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理论概述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学说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学说
爱因斯坦的蒙太奇学说是一种物理学理论,它试图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合在一起,以便能够解释宇宙的整体运作方式。
爱因斯坦提出了蒙太奇学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两个理论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理论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它们在描述宇宙时会产生矛盾。
蒙太奇学说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它认为,宇宙是由一系列的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些事件通过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影响和作用。
在蒙太奇学说中,物理学家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联系在一起。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而相对论则是一种描述宏观世界的理论。
这两个理论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因此蒙太奇学说的出现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总的来说,爱因斯坦的蒙太奇学说是为了解决两个伟大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一种理论。
它试图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联系在一起,以便能够更好地描述宇宙的整体运作方式。
- 1 -。
蒙太奇概述

2、蒙太奇的生理基础
• 对于观众而言,蒙太奇首先是一个关于感 官感受的概念。 • 选择与整理,就是形成蒙太奇原理的生理 基础。 • 肉眼的自觉连接。这种连接既是构成活动 影象的生理原理,也是镜头组接的生理基 础。
3、蒙太奇的心理基础
• 蒙太奇的形成原理也源自于人们对视听信息进行提炼与加 工,并对视听感受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的心理需要。这 种由视听感受所激发的心理需要,就是蒙太奇的心理基础。 • 人们对视听信息的心理反应,以及通过综合、分析和归纳 之后所建立的心理感受和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蒙太奇 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之所以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心理依 据。
普多夫金的结论
• 1、一个单独的镜头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 明确的叙事功能,只有把多个镜头组接在 一起才能产生意义。 • 2、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 意义。
• 普多夫金认为两个镜头的并列意义大于单 个镜头的意义,甚至将电影认为是镜头与 镜头构筑并列的艺术。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 更侧重于蒙太奇对于理性思维的表现能力, 认为两个不相干的镜头间的并列甚至激烈 冲突将产生第三种新的含义。(理性蒙太 奇)
对新的电影语言形式的探索
• 让· 雷诺阿,强调场面调度,大量采用长镜头、运 动镜头以及景深镜头,在一个镜头中赋予多层面 的空间构成。与蒙太奇所强调的通过镜头组接产 生意义的美学观念相左。
• 安德烈· 巴赞提出了大景深的场面调度和景深镜头 (后人归纳为“长镜头理论”),向传统的蒙太 奇理论提出挑战。巴赞强调电影画面对真实性的 尊重,反对蒙太奇手法对时间、空间的割裂与重 构,其电影美学理论对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 远的影响。
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
• 无论是强调“镜头的组合”还是“镜头的冲突”, 都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单个镜头的意义,事实上 一个单独的镜头完全可以构成其自身的叙事张力。
第二章 蒙太奇概述

(一)叙述蒙太奇的概念
叙事蒙太奇的内在依据是生活的逻辑,如: 主人在写字台前看书,听到敲门声向门看去。 客人在门外敲门,等待主人来开门。 主人走过去开门,客人同主人一起进门。
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
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 耿乐 宁静 陶虹 经典片段
(二)叙述蒙太奇的分类
三、蒙太奇发展中的重要理论
在这一段落中,爱森斯坦对镜头的选择,对镜 头长度的控制,对镜头剪辑点的定位,对镜头 节奏的把握,都将蒙太奇的手法、技巧发展到 了极致。爱森斯坦创立了蒙太奇理论体系。
四、蒙太奇的艺术内涵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剪辑技巧手段。
三、蒙太奇发展中的重要理论
格里菲斯的实验说明打破镜头的顺序排列,根 据剧情、人物、冲突,用省略的手法,删去累 赘,能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更加耐人寻味, 也更好看。这是格里菲斯使用蒙太奇的新创造。
三、蒙太奇发展中的重要理论
爱森斯坦的“敖德萨阶梯1/2”:
这是蒙太奇发展史上经典的“蒙太奇段落”, 爱森斯坦将出现在敖德萨广场阶梯上的沙皇大 兵、开火、脚步等镜头与民众的牺牲、尸体、 逃散的人群、惊恐的面容等镜头长短不一的交 叉剪辑在一起,构成了惨烈的场面。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有的艺术理论体系。
五、蒙太奇的表现形式(类型)
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实际上就是蒙太奇的镜 头组接方式方法。 叙述蒙太奇----即连续的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即队列的蒙太奇
(一)叙述蒙太奇的概念
叙述蒙太奇
是指将镜头按照时间顺序、生活逻辑和因果关 系来分切、排列、组合,以交代情节、展现事 件和演绎故事,它强调外在与内在的连续性, 着重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体、语言、表情以及 造型上的连贯。
简述影视理论中蒙太奇的概念。

简述影视理论中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又被称为蒙太奇剪辑,是影视理论学者及电影导演卡鲁皮诺·蒙太奇(Roman Karmen)提出的一种拍摄及剪辑手法。
它将【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画面按照规律有机地联系起来,不给观众煞费苦心玩味,而是让观众无形中有一个视觉思维的衔接,令剧情形成一气呵成的緻密脉络,而这一手法的优点在于粗放的剪辑手法可以收到一定的节省时间、少一些冗长的叙事,从而明确剧情动机与内容来表现更多的画面信息。
蒙太奇把时间及空间拉近,在影视剪辑手法上采取“曲线连接”,使画面快速连续、生动变化,让观众更加感觉到剧情表现。
在影视片中,视觉上对对称性的偏好使它能够更自然及有创意地体现剧情内容。
一般来说,蒙太奇剪辑编排更多的取材来源,并且控制、延伸、渐进地构建故事。
由于采取的剪辑语言特点比较明显,常被用于悬念或惊险的片段,以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对对白声音进行加强注重,从而使得故事情节更为流畅。
蒙太奇剪辑在影视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节省时间、突出影视元素特征等优点,因此受到众多导演与影视发行公司的重视。
当今,蒙太奇剪辑拍摄技术已经成为影视片拍摄及剪辑制作的一个新趋势,对对大型电影而言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更加激动人心的观赏体验。
蒙太奇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蒙太奇名词解释艺术概论
蒙太奇(Montage)是一种以片段形式将几个不同的图像或音频融合在一起的视听剪辑形式,它能够实现视听效果的强烈对比和快速变化,起到高度叙事性的作用,视听上由于某个瞬间的碰撞而发生巨大和震撼的变化,这便是蒙太奇的艺术技巧。
蒙太奇艺术概论指的是蒙太奇艺术的理论和技巧的总称,它是一种以表现的方式来表现视觉或听觉信号的结构和内容的技术,它借助关键碰撞、匹配、延伸、断开、再次回到、和谐的绝对来模仿物理的和情感的特征,非常著名的例子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工业场景。
蒙太奇艺术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印象,它可以改变故事发展的节奏,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它可以用来表达情感、感受和体验,它也可以依据学习原理来改善观者理解视频信息的能力。
蒙太奇艺术不仅拥有高度叙事性,它还可以丰富视频的内容,从而使视频更有趣和吸引人。
蒙太奇理论

B诗意蒙太奇:或称为抒情蒙太奇:通 过画面、音响或声画的组接带来诗般 的意境,电影画面的结构趋于诗的结 构,极易造成诗情画意。 例如《走出非洲》1.52.35大全景及 中景的配合,二人的感情随之达到高 潮E:\走出非洲DVD国语配音.rmvb
三、蒙太奇的功能
概括来说,其功能主要有以下有三种: 1、分解与选择 2、整合与组接 3、引导与创造
1、分解与选择: 指蒙太奇作为编导的一种创作思维方 式,在想象中把要展现的内容分解成可预 见的画面、段落,对题材和要展现的角度 做出选择或淘汰,决定省略去哪一部分叙 事时间和空间。 对导演而言,还包括镜头设计(镜头 数量、顺序、长短、主要的和反应的等)。 这是蒙太奇在创作前期的主要功能。
叙事性声音有解释、烘托和渲染画面 的作用,起到了强调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 容的作用。 一部影视片的绝大部分声音都由客观 写实性声音构成,它主要有声画同步、声 音提前、声音滞后、声音转换、声音的淡 出淡入和声音的切出切入等几种具体的技 巧。
1)声画同步 主要用来表现影片的真实性。如 画面段落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就相 应出现枪炮的声音。 艺术特点:在处理剧情时,可展 示叙事内容的真实环境,有利于观众 产生真实感。但平铺直叙,有时会让 观众产生拖沓的感觉。
A连续式蒙太奇: B平行式蒙太奇:
C交叉式蒙太奇:
D重复式蒙太奇:
E颠倒式蒙太奇
A连续式蒙太奇:推动剧情、动作、情绪连续 地发展,大量的叙述靠连续式蒙太奇。 例如《尼克松》中尼克松竞选失败,与 妻子交流时引出的少年回忆的连续性的语 言衔接场面。
现实中的事件主要依先后顺序和因果 关系发展,按此方式叙述是最基本和普遍 的思维方式,是绝大多数影视节目的基本 结构方式。 连续式蒙太奇以单一的线索和连贯动作 为主要内容,以情节和动作的连续性和逻 辑上的因果关系作为镜头的组接依据。
蒙太奇的概念定义

蒙太奇的概念定义蒙太奇是一种电影制作和编辑技术,用于通过将多个不同的影像片段组合在一起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情感效果。
它由俄罗斯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在20世纪20年代开发和推广。
蒙太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片段来传达电影的主题、情感和叙事结构。
它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组合来创造一种整体意义,超越单个镜头的表面意义和相对关联。
蒙太奇的核心原理是关联性和对比性。
首先,它通过将一组相关的片段连接在一起来传达一种连贯性。
这些片段可以是时间上连续的连续镜头,也可以是在不同时间和地点拍摄的片段。
无论是哪种情况,它们都通过共同的主题、情感或意义相互关联。
其次,蒙太奇也利用对比来创造张力和冲突。
通过将不同的镜头放置在一起,观众可以从对比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对比可以是时间上的对比,例如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切换,或者在不同地点之间切换。
它们也可以是主题上的对比,例如通过将战争场景与和平场景相对比来强调暴力和和谐之间的差异。
蒙太奇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节奏。
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蒙太奇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节奏和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可以通过快速剪辑和短片段的运用来传达紧张、紧迫和快速的感觉,也可以通过慢速剪辑和长镜头来传达宁静、宁静和慢节奏的感觉。
通过巧妙地运用镜头的时间长度、运动和切换方式,蒙太奇可以操纵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感知。
蒙太奇还可以利用视觉效果和技巧来增强其表达力。
例如,它可以利用重叠、快速剪辑、慢动作、反向运动等特殊效果来传达一种非线性的、戏剧性的和超现实的感觉。
这些视觉效果和技巧可以强调电影的主题、情感和叙事结构,同时也可以创造一种令人难忘的视觉风格。
总的来说,蒙太奇是一种电影制作和编辑技术,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影像片段来传达电影的主题、情感和叙事结构。
它利用关联性和对比性来创造连贯性和张力,利用节奏来控制观众的感知和情感体验,利用视觉效果和技巧来增强其表达力。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和原则,蒙太奇可以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电影体验。
蒙太奇论概念及其分类

蒙太奇论概念及其分类
蒙太奇论概念:
蒙太奇在电影或电视艺术创作中,出于创作者特定的构思和目的,把不同的景别、不同长度、不同内容等分散的镜头,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接起来,从而构成场面、段落以至整部影片的艺术方法或表现手法。
分类:
蒙太奇一般分为表现蒙太奇、叙述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三种。
1.表现蒙太奇。
通过镜头并列而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传达出一种情感和寓意。
2.叙述蒙太奇。
按照情节的发展、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以及因果关系来组接镜头、场面和段落。
3.理性蒙太奇。
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同时夹杂着对具体事件或人物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筒试试。公司承诺:如果不成功,还可以回去当演员。公
司老总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格里菲斯的一生,也改 变了电影史。格里菲斯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拍摄了400多
部短片。如此高强度的实战训练,让一个文艺青年成长为成 熟的大导演。
▪ 而Biograph公司分配给他的摄影师Billy Bitzer,则成为了他一生事业的搭档,二人联合发 明探索出如今大部分主流电影制作手法。例如淡入 淡出,圈入圈出,交叉剪辑等等。当然,同时期的 电影制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探索,只是极少 有格里菲斯这么大的名气,因为,Biograph公司所 有影片除了名字没有其它信息(其他电影公司大多 如此),很少人知道格里菲斯。于是格里菲斯离开 Biograph 公司后,自己在杂志上发表广告,列出自 己指导的150部影片,公开宣布他就是让Biograph 公司成功的制片人。而且还罗列出自己『发明』的 电影技巧,如特写,圈出,交叉剪辑等等。现在虽 然很难认定说这些技巧都是格里菲斯发明的,但毫 无疑问,他在电影中把这些技巧系统化了,并且探 索出一系列成熟运用这些技巧方法。
飞屋环游记“四分钟的人生”
蒙太奇的由来
▪ 起初,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最早胶片复制 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甚至都是 拍一部卖一部——每当有人看到《火车进站》之后 ,向卢米埃尔兄弟求购一部《火车进站》或《工厂 大门》时,哥俩就会扛起摄影机装上胶片出去再拍 一部。当然,不管是卢米埃尔兄弟的公开放映,还 是爱迪生的单人观看,这时的电影看上去似乎只是 个小玩意儿,很多电影也都仅仅是拍摄下一段演员 表演,而且还一定要从头到脚拍全身,跟戏剧小品 没啥区别。爱迪生自己也没太上心,可雇来为他拍 短片的助手埃德温·波特(Edwin Staton Porter)倒 是上了心。
▪ 特写 ▪ 最早,在波特的片子里,特写运用还很生硬,但是在这部片
子中我们看到,特写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下面这个镜 头,当一个人拿枪的全景出现时,很自然的切到枪的特写, 之后又切回全景。特写在此处不仅是视觉上的重音,同时对 观众情绪的也是个强冲击,为之后的刺杀段落制造了紧张感 。虽然格里菲斯先生是个文学青年,热爱戏剧,但他探索出 的这些技巧在舞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电影,不可避免地走 向成熟。
▪ 特写
▪ 最早,在波特的片子里,特写运用还很生硬,但是在这部片 子中我们看到,特写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下面这个镜 头,当一个人拿枪的全景出现时,很自然的切到枪的特写, 之后又切回全景。特写在此处不仅是视觉上的重音,同时对 观众情绪的也是个强冲击,为之后的刺杀段落制造了紧张感 。虽然格里菲斯先生是个文学青年,热爱戏剧,但他探索出 的这些技巧在舞台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电影,不可避免地走 向成熟。
▪ 段时间的配角演员。也许跟波特理念不同,不久之后格里菲 斯就以演员身份加入爱迪生公司的死对头——Biograph电影 公司。当时,正值Biograph公司的潦倒时期,电影票房不佳 ,欠了一屁股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的老导演Wallace McCutcheon又在这时卧病在床。内外交困之际,公司就决
▪ 通过这两部片子,波特发现两条惊人规律:
▪ 银幕上居然并不需要显示出从头到脚整个人的全身画面! ▪ 拼接在一起的两个镜头可以在观众的脑子里创造出上下文关
系! ▪
别笑,这简单的两条,提供了所有非线性电影电视录像叙事 作品存在的可能性——可以把那些在完全不同地点,相隔一 段时间拍摄的镜头组合成为一个叙事整体。 顺便提一句,除此之外,电影先驱波特先生还探索了有声片 、彩色片、宽银幕电影,并且在1915年拍摄了第一部3D立 体电影(你没看错,3D电影已经有近100年历史了)。
▪ 正反打
▪ 当下电影中对话场景大多利用轴线,发现轴线规律 的人,就是格里菲斯。在下面这个双人对话镜头中 ,我们看到两人镜头,然后接正打和反打,按照轴 线原则,将一个场景拆分开。
▪ 在这部电影里,格里菲斯经常把戏剧表演也就是老 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全景中景镜头拆分成正反打( action & reaction)的剪辑,而且自己仍在探索不同 的表现形式。例如下面这个镜头,虽然在全景中, 两人的视线并没相交,但女人和男人的正反打仍然 起作用,我们仍然能感觉到男人和女人的情绪。有 趣的是,当格里菲斯最初探索特写的时候,公司老 板还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付给演员报酬,观众买票 看戏,都是花钱要看到他们全身,而不只一张脸。 但实际上,脸部特写让演员不需要做夸张表情,只 需如真实生活一样就能传达情绪(甚至有时还要比 真实生活更『淡』)。
▪ 蒙太奇理论的经典实例就是苏联导演爱森斯 坦在《波坦金战舰》Battleship Potemkin, 1925 中的敖德萨阶梯段落:(这片子非常棒
第二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妇女趴在棺材上 之后也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同情和悲痛。
第三组观众看到男人脸部特写和一个抱着玩具熊的小女孩之 后还是盛赞演员的演技,说他眼中充满了慈祥父爱。
▪ 于是,这个苏联人发现: 一个镜头,与不相干的另一个镜头剪辑在一起时,能产生出 第三种含义。 这个名叫库里肖夫的苏联人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心理效 应叫做『库里肖夫效应』。
▪ 格里菲斯系统化的电影手法,最终形成一套电影工业的生产 标准,保证快速高效地把镜头与镜头平顺地连接成为统一的 时空。导演按照这种制作成规拍下镜头,只需要找个人收集 拍好的胶片,剪掉废镜头,按照成规拼接起来就可以,一切 都是标准化作业,所谓『剪辑』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最早, 还是因为格里菲斯,他非常喜爱的男演员 Elmer Booth 出车 祸去世,留下一个妹妹叫Margaret Booth。格里菲斯看她可 怜,就让这个女孩在自己手下工作,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拼接 胶片,当时是1915年,他们管这个职位叫Patcher。
▪ 在几年之后,雄心勃勃的格里菲斯写了一个190分钟的剧本,在普遍片 长为45到90分钟的年代,这部巨片意是电影史上最庞大的电影项目。这 部电影,就是《一个国家的诞生》
▪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这部电影继承其之前的探索,将之前电影制 作技巧系统化,使电影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很多在这部片子中运用 的技巧在日后成为了电影工业的生产标准,例如:
▪ 从此,一个对电影一窍不通的无知少女Margaret Booth ,走 上剪辑这条路。此时的她或许想不到,自己日后能一路高升 ,成为米高梅公司的剪辑顾问,与此同时,我们敬爱的波特 先生却因为遭遇大萧条一贫如洗,1941年病逝纽约,享年 71岁。当然,我们都知道女性会比男性活得更长一点,可是 跟可怜的波特先生比起来,我们的 Booth 小姐居然能活到 104岁,从胶片时代一直贯穿到DVD时代,实在是有点夸张 。
▪ 双线叙事
▪ 这个技巧在波特时代已经探索出来,但在格里菲斯这里,交 叉剪辑技巧同特写结合起来,共同建立出格里菲斯招牌式的 技巧——『最后一分钟营救』The last minute rescue(今年 的奥斯卡最佳影片Argo仍然在使用这个技巧)。在影片结尾 ,我们看到女演员Lillian Gish 被绑住的特写,和一群三K党 策马狂奔的全景,不断往复交叉剪辑,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紧 张感。同很多老电影『沦为』拍摄舞台戏剧表演不同,本片 探索出这种技巧也是在戏剧中不会出现的,是纯粹的电影技 巧。
▪ 无缝剪接(Invisible Editing)
▪ 在格里菲斯,或者说大多数好莱坞电影制作者的观 念里,电影是构筑一个空间连续体,不能让观众感 觉到剪辑的痕迹,所以不同景别的镜头之间依靠动 作相连,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这个『同一 空间,动作衔接』的剪辑方式,仍然在应用。例如 影片开头这两个镜头, Lillian Gish在中景镜头里一 个低头迈步的动作,马上接一个她下楼梯的全景镜 头,让观众注意力被动作吸引,不去注意到剪辑。
蒙太奇理论概述
▪ 基本概念
▪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 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 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 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 运用。
▪ 不同的地方意思不一样:
▪ 在法国,montage一词有几个意思,最早本是建筑 术语——脚手架,而后又引申为结构、
▪ 组装、安装的意思,在美术里被引申为辑绘(就是 一堆照片或者画拼贴到一起组成画面,比如这张照 片
▪ 后用在电影中表示剪辑;
▪ 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制作者发现的『蒙太奇 』理论是:把两个镜头剪辑到一起可以产生 出第三种含义;
▪ 在好莱坞电影中,一个『蒙太奇段落』指的 是:将不连续的短镜头组接以压缩一段时空 或信息,一般情况下是一系列镜头配上音乐
▪ 电工出身的波特先生开始研究电影,进行电影剪辑 的实验。众所周知,他在《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1903 )这支6分 钟短片中最早实验了如溶化、特写等等现代仍在使 用的电影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这部片子中他第一次 将不同空间的两段画面拼接在一起完成叙事,前一 个救火车的镜头后一个就是一个妇女在着火房间( 布景)内的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次打破戏剧的 框架,真正用电影来叙事。同年,波特又趁热打铁 ,制作出《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电影叙事技 巧。
▪ 波特成功之后,人们看到叙事电影有巨大商业潜力,无数资 本涌入这个行业。波特电影中一个小演员也走到摄影机后, 剪辑台前,最终把波特的技巧发展成好莱坞电影常用的连续 性剪辑(Continuity Editing),这位瘦高个的肯德基青年, 名叫 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 1907年,文学青年格里菲斯与他的妻子一起来到纽约的爱迪 生公司总部,准备将他写的一部电影剧本卖给这家公司。接 待他的正是当时已经大名鼎鼎的爱德温·波特。有趣的是, 波特看了剧本以后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拒绝的理 由是格里菲斯的剧本场景太多,而这正是格里菲斯和波特两 人对电影表现手法上的根本区别。当然波特先生也够仗义, 让他在爱迪生公司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