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写生与绘画创作的奥妙关系
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漫谈

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漫谈作者:陈毓颖来源:《颂雅风·下半月》2019年第02期摘要:新时代的计算机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迎来了信息量井喷的态势,文化领域同样如此。
绘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家们可以说是借助当前的有利形势,来宣传自己的创作理念。
写生是绘画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再创作的问题。
一般来说,创作家即便没有需求写生,不过也都会学习写生,由此可见写生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写生和创作的关系进行探讨,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写生创作关系写生是诸多绘画方式中较为古老和久远的,其产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人的思维随着历史进程的变化而变化,这与当下的社会发展潮流是分不开的,因此写生如果停留于之前的社会形势下,忽略当下人的思考,审美方面不加以变化,是很难得到现代人认可的,现实意义则无从谈起。
写生对于每一位画家来说都是不陌生的,每个人都经历过写生。
自绘画形式诞生以来,写生的方式就由此产生,随后有了达芬奇画鸡蛋等广为流传的故事,可以说耳熟能详。
作为画家,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要对写生和创作的关系有明确认知,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写生作品在被赋予美感的同时,又能够体现现代化理念,实现文化宣扬和传承。
一、写生问题怎样让写生的质量更高呢?这是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
不同的观赏者对于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正印证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
即便是同一个画家,在不同的时期,其作品也会呈現出不同。
写生的特点就是需要身临其境,以当下的现状为素材,这就衍生出了个体面对的问题。
不过其中最难面对的还是自己。
写生过程中,需要画家有高超的技艺手法,方能让景物栩栩如生。
基于此,应该怎样突出“写”的特点,还要保证内容不会重复,同时还应该有创新意识,赋予作品新的生命,这就是写生作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写生,就可以看出画家专业水平的不足之处,因此在对二者关系进行认知时,需要画家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写生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风景写生对绘画创作及教学的意义

风景写生对绘画创作及教学的意义摘要:写生对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绘画的基础,创作的来源。
在写生中不断锻炼和提高绘画技巧,深入到生活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把握,是创作出好作品的前提。
本文对写生课程以点带面,阐述从具体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风景写生艺术源于生活绘画创作风景写生在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中都很受重视,无论是纯绘画艺术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风景写生课程的训练,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
“面对自然,对景写生”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风景画家柯罗的成功之道。
在中国,自古以来,绘画理论上的“师法自然”,也充分强调“对景写生”的重要性。
风景写生作为高校有关专业的课程内容来说,其意义主要有:在风景写生中,除了对立统一规律以外,还有系统整体论、主从论、结构观等思维规律的认识,这是一种方法论的观点,能正确的指导同学们的风景画学习,学习风景画,也有利于同学们加深事物规律的认识。
风景画表现技巧包含有对对象构成规律的熟悉、对主体精神影响的熟悉和对工具材料特性的熟悉。
风景写生,既有助于同学们熟悉对象,又有助于同学们熟悉自我,还有助于同学们熟悉工具材料,这也是学习风景画写生的另一个价值所在。
在20世纪初,被当时先进的知识阶层和革新派作为改造中国画传统唯一的办法和手段引入中国,并迅速地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成为中国画教育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
从事美术教学已有多年时间。
我院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由于每年实行省外设点进行专业测试,设点省份报考人数逐年增加。
因此也大大提高了生源专业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较好基础。
生源的地域扩大,也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学子有了更开阔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同时,自身的基本功和对绘画的理解也有了相应的提升,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形成了一些观点。
艺术工作是一门苦差事,而作为培养艺术工作者的教师,身兼双面责任,更是苦上加苦:本身要有东西,这些东西要来源于对世界的感知,并且要让这些东西与学生产生共鸣,要感性、激情,又要把感觉归纳为理性的语言告诉学生。
浅谈当代山水画学习中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三、 山水 画 写 生 为 更 好 地 创 作 提 供 可 能
科, 我认为这种情况说 明 了一个 问题 , 就是在传 统 山水 画学 习 中, 山水写生大都是一个画家 自觉的随时性 的行为。我们
纵观历代 的传世名画 , 能流传至今的纯粹 的写生作品是 十分 有限的。但是 , 就现在来说 , 大多数 画家都居住 于高楼林 立
如何把 自然景物 中的层 次 和气 象表 达为 画纸 上 的笔 墨层 次和画 面的最终效果 , 等等 , 这些都 是在 写 生时需 要加 以 解决和需 要思 考 的 问题 。 比如说 处 理 画 面 的结 构 时 , 自
画 创 作 关 系 的理 解 。
一
一
个“ 外师造化” 的过 程 , 画家 “ 行 万里路” , 饱 览 名 山大 川 ,
以大 自然为师 , 观察体验真 山真水 的奥妙 , 而 山水 画创作 就
是一个把外在“ 自然 ” 升 华 为胸 中“ 心源 ” 的 过 程 。 当 然 有 些
画家能做到“ 对景创作 ” , 像李可染 、 傅抱石 、 黄宾虹 、 石鲁 等 山水 画大师们 的很多 山水画 写生 , 就 是一 帧成功 的山水 画 “ 即兴创作” 。但大 多数人 的山水写生 画稿 属于生 活素材 , 或是创作的 “ 半 成品” , 还需要 继续进 行艺术 加工整 理。所 以, 对 于大多数画者来说 , 一方 面 , 写生 是创作 的来 源 , 它 为
于创作 中 , 可 以说 如 果 没有 写 生就 很 难 有 精 彩 的 创作 。 其次, 就 山水 写 生 本 身 而 言 , 既 然 写 生 是 为 了 更 好 地 创
作, 那么 , 当我 们面 对 万 千 自然 景象 的时候 , 就 有 众 多 的
写生与创作的互承关系

写生与创作的互承关系
写生与创作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互相承接、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
写生是通过观察、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象等,以获取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其用于后续的创作之中。
创作则是在写生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想象和表达,将所观察、所感受到的生活转化
为具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写生和创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互承关系来描述。
写生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写生是艺术家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写生,
艺术家可以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从而获取灵感和素材。
写生不仅可以帮助艺术家获取对
生活的感受,还可以提高艺术家的观察力、描绘能力和对于形态结构的认知。
许多伟大的
艺术作品都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之上,通过对写生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艺术家
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生也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只有通过大量
的写生练习,艺术家才能学会如何准确地复制外部世界,并同时在创作中保持自己的风格
和个性。
写生的心得体会

写生的心得体会写生是一种以大自然为对象的绘画方式,通过将观察到的景物和形象直接描绘在纸上,以表达艺术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同时也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以下是我在写生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写生要求我们对细节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大自然是无穷的艺术宝库,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独特而精彩的。
在写生的时候,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光影等特点,并将这些细节准确地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把握住景物的本质和特点,真实地再现在纸上。
其次,写生要求我们具备快速捕捉瞬间的能力。
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的,很多美丽的瞬间只存在于转瞬即逝的时刻。
所以,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到那些瞬间的美丽和神奇。
有时候,一瞬间的闪光或者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能成为我们作品中的亮点,因此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另外,写生还要求我们具备对色彩的敏感和运用能力。
色彩是大自然的语言,它能够传达出许多情感和意境。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天空的色彩变化、植物的繁茂、水面的波光等,将这些美丽的色彩用笔触和颜料表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渐变,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来丰富我们的作品,让它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写生要求我们具备持久观察和坚韧耐心的品质。
大自然的美丽是需要时间去发掘的,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长时间地静下心来观察和记录。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花几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去观察同一个景物,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神奇和独特之处。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坚韧耐心的品质,保持持久的观察和创作的热情。
最后,写生是一种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天气的变化、画面的构图和透视问题等等。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使得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艺术修养,从而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8山水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王法亮(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阶段与创作方法,点明了临摹、写生与创作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意境一、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临摹是我们学习好中国山水画的必走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临摹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掌握了传统经典山水画的技法,才能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
在临摹中国山水画作品之前,我们要对画家生平等一系列资料进行大体的了解,然后要以一种认真且耐心的态度投入到作品的精神世界中去,用眼睛、用手、心灵去感悟、理解,也去感受他们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心境是怎样的,还有笔墨、造型之间是如何经营与处理的。
在这里我们要学习前辈们所流传下来的成就,那就是他们的作品。
谈到临摹的作品,我们要适当选择每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且最为杰出的名家名作,这样才能在临摹中学习到传统的精髓。
有很多名家之作可以临摹研究,如巨然的《层岩丛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倪瓒的《容膝斋》、沈周的《庐山高图》等。
二、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对景写生、抒情造境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
第一阶段的临摹已经对山水画的笔墨表现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写生则是锻炼与培养我们在大自然中对景对物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把观察到的结合造型与笔墨作于画面之中。
‘师造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到自然山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
把大自然中看到的景物写到画面上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经营去组织的,画面的构图和虚实变化,以及对笔墨处理也都要经过个人深思熟虑、反复推敲。
在大自然中写生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俯察品类之盛,一切思绪都在高度敏感之中,无论你在画面中是在勾、皴、擦、点、染都是你当时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对笔墨的真实理解,这一刻可能不是准确的、完美的,但却是宝贵的、有价值的,也许在以后的作品创作中会受到当时某一情景或画面的启发而成为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以形写神悟对通神——谈中国画写生四境界

一、写生的作用唐代画家张璪有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明代画家王履曾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清代画家石涛绘制《搜尽奇峰图卷》,题为“搜尽奇峰打草稿”。
自古中国画家如此重视对景写生,无论是画作还是绘画理论都道出了中国画对景写生于创作的重要。
中国画的学习无疑必经历三个阶段:临摹—写生—创作。
临摹被视为学习传统绘画方法的直接途径,画者通过临摹学习古人的运笔方法、用墨之法及造型之法。
要使临摹学习到的表现方法为己所用,要经过写生实践。
在写生时,对景思考如何表现一树一石,便能够激发画者回忆临摹时学到的表现语言。
在写生初期,可以套用这些语言表现眼前见到的景物,这就是初步将临摹用在写生中的实践体验,可以理解为写“形”的阶段。
在深入写生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会有所深入,对景物的感知力大大增强,画者往往不限于已有的表现方法,而是可以根据自身体会创造某些表现方法以表现所见到的景物,这就是创作的初期,这种表现被视为主观性强的写生。
通过写生,画者可以实际运用临摹所学的表现方法,并激发对景物的感受,创造新的表现方法,从而从临摹走向创作。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写生具有两大使命:第一,运用临摹所学的传统方法表现实际的景物;第二,通过对实际景物的感知,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加入更多的主观因素,使绘画变为创作。
画者明白这两大使命,便可以到自然中写生了。
二、写生四境界——“形”“韵”“神”“境”面对景物,最先感知的是其“形”,然后是其“韵”,再后是其“神”,最后是其“境”。
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画者的观察力,还考验与学识修养有关的感受力、分析力等。
以观察一棵树为例,秋日里看到山腰的一棵树,观察其“形”可以看到干枯的树枝,零星留在树梢的枯黄树叶,有的树叶是黄色,有的树叶是红色,还能感受到树枝的长短、粗细、方向,树叶的疏密及组合方式,树皮的干枯皴裂,等等。
这是感受其“形”的过程,此时动笔,可以运用临摹时所学的方法逐一绘制表现。
初学者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形”,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所观察的景物,就可以算作达到写生的要求了。
谈写生与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一
也 。清石 涛 《 画 语录 》亦 有 “ 一 画者 ,众 有 之本 ,万象 之根 ,见 用于 神 ,而藏 于 人 ” :清 龚 贤 云: “ 书 画 ,与造 化 同根 , 阴阳 同
、
对当代 山水 画现 状的总 体认 识
2 0 世 纪 中 期 , 中 国 山水 画迎 来 了新 的时 代 ,要 经 历 重 重 考 候 … …心 穷万 物 之源 , 目尽 山川 I 之势 。”这 些都 足 以说 明游 历 、 验 。时代 下 的新 山水 画 ,在 旧文化 的 改革 中脱颖 而 出 ,表现 新 的 观 赏 、写 生对 于 山水 画家 的 重要 性 。在 中 国艺术 史上 ,荆浩 、 董 生 活 ,反 映新 的适 应大 众 的审美 需求 ,承 担 了空 前 的社会 责 任 。 提出 “ 笔 墨 当随时 代 ”的 理论之 后 ,又 一次 提 出笔 墨与 时代 之 间 的关 系,他 认 为 “ 时代 变 了,笔 墨就 不 能不变 ”,新 中国成 立 以 源 、石 涛 、李 可 染、 陆俨 少 、黄 宾虹 、傅 抱石 等 无数 大家 的艺术 三 、 写生 与当代 山水 画创 作的 关系 和意义 新 山水画 为传 统 山水 画找 到 了新的表 达 方式 。傅 抱石 便 是 即石涛 成 就 即是佐 证 。
写 生不仅 可 以积 累素 材获 得美 好 的 山水画 形象 和意 境 ,锤 炼 自己 不若 师诸 造 化 。 乃舍 旧 习 , b 居 终南 ,太华 ,遍 观其 胜 ,落 笔
的表 现 语言 ,探 索 富于个 性 的绘 画形 式 ,寻找 内容 和 形式 的最 佳 雄伟 老硬 ,真 得 山骨 ,而与 关李 并驰 方驾 。 ” 结合 点 ,还 可 以拓 展 画家 的知 识面 ,培 养 新的 艺术 感觉 力 和创 造 南宋 李澄 叟 《 画 山水 诀 》 中有 “ 画山水 者 ,须 要遍 历广 观 , 力 。李 可染 曾说 要通 过写 生掌 握 自然 规律 ,要 发现 前 人未 发现 的 然 后 方 知着 笔 去处 ” ; 明董 其 昌 在 《 画诀 》 中也 讲 道 : “ 看 得 东 西,从 对象 中挖 掘 新的 表现 方法 ,从 丰 富到 单纯 , 酝酿 意境 和 熟 , 自然 传 神 。传神 者必 以形 。形 与心 手相 凑 而相 忘 ,神之 所 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10-08. 作者简介:顾家彝(1932- ),男,湖南醴陵人,教授,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过程写生与绘画创作的奥妙关系顾家彝(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摘要:写生是现实主义画家遵循的主要必修课,是写实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撷取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旅行写生则是山水、风景画家尤为热衷的业务活动,美术家既有过程性创作,可能开创一个新的绘画契机,亦应有过程性写生,倘给写生赋以创作契机,到现实生活中去画创作,与写生融为一体,二者必然互补互济。
写实主义写生过程涌现的笔墨、色彩趣味有别于抽象笔墨、抽象趣味,那是来自现实的源头活水,与抽象艺术家在画室中偶得之水渍斑痕将迥异其趣。
关键词:旅行写生;过程创作;灵感;艺术趣味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5)01-0056-04The Secret and the Connection of Sketch i n g Process and Pa i n ti n g Crea tionG U J ia 2yi(Hunan I nstitute of Hu 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 ogy ,Loudi,417000,China )Abstract:Sketching fr om nature is a main necessary less on and an i m portantmeans t o get the art shape fr om life t o a realis 2tic painter.The landscape painters are f ond of travelling sketch es pecially.A rtists engage in not only p r ocess creati on but als o p r ocess sketch.The brush str okes of Chinese ink and col our interest p r oduced in sketching come fr om the current water of a re 2alistic s ource,which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 om the abstract brush str okes by artists painted in the studi os accidentally.Key words:travelling sketch ;p r ocess creati on ;ins p irati on;artistic interest与西方现代派画家相反,现实主义者始终遵循绘画必定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基本倾向。
长期到现实生活中去写生、去吸取艺术创作的营养,从而永葆青春常在。
中国古画论有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认为艺术创作必定要真实地描写客观世界与开发主观心境二者巧妙地统一起来为上。
“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都是强调尊重客观自然的绘画要旨。
西方历代大师们创作中也是严肃认真地到现实生活中去刻意寻求模特儿或是画面主要人物的原型,肖像画更从追求形似进而力求神似,以臻形神兼备,现实主义画家离开写生几乎难以为继。
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获取营养,以传神写照,那些自学成才终成一代宗师的勤劳实践者,对此深有体会。
画家离开生活体验,就如同鱼儿离水,植物离开大地,人离开雨露、阳光和空气一样,顿失鲜灵,生气全无。
画家的感受、冲动和灵感又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过心灵感应和意识流究属无形,无形和有形本来是一望而知的事,某些人偏说无形即有形,好象造型之于造型艺术并不怎么重要?认为抽象笔墨也是有“形”,如果脱离真正意义上的造型,全凭臆想、联想、冥想成篇,作品势必缺乏一个有形的载体与公众交流,造型艺术最主要的特色就是造型,没有或淡化造型,何来造型艺术?摒弃造型及其来源的现实生活,还需要写生或是真正意义上的写生吗?取消写生或推行非真正意义上的写生,只好归于主观顽冥、遁世超尘,光怪陆离、晦涩难懂,远离生活,违背现实之结果、终于背离广大群众成了必然。
一 给写生赋以创作契机对于无比丰富、浩瀚、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画家通过写生手段,纵笔直画,去求真务本,去求美圆艺,与一般旅游者不同,画家作旅行写生最大目的是为了写生画稿,虽然,兼而观光,不过要从观光中筛选画家感兴趣的写生去向,甚至放弃趋之若骛的著名景点,一反随团队安排,自由自在去寻景问道,为一般旅人所难以理解。
旅行写生,从来是画家,尤其是山水、风景画家热衷向往的功课,旅途中接触的多彩生活,充满无穷之乐趣。
叶第1期2005年2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I 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 ogy No .1Feb .,2005浅予先生教同学们出门多坐慢车,与俄国作家契诃夫说的多坐三等车一样,可以多接触基层群众,多听到趣极的谈话,多观察一些不同人物形象、动势和氛围。
尽管是为了速写,或是写景图形,记其大略,终归可贵。
人在旅途作画不可能面面俱到,动辙画出万里江山图卷,写生过程往往选取一些最为感人,最难割舍、最富生气、最为有趣并认为最为有用的一山一水、一隅一角,记取之,写照之。
旅途速写,有时甚至在车、船行进中亦不停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永远画不完,写不尽的生活中之一瞥,尽管如此,写生或速写最具生命力,在于呈现出的生动性、鲜明性、不可替代的一次性的极其珍贵的个性特色,因而,完整而精彩的写生稿稍事加工即可成为一幅小品上墙了。
有时画家又把写生作为一种带着主题下去搜集素材的手段而刻意求之。
素材有待加工成幅是意料中事,尽管如此,写生毕竟是写生,写生作品不能代替正式创作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写生过程中既有取舍、剪裁、当即渲染,现场加工,写生过程可算得上创作的开始,带创作意图下去写生成为迈向创作的第一步,于是,创作亦可视为写生的终极,画家作画,此中有彼,彼中含此,难以区分。
写生既有其优势种种,写生本身的欠缺性乃是不可避免的原始性、偶发性、即兴性和片面性,因而不能一味依赖而顾此失彼,满足写生而来的的成果,不进一步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写生之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些充满激情,百闻不如一见的新鲜感,画到心随的鲜明、生动的艺术结构,锋利、泼辣的感应构成和笔墨,均将失去光泽和效应。
写生不仅不等于创作,更不等于现实主义创作,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表现的精到,远不等于艺术的完美。
比照牵牛花写生极尽真实,写生梅树以至画到科技标本那么真切的地步,再审其效果,可能索然寡味,艺术感染力已丧失殆尽,不如白石翁那么大刀阔斧,重彩浓墨,“似与不似之间”感人至深,魄顽更强。
到南方去画竹林和竹笋,很精密、细致,这么专心致志写生一番,必对竹子主题大有裨益,如果停留在写生层面,又画不出竹经风雨晴晦诸气象特征下的个性,或是高风亮节等寓意性的气势,那些如实描绘的冬笋、春笋,总觉得反而不及前人画笋,垂着长长的笋箬那么有韵味。
写生可解决牵牛花花瓣色晕,梅枝、竹节、笋箬等合理结构自然属性问题,但不能解决绘画中所有问题,尤其是绘画创作的终极问题。
公众也不轻易用心思去分辨那些科学性结构,如实描写首先替代不了气韵生动和中法心源的艺术创作的大问题,写生既不可能解决创作的终极问题,因而千万不能过于依赖写生,或用写生的优势来掩盖写生效果之不足。
二 到现实生活中去画创作写生既已为画家提供了获取生活真谛的艺术胚芽,继续在感兴趣的地区生活下去,使那些艺术胚芽发育、生长、充实、完美,在生活的第一线开花结果,不亦善哉!现代创作有过程创作的说法,即从构思、构图、修改到制作完成,其艺术思维的流动性、发展性、完善性将贯串创作全过程,基于绘画创作过程中之无限随意性、多变性、流动性和丰富性,为我们研究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良好憧憬,形成一个繁复而有趣的课题。
既然有所谓过程创作,或曰流动性创作、不定型式创作,即进入创作阶段后的从不停息地处于修改、变幻、再修改、再变幻,辗转反复,永无休止的创造前进之中,那么,笔者认为也可以有过程写生,或曰流动写生、不定型写生,如果满足于就事论事,就景画景,就人画人,画出一大堆资料性写生稿,也不知何时,如何进入创作阶段弄出成品?“画痴”型努力写生者保守得可以,满足于生活中素材的搜集者、获得者,不仅离艺术创造的完整性尚远,也赶不上时代和人民对艺术的丰富要求,所获的一山一木,一丘一壑之真容,艺术容量毕竟有限,艺术质量亦难免粗糙、单薄,写生融入过程创作灵性之参与,二者水乳交融,即写生中有创作,创作中有写生,彼此不分,彼此难分,那么,过程写生或曰在生活中画过程创作,也许会成为一个聪颖、务实、开拓而大有作为的绘画契机。
既是过程写生,在现实生活环境里现场作画,欲罢不能的写生过程中,萌发的艺术感受或油然而生的灵感,随时都处在冲动、筛选、类比、调整、补充、更新、融合、完善之中,画成的可能已不再称之为写生作品。
灵感是一个老话题了,灵感从来不会凭空产生,由天而降,无非是在现实生活体验中,偶然迸出的极富智慧而有意义、有趣味更有创新主旨的一束艺术火花。
我到湘中去画浩瀚亘古的大熊山,传说这一带是蚩尤的故里,也是蚩尤部族为黄帝所败最后散居之所,有蚩尤寨、蚩尤妻、乾隆道等遗迹可寻,写生画出大熊山郁郁葱葱、莽莽浑浑的原始大森林,和厚重亘古的大山的轮廓,当即令人想到蚩尤祖先的外貌,蚩尤部族的后裔和数千年前的征战、狂舞模样和氛围,大熊山有了传说中蚩尤情结就不是简单的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了,想象中的充满蚩尤一族的健壮的男女们蓬头半裸着在大熊山下草莽中狂舞呐喊是何等激动人心的雄浑场景?当场的“迁想妙得”较之回到画室重新构图,缜密加工,有着不可名状之艺术佳境,而对一般写生对象和氛围淡化之快,遗忘之速,对创作者来说是极可怕的憾事,默写、追思简直不可能完全回到写生现场的当时。
又如身处拥挤到极点的列车车厢“春节序曲”式的返乡民工、学生为主体的乘客流之中,即兴式记录性画出周围那种旅途中的艰辛、疲惫、拥挤、无插足之地,却又维护人物自身安坐种种微妙的窘态,回到画室闭目追思也是绝对构想象不起来的。
画写生,尤其是旅行写生,画着画着,一不留神竟画出一个创作胚芽来。
我到湘中地区作旅行写生,那是一个南国丘陵地带,75总第82期顾家彝:过程写生与绘画创作的奥妙关系山不高,矮矮的接连不断,就像马远画的那种连绵起伏的青山,水不深,却清澈地穿流于半雾微霭的群山之中,只是这边农村经济还相对贫困,但房舍都修建得精雅、宽敞,凡能铲除的山头,平整出的地角,甚至跨水架墩都可盖上住房,也顾不上朝南面北,有块平地就起屋,小片开荒,见缝插针,耕地日少,多种蔬果,这倒歪打正着地出现许多参差别致的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