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

合集下载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一句古话,强调的是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他人,以此达到教育和感召他人的目的。

在教育领域,这个原则被广泛应用,被视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这个原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通过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来有效地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因:1. 建立信任和尊重通过自身的言行来示范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学生看到教师自己积极地践行自己所教授的原则时,会更加愿意接受和信任教师,并将其视为榜样。

2. 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推动力教师的示范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当学生看到教师对于学习和发展的态度积极认真时,他们也会受到激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保持持续的努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自己的言行来展示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和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看到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学科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热情时,他们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教师自己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并且以身作则地教育学生时,学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学会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行为。

如何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了解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后,下面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个原则。

1. 树立积极的示范形象教师需要树立一个积极的示范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审视和改进,确保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所教授的原则。

同时,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和教学工作都要充满热情和耐心。

2. 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丰富的互动机会。

教师自己要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回应学生的问题和观点,用身体力行来展示对学生的重视和尊重。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是一种行为示范和榜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身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身教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从小就是通过父母的行为来学习、模仿和成长的。

身教是一种直接而有力的教育方式,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身教的定义、作用以及重要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身教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来理解一下身教的含义。

身教是指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示范、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想。

相比于言传,身教更具有直接和有效的影响力。

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比言语更能打动人心,而他人更容易被自己的行为所感染、所模仿、所学习。

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一套,言传不符,很难让孩子产生真正的尊敬和信任,但如果父母能身体力行、诚实守信,孩子则更容易从中感受到正能量和健康的教育。

我们来谈谈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更是至关重要。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言传身教不一致,那么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变得混乱不堪。

父母要懂得用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孩子,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同样,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身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身教不仅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重要,在社会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上的各种榜样人物和典范形象,都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他人产生影响和教育。

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

身教胜于言传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更突出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因为老师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

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传
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

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教学中言传、身教并重

教育教学中言传、身教并重

浅析教育教学中言传、身教并重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树人”,在这个过程中,言传身教起着很大的作用。

主要从言传、身教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相辅相成、共同教育才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表述了言传、身教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言传;身教;巨大;榜样;相辅相成言传身教,最早出自《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言传,意思是说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也就是说用行动示范。

总体讲教师既要用言语来教导,又要用行动来示范,行动起模范作用。

言传身教不但是指教师教育学生,同时还包含许多方面,比如父母教育孩子,长辈教导晚辈,上司训导下属等等,但平时人们总说的是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想说的是言传身教并重,特别是我们老师这个职业,教育学生言传和身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言语的魅力是巨大的言传,就是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的职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方面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讲课,做学生思想工作都需要用语言,语言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明白道理;语言对行动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语言的教育会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做,如何去做;同时语言还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化人从而改变人,而且这种力量是巨大的。

比如,2012年全国掀起的在各大、中、小学校进行的感恩教育巡回演讲,感动了多少人,使多少人从中受到了教育。

有的时候不过是简单的几句话,就会使听的人茅塞顿开,悟出一些道理,从而改变了自己,有的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这不正说明了言传对教育人所起到的巨大力量吗?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过去,教师是权威、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缺乏交往与对话,也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

现在师生之间是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

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

言传身教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与收获

言传身教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与收获

言传身教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感悟与收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言传身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分享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收获。

二、背景介绍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言传身教作为一种融合教师言传和身教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感悟与收获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言传身教不仅仅是教师的言传,更是一种情感教育的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我学会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成长之路。

通过在教学中用心倾听、耐心引导,我能够与学生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在安全与信任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和写作任务,让他们通过言语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语文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和深入。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坚信言传身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度思考,通过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文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言传身教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学生展示范文和写作技巧,以及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我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我实施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他们的作文语言更加准确、生动,观点更加独特。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在语文教学中的言传身教方式,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案例分析:以《红楼梦》为例,我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引发学生对于人性、亲情、友情等主题的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情感体验。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演讲稿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身教重于言传”。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真谛,即教育者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身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身教重于言传的重要性。

一、身教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石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言传身教失衡,就会让学生产生困惑,甚至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危机。

因此,身教是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石。

二、身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身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关心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样,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会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身教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身教与言传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身教,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的一举一动,如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耐心的讲解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身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身教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成长身教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改进,不断提升自己。

这种自我提升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

身教重于言传—浅析身教的重要性身教重于言传,这是一句老话,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强调的是“言传”,即口头上的教导,而忽略了“身教”,即自己的行为和榜样的重要性。

事实上,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更能够影响人。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身教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浅出的分析身教的重要性,以帮助更多的人意识到身教的力量。

身教比言传更具有说服力。

作为人类社会中最早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中的身教作用就尤为明显。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自己的行为方式。

如果家长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自然也无法建立起对家长言传的信任。

而如果家长能够用自己的行为来展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接受这种方式,并且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主动去模仿。

身教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这一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作为学生们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如果老师富有责任感,有激情,有耐心和智慧,并将这些品质融入自己的日常言行中,那么学生们自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反之,如果老师无法做到身教行为符合言传的教育理念,那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就会大大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身教不仅具有说服力,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身教比言传更加真实。

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中,言传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情绪、语言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真实性受到质疑。

身教则是直接的行为表现,无法伪装,无法假装,它是最真实的展现。

当我们用身教来影响他人的时候,我们能够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正确的价值和行为方式。

没有人喜欢别人的言传空洞,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领导,都会更加喜欢那些能够言传并茂,更能用行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就拿在工作环境中为例,一个喜欢迟到、爱推诿责任的领导,他要求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要求员工必须勤奋努力,必须对工作和客户负责。

身教重于言传作文

身教重于言传作文

身教重于言传作文
以身教重于言传。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信“以身教重于言传”的教育理念。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
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秉持着这一理念,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成长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

作为一名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因此,我时
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在课堂上,我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展现出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我会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的用心和付出。

我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我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除了在课堂上做好榜样外,我还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
影响学生。

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的志愿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公益事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我会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才能让他们真正受到教育的熏陶,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身教重于言传”的理念,努力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我相信,只有做一个好榜样,才能真正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我的影响下茁壮成长。

我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我的教育下成长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言传与身教
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大龙小学邢英斌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千多年前韩愈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句话依旧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尤其是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们。

对于韩愈这一说法,七年的教育工作使我的认识有了深层次的发展。

传道。

这也许就是语文老师的本职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一篇文章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因为教育工作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也就是所谓的“道”。

当然了这个“道”并不全是通过文本的思想来传达。

也包括自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已往往要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事情自己万万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

这就是作为的为人师表。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网络利用率提高,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

很多事情并不是老师能够了解到的。

因此很多课文所反映的内容,他们并不信服。

例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中的一段: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

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

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

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

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顿时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

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大家对这个战士的做法很不理解,就像他们不理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样。

在他们心里,打仗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能生活的幸福一些,如果连命都搭上了,即便是战争胜利了,又有什么好处。

而且即便真要找个活靶子,也用不上一个副营长啊,完全可以命令一个部下去做。

这样的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后来经过聊天才明白了,他们看到的美国电影的影响,使他们知道了生命是第一位的。

美国士兵可以在遇到伏击时投降,保住性命,别的事情以后再说,甚至提到了越狱之类的事情。

为了能纠正他们的偏激思想,我只好给他们讲清楚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为了全中国繁荣富强,不是为了个人谋福利。

中国的解放军战士打仗也是为了全中国人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不同于美国的雇佣兵,打仗也是职业,是谋生的手段。

其实学生们看到的电影只是些表面现象,只是他们自以为很精通罢了。

身教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

事实上从中国的古代就已经认识到身教的重要性:
汉代的刘向在《列女传·鲁之母师》:“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

”后以“身教”谓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别人。

到了宋代李吕《师正堂》诗:“物我虽殊理本同,算来身教易为功。

”陈世宜《孟硕入狱不获探视诗以慰之》:“文字立教寻常耳,君独身教追如来。


追溯到清朝的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诚以圣贤者,以身教一时,以名教万古,虽死如生,固传世之神仙也!”
可见身教是从不同方面进行的。

无论是尊老爱幼还是勤俭持家之类的家长里短,还是关系江山社稷的大道纲常,仅仅依靠言论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还是要靠自上而下的榜样作用。

这在我们学校教育中就显的格外重要。

六年级语文课本中选入了朱自清的《匆匆》。

里面有这样一段: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段文字的字面意思非常浅显易懂,就是要告诉学生,时间流逝很快,只要我们不刻意珍惜时间,将会有很多的时间白白浪费,时间短了看不出来。

可是过稍微长的时间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就知道了。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珍惜时间可不是光说说就行的。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我时常提醒学生要抓紧时间学习,做该做的事情。

可是我更注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

我的办公桌旁边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课余时间安排表。

每一天除了上课的时间,我都明确标注好每一节课都干些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能按时完成,领导需要的检查材料,我从没有延后交过,学生的作业批改从未出现赶进度批改的情况。

而且我还要学生明确的知道我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发动班里的同学也制定一个这样的表格。

尽管他们的课余时间比我少的多。

但是早自习前后、中午大自习、下午自习的时间对于在校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按照周一到周五的顺序安排好,哪一个时间段该干什么,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再也不会出现有作业完不成的情况了。

再就是真诚。

六年级上册课本上第三单元《日积月累》上全是关于诚信的句子诸如: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真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格外重要。

有句话叫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是各色各样的,有时候老师也难免被难住。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我想有些老师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师者尊严而糊弄过去,也有些会为了掩饰自己的知识贫乏而呵斥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或者“这叫什么问题,不该问的别问”。

我完全不这样做。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是像这样在班里重复这个问题,问同学们有没有会的。

如果有人会就可以当堂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解决了提问者的疑问,还给回答问题者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如果别的同学也不会,那么就只好实话实说“你看,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可见学无止境啊,我回去查阅一下资料,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样回答,同学们并不会耻笑老师的无知,相反会尊重老师的真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老师也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比如在一个班讲错了,在另一个班讲的时候,得到学生的启发想到了正确答案,这个时候一定要到前一个班去纠正,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误人子弟。

事实上学生是很天真的,他们不会嘲笑老师的错,只会让他们也有在学习上敢于犯错再纠正的勇气。

让他们知道老师都会犯错误,我们回答错了问题只要改了不也很好吗?
教师就是这样一个行业,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母语教育者,承担者很大的责任。

我们既要使同学们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