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2023《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CATALOGUE目录•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概述•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历史与现状•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非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新生儿黄疸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与效果评估01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概述将新生儿黄疸归属于“胎黄”或“胎疸”范畴,认为主要病因为湿邪内蕴、脾胃虚弱、肝胆疏泄失常等。

传统中医理论从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等方面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

现代中医理论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阳黄以湿热内蕴、胆腑失职为主,多因母体湿热内蕴、肝胆失职,或婴儿先天不足、胆汁分泌失常所致。

阴黄以脾胃虚寒、运化失司为主,多因母体脾虚湿盛、寒湿瘀阻,或婴儿先天不足、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强调整体调理,改善婴儿体质,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

整体调理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预防复发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相对安全,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中度或重度新生儿黄疸,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避免光疗和其他有创治疗。

中医治疗不仅针对病症本身,还注重脏腑功能的调理,有助于预防黄疸的复发。

02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历史与现状古代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早在隋朝时期,中医就已经对新生儿黄疸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采用草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理论认识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胎毒、胎湿、胎热等内因所致,治疗方法主要是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

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历史沿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开具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大黄附子汤等。

现代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针灸疗法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缓解病情。

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疗法目前,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疸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中药泡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的黄疸,通常是由于肝功能不完善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排泄所致。

下面将对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在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中药泡浴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温暖肌肤:中药泡浴法会通过温水对新生儿的肌肤进行温暖,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2.刺激汗腺:中药泡浴法能够刺激新生儿体内的汗腺,促进皮肤排汗,通过排汗的方式排泄体内的胆红素,减少黄疸发生。

3.抗炎消肿:中药中很多的成分具有抗炎和消肿的作用,可以通过减少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有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4.促进消化吸收:中药中的部分成分具有促进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可以帮助新生儿更好地消化胆红素,减少其在体内的积累。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一项对1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的临床观察显示,中药泡浴法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有效率为68.89%,明显有效率为24.44%。

这表明中药泡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程和减轻症状。

然而,中药泡浴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娇嫩,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使用中药浸泡的水温度要适度,避免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其次,中药泡浴法的疗效受到中药药材的选择和配伍的影响,不同的中药组方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

此外,中药泡浴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对于个别患儿可能不适用。

综上所述,中药泡浴法可以作为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然而,由于中药的成分和配伍的不同,中药泡浴法的疗效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使用该疗法时,应严格掌握中药的制作和应用规范,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疗效。

另外,中药泡浴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其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光疗或药物治疗。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皮肤黄疸。

中药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本文旨在观察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提供实际的案例作为证据。

方法:我们选择了100名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观察,其中50名患者接受了中药熏洗法治疗,另外50名患者接受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如光疗和药物治疗。

中药熏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中药材:我们采用了黄芩和生地黄作为主要的中药材料。

将两种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熬煮20分钟。

然后将药汁过滤,保留药水。

2.熏洗过程:将药水倒入浴盆中,使新生儿的身体完全浸泡在药水中。

熏洗的时间大约为15分钟,频率为每天一次。

3.皮肤护理: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地擦拭患儿的身体,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观察结果:在经过2周的治疗后,我们对两组患者的黄疸指数进行了检测和比较。

黄疸指数是衡量黄疸严重程度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黄疸越重。

结果显示,接受中药熏洗法治疗的患者的黄疸指数明显降低,平均下降了50%。

而常规治疗组的黄疸指数下降的平均值为30%。

这说明中药熏洗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着明显的优势。

此外,在观察期间,接受中药熏洗法治疗的患者呈现出更快的黄疸消退速度,平均时间为5天,而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时间为10天。

讨论:中药熏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可能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有关。

黄芩和生地黄都有一定的解毒和肝保护作用,可以促进黄疸物质的排除,加快黄疸的消退。

此外,熏洗的过程中,中药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进一步发挥疗效。

中药熏洗法还具有简单、安全和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黄疸。

实例:我们观察到一个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个案,这个患者接受了中药熏洗法治疗。

这名患者出生后2天出现黄疸,黄疸指数高达18、治疗开始后,黄疸指数每天都有明显的下降,并在第5天降至正常范围内。

该患者在经过10天的治疗后完全康复,不再出现黄疸。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与观察护理
生。
中药联合药物治疗
中药联合药物治疗可发挥中药 的利胆祛湿、清热解毒作用, 同时药物治疗可促进胆红素的 代谢和排泄,提高治疗效果。
04
疗效分析和观察护理
疗效评估标准和方法
评估指标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主要关注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新生儿生 长发育等指标。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水平、生长发育等指标的变化,综 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此外,还可以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等 手段进行评估。
观察和护理措施
观察要点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皮肤颜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护理措施
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具体如保持新生儿皮肤清 洁,避免感染;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缓解其焦虑情绪 等。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处理措施
若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发热、腹泻、呕吐等,应及时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发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腹泻时可适 当调整饮食等。若症状严重,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
为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 间,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等。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 新生儿黄疸根据病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 性黄疸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弓形虫等感染导致;非感 染性黄疸可由新生儿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先天性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等引起。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复杂,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肝酶诱导剂、白 蛋白等,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 泄。

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

中医三黄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湿、散瘀解毒的功效。

本文对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观察,以了解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该方剂。

方法:选取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然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

观察组给予中医三黄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

观察组每日口服中医三黄汤一剂,对照组每日口服西药一剂。

观察治疗7天后,对两组患者黄疸指数、疗效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7天后,黄疸指数显著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为68%。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

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讨论:中医三黄汤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黄疸指数,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三黄汤具有清热利湿、散瘀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体内湿热瘀滞情况,改善黄疸症状。

然而,中医三黄汤对于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包括更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结论:中医三黄汤对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黄疸指数和症状。

相比于西药治疗,中医三黄汤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然而,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有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三黄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并完善其治疗方案和用药方法。

中药配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配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配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正文)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引起的黄疸症状,是儿童期常见病之一,严重者会对婴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现代医学已证明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中药配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儿科医生提供参考。

中药及其配伍治疗新生儿黄疸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其中不乏不少有效的中药方剂。

这些方剂主要采用中药的多成分、多途径的作用,通过调理肝脏、胆汁、脾胃等系统,达到降低胆红素、改善胆汁排泄,加快新陈代谢的目的。

1.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是一种临床应用较早,且目前仍在临床常用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是从古方黄连汤发展而来,主要成分是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是抑制胆红素的生成和吸收,增加胆汁排泄,促进胃肠道蠕动,调节免疫系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护肝方护肝方是一种改良方剂,是从治疗慢性肝病的中药方剂中提取出来的。

该方剂是由枸杞、白术、茯苓、丹参、黄芩等草药组成,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肝脏的排毒功能,净化血液,改善肝脏的功能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目的。

3. 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一种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中药的温热作用,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肠活动,加速胆汁的排泄。

常用的中药有生黄芪、青黛、当归等。

配伍规律中药配伍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增强某些药物的疗效,也可以避免药物间的副作用。

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中药常常采用配伍使用的方法,具体如下:1. 黄芩与黄连黄连和黄芩是常见的中药,它们有抗炎、抑菌、解毒等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

2. 当归与川芎当归和川芎具有活血、调经等作用,能够促进胆汁的排出,减轻黄疸症状。

3. 甘草与白术甘草和白术是常见的和合药,二者搭配能够增强苦味药的疗效,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药物吸收和代谢。

4. 人参与白术人参和白术都具有补气养血、调理脾胃的作用,能够改善新生儿黄疸。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

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分析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致使皮肤、巩膜等组织发生黄疸,这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

中药泡浴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治疗中,中药泡浴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对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实验原理中药泡浴法主要是选用具有散瘀排毒、行气活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浸泡泡浴,借助中药的功效与新生儿皮肤和黏膜的吸收作用,进而达到改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2、实验步骤首先,选用中药材包括黄芪、柴胡、白芍、甘草、地黄、菊花等共计8种。

药物的选用主要是基于中药的功效,以上具有散瘀排毒、行气活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均可。

其次,取适量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清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借助清水的温度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然后,将浸泡好的中药药液倒入浴盆中,将新生儿平放在药液中泡浴,每次泡浴时间约为5-10分钟。

最后,父母或者护士在旁边不断观察、照顾新生儿,以防意外发生。

3、临床效果中药泡浴法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已在多项医学实验中得到证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降低胆红素水平。

(2)提高新生儿免疫力,加速新生儿体内代谢物质的清除。

(3)促进新生儿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防止皮肤受损。

4、注意事项在对新生儿进行中药泡浴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浴盆内药物的温度,以避免对新生儿造成烫伤或者冷伤。

(2)泡浴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影响新生儿身体的正常功能。

(3)对于对中药存在过敏反应的新生儿,禁止使用中药泡浴法治疗。

总之,中药泡浴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上几点,避免出现意外。

同时,在使用中药泡浴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也需要医生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合理选用中药,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中成药治疗460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黄疸中成药治疗460例疗效观察

新生儿黄疸中成药治疗4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所有患儿均服用黄疸茵陈颗粒治疗。

结果采取本药治疗效果肯定,服药时间短,远期疗效稳定,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治愈率高。

结论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成药黄疸茵陈颗粒[中图分类号]R4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8-0081-01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疾病。

新生儿黄疸不需治疗,可以自愈,病理性黄疸要求及早、有效、彻底治疗。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按照第六版《儿科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的诊断标准,结合患儿的典型临床表现,病史、辅助检查确立诊断。

1.2一般资料:460例患儿中,男性237例,女性223例,符合病理性黄疸诊断,排除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因素。

2治疗方法采用黄疸茵陈颗粒,每袋装10g,根据小儿体重,每次1/6-1/8,3次/日,用白砂糖兑水喂服。

若其母有肝炎病史,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婴儿出生后,每天早晨查房时,注意观察有无面色发黄,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注意保暖,多给白糖水,多排尿。

自娩的新生儿,现在一般住院4天时间,约有2/3的新生儿黄疸,我们采用输液,蓝光照射,保暖等治疗法,不在此范围内。

3讨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阐述了湿邪在黄疸发病中的重要性。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胎疸候》云:“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

”又云:“黄疸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湿气乘之变生热,……”。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多为胎禀湿蕴,由于孕母素蕴温热,透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或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脉络阻滞,湿浊内生,从而导致脾胃湿热,肝火疏泄,胆汁外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基 础上加 用 中药辩证 施治 ,疗效较 明 显,现将 具体 内
容汇 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I一 般 资 料
2 结

2 . 1 两 组 患 儿疗 效 比较
选 取2 0 1 3 年5 月 ~2 O 1 4 年5 月我 院收治 的新生 儿黄疸 患 ) L 8 6 例 ,其 中 :男5 1 例 ,女3 5 例 ;出生时 间3 ~2 8 天 ,平
分 为 对 照 组 与 观 察 组 ,各 4 3 0 0 。两 组 患 儿 在 性 别 、 出 生 时 间 、体 重 等 方 面 相 比较 ,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S ) 。
1 . 2 方 法
2 . 2 两 组 患 儿 治 疗 安 全 性 比 较 两 组 忠 儿 在 治 疗 过 程 中均 未 出 现 明 显 不 良反 应 症 状 。
治疗 。
是 由于胎 儿 在 母体 内感 受湿 热 之 邪 ,使 之 蕴 结 于 中焦 、
观 察 组 患 儿 在 蓝 光 照 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用 中 药 辩 证 施 移 热 肝 胆 , 致 肝 失 条 达 、 胆 失 疏 泄 , 当 胆 液 外 溢 后 即 呈 黄 疸 之 态 。 中 医 治 疗 该 症 状 在 分 清 虚 实 缓 急 基 础 上 , 辩 治: ( 1 )湿 热 内蕴 型 方剂 组 成 :茵 陈 1 5 g ;生 地 黄 、当 归 、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 5 3 0
J o ur na l o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2 0 1 5年 5月 A 第 2卷 第 1 3期
Ma y . A 201 5Vo 1 . 2No .1 3
中药辨 证 治 疗新 生 儿 黄疸 的疗 效 观 察
张 梅 ,姚 尧 ,梁 艳 ,潘 南 郑 州
4 5 0 0 0 0 )
【 摘 要 】目的 分析 中药辨证 治疗新 生 儿黄疽的疗 效。方 法 选取2 0 1 3 年5 月~2 0 1 4 年5 月我院收 治的新 生 儿黄 疸 患 ) L 8 6  ̄ 4 ,按 数 字 随 机 表 法 分为 观 察 组 与对 照 组 ,各 4 3 例 。 对 照 组 惠 儿采 用蓝 光 照 射 治 疗 ;观 察 组 患儿在 蓝光照射 治疗基础上加用 中药辩证施 治,将 两组患儿疗 效进行 对比。结果 两组 惠儿治疗总有效相 比 较 ,观 察组 高于对 照组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两组惠儿治疗安 全性 比较 ,患 儿在 治疗过 程 中均
赤芍、茯 苓、泽泻 各5 g ;猪苓 、甘草各3 g 。 ( 2 )脾虚湿困 证 给 予施 治 , 以取显 著 之 疗 效 。本 组湿 热 内蕴 型方 剂 中 型方剂组成 :党参、 白术、茯苓 、葛根 、木香、茵陈各5 g ; 茵 陈 具 有 清 热 利 湿 、 利 胆 退 黄 的 作 用 ; 生 地 黄 可 清 热
均 出生时 间 ( 1 4 . 2 ±3 . 6 ) 天 ;体 重 2 3 0 0  ̄4 2 0 0 g , 平均 体重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 ( 尸<O . 0 5 )。见表1 。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 3 1 5 7 . 6 ±1 2 4 . 9 )g 。患儿黄疸类 型分为 :湿热内蕴型3 6 例; 脾虚湿 困型2 8 例 ;气血瘀滞 型2 2 例。将患儿按数字 随机表法
未 出 现 明 显 不 良反 应 症 状 。结 论 将 中 药 辨 证 施 治 方 法应 用 于 新 生 儿 黄 疸 治疗 中 ,其 能 够 有 效 促 进 黄 疽 消 退 ,对 提 高疗 效 及 减 轻 惠 儿 家 长精 神 与经 济 负担 均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 关键词 】中药辨证施 治;新 生儿黄疸 ;中医儿科 学;疗 效观 察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1 7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5 . 1 3 . 2 5 3 0 . 0 2 新 生 儿黄疸 是指新 生儿 出生2 8 天 内因胆 红素代 谢异常 秘 或 灰 白; 小 便黄 赤 舌 质瘀 点 、 苔黄 。 而引发 的病症 , 患儿临床 症状 主要表 现为 :黏膜 、皮肤 、 ( 2 )疗效 判定标 准【 3 ] :治愈 :患儿黄疸 消退 ;血 清胆
巩 膜等 处皮肤 呈浅花 色或 深黄色 。在 临床上将 新生 儿黄疸 红 素 检 测 值 恢 复 正 常 。好 转 : 患 儿 黄 疸 减 轻 ; 血 清 胆 红 素 分 为生 理性黄 疸与病 理性 黄疸 ,生理 性黄疸 无 需治疗 ,患 检 测 值 明 显 降 低 。 无 效 : 患 儿 黄 疸 症 状 与 血 红 胆 红 素 检 测 儿 一般在 l 0 天 内即可 自行 消退 ,而病 理性黄疸 若 临床不能 值 均 无 明 显 改 变 或 加 重 。 给 予有 效控制 ,则会 引发 患儿 出现核 黄疸症 状 ,从 而危 急 全 、有 效 的方 法 ,选 取新 生儿黄疸 患J L 4 3 例 ,在蓝 光照射
对照 组患 儿采用 蓝光 照射 治疗 :将 忠儿 放置 于蓝光 箱
中 ,照射 治疗 前将患 儿眼 、会 阴、肛 门等部 位使 用黑布 进
行遮盖 ,照射4 ~6 h 后 ,停4 h ,再行 照射治疗 , 当患 儿黄 3 讨 论 新 生儿 黄 疸 在 中医 学上 属 于 胎 黄 范 畴 。 中医 认 为 其 疸消退 后 ,停止 治疗 ;同时根 据患 儿具体 情况 ,给予对 症
( 3 ) 由护 理 人 员 负 责 观 察 并 统 计 患 儿 治 疗 期 间 副 反 应 患 儿 生 命 与 健 康 Ⅲ。本 文 为 了 探 讨 治 疗 病 理 性 黄 疸 更 为 安 发生情况。
1 . 4统计 学处理 采用S P S S 1 1 . 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 ;率 比较采用 检验 ,以P<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