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如做人:先圆后方
为什么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看后醍醐灌顶.doc

为什么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看后醍醐灌顶《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
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
1、做事要方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
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
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
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
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
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
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过那样做会暴露自己?还是想这是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他摇摇头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想到赶快去救人。
虽曾拦路抢劫,但心中有温度,做事自有底线。
人在世间,又有谁能尽善尽美,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一辈子问心无愧,如此便好。
2、做人要圆圆不是圆滑,圆是一种周全、一种宽厚、一种通融,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苏轼在63 岁穷困潦倒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自嘲,酒后的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调侃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有智慧的人,历经生活艰辛,依然内心向暖。
正如苏轼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生活虽然曲折不畅,但仍心胸坦荡,情趣风生。
饱经世故,仍能保持方圆,做到知世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历圆滑而弥天真,这才是对困苦岁月最好的回答。
3、内方外圆,才是人生至高境界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
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做人的大智慧: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做人的大智慧: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精彩导读】:兵无常势,文无定法。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做人要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
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早上好,兵无常势,文无定法。
做人也一样,要懂得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
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性格之精髓,才是做人的大智慧。
据说,当曾国藩平定太平军后,进京面圣,北京万人攒动,皆想一睹这位盖世功臣的风采,许多精通相术之人更是不会错过给这位湘军统帅相面的机会。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曾国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糟老头。
令相术之人费解的是曾国藩本应是奸臣短命之相,为何会有这等荣耀的命运?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金陵攻克后,朝廷确实对曾国藩有了防范之心,倘若曾国藩不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肯定会落个年羹尧一样的命运。
因此说,曾国藩的确因改变性格而改变了命运。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最典型代表,更是因改变性格而改变命运的人。
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功名利禄”,可谓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
曾国藩在攻打太平军的12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击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
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
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
”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
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一辈子无非是两件事——做事和做人。
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
一、先说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就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
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
也就是做官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
为商要做到一个“诚”字。
做学问信奉耳朵是一个“实”字。
二、做人要圆。
这个圆绝对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时候你也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的,这就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如是另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
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
做人圆,那也会有牺牲。
有时候要牺牲小我,有时候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
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
如果截然相反,做事是圆,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是方,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5篇]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bdf12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2.png)
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5篇]第一篇: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写字比赛活动方案一、背景在今年的竞赛评卷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因字迹潦草被扣了分。
这引发了老师们的热议和感叹“小学生字写得越来越差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
”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并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素养,因此,当代小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尤为重要。
二、比赛目的:写好正楷字,不仅有利于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写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养成练字的习惯,提高审美和欣赏的能力,营造书香校园,特举行本次硬笔书法比赛。
三、主题和要求: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一)要求:1.规范写字教学,强化写字意识。
培养良写好的字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掌握执笔、运笔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抓,抓人人”。
2.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以语文课教学为重点,抓好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全过程,初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逐步做到写字正确、端正、整洁。
(二)参赛及作品要求1.参赛作品应以规范汉字书写,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不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
2.一、二年级使用铅笔书写,3至6年级用钢笔或水笔书写。
3.获奖作品一律不予退还,学校做资料保存。
4.作品规格:1至3年采用学校规定纸张,4至6年级参赛者自带纸张。
5.作品内容:须选自中华经典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可从所学语文课本中选取。
三、比赛对象比赛对象为我校全体一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四、比赛筹备阶段: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利用专用写字时间进行训练;五、比赛方式:比赛分初赛和决赛进行。
(1)、初赛:在第八周的周三写字课进行初赛,由班主任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参赛,班级提供比赛专用纸。
书法方笔圆笔对于做人处事的启发作文

书法方笔圆笔对于做人处事的启发作文《方笔圆笔,做人处事之妙喻书法中有方笔与圆笔之分,这方和圆可大有学问,还让我在生活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呢。
先说这方笔,笔画硬朗,棱角分明。
就像我以前在一个团队项目里,有个小伙伴叫小李。
这个项目是设计一个校园文化展览,大家都在出谋划策。
小李那就是典型的“方笔”性格。
当时在讨论展览的板块布局时,他坚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一点不含糊。
他觉得应该按照历史顺序来排列展品介绍,非常条理清晰。
但有些同学不这么认为,他们有自己的方案。
这时候小李可没轻易妥协,硬是一条一条地把自己方案的好处说出来,什么按照历史顺序更能体现学校的发展脉络,能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等等。
他那态度就像方笔的笔画,刚直得很。
不过也正因为他的坚持,我们重新审视了他的方案,发现确实有很多合理之处。
最后我们综合了一些其他同学的想法,做出了非常完美的展览布局。
这就像方笔在书法作品里,虽然硬朗,但和其他笔画配合起来,能让整个字、甚至整个作品都更有力量和韵味。
再讲讲圆笔。
圆笔很圆润、流畅,没有那些尖锐的棱角。
我邻居张大爷就是个“圆笔”式的人物。
我们那条胡同里经常会有些小摩擦。
就说上次两家因为门口谁放东西占了地这件事儿有点小矛盾。
这要是换做别人争起来可能没完。
但张大爷不一样啊。
他过去先笑着说是自己家的东西放的不是地方给人家带来不便了,然后又委婉地指出那家也不应该得理不饶人。
最后他把东西挪了地方,还劝那家人别往心里去,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这就像圆笔,虽然柔软但是通过圆润的转折,把矛盾化解开了。
一个胡同因为张大爷这样“圆笔”式的处事方式变得和谐多了。
方笔和圆笔在书法里都各有其美,在做人处事上也一样。
有时候我们得像方笔那样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不轻易随波逐流。
但有时候又要像圆笔一样懂得圆润、婉转地处理事情,这样生活里才能少很多磕磕绊绊,多一些和谐美好呀。
《方与圆:书法笔画中的处事智慧》在书法的世界里,方笔和圆笔如同两个性格迥异但又都魅力十足的小伙伴,它们在宣纸上翩翩起舞的姿态,给我这个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的人不少关于做人处事的启发。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做事要方,做人要圆为什么铜钱是内方外圆,这就是中国辩证哲学的集中体现,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面对两大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一辈子无非是两件事——做事和做人。
多少人一辈子都在哀叹做人难,难做人。
一:先说方,做事要方,便是说做事就要遵循规矩,遵循法则。
人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不为才可有所为”,就是“方”这个道理。
也就是做官绝对要奉守清廉的原则。
为商要做到一个“诚”字。
做学问信奉耳朵是一个“实”字。
二:做人要圆。
这个圆绝对不是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不因洞察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别人高明而盛气凌人,任何时候也不会因坚持自己的个性和主张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任何时候你也不会随波逐流,要潜移默化别人而又绝不会让人感到是强加于人的,这就需要极高的素质,很高的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
如是另样,凡内心孤独的人必喜虚张声势;内心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没有自信的人必会尖酸刻薄,试问这样的做人又从何谈圆?当然也不乏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敛声屏息,不惜八面讨好,不惜左右逢“圆”。
但这种圆和那种圆绝对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圆”的后面是虚伪和丑恶。
做人圆,那也会有牺牲。
有时候要牺牲小我,有时候要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更多的时候要承受屈辱、误解,甚至来至亲至爱的人的伤害。
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却没有感到那是一种牺牲、痛苦的才是大成功、大境界;能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是小成功、小境界;不愿牺牲也做不到“方”“圆”的是不成功。
如果截然相反,做事是圆,只要有利,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做人是方,刁钻古怪,锋芒毕露,心狠手辣的话,那这个人一定会糟糕透顶,不能容于天下了……方,做人要圆。
为什么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看后醍醐灌顶

为什么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看后醍醐灌顶《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方圆相济,便可活的豁达、圆满。
'方圆'之说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外部是圆形,内部是方孔,看似朴实无华,但蕴含着人生哲理。
做人也应当像这铜钱一般,能圆能方,虽未能熠熠生辉,但也有存在的意义。
01做事要方方不是执拗,方是一种坚毅,一种正直,更是一种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
就像脚下的刹车,红灯时适可而止;绿灯时一路前行,别犹豫彷徨。
曾有个拦路抢劫的少年,潜逃到外地隐姓埋名四年。
然而,他还是被抓获,不是因为躲避不及,而是一起见义勇为的壮举让他暴露了。
在那个寒冷的早春,他跳下冰冷的湖里接连救起了两个落水的儿童。
他的义举也暴露了自己,自然就被捕了。
记者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没想过那样做会暴露自己?还是想这是一次立功赎罪的机会?他摇摇头说,当时什么也没想,只想到赶快去救人。
虽曾拦路抢劫,但心中有温度,做事自有底线。
人在世间,又有谁能尽善尽美,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一辈子问心无愧,如此便好。
02做人要圆圆不是圆滑,圆是一种周全、一种宽厚、一种通融,更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
苏轼在 63 岁穷困潦倒之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自嘲,酒后的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调侃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有智慧的人,历经生活艰辛,依然内心向暖。
正如苏轼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生活虽然曲折不畅,但仍心胸坦荡,情趣风生。
饱经世故,仍能保持方圆,做到知世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历圆滑而弥天真,这才是对困苦岁月最好的回答。
03内方外圆才是人生至高境界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
宴席之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作文素材论语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作文素材论语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做人和处世的道理。
你们知道方和圆吗?它们都是几何图形,但是也蕴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哦!首先说说"方是做人之本"。
方就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它的边都是笔直的,代表着原则和坚持。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被别人左右摇晃。
就像正方形那样,永远笔直笔直,从不弯曲。
我们要像方那样,做一个积极向上、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好孩子。
可是,单单只有原则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圆滑一些。
"圆是处世之道"就说的是这个道理。
你看,圆是没有棱角的,它的线条柔软又流畅,代表着随遇而安、机智周旋。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困难和矛盾,我们既不能倔强不化,也不能随波逐流。
这时候就需要像圆那样圆滑一些,有弹性和余地,努力去化解矛盾,寻求双赢的办法。
比如说,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
如果我们固执己见,死不认错的话,那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但如果我们学会谦逊有圆滑一些,主动承认错误,用温和的方式沟通解释,爸爸妈妈自然就会消气了。
这就是用"圆"的智慧处理了家庭矛盾。
再比如在学校里,如果有人故意欺负我们,我们也不能孤注一掷,一味的反击,那样只会陷入无休无止的纷争。
聪明的做法是先退一步,运用"圆"的方式,耐心沟通,化干戈为玉帛。
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请求师长帮助调解。
所以你们看,"方"和"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我们要做一个"方圆兼备"的好孩子,在做人方面持重原则,在处世时又不失机智圆滑,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这个世界。
好了,今天的作文素材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从中领会做人处世的智慧,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下次见!篇2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写作业,题目是"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
梁衡
我常恨自己字写得不好,许多要用字的场合常叫人尴尬。
后来我找到了根子上的原因,自己小时用的第一本字帖,是赵孟頫的《寿春堂记》,字圆润、漂亮,弧线多,折线少,力度不够。
当时只觉好看,谁知这一学就入了歧途。
字架子软,总是立不起来。
后来当记者,更是大部分时间左手握一个小采访本,右手在上面边听边划,就更没有什么体,只是一些自己才认识的符号。
// ①(自己练字心得)一次读史,说书法家沈尹默的字原来并不好,他和陈独秀相熟,一天在杭州友人聚会的酒桌上,陈当众挖苦他的字不好,沈摔筷下楼而去,从此发愤练字而成名家。
“文革”中沈的检查大字报,常是白天贴出,晚上就被人偷去珍藏。
//②(沈尹默练字)我也曾多次发愤,但总是有比写字更重要的事等着我,使我一次次愤不起来。
因为如果真要练字,就得从头临帖,从头去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而这却要时间。
真奇怪,欧、颜、柳、赵,三硬一软,我怎么当初就偏偏学了一个赵字呢?我甚至私下埋怨父亲没有尽到督导之责,一失酿成终身恨。
// ③(练字失败的原因)
后来又看到曾国藩谈写字,说心中要把圆形的软毛笔当作一个四面体的硬木筷去用,转角换面,字才有棱有角,有力有势。
// ①(曾国藩谈练字)于是我就去帖求碑,以求其硬,专选《张黑女》、《张猛龙》这种又方又硬的帖子来练。
说是练,其实是看。
办公桌一角摆上“二张”,腰酸背困之时,翻开看上几眼,过过瘾。
练字要有童子功,就像小演员走台步,要用笔锋走遍那字架的每个角、每个棱。
童子早不再,逝者如斯夫,我还是没有时间。
//②(练字不成)字没练成,理倒是通了:学字要先方后圆。
先把架子立起来,以后怎么变都好说。
就像盖房,先起钢筋、骨架、墙面,最后装修任你发挥。
如果先圆再去求方,就像对一个已装修完的家,要回头去改墙体结构,实在太难,只有推倒重来。
而人生没有返程票,时光不能倒流,岂能什么事都可以推倒重来?只好认了这个苦果,好字待来生了。
// ③(练字失败的根本)
字没有补练成,是因为挤不出时间,静不下心。
世事纷扰,总是在应付着怎么做人。
但提笔办公写作时倒是悟出一个道理,做人如写字,也要先方后圆。
赵孟頫是宋臣而后又事元的,确实圆而不方,不像文天祥。
人若能先方,即小时吃苦磨练,修身治学,品行方端,后必有大成。
如果一个人,少年时就圆滑、懦弱,就很难再施教成才;而小时方正,哪怕刚烈、莽撞些,也可裁头修边,煨弯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