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最终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第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改革中的调整、充实措施,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而制定的战略目标。其主要有四个内容:
1、稳定物价。物价稳定的反面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现,所以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之一。物价稳定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能够将物价波幅控制在2%—4%内就算基本上实现了物价水平的稳定。
2、充分就业。这不但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国际上一般将失业率低于4%视为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适度增长不但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4、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本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
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二)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的战略目标是由若干个短期目标构成的,这些短期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介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指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不同的利率和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一)基本未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近些年,国家为使经济大步发展,尤其是担忧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造成物价大幅上涨,而CPI统计中又不包含人民群众较为关注的部分商品,如房价、油价等。尽管从官方表面数据中,物价基本稳定,但实际结果则不尽相同,房价自08年至今翻了两番,油价也上涨了80%。
(二)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2011年中国失业率官方数据表明为4%,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因中国失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实,不少失业人员未在官方统计数据中,因此实际失业率有可能大于此数据。
(三)实现经济增长
基本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中央银行近几年来的主要目标,因此为实现此目标,损失了其他目标的实现。
(四)国际收入平衡
2011年上半年,我国涉外经济活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03%,较2010年上涨了3%,经常项目差
87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2.8%,较2010

年下降1.2个百分点,总体上,国际收入平衡目标基本实现,但顺差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