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合集下载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

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

即你的父亲。

[翻译]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赏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

《示儿》唐诗赏析《示儿》唐诗赏析【作品介绍】《示儿》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2卷。

【原文】示儿作者:唐·韩愈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馀。

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

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

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

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

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

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注释】1、示儿:韩愈于贞元二年始至长安,这首诗中说“辛勤三十年”,诗当作于元和十一年前后,“三十年”系约举成数。

诗中所咏之屋,当为长安城南樊川别墅,非长安城内的`靖安坊住宅,否则不当有“东堂坐见山”,“山鸟旦夕鸣”等景物描写。

2、登:进,献享。

牢蔬:祭祀祖宗用的牲肉和蔬菜。

3、馔:陈设酒食,宴请。

4、冠婚:举行冠礼和婚嫁仪式。

古代男子成年时戴冠,须行加冠礼。

龄:居。

5、娄络:缠绕。

阴:通“荫”,树荫。

6、治:指设食。

《仪礼·特牲馈食礼》:“馈食,宗妇北堂东面北上,主妇及内宾宗妇亦旅西南。

”戚疏:亲疏。

7、高平君:韩愈夫人卢氏封高平郡君。

见皇甫提所撰韩愈墓志。

唐制,四品一母、妻为郡君。

8、从:跟随在后。

朝裾:指朝服。

裾,衣襟。

9、玉带悬金鱼:唐制,散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服紫,用金玉带,佩饰金鱼袋。

参见《旧唐书·舆服志》、岑仲勉《金石论丛》。

10、唐虞:唐尧、虞舜,是儒家所称道的圣君。

11、槊:古代的一种博。

12、钧枢:比喻政权。

时裴度、王涯、崔群等为宰,都是韩愈故交。

示儿

示儿

理解诗句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 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 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的思想感的思想感情相同吗?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
怀,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 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 “喜欲狂”表达的。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明确重点字词的意思。
元知 万事空 但悲 王师 北定 家祭 无忘 乃翁 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体会情感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
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 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 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理解诗句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 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 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 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 指父亲。
角色扮演
根据《示儿》所表现的
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 与儿子交谈的情境,同 桌之间进行对话练习。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

古诗《示儿》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古诗《示儿》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示儿》(六年制第十二册)写于嘉定三年(1210年)春。

当时陆游已是89岁高龄了,是重病在床时写给儿子看的一首绝笔诗,也是遗嘱。

这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浓郁,至今仍放射着烛照天地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芒。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临终前的心情。

人死之后,形神俱无,万事皆空,无牵无挂了,但诗人偏有一桩横亘心头留于死后的悲事: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表明,诗人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悲;在即将与家人永别的时候,他也不悲,而只悲不见九州同。

中原沦落敌手,祖国山河破碎,沦陷区人民惨遭蹂躏,才是他心中唯一悲伤的事情。

九州原本是同的,如今不同了,是谁使它不同的又为何至今仍然不见它同的迹象悲中含愤,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其中既充满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对屈辱求和、偏安江左的南宋王朝的不满和谴责。

这种拳拳爱国之心,殷殷爱民之情,感动天地,荡人心怀。

在涛人的眼里和心里,九州是至上的,人民是至亲的,外敌是可恨的,屈辱求和是可卑的!句中的一个但字,突出了诗人完全以国事为念,而置家事于九霄的宽广高洁的情怀,悲中见壮,既催人泪下,又令人振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早在11年前的病中就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于今这种期盼收复中原的心情更加强烈。

诗人知道,收复中原,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相信,中原总有一天会收复的。

因此,他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宋朝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你们在家祭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你们在九泉之下的父亲!一个定字,表明他对收复中原的坚信不疑,对九州统一满怀信心,并深切地表述,自己身前不见九州同,遗恨终身,死不瞑目,只有收复了中原,九州统一了,洗尽了国耻,才会含笑于九泉之下。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陆游《示儿》原文译文赏析《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仅仅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进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

元,通“原”。

本来。

在苏教版等大多数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

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仅仅。

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

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赏析】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叮嘱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

陆游《示儿》全文解读《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编辑的陆游《示儿》全文解读,希望对大家把握全诗的中心思想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

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

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

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

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鬼神”。

《示儿》译文

《示儿》译文

《示儿》译文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

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译文整理如下: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词赏析: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示儿》 完整版本

《示儿》 完整版本
.
1.九州在诗中是指 _中_国_______,乃 翁2.是这指首诗_你_看的_出父_亲作__者__—忧_—国。—忧—民———— 的 情怀。 3.作者希望王师_收_复_失_地__,_统_一_中。国
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 回答)_但_悲_不_见_九__州_同___,诗人的遗愿 是(用原句回答王)师_北_定_中_原_日_,_家_祭_无_忘_告_乃_翁。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说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 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先时 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 亲。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1210年的除夕,86岁高龄的陆游躺在病床 上,已奄奄一息,他对他的儿子说:___ _________________。
.
合作学习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遗民泪尽胡尘里,
里”形容它的长。 3.。 以八尺为一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王_师_:__指宋王朝的军队。
.
诗意:
三万里黄河向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直插云霄。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3
知诗人,解诗题
示儿:这里是指对儿 女们有个交代,相当 于遗嘱。
Page 4
4
祭:jÌ (家祭) 翁:wēng(老翁)
Page 5
5
抓字眼,明诗意: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 但:只是的意思。 九州:指全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家祭无忘告乃翁。
祭:祭祀
Page 7
无:同“勿”,不要 乃: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
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完了,悲伤地只是看不见 祖国的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到北方平定中原的日子,家里祭祖时,不要忘记把这个 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
Page 8
8
想意境,悟诗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age 9
9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Page 10
10
知识拓展:
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 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
陆游: 儿子:
Page 11
Page 18
18
蓟(jÌ )北 涕(tÌ )泪
妻子(zǐ)
巫(wū)峡
洛(Iuò)阳
Page 19
19
剑外: 指剑门关外 收: 收复 初闻:刚刚听说
白日:大晴天 放歌:放声歌唱 青春:春光
蓟北: 纵酒:纵情喝酒 指幽州,是安史作乱的根据地。
涕泪: 眼泪
却看: 回头看见 妻游的绝笔诗中,可知陆游的形象是· · · · · · · ·
Page 12
12
谁能既准确又尽可能多的背 诵出杜甫的诗?
Page 13
13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Page 27
27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Page 14
14
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背诗文。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大好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 就径直奔向洛阳了。
Page 21
21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Page 15
15
一、知诗人,解诗题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现实主
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
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 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作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 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Page 16
16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即刻,立即
便:就
漫: 随便
喜欲狂:
惊喜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Page 20
2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 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他们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书一 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示儿》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 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 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 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Page 2
2
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背诗文。
定:平定,收复。
祭:祭祀。 无:同“勿”,不要。 乃:你的,你们的。 翁:父亲。
Page 6
6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只是,仅仅。 九州:是指全国。 元:同“原”,元知即本来知 道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小知识: 在古汉语中, “但”字不当 “但是”讲。一 般用“然”、 “而”表示“但 是。”
闻:听说,听到。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黄河南北,即叛军的根据地。
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 北。
Page 17
17
二、抓字眼,明诗意
剑外: 收: 蓟北: 初闻: 白日: 放歌: 纵酒: 青春:
涕泪:
却看: 妻子:
作伴:
即: 便:
漫:
喜欲狂:
Page 22
22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的“喜欲狂” 呢?
Page 23
23
河 蓟北 北
河 巴峡 巫峡 南
四 川 长
Page 24
洛阳
东 江
24
襄阳
剑外

Page 25
25
Page 26
2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 宿青山铺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