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设计

合集下载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预习导入阅读课程应从预习导入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背景知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个环节:词汇讲解在阅读之前,教师应重点讲解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这些词汇,如通过图片、例句、词义解释等。

第三个环节:全文阅读学生可以开始进行全文阅读。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默读全文并理解大意。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四个环节:理解细节在理解全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章细节相关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词义、推理、推断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第五个环节:交流讨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或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个人意见,同时也可以借助同学们的见解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

第六个环节:语法和语言点讲解阅读课程不仅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法和语言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语法和语言点进行讲解和练习,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七个环节:阅读技巧指导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技巧和策略。

教师可以解释如何使用标题、段落标记、图片等元素来理解文章,以及如何运用猜词、推理和推断技巧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第八个环节:拓展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总结: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应包含预习导入、词汇讲解、全文阅读、理解细节、交流讨论、语法和语言点讲解、阅读技巧指导以及拓展阅读等八个环节。

高中英语_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英语_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学情分析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语法知识掌握程度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程度可能不同。

有些学生对文学类的阅读更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则对科技或历史类的阅读更感兴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话题或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有些学生喜欢独立完成阅读任务,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发挥出他们的优势,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二、教材分析教材是进行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依托。

我们需要分析教材的内容、难度以及教学目标,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1. 教材内容:教材中包含的文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和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科普文章、文学作品等。

通过多样的文章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 教材难度:教材中的文章难度应该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我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词汇量、语法结构和句子长度等要素来评估文章的难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

3. 教学目标:阅读理解教学的目标可以包括识别关键信息、理解主旨要点、推断作者意图等。

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业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业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作业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原文材料,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一份针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作业至关重要,下面我将介绍一份完整的作业设计方案。

一、作业类型1. 阅读理解题2. 词汇填空题3. 句子翻译题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题选取一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文文章,包括六篇阅读理解题目,每篇文章后配有几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并在答案中展示对文章主题、细节的理解能力。

问题既包括具体的事实细节,也包括对文章主旨、作者意图等方面的理解。

2. 词汇填空题选取一篇词汇较为复杂的英文文章,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单词。

这些单词应当是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已经见过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平时所学的词汇,并提高他们运用词汇的能力。

3. 句子翻译题选取一篇涉及各种语法结构的英文文章,要求学生将其中的几个句子翻译成中文。

这些句子应该包括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这些语法知识的掌握,并提高他们的英语翻译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迟交或未交会影响成绩。

2. 独立完成:所有作业应该是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协作。

3. 用笔完成:学生应该用笔在纸上完成作业,不得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

四、作业评分标准1. 阅读理解题将根据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准确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2. 词汇填空题将根据学生填写的词语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得体来评分。

3. 句子翻译题将根据学生翻译的准确性、语法正确性和表达能力来评分。

五、作业反馈1. 及时批改:老师应在规定时间内批改完成作业,并及时向学生反馈。

2. 详细评语:老师应该针对每个问题,详细分析学生的回答,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适当建议。

3. 学生讨论:老师可以选择将一些学生优秀的回答或翻译与全班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高中英语小说类文章阅读理解教案

高中英语小说类文章阅读理解教案

高中英语小说类文章阅读理解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英语学生提高对小说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小说类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学会运用相应的阅读技巧,从而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类文章,提取重要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类文章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掌握针对小说类文章的阅读技巧;3. 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类文章,提取重要信息;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Introduction)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小说类文章的阅读理解;2. 引入话题,例如“你喜欢阅读小说吗?你认为阅读小说有什么好处?”二、预测(Prediction)1. 教师展示一幅小说类文章的封面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推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预测,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三、阅读指导(Reading Guidance)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类文章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2. 学生分析已学过的小说类文章,掌握其常用的叙事方式和描写手法;3.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关键词和重要细节,帮助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四、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1. 学生独立阅读一篇小说类文章;2. 学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主旨、人物、情节等方面;3. 学生将回答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文章摘要或概括。

五、讨论与交流(Discussion and Communication)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摘要;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拓展(Summary and Extension)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小说类文章的阅读技巧;2. 教师提供更多小说类文章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小说类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还学会了阅读技巧,增强了对小说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为高中英语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案。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独立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程拓展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4.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课堂PPT、阅读材料、练习题等。

2. 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3. 合适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上课导入- 让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以复习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 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任务- 学生在课前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关键内容。

- 学生可以在教室中小组讨论或写下一到两个问题。

3. 教师示范- 教师用板书或PPT展示关键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和理解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4. 学生合作活动-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和分享他们的预习问题,教师引导他们扩展思维和观点。

-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示,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阅读理解-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 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阅读中的困惑。

6. 扩展活动- 教师可安排一些扩展活动,如观看相关视频、听取相关音频或阅读相关文章。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下他们的观点和反思。

7.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 学生可以自评和互评,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反思。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1. 学生可完成课后阅读和练习题,巩固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可撰写一篇关于本单元主题的小作文,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案设计导语:本文旨在设计一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案设计将围绕课前导入、阅读活动和课后拓展三部分展开。

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一、课前导入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具体步骤如下:1. 通过展示一张有关阅读的图片或者播放与阅读相关的视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2. 呈现一些形象鲜明的标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3. 开展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师生互动的活动,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培养阅读意识。

二、阅读活动在阅读活动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体阅读和深入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教师先让学生浏览整篇文章,帮助学生获取主题和大意。

2. 分配任务,让学生进行细读和标记,寻找关键信息和生词。

3.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

4.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和精读。

5.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课后拓展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具体步骤如下:1. 布置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小短文、设计一个续写、形成自己的问题等,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推荐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视野。

3. 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培养合作学习的氛围。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案设计,能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参考。

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背景与目标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侧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设计以核心素养视角为基础,设计了一套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案,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基础,选取了一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英文小短文作为教学素材。

小短文内容涵盖了生活常识、文化背景以及逻辑推理等方面。

2.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通过引入一张具有挑战性的图片或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预读阶段:给学生一些有关小短文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初步理解和 expectation。

(3)阅读理解阶段:学生带着问题对小短文进行细读和理解,通过多种阅读策略,如猜测词义、推理作者意图、构建脑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拓展阶段:通过给学生一些利用文本信息进行思考或结合其他知识的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

(5)归纳总结阶段: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梳理思路,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设问、导图、课堂合作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合作学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念和学习能力。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3. 教学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还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评价,如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4. 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核心素养视角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业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 作业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作业设计
1.预习作业:
-阅读新课文并标注生词、短语,查找并记录词义及用法。

-提前完成课后练习的基础题目,如词汇题、简单理解题等。

2.深度阅读与思考: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例如主旨大意、段落大意、作者观点态度、文章结构分析、文中细节信息的寻找与推理等,并要求学生在书旁做笔记或写读后感。

-设计填空、判断正误、选择题等形式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拓展应用:
-根据文章主题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搜集相关背景知识或同类话题的文章,对比分析。

-安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报告。

-要求学生撰写Summary(摘要)、Paraphrase(释义)或者Commentary(评论),锻炼他们的写作技能。

4.文化探究:
-对于涉及外国文化背景的文章,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西方文化知识,并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选取一些具有跨文化交际意义的文章,让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5.批判性思维训练:
-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分析论证过程、评价观点合理性的题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然后尝试反驳或进一步支持这些观点。

在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作业时,应兼顾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既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阅读技巧和积累词汇,也要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唐灶兴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然而,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常常是单一的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传统的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

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不同阅读活动阶段,必须采用不同阅读理解模式以求不同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为例:Book 1A Unit 7 "Earthquakes" 单元阅读课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一、First–reading 采用自上而下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

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

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引入题材。

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

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 Book IA Lesson 26 & Lesson 27 阅读理解问答题:1) Which was the USA's strongest earthquakes ?2)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nd how many people losttheirhomes in the 1906 earthquake ?3) 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1989 earthquake?4) When the 1906 earthquake happened, how many metres did the Pacificplate jump to the north ?5) How many measures(措施) can we take in order to deal withearthquakes ?6) What is " The Big One"?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

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 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

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 schematheory model)。

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

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

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

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

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 causes --- solutions--- prediction。

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

借助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容图式。

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 tectonics)相关容,将文章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

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

教师应结合课文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

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 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

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

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

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

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

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阅读理解问答题:1) What do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talk about ?2) What does the writer try to explain in the last paragraphof Lesson 26 ?3) What does the writer intend to do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Lesson 27 ?4) 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Big One" ?5) If we pare the 1986 earthquake with the 1989 earthquake,what can we find ?6) If the 1989 earthquake had happened in the centre of town,what would have happened?7) Why can't we stop earthquakes ?8) Do you think that San Francisco is now in danger ? Why ?9) How does the writer make each paragraph of the two lessonscoherent (连贯的) ?10)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lessons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

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 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

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

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归纳知识。

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

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

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1A Lesson 26 & Lesson 27 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1) Why do you think San Francisco are easily shaken byearthquakes ?2) Give a speech on what we should do in order to deal withearthquakes.3) Write a passage to report the 1989 earthquake in SanFrancisco.4) Write a short article on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aiwan.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