外壳蛋白组成,对大肠杆菌具有很高的感
动 物 生 物 技 术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基因工程载体构建

基因工程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如天花(poxvirus)、小儿麻痹(poliovirus) 、麻疹(Measles)等曾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 健康的疾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天 花已被根除,创造了使用疫苗在自然界中彻底
消灭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医学奇迹。人类消灭脊
髓灰质炎的目标也即将实现。
表 6-3 人用疫苗发展年表
应用年份
1721 1796 1885
上为新疫苗的研制和旧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新技术 和新方法(表5-2)。
表 5-2 新技术对疫苗研制和开发的作用及影响
学科领域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和DNA重组(包括基因 克隆和表达,DNA测序,DNA 合成,核酸内切酶和工具酶, PCR,全基因图谱) 多肽合成
作用和影响
抗原鉴定和抗原分离 测定抗原的可变性 蛋白质抗原的基因工程 基因突变和减毒 重组微生物作为载体 鉴定抗原表位 研制多肽疫苗
本文介绍了基因工程疫苗的发展起源及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病原的保护性抗原编码的基因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用以转染细胞或真核细胞微生物及原核细胞微生物后得到的产物
第五章 基因工程疫苗
第一节 疫苗概述
一、疫苗的起源与发展
疫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
早在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已有关于
防治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 在宋真宗时代(公元1000年左右)宰相王达之子患了天 花,四处请医无效,最后请来了峨眉山的道人,取其患处
巴斯德-梅里厄-康纳 公司、兰州所、长 春所、成都所 天坛生物 巴斯德—梅里厄— 康纳公司 默沙东公司、史克 必成公司
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 黄热减毒活疫苗 吸附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 疫苗 联合 疫苗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和风疹疫苗 甲乙肝联合疫苗

第五章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第五章 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

1960年,F.Jacob和J.Monmd提出了操纵元 (操纵子)的概念,揭示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 调控的重要规律。

基因的现代概念
移动基因(movable gene) 断裂基因(split gene) 假基因(pseudogene) 重复基因(repeated genes)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s) 或嵌套基因(nested genes)
基 因 工 程 流 程 示 意 图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医学、工业、 农业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基因工程被用于大量生产过
去难以得到或几乎不可能得到的
蛋白质-肽类药物。
转基因动物和植物
转基因动物首先在小鼠获得成功。现在
转基因动物技术已用于牛、羊,使得从 牛/
第五章 工业微生物基因育种
王陶 2012年2月
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与方法; 了解基因工程的主要载体与基因定位诱变的 原理与方法。


教学重点:质粒的特性与基因工程操作原理 教学难点:基因定位诱变的原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基因工程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 2、基因工程载体 几种常见的载体 3、基因工程所用的酶 限制性内切酶,核酸酶,连接酶,聚合酶等 4、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5、基因定位诱变
孟 德 尔 研 究 的 七 对 性 状
豌豆杂交操作
孟 德 尔 分 离 律
孟 德 尔 自 由 组 合 律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1909年,丹麦的遗传学家W.
Johanssen 根据希腊语“给予生命”之义,创造了 “gene‖一词。但它只是一个抽象的单 位,并不代表物质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合成
结构,阻止Tet通过细胞膜
12
氨苄青霉素 抗性基因
复制起点
13
常用的质粒载体
1. pBR322
2. pBV220载体是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病毒研究所自行构建的大肠杆菌温控表达 载体。
3. pUC系列:如pUC118、pUC119,两者 之间的差别在于多克隆位点不同。
14
15
16
17
• 属松弛型质粒,拷贝数较多。
40
41
农杆菌Ti质粒
• 根癌农杆菌含有一种内源质粒,当农杆菌 与植物接触时,这种质粒会引发植物产生 肿瘤,故名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
• Ti质粒为双链环状DNA分子,200~250Kb 之间。
• 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的只是一小部分,约 25kb,称为T-DNA(transfer DNA)。
38
科斯质粒载体 (cosmid)
又称粘粒载体,简称粘粒。 环形双链DNA分子,一般为4~6Kb。 该载体含有λDNA的cos序列(不少于280个 bp)和pBR322质粒的序列。该载体转化效率高。 可容纳高达45kb的外源DNA。以感染方式进入宿 主细胞,在宿主体内象质粒那样复制.
39
• 粘粒载体可像质粒一样在细菌中繁殖,有 的(pWE15/16)可以在哺乳动物中繁殖。 又能像λDNA一样体外包装,并高效导入受 体细胞。
42
• T-DNA两端各有一个25bp的正向重复序列, 在不同的Ti质粒中是高度保守的,该序列对 于T-DNA的转移和整合是不可缺少的。
• 利用大肠杆菌质粒与T-DNA的部分序列重 组,构建Ti质粒克隆载体,可用于植物细胞 的基因转移。
43
第三节 酵母细胞基因工程载体
酵母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酵母可对表达的多肽链进行加工和 修饰,如二硫键的正确形成、糖基化、 除去N-端的甲硫氨酸等。
抗性基因
56
病毒-质粒载体
• 病毒的早期区段和复制起点+大肠杆菌的质 粒分子重组而成。
例如:pC10=早期区段和复制起点(多瘤 病毒)+质粒pBR322的部分区段 这种载体既可在大肠杆菌中复制,也可在 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称之为穿梭载体。
57
改造后的病毒优缺点
优点:
1.不需病毒颗粒的包装过程,故可插入较大长 度的DNA片段。
• 形态
– 个体小,需用电子显微 镜观察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The black bars are size bars representing 100 nm.
25
26
27
用作克隆载体的噬菌体有两类:一类是λ 噬菌体,另一类是M13噬菌体。
野生型λ噬菌体经过改造,已衍生出100多 种克隆载体。 λ噬菌体载体分为插入型和替换 型(置换型)两类。
35
M13噬菌体
• 单链DNA,基因组含6407个碱基.经过基因改 造后,形成M13mp系列。
• 可容纳远大于自身基因组的外源DNA,(7倍). • M13噬菌体感染细胞后,不裂解宿主细胞,但
妨碍宿主细胞的生长,因此可见培养平板上 的混浊噬菌斑.
36
噬斑
37
• 单链的M13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后,以 自身为模板,复制出互补链(-),成为 双链的结构,称为复制型DNA。复制型 DNA在细胞内可达200个拷贝。此时, (+)链被特异的蛋白质阻断,不再生成 新的(-)链。只能生成新的(+)链。 (+)链DNA被壳蛋白包装组成病毒颗粒, 挤出宿主细胞。
19
例如加装一段编码 Ile-Glu-Gly-Arg寡肽序 列的人工接头片断,该片断可被具有蛋白 酶活性的凝血因子Ⅹa切割,从Arg后切开。 目的蛋白中出现此种序列的可能性极小, 因此该方法用途广泛。
20
QIAexpress 6His表达系统
• 重组蛋白质的末端带有6个组氨酸残基,对 带有Ni离子的层析介质有高度的亲和力,易 于纯化。
抑菌剂,与50S结合,干扰 编码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
蛋白质合成
乙酰化失活
卡那霉素(Kan) 杀菌剂,与70S结合,mRNA 编码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
发生错读
修饰Kan失活
链霉素(Sm)
杀菌剂,与30S结合,mRNA 编码特异修饰酶 发生错读
四环素(Tet)
抑菌剂,与30S结合,阻止 编码特异蛋白,修饰细菌膜
目前应用较广的是EMBL系列、λgt系列和 Charon系列等。
28
λ噬菌体 (lambda phage)
λ噬菌体是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是大肠 杆菌的温和型噬菌体。由外壳蛋白与一个 48.5kb的双链线状DNA分子组成。经过改造形 成的λ噬菌体载体有较高的转化效率。
29
在λ噬菌体DNA分子双链的5’端,各有 一段由12个核苷酸组成的互补的单链凸出序 列,即通常所说的黏性末端。在寄主细胞内, 会通过黏性末端的互补作用,形成环型双链 DNA分子。这种由黏性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 区段称为cos位点。(cos : cohensive end site)
优点:1.感染率高;2.拷贝数高;3.转录产物 高;
缺点:1.宿主范围窄;2.最终导致感染细胞死 亡; 3.制备耗时,成本较高。
55
SV40病毒载体的改建 病毒的部分序列+质粒的部分序列
如PSV2 包括 病毒的复制起始区、早期启动子、
增强子序列、部分t抗原基因 pBR322的复制起始区、氨苄青霉素
GAL、GAL10(半乳糖激酶)
PHO5(碱性磷酸酶)
ADH (醇脱氢酶)
TP1 (丙糖磷酸异构酶)
PGK (磷酸甘油酸激酶)
GAP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SUC (蔗糖酶)
49
注释:细胞内某些蛋白质丰度较高,如 PGK (磷酸甘油酸激酶)、GAP (磷酸 甘油醛脱氢酶),各占细胞总蛋白的5%, 属于高含量的蛋白质,它们的启动子为强 启动子。
3
第一 节. 质粒
Plasmid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染色体外、 能自主复制的小分子环状双链DNA分子。 又称为ccc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4
野生型质粒的大小一般在2-200Kb 基因工程常用者在2-4Kb之间
• 质粒并不是细菌生长所必须的,但可为宿 主执行一定的遗传功能,如抗生素的抗性、 重金属离子的抗性、细菌毒素的分泌等。
第五章基因工程载体
载体类型
基因工程所用的载体都经过人工重新构建
• 细菌质粒载体 • 噬菌体衍生载体 • Cosmid载体(粘粒) • 噬菌体M13衍生载体 • Phagemid载体 • 酵母质粒载体 • 真核病毒载体
2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并 使外源DNA大量扩增。 表达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载体克隆位点的上游应含有启动子,下游 含有转录终止序列。
λ噬菌体上有56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 位点,约300余切点。比如BamHI分别在第 5505、22346、27972、34499和41732处 有识别位点。
32
λ噬菌体的生长途径
λ噬菌体有溶原和溶菌两种生长途径。
溶原生长途径是指λ噬菌体的DNA整合 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染色体的复制 而复制。以原噬菌体的形式潜伏起来。 一旦宿主细胞处于某种条件下时, λ噬 菌体的DNA脱离染色体,重新进入溶菌 生长途径。
5
质粒 (plasmid)
6
1 .质粒类型: 严紧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
1-5个拷贝/细胞
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 数十个/细胞 质粒在细胞中的拷贝数有时与
寄主的种类有关。
7
2. 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1)分子量相对较小,能在细菌内稳定存 在,有较高的拷贝数。
当使用大肠杆菌做为宿主细胞时,多使用 抗生素抗性作为筛选标志。由于酵母菌对许 多抗生素不敏感,故需要其他的筛选标志。 野生型基因:URA3(尿嘧啶)、LEU2、HIS3、 TRP1 (色氨酸) 这些基因可补偿酵母菌细胞中某一种特定的 代谢缺陷(营养缺陷)
48
2 .启动子
含有可被RNA聚合酶II识别的酵母启动子
33
• 溶菌生长是指λ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黏性末 端连接,成为环形DNA分子,借用宿主细 胞的体系,合成病毒包装所需的外壳蛋白, 新复制的λDNA与外壳蛋白包装成新的病毒 颗粒。宿主细胞膜在R蛋白和S蛋白的作用 下破裂,释放出大量子代λ噬菌体颗粒,感 染新的细胞。
34
λ噬菌体的生活史
溶菌生长途径 (lysis pathway) 溶源菌生长途径 (lysogenic pathway)
30
3‘ GGGCGGCGACCT
CCCGCCGCTGGA 3’
在黏性末端的12个碱基中,有10个是 GC。通过碱基配对线性分子环化起来, 由此形成的双链区,叫做cos位点。
31
λ噬菌体基因组含50余个基因,功能相 近的基因聚集成簇。有些基因对λ噬菌体的 生长不是必须的,可以被外源DNA片段取 代。
似复制子结构及特征的两种不同质粒,不 能稳定的存在于同一受体细胞内,这种现 象称作质粒的不相容性。
10
3. 质粒载体的选择性标记
• 抗菌素抗性 • 新陈代谢特性
11
抗菌素名称
抗菌素作用方式
宿主菌抗性机理
氨苄青霉素(Amp)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 Amp
编码-内酰胺酶,切割 -内酰胺环
氯霉素(Cml)
(2)具有一个以上的遗传标志,便于对宿 主细胞进行选择,如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等。
8
(3)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便 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如果在这些位点有外 源基因的插入,会导致某种标志基因的失 活,而便于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