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
地沟油的检测

地沟油的检测一、什么是地沟油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我们常说的地沟油(Hogwash oil)是指宾馆、饭店附近的地沟里,污水上方的灰白色油腻漂浮物,捞取收集后经过简单加工,油呈黑褐色,不透明,有强烈的酸腐恶臭气味,凝固点高。
地沟油与地下水泥壁(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As、Pb、Cd、Cr、Hg、Zn、Co、Ni、Tl、Be、Sn、Cu、Sb、Mo和V等)、地下生活污水、废旧铁桶、果蔬腐败物、生活垃圾(粪便)、多种细菌毒素,寄生虫及虫卵等接触,所受污染严重,逐渐会发生水解、氧化、缩合、聚合、酸度增高、色泽变深等一系列变化,产生游离脂肪酸、脂肪酸的二聚体和多聚体、过氧化物、多环芳烃类物质、低分子分解产物等,有些物质如醛、酮等是导致地沟油特殊酸腐恶臭气味的重要原因。
二、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
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
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
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一提到“地沟油”人们往往第一反应是“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
正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
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
但是,也确有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而不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
《浅谈地沟油》课件

地沟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提高大众对其认识。本课件 将探讨地沟油的定义、危害和处理方法。
什么是地沟油
地沟油的定义
地沟油是指在街头巷尾和餐饮单位等地收集的 食用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再次用于炒菜等食品 制作。
地沟油的来源
地沟油的来源主要包括餐馆餐饮、小吃摊、废 弃油品泄漏等。它通常是由废弃食用油再加工 而成。
如何避免食用地沟油
1
注意食品餐饮安全
2
关注食品安全相关新闻,了解餐饮单位
的评级,选择有证明的餐馆。
3
警惕小摊小贩
避免在街头小摊或不明来源的小贩处购 买食物,尽量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就餐。
关注政府立法
支持政府实施严格的餐饮监管措施,积 极参与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宣传。
地沟油的处理
1 地沟油回收与利用
发展地沟油回收技术,使 废弃的食用油能够得到合 理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损 害。
2 地沟油的处置与管理
建立规范的地沟油处置与 管理机制,加强对地沟油 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和 打击。
3 未来地沟油管理的趋
势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地沟 油问题解决的科学化和智 能化发展。
结论
1 地沟油不仅危害身体健康
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和国家形象,需要引起各界重视。
2 倡导环保食品
促进行业合规,共建美好环境,努力推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地沟油的危害
1 对人体的危害
食用地沟油可能导致肠胃 不适、胆汁结石、心血管 疾病等健康问题,长期食 用还会增加癌症等风险。
2 对环境的危害
地沟油的不当处理会导致 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对水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 严重影响。
地沟油

摘要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
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
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发布文件,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2011年9月13日,中国警方全环节破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案。
2011年12月卫生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并于2012年5月初步确定了4个仪器法和3个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法,但经过论证证明,特异性不强,不能作为“地沟油”判定手段。
卫生部相关人士强调,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应以源头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为主,检验手段为辅,并注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投诉举报的作用。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餐厨废弃油脂的管理也主要是加强源头管理。
2012年8月5日,中石化开炼地沟油,最快2013年转化成航空油。
关键字:地沟油检测方法源头管理Trench oil Detection methods Source managementAbstractTrench oil,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in the life of all kinds of inferior oil, such as recycled cooking oil, repeated use of frying oil, etc. Trench oil biggest source for large hotel city sewer oil trap. Long-term edible may cause cancer, great harm to human bod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released in July 2010 documents, decided to organize and carry out the trench oil city of eat hutch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harmlessness treatment pilot work. On September 13, 2011, Chinese police uncovered the whole link heavy use of \"trench oil\" in manufacturing. In December 2011, the ministry of health to the public for the trench oil \"detection method, and in May 2012 preliminarily determines the four instruments method and three can use the rapid assay, but after that argument, specificity is not strong, cannot serve as\" trench oil \"decision means. The ministry of health relevant personage stressed that blow \"trench oil\" illegal and criminal behavior should be source management and on-sit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test means, and pay attenti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ocial supervision and the role of complaint report.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o eat hutch waste oil management is also the main source i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n August 5, 2012, sinopec mixing trench oil, fastest 2013 into aviation oil.地沟油的流向1、酒楼→收集者→酒楼、餐馆(低价购买)→顾客餐桌2、生产矿山选矿捕收剂(新技术)3、养殖场(牲畜的饲料)4、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5、工厂和学校食堂地沟油的危害:在地沟油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物质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质.要想避免地沟油造成的危害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避免吃到地沟油.地沟油对人体的影响•消化不良•腹泻•腹痛•胃癌与肠癌地沟油的检测:地沟油的成份非常复杂,在冷却状态下通过看闻听问的方法基本可以感觉出来油的质量.但是使用地沟油的往往是小饭店等低端饮食消费场所,所以自己做饭自己吃目前来讲最安全. 但如何比较准确的检测出地沟油与否?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来实现!1.通过检测油的凝固点来判断它是不是地沟油。
地沟油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们每天从 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 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 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地沟油主要来自餐厨垃圾处理(厨余物处理),这种地沟油(废植物油)食用危害性大,其主要危害物—黄 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国内处理地沟油(废食用油)的方法是采用固定化酶法生产生物柴油,该工艺不仅具有技术创新先进,流程 合理可靠,经济环保,节能再生,变废为宝的优势,还具备反应条件温和,对原料无选择性,设备简单,醇用量 少,废物零排放等特点。
地沟油
劣质油
01 具体分类
03 具体危害 05 检测鉴别
目录
02 五大流向 04 处理措施 06 管制政策
07 相关案件
09 途径堵截
目录
08 下发通知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 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发布文件, 决定组织开展地沟油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2011年9月13日,中国警方全环节破 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案。2011年12月卫生部向社会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并于2012年5月初步确 定了4个仪器法和3个可现场使用的快速检测法。
地沟油的味道

地沟油的味道
第一:地沟油的颜色。
纯净的植物油是没有任何颜色的,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油之所以有颜色是因为它在生产中融入了色素的原因。
纯净的植物油纯净度非常高,看上去也十分的清澈,如果你看到一瓶植物油里面有很多浑浊物体和杂质就要注意了,植物油在生产的过程中虽然也会混进去一些减脂、蜡质等杂质,但那些杂质绝对不会多。
第二:地沟油的味道如何。
如果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可以打开来可以用手指蘸少
量食用油轻轻的捏一下,纯净的食用油是不会有任何异味的,如果食用油当中有臭味或者是矿物油的味道,那说明这桶油至少不是真正好的食用油。
PS:人的嗅觉会比味觉灵敏很多,所以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如果可以闻一下尽量用闻的方式,能够更大程度的鉴别食用油的好坏。
第三:进货渠道。
正规渠道因为有专业机构的把关,质量也会比那些来路不明的渠道好很多,如果食用油的产地都不知道,没有正规的商标、品牌和生产日期,那么这食用油吃起来就要格外的小心了。
第四:尝一下味道如何。
用筷子稍微蘸一点食用油细细品尝会发现有一些油的味道是发酸的,有一些油是有一点点焦味和苦味,到不是说这样的食用油是地沟油,但是它们一定是不合格产品,不要买。
真正的地沟油细细品尝会有一种异味的。
地沟油

认识地沟油?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1.什么是地沟油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2.对于地沟油等公共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1)改组完善食品监管机构机制。
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
在中国目前的治理结构中,行政权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当前承认现有分段管理的前提下,必须注重中央和地方的协调性,奖惩分明,赏罚有致。
并且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发展目标与方针政策。
(2)全面构建食品安全监控机制。
包括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质量安全标准机制、食品安全检测机制、食品安全流通机制、食品安全信用机制。
并且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并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补贴优惠政策、科学管理扶持和舆论导向支持。
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管理,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3)加强惩治力度,严格执法。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只有提升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成本,才能有效遏制其恶性行为。
如对正规厂商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尤其是黑窝点等等,加大惩戒力度,甚至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4)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鼓励消费者合理维权行为,普及维权观念,尽力完善维权平衡机制;赋予消费者维权组织更多权力,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简化维权过程,给予消费者权力以法律的实质性支持。
专利地沟油的专业术语

专利地沟油的专业术语地沟油是指从各种厨余垃圾、动物脏器、餐馆剩饭等来源中提炼出来的、含有大量不良物质的油脂。
目前,地沟油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就地沟油的相关专业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一、概念及定义地沟油:指从城市油污厌氧反应系统收集的生物油,含有较高比例的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等化合物。
来源包括餐厨废弃物、生活污水、畜禽屠宰等。
二、成分及组成1.脂肪酸甲酯(FAME):是一种碳数为16~18的甲酯类物质,是地沟油中的主要成分。
此物质是通过油脂加工产生的,可被用作食用油、生物燃料等。
2.脂肪酸甘油酯(TAG):是指三个脂肪酸分别与一个甘油分子结合形成的三酯化合物,是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3.游离脂肪酸(FFA):是指没有与甘油结合的脂肪酸,是地沟油中的有害成分之一。
由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会导致地沟油的粘稠度增加,容易卡在下水道中。
4.不饱和脂肪酸(UFA):是指脂肪酸中未被饱和的双键所包含的化学键,是地沟油中比较主要的有害成分之一。
五、地沟油的生产1.采集:地沟油的采集包括厨余垃圾收集、废弃食用油回收、油脂污水收集等。
2.油脂处理: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将收集的废弃食用油、肉类剩余物等转化成甲酯等化合物。
3.脱臭、过滤:经过脱臭、过滤后,地沟油的成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4.储存:地沟油通过加热和去水的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后可以进行储存,待供应商取走后运往工厂加工。
六、地沟油的危害1.食品安全:地沟油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2.环境污染:地沟油被排放到水中可以污染水源,污染土壤会导致土地无法种植,严重影响当地环境。
3.生态破坏:地沟油的产生和长期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会导致植物及动物生态平衡的破坏。
七、地沟油的治理1.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地沟油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相关企业进行严格监管。
2.推广环保技术:推广使用更环保的技术来处理废弃食品油和其它可降解的垃圾。
地沟油检测

地沟油检测技术的测定前言地沟油(也称潲水油或泔水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脂的通称。
狭义的地沟油指餐饮店的烹调残油、残渣剩菜、餐具洗涤水等流入地沟,经过隔油池的渣水分离、捞取油层,再通过加热脱水、除臭等工序精炼处理而成的油脂,属于餐饮业废弃油脂。
广义的地沟油则包括餐饮店、用油企业等多次使用后应弃换的泛油、煎炸老油等。
近年来,由于暴利的驱使,不法商贩们大量收集地沟油,对其进行加温、脱色、降酸、增稠等诸多环节处理,加工成新型地沟油重新流向餐饮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这种新型地沟油由于经过了多道加工程序,并且加工者们依据国家食用油添加标准对这些地沟油进行“润色”、包装,使得它们可以逃过质监部门的检测,这加强了解决地沟油问题的难度。
因此监管检测地沟油的任务迫在眉睫。
本文将对目前已经发表有关地沟油成分检测文献进行综述。
1根据常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1.1水分含量测定法通常地沟油的水分含量高于1%,食用油水分含量则少于0.2%,因此,根据水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对食用油中是否含有泔水油进行鉴别。
但是,水分含量不能作为深度油炸油的鉴别指标。
1.2酸价测定法酸价是指中和每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我国食用植物油脂的酸价通常都不大于4;泔水油和深度油炸油中含有较高的油脂腐败和氧化变质产物游离脂肪酸,所以,泔水油和煎炸老油的酸价均远高于4,因而酸价的高低可作为鉴别废油脂的重要特征指标之一。
1.3过氧化值与碘价的测定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初期的产物,此过程于地沟油腐败过程期间发生。
过氧化值(POV)可以用来衡量油脂的新鲜程度,此方法又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比色法。
碘价高低则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这些油脂指标都能较好地反映出油脂的氧化酸败的程度,是氧化酸败的灵敏指标。
1.4胆固醇含量地沟油通常是不同来源的食用油混合而成,分别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植物油中含有很少或者不含胆固醇,只含有谷甾醇和豆甾醇等主要植物甾醇;而动物油脂中含有大量胆固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沟油的检测是个老大难问题,卫生部征集检测方法至今未果。
与此同时,网上声称能够辨别地沟油的技巧倒是层出不穷。
面对连专业机构都无法攻克的难题,这些小技巧当真靠谱吗?
流言:检测是否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是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子,蒜子对于黄曲霉素最敏感。
如果蒜子变红色,就是用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
食油如果良好,蒜子应该是白色的。
把你家里的油放到冰箱里两个个小时,如果出现白色的泡沫样,那就是地沟油。
真相:地沟油的检测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尽管卫生部门都表示目前还找不到通用的检测方法,但是网上声称能够辨别地沟油的技巧有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面对连专业机构都无法攻克的难题,这些小技巧当真靠谱吗?
地沟油检测难
当前我们所说的地沟油,实际上指的已经不单单是字面意义上,从下水道打捞上来的油脂,而是作为废弃食用油的统称,包括地沟油、潲水/泔水油、煎炸老油、劣质动物油等。
虽然质监部门和科研机构一直致力于找出各类废弃食用油脂的共通点,但是,由于废弃食用油的来源各不相同,经过各种加工和勾兑,结果,不仅其中包含的物质五花八门,含量也不尽相同。
此前,卫生部征集得来的五种最有可能成功的检测方法,在精制地沟油面前也败下阵来,只能继续征集方法。
可见,想要找出一个通用可靠的方法,是极其困难的。
既然如此,流言中的方法真能好使吗?
蒜子检测黄曲霉毒素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
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黄曲霉,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也是地沟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之一。
这种霉菌可以在很多作物上面生长,花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生产单位存放不当,很容易就会长黄曲霉。
所以,黄曲霉毒素含量一直都是食用植物油的重点检测指标。
不单在油厂申请QS认证时需要出具产品的检验报告,不同级别的质监和工商部门也经常抽查。
比如,在2010年的国家抽检中,广东有14批次的产品上了黑名单,其中就有因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
尽管黄曲霉毒素的威胁由来已久,但用蒜子来检测黄曲霉素却是个新事物。
我们在数据库里找不到关于黄曲霉毒素遇大蒜变色的文献报道。
如果你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说法,搜索结果都指向这则流言。
而且流言的描述也模棱两可,可以检测出多少含量的黄曲霉毒素,需要加热多久才会出现红色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使这个方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地沟油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并不一定是超标的:比如,用煎炸老油重新加工制作的地沟油,虽然会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等对人有害的物质,但黄曲霉毒素含量完全有可能是合格的,即便蒜子遇上黄曲霉毒素真会变色,也不具备识别出其他类型地沟油的能力。
综上,这是一个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的方法,即便蒜子没变色,也不代表油就是安全的。
冰箱辨真伪也不靠谱
通过凝固点来判别地沟油的方法,此前果壳已经发布了分析的文章《凝固点鉴别地沟油是否靠谱?》,这次流言提到的方法,其实只是一个变种。
一些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会逐渐凝固析出固体,不过从外观上看不应该是流言所说的泡沫。
而地沟油因为经过使用,成分复杂,可能混有食物残渣等杂质,经过简单的过滤虽然可以隔除较大的杂质,在常温下是澄清的,但动物油脂和蛋白质之类的杂质,随着温度降低而逐渐凝固析出以后,确实可能会在油表面上形成泡沫状的分层。
但还是那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地沟油在冰箱冷藏以后都会出现泡沫,这样的检测对于大多数情况,特别是精制和勾兑过的地沟油,是无能为力的。
防范地沟油,没有太多办法
对于质量合格的食用油,确实不会出现蒜子变红、冷藏出现泡沫的现象。
出现上述两种现象,原因可能在于地沟油,也可能是食用油质量本身不合格。
比如产生泡沫,就有可能是因为榨油后的除杂工序没做好。
作为国家质检部门,明确区分这两者是必须的,以利于合理处罚和整顿。
而对于消费者,只要是质量不合格,都是不可接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遇到不正常的现象,都需要怀疑这个油是不是能用。
但消费者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要防范地沟油,目前在技术上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更多的是要在流通环节上加强警惕(当然,相关部门的质量安全过程监管是重中之重)。
这些有问题的地沟油主要是销向餐饮市场,超市零售并不是主要渠道。
一些小餐馆、食品小作坊因为经营成本的压力,加上法制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廉价的精制地沟油对他们会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因此,为了减少遇到地沟油的风险,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就餐尽量选择有信誉的餐馆,日常烹饪用油选购有信誉的品牌,
结论:没有任何研究和理论支持蒜子可以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冷冻对一小部分地沟油有效,但不是通用方法,不具备普遍性。
目前还没有通用的地沟油检测方法,要防范地沟油,消费者需要做的是尽量选择有信誉的餐馆和烹饪用油。
关于地沟油:
粗制的地沟油颜色深,气味难闻,如果冒充食用油很容易被发现。
如果不法商家使用技术手段为地沟油除杂、吸附脱色、真空脱臭或者添加香精,精制出来的地沟油就很难以肉眼识别了。
如果再和合格食用油仔细勾兑,那么,在色泽、澄清度和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上达到国标要求也是有可能的,甚至各项检测指标达到食用油卫生国家标准(GB 2716-2005)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些检测指标是针对正常的生产流程制定的。
由于这样的处理在技术上并不复杂,成本也不太高,因此对商人而言还是有利可图的。
但这样得到的仅仅是看起来像食用油的物质,而不是真正能吃的食用油。
真要把地沟油精炼到可以安全食用,不但要把黄曲霉毒素、重金属元素、苯并芘、多环芳烃、洗涤剂等各种有毒有害杂质彻底清除,还要注意不能在处理过程中引入新的有害物质,同时设备也要确保清洁卫生。
这样一折腾,技术难度和成本自然就高了,可能毫无利润可言。
更多关于地沟油的讨论,请围观谣言粉碎机小组贴《卫生部一直无法发现地沟油和正规油的区别,那凭什么说地沟油有害》。
参考资料:
a)李臣,周洪星,石骏,等.地沟油的特点及其危害.农产品加工,2010(06):69-70.b)王磊.试结合地沟油谈食品商品质量要求.价值工程,2011(19):114.c)陈媛,周晓光.食用油脂的卫生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学报,1997(2):38-40.
吴鹏:卫生部征地沟油检测方法新京报,2011-10-13.
貌信玲:国家抽检食用油广东14批次产品上黑榜南方日报,2011-01-07.
佚名:记者动手3天便炼成地沟油现代快报,2011-0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