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罢极之本论
肝的生理功能

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
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冠,谋虑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肝于胆相为表里。
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主疏泄疏,就是疏通;泄,就是发泄、生发。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调畅气机气机,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由于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这对于气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两个方面的病理现象: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是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出现胸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则其的升发就显现过亢,气的下降就不及,从而形成肝气上逆的病理变化,出现头目胀痛、面红耳赤、易怒等病理表现。
气升太过,则血随气逆,而导致吐血、咯血等血从上溢的病理变化。
甚则可以导致卒然昏不知人,称为气厥,“阳气者,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血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障碍,亦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癥积、肿块,在妇女则可导致经行不畅、通经、闭经等。
气机的郁结,也会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等病理产物,或为痰阻经络而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臌胀。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5 肝为罢极之本

张登本《黄帝内经》学习笔记3-5 肝为罢极之本肝藏象也是内经中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
《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出谋虑,实质上是指肝能藏魂,参与了人的精神意志活动的重要机能。
所以《灵枢·本神》明确指出“肝藏血,血能摄魂。
”所谓魂,是指人的梦幻幽禁之类,实际上是指人的精神对行为的一种支配作用,称之为魂。
所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字从唐代王冰注释的时候,读疲劳的疲。
读罢,是其本意,免除的意思,极是疲乏劳困。
称肝为免除疲劳的根本,是从肝藏血主筋这个机能的前提下,通过了肝脏能够储藏血液调节人体的血量,主管血液再分配,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疲劳的机能。
所以肝能藏血,养筋,柔筋,主管肢体运动,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耐疲劳的功能。
所以《内经》中还有肝主生殖筋膜之论。
但,从王冰开始,把罢训解成为疲,目前教科书中多是罢读做疲,疲也有劳困劳乏的意思,虽然医理上通,但文理上不顺,如果做疲劳训解,后边的极也做劳困讲,那就是肝是劳困之本,人体在病理情况下出现疲劳乏困的临床表现,追溯其根本是肝有病症,医理通畅,但文理不通。
因为其他四脏,心是生之本,肺是气之本,脾胃是仓廪之本,肾是封藏之本,都言生理,从生理角度强调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唯独肝从病理上阐述,上下文理不相协,所以文理不通。
如果罢字不需要特殊技能去训解,就读本意,罢,免除的意思,文理也通,医理也顺。
显然读成罢是合理的。
后世在内经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将肝的机能归纳为主疏泄,主藏血两个方面。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机能。
这个机能称为肝主疏泄。
疏是疏通,泄是宣泄。
通过疏通和宣泄的是气机,是气机流行通畅。
疏泄一词源自《内经》中的运气学说,“苍气达,土疏泄。
”(《素问·五常政大论》)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故里中医】肝之藏血与疏泄!

【故里中医】肝之藏血与疏泄!编者按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故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今天我们跟着于峥老师详细了解肝的两大生理功能。
藏象学说认为:肝藏血,主疏泄……。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篇》曰:“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故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它高度概括了肝的生理功能。
所谓“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
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
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病理上容易动风化火,肝又主管筋的活动,这些功能作用以及病理的变化,若以阴阳来归类是属阳的。
因此,肝的生理功能主要分两个方面:一则为肝藏血,一则为肝主疏泄。
所谓肝主疏泄,即肝有疏通气血的作用;而肝藏血,是说肝有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1、肝藏血“肝藏血”,主要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唐·王冰注《素问》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
当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相应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运动或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增加,肝脏将其贮藏的血液排出,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为罢极之本”。
所渭“罢极”就是耐受疲劳的意思。
指肝是为运动提供能量的源地。
当人劳动时,肝脏把自己贮藏的血液供给全身,使肢体包括脑发挥作用。
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张氏医通》对肝化生血气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
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诊治心脾疾病验案四则

·医案医话·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诊治心脾疾病验案四则李 晨,张庆祥,蒋馨莹,陆 柯,褚 翘(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摘要] “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脏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及精气血津液运行皆弛张有度,无太过或不及,以维持中和的状态。
若肝脏功能失调,影响全身气机枢转,可导致病理表现截然相反的五脏病变。
如肝气疏泄不及,气滞肠腑,或肝血不足,阴津匮乏,会导致大便干结、秘而不通;肝气疏泄太过,横乘脾土,又可导致腹痛泄泻、大便稀溏。
肝郁乘脾,脾虚生痰,会出现乏力懒言、多寐等症状;肝火亢盛,影响心神,可导致少寐、不寐。
文章列举分析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诊治的脾胃病泄泻案、便秘案和心系疾病不寐案、多寐案,旨在说明临床治疗心脾疾病时可以调肝为主,调整阴阳,补虚泻实,双向调节,使肝气无太过亦无不及,全身气血不急不怠,脏腑经络等恢复和合状态。
[关键词] 肝为罢极之本;泄泻;便秘;不寐;多寐;心脾疾病[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0257-358X (2024)02-0193-04DOI :10.16295/ki.0257-358x.2024.02.017Four Case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art and Spleen Diseases Based on “Liver Being Root of Tolerance to Fatigue ”LI Chen ,ZHANG Qingxiang ,JIANG Xinying ,LU Ke ,CHU Qiao(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Liver being the root of tolerance to fatigue ”refers to the role of the liver in regulating the zang -fu organs ,tissues ,and the movement of essence ,qi ,blood and body fluid to maintain a neutral state. If the liver dysfunction affects the pivotal movement of qi throughout the body ,it can lead to the opposite 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For example ,insufficient flowing of liver qi can cause qi stagnation in the intestines ,or insufficient liver blood can lead to deficiency of yin fluid ,resulting in constipation or blocked bowel movement. Overactive flowing of liver qi can overwhelm the spleen ,leading to abdominal painand diarrhea. Liver depression over -restricting the spleen ,and spleen deficiency producing phlegm can manifestas symptoms of fatigue ,reluctance to speak ,and excessive sleep ,while excessive liver fire affecting the mind can lead to less sleep and insomnia. The article analyzes four cases (stomach diseases :a case of diarrhea ,a case of constipation ;heart -related diseases :a case of insomnia ,a case of excessive sleep ) diagnosed and treated according to “liverbeing the root of tolerance to fatigue ”,in order to[收稿日期] 2023-10-1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41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04233);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编号:SDYKC18037)[作者简介] 李晨(1998—),女,山东临沂人,2021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象理论与临床研究。
论《黄帝内经》之肝“生血气”

论《黄帝内经》之肝“生血气”摘要】《黄帝内经》的肝“生血气”理论揭示了肝在气血化生中的重要作用。
肝生血,促进气血化生的作用主要通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少阳春生三方面作用来实现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肝生血气;少阳春生【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293-0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肝者,罢极之本……以生血气。
”许多医家对此也进行了阐述。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认为“……诸气皆属于肺,则吾身之血气,皆由肝而生也。
” 张介宾在中《类经》亦说:“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以生血气。
”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云:“肝为血海,自应生血;肝主春升,亦应生气”。
综合各家观点,肝生血,促进气血化生的作用主要通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少阳春生三方面作用来实现的。
1.肝主疏泄以生血气肝主疏泄以生血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疏通和畅达全身的气机,调和血气。
肝主升、主动,故能促进气机的疏通、畅达和升发,从而调节五脏的气机。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五脏六腑的气机则畅达;若肝之疏泄功能失职,则五脏气机亦随之紊乱。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气的推动作用;气行则血行,行血不止则生生不已,故通过肝主疏泄的功能可以通过运行气血而达到“生血气”之能[1]。
另一方面,肝主疏泄的功能促进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及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胆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运化,以促进气血精微的化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土得木而达”。
若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脾气不升,在上则表现为头目失养而眩晕,在下则表现为清气不升而飧泄;胃气不降,在上则发为呕吐、呃逆,嗳气,在中则表现脘腹胀满,在下则表现为便秘[2],正如唐容川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认识人体的中枢命脉--肝

养肝等于养命肝--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的排毒工厂,是管理人体气、血、水流通的“中央银行”。
一旦肝病倒了,亚健康就会迫不及待找上门来。
肝为人体先天之本,养命先养肝“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曾经在中医学界形成了普遍共识。
然而,大约两百年后,又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人身元气萌发之脏”。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的元气虽然根基于肾,但却萌芽于肝。
肾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肝,是高等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是体内最大的脏器。
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黄帝内经》有“血气者,人之神”。
有了肝脏供给的血液,人体才能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生命运作过程才得以继续。
肝脏每分钟处理的血液量达1500毫升,由此,我们认为肝脏是人体的血库,即所谓“肝主藏血”。
肝脏的藏血功能,说的就是肝脏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
其具体运作原理为:当人体活动时,血液由肝脏流到周身各处;当人体休息时,血液又回到肝脏储存起来。
如果肝脏藏血功能正常的话,还可以有效凝血。
因为人体所有凝血因子几乎都是由肝脏制造的。
当人体突发“流血”状况时,肝脏既能发挥凝血功能,又能保证人体足够的应急血量。
一般情况下,肝功能与人体凝血功能紧密相连。
肝硬化患者出血过多甚至死亡是临床常见的病例,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加重了人体的凝血障碍。
肝脏的藏血功能除维持自身正常活动以外,还将纳藏的生命能量输送给五脏六腑,供应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凡是肝血供应不足的地方,就会有不健康的症状表现。
由此可见,肝脏是自然生命在孕育之后得以正常运作的活力源头。
从生命运作过程来看,肝应为先天之本。
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说明不同的器官毒素堆积。
而额头上长满了痘痘说明你的肝部毒素过多,肝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
医生说,人身体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都会产生有害的物质,这些就是毒素。
五脏——肝

五脏--肝肝的实体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灵枢·本藏》记述了肝的形态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质地坚脆与发病的关系。
《难经·四十一难》载“肝独有两叶”,《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之间。
”并记录了肝的重量与左右分叶。
其后历代医家对肝的形态解剖的认识大致相同,与现代解剖学对肝的位置、形态的描述基本一致。
《内经》称肝为“罢极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其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
《素问·调经论》等明确提出“肝藏血”,一直为后世医家所遵从。
《素问·五常政大论》曾云:“发生之纪,是谓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
”涉及“疏泄”一词,本义为岁木太过,木气达土,土得木气之宣畅而疏通。
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认为与肾主闭藏相对而言,肝有疏泄精液的作用,首次将疏泄作为肝的功能论述,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随后许多医家明确将疏泄作为肝的主要功能提出,并逐渐扩展了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则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在体合筋,开窃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肝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一)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疏泄,即疏通、宣泄、畅达之义。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生理作用。
气机的调畅与否,又影响着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脾胃的运化、情志的变化以及生殖功能等诸多方面,所以,肝主疏泄是保障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
(1)疏调气血:肝对全身气机的疏通、调畅,促使全身之气通而不滞,散而不郁。
而人体气血相依,循环不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
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气血又为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旺盛和谐。
最新-深究肝为罢极之本问题 精品

深究肝为罢极之本问题摘要肝为罢极之本,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学说,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肝罢极之本耐受疲劳生血气肝为罢极之本,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学说,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活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方面的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认为肝脏是人体的耐力之本;疲乏症状的出现多是肝脏有病;肝脏有损,因不耐劳,一切能造成疲乏自觉症状的因素,都对肝病的治疗康复不利。
罢极之本出自《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是用来形容肝藏之象的。
经文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归纳了肝脏的基本功能。
这段也是《内经》论述藏象的重要段落,历代医家非常重视,罢极一词的含义历代医家注释不一,见仁见智。
一、历代医家对罢极二字的理解1罢音义同疲,为疲劳,劳困之义,极是极限,过度之义,罢极即是过度疲劳。
如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云肝主筋,故劳倦罢极以肝为本。
另外,张景岳,吴崑,喻嘉言,张志聪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
2罢注为罴,《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云肝者,将军之官,如熊罴之任劳,故为罢极之本。
罴是熊的一种,罢极表示刚勇多力,但从《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夫五脏者,身之强也的论述可知,刚勇多力,任劳并非肝脏一脏的功能,必定要依赖于气血,筋骨等全身的功能作用。
3罢极当作四极,指四肢。
如《素问绍识》云或曰‘罢极’当作‘四极’……极言四支。
肝其充在筋,故云‘四极之本’。
但五脏都言本,应是指内脏功能,而非与脏相关的外在形体。
4罢极理解为能极,即耐受疲劳之意。
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云‘罢极之本’的‘罢’当为‘能’字,而读为‘耐’其‘极’字则训为‘疲困’。
所谓‘能极’,就是‘耐受疲劳’。
人之运动,在于筋力,肝主筋,而司人体运动,故肝为‘能极之本’。
5罢音为霸,有免除,停止之意,罢极之本可解释为免除疲劳之根本。
罢极也可引申为疏泄,调节之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为"罢极之本"论
肝为"罢极之本",出自《内经》。
《素问。
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
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古文"罢",《集韵》云:"罢或作罴",即棕熊。
《尔雅。
释畜》曰:"罴,如熊,黄白文。
注:似熊而长头高脚,憨悍多力,能拔树木。
"《尔雅。
翼》曰:"罴,则熊之雌者,力尤猛。
"极,《说文》曰:"栋也"。
徐曰:"极者,屋人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也。
"综上所述,罢极是指力大而耐劳之义。
肝为罢极之本,是指肝为人体力量强大至极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
肝为"罢极之本"主要表现在:其一,木曰曲直,筋主屈伸,同气相求,人体关节的曲伸、肢体的运动,由乎筋之驰张,筋之运动而形成的曲伸,类同"木曰曲直"之性,故筋之功能与肝有关。
其二,肝藏血,血养筋。
筋,即筋膜,其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等。
故《素问。
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
"筋之功能,依赖肝血之濡养,"食气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
经脉别论》),肝血充足,筋膜得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
故曰:"肝主筋"(《灵枢。
九针论》),"肝生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肝藏筋膜之气也"(《素问。
平人气象论》)。
由于人之运动,由乎筋力,筋之充养,源于肝血。
故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且能耐受疲劳,故《素问。
五脏生成》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医门法律。
肝脏赋》说:"人身运动,由乎筋力所为,肝养筋,故曰罢极之本。
"张介宾在《类经。
藏象类》中亦云:"人之运动,由乎筋力,运动过劳,筋必罢极。
"若久行久动,则筋力疲惫,即所谓"久行伤筋"(《素问。
宣明五气》)。
若肝血亏虚,筋膜失养,则见肢体麻木,筋力减退,甚或屈伸不利,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所说:"膝者,筋之府也。
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
"人至老年,筋力衰退,活动不便,易于疲劳,即是年老血亏,筋膜失养之故。
故《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肝血亏虚,血不养筋,还可引起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邪热炽盛,侵入营血,灼伤津血,筋失所养亦可出现手足抽搐,甚至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
以上两种病证,皆称为"肝风内动",亦名"内风"。
其病机虽不相同,一为"血虚生风",一为"热极生风",但其实质相同,皆为肝之津血亏虚、筋失所养所致。
清代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
六经方药》中说:"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瘛纵,类似风动,故名曰暗风,通称肝风。
温病后期多见此证,以热伤血液故也。
"可见肝为"罢极之本",是对肝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概括。
肝为"罢极之本"对于临床有关病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主筋,筋司运动,故由筋之运动失常而致的震颤、抽搐等症多与肝脏有关。
临床上根据肢体运动、关节屈伸状况,可以诊察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
如《景岳全书》所说:"凡阴虚血少之辈,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者,皆是此证。
如中风之有此者,必以年力衰残,阴之败也;产妇之有此者,必以去血过多,冲任竭也;疮家之有此者,必以血随脓出,营气涸也。
......凡此之资,总属阴虚之症,盖精血不亏,则虽有邪干,亦断无筋脉拘挛之症。
"因此,临床所见,肢体蠕动、麻木不仁、不能不久行者,多属阴血亏虚,筋失所养。
治应滋阴养血、柔肝熄风;若手足抽搐、全身颤动,甚或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多为热盛伤津、筋失所养,治当清热凉血、平肝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