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合集下载

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现象及分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现象及分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现象及分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现象及分析范仲淹《岳阳楼记》文言现象及分析《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文章。

岳阳楼记阴晴变化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岳阳楼记阴晴变化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

岳阳楼记阴晴变化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
景色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是阳光,此作形容词,指阳光灿烂的;“阴”指阳光少见或天色阴暗的。

下半句即言“气象万千”,则“朝晖夕阴”应看作互文。

全句大意为:早晨阳光灿烂,傍晚暮色苍茫;(有时则)早晨雾霭朦胧,傍晚云霞璀璨。

简言之,(一天里)或早或晚阴晴变化。

《岳阳楼记》中其它名句:
1、《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渺气势的语句是(或:从空间写洞庭湖景色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6、《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7、《岳阳楼记》中,写出作"岳阳楼记"缘由的语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8、《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岳阳楼记》中,与“悲”相照应的语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0、《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1、《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岳阳楼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家: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二、课文分析1.主旨: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共勉。

2.内容梳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以及作记的缘由。

(叙述)●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了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色,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

(描写、抒情)●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议论)三、巩固习题(一)阅读《岳阳楼记》第一、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选文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人名)的《岳阳楼记》。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属予作文以.记之.(他)嘱托我写文章以便记录这件盛事。

(关键词:属、作文、以、之;注意补上主语)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错在“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3分)A.“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B.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大兴土木,劳命伤财。

C.“衔远山……际涯”从空间上写洞庭湖广阔浩淼;“朝晖……万千”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D.第二段“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文“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

(二)阅读《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1.上文节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北宋/宋朝(朝代)的范仲淹。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关键词:倾、摧)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错在“自己登楼”,应是“迁客骚人登楼”;B错在“鱼影”,应是“月影”;D 错在这两段应是情景并重,而非主要为写景。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精选13篇)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精选13篇)

《岳阳楼记》难点解析(精选13篇)《岳阳楼记》难点解析(精选13篇)《岳阳楼记》难点解析篇1师:请划分这篇文章的部分和层次,概括部分和层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由。

着重说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为全文主体,写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楼者对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第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发作者的宽大胸怀和政治抱负。

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叙事、写景、抒情均系为此而设。

师:哪几句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生:“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师:哪些语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绩?生:“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绩卓著。

师:哪些语句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生:“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于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

师:哪句话交代了本文写作缘由?生:“属予作文以记之”表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缘由。

师:第2段中哪句是总领句?生:“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这段的总领句。

师:本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生动逼真,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是为了写岳阳楼和洞庭湖优美的景色呢?请从课文中找佐证。

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是为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就是证明。

师:“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哪句话?生:“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了上段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

师:有人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穴”,此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此文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师:哪些语句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生:体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赏析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

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寓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

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2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

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

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

一“衔”一“吞”,何等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

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

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

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

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

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

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

部编版《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岳阳楼记》课后题及答案

参考答案: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
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 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 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 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 庭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4段则以“嗟夫!” 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 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 于单纯而强烈的抒情,即“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 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朗读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 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 心境。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朗读稳重精彩语段,比 较其中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怀。
参考答案: 这两段是拟写迁客骚人的“览物
之情”。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 假定意味,格调低沉。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 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断;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
写渔人之乐。这两段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真实生活 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作者的心境, 呼应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3段,表现出远谪的 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 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三、这篇课文中的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之 间是怎样的关系? 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提示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交 融而又层次分明的特点,并作具体赏析。
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阴雨天的晦暗; “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薄暮冥冥,虎 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第4段以转接连词 “至若”开启,虽然也含假设意味,但格调转高。这 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 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 天光,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 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写草木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

小学语文:《岳阳楼记》

小学语文:《岳阳楼记》

小学语文:《岳阳楼记》岳阳楼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我国著名古建筑之一,文学之大家范仲淹曾经在此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其体裁为古文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

通过本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风貌、人文地理、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岳阳楼记》还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也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材料。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岳阳楼记》及其相关练习题。

一、《岳阳楼记》的基本情况《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全文以叙述为主,描述了范仲淹游览岳阳楼时的经历。

这篇文章充分发挥了古文辞赋的优点,以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描写、优美的结构,刻画了岳阳楼的山水景色,以及楼上楼下各种场景。

文章概括了岳阳楼的历史、图景、音容、风尘、兴衰、灵异之事。

二、经典语句1. 凡登高必自降,而视广地之余,顾而下者,非唯物之偏爱者也。

2. 极目四望,群山环抱,一水披带,自青峰之砥柱,至于洪流之波澜,翻滚而下,其势甚猛,而听之又甚悦。

3. 动静之间,衣冠不整,自然之情,毕露而显。

4. 韶光休去,时不再来,且行且珍惜,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练习题1.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1)楼兰:_____________(2)辞赋:_____________(3)骆马:_____________(4)鸣笳:_____________2. 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成语是什么?(1)凡登高必自降,而视广地之余,顾而下者,非唯物之偏爱者也。

(2)极目四望,群山环抱,一水披带,自青峰之砥柱,至于洪流之波澜,翻滚而下,其势甚猛,而听之又甚悦。

(3)虽九死其犹未悔,怀梦想,不放弃。

(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3.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话中的“饮者”指的是谁?4.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中的“目吴会于云间”指的是什么?5. 请写出寓意深刻的成语。

6. 什么是诗歌?什么是散文?7.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游览岳阳楼时所见的景物和所感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

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

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

从修辞上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

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

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

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

“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

“巫峡”、“潇湘”,名词相对。

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

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

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

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句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

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这个对偶句也是两个主谓短语。

“沙鸥”、“锦鳞”,名词相对。

锦鳞,代鱼,以局部代全体,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

“翔集”、“游泳”,动词相对。

这句写洞庭景物的优美,可与毛泽东《沁园春》名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并读。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两个对偶句极写洞庭月夜的壮观、优美,用以衬托登岳阳楼“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的心情。

两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

“长烟”、“皓月”是偏正式的合成语,用作主语。

谓语“一空”、“千里”,论对仗,从字面看是很工整的。

单从词义分析,则“一空”──完全消失,是偏正短语,而“千里”则为数
量短语,这种对仗属宽对。

第二句,论对仗是极为工稳的。

“浮光”、“静影”做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

“跃金”、“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

用“跃金”来描摹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璧”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极为优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骈句的特点: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其余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庙堂之高则忧……则忧其君】
互文是文言文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这种甲中有乙、乙中有甲式的互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应理解为“无论是否在朝为官,都忧君(君即国也)忧民”,而不能片面理解为“在朝则忧民,在野则忧君。


【虎啸猿啼】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句,有关参考资料一般译作:傍晚,天色昏暗了,老虎在大声吼叫,猿猴在哀婉鸣啼。

我觉得这样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

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游客毕集的巴陵郡城。

如此,可以断定:以洞庭湖面积之宽广及岳阳楼与湖对岸山岳距离之遥远,即使那远山的老虎、猿猴的嗓门再大,也是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鼓的,更何况正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时候!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

我认为,文章并不是在写真实的“虎啸猿啼”,而是借虎啸猿啼的声音来打比方: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浪涛声。

那声音时而象老虎在狂吼,骇人听闻;时而像猿猴在哀鸣,催人泪下。

作者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为了更形象地描绘洞庭湖上当时那种“满目萧然”的景象,更生动地说明“迁客骚人”当时那种“感极而悲”的起因。

陈光伟《文言文教材疑难词句试译·〈岳阳楼记〉》(语文学习)》1981年第
6期)
【一碧万顷】
课本注释……似乎把“碧”看作了名词,“一”是数词作定语,“一碧万顷”则成了主谓结构。

有关的一些辅导材料大都同此。

实际上这里的“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一”是修饰它的副词,“万顷”貌似“碧”的宾语而实为补语,就像“一泻万里”、“一落千丈”等成语的结构一样,“一”有“一旦”、“一下子”的意思。

“一碧万顷”的应理解为:一绿就是万顷,全句可译为:上面的天光、下面的湖色相辉映,一绿就是辽阔的一片。

即便我们把“碧”字理解为形容词作谓语,那么“万顷”与它的关系也只能是形补结构,而“一”也仍然是修饰性的副词而不是数词,因而也不该译作“一片碧绿”。

【岸芷汀兰】
此系互文见义。

这种表达方法在古书中常见,万其是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常有意借以增强语意的含蓄精炼,扩大词句的容量。

即如此例,意指岸边有芷兰,渚上也有芷也有兰,都长得郁郁青青。

若把“芷”专属岸,“兰”限于“汀”,文章就死板了,同时也不合乎自然界的情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都是具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作为意动词,即“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

本句“先天下之忧”可以解释为“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前面”,“先”是意动词,有“以……为”或“把……当作”的意思。

但是,“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后”却不能按例作解,“把天下人的快乐放在后面”,意思却好相反,不是忧国忧民的高风格了。

因此,这里的“先”、“后”只能看成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它后面可以加上介词“于”,“先于天下之忧”是形补词组。

“先天下之忧”是后一个“忧”的情态状语,中间用“而”字隔开。

“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忧愁的前面而忧愁”。

按说,“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快乐的后面而快乐”。

“先”和“后”字面上互相对称,意义上互相补充。

还可以把“而”字处理得灵活些,讲求适当的意译,这句竟可以说成:“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才快乐。

”前一个“而”字译成“就”,以表其忧愁之“早”;后一个“而”字译成“才”,以显其快乐
之“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