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分班教学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分班教学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分班教学测试语文试题高三2013-09-23 20:45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分班教学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从做球员到当教练,郎平的业绩之辉煌、资历之深厚、经历之丰富,是目前国内一线教练们无法比拟的,她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可谓深孚众望。

B.禽流感事件发生以来,禽类养殖业首当其冲,全国肉鸡和鸡蛋市场需求骤然减少,雏鸡和活鸡销售严重受阻,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C.光盘行动,是民间组织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倡议市民就餐打包,“光盘”离开,如此上行下效,逐步形成了节俭的好风气。

D.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

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给他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

B.从4月10日起凤凰古城收取148元门票,针对是否对每一个进入古城的人都要收门票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在信息发布会上予以否认。

C.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D.在泛娱乐化时代,“最美教师”张丽莉受到全社会明星般的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善与人性之美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北平像是一个国王的梦境,。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

,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2013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清晰版)

2013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清晰版)

2013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清晰版)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A.校订(jiào) 戛然(jiá) 佝偻病(gōu) 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 惊诧(chà) 超负荷(hè) 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 胴体(tóng) 拗口令(ào) 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 谄媚(chǎn) 一刹那(shà) 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2013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

2013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

巴中中学高2014届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搪塞.(sâ)渐.染(jiàn)呼吁.(yù)果实累.累(lãi)B.伺.候(cì)飙.升(biāo)提档.(dàng)力能扛.鼎(gāng)C.泥淖.(nào)憎.恶(zâng)悲怆.(chuàng)摈.而不用(bìn)D.鞭挞.(tà)沸.点(fâi)攻讦.(jiã)教学相长.(ch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调剂渲泄坐镇舶来品声名鹊起B.编纂嬉戏惊蛰座右铭沧海一栗C.通牒针灸发轫水蒸汽名副其实D.青睐缅怀熨帖连锁店一如既往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件事情上,我主观上不重视,太轻敌,结果不但把事情弄砸了,反而..连累了大家,教训很深刻啊。

B.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受奖..仪式于十二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亲自颁奖。

C.针对日本《防卫白皮书》中的有关论调,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中国根据国际法和相关国内法规开展正常的海洋活动,无可非议....。

D.一年前,网上陆续出现了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加入日本国籍的微博、帖子,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二届华商大会以“中国发展·华商机遇”为主题,围绕经济新机遇、中国的角色转变、中国西部发展等为中心话题,探讨社会、政治、文化和人口等多种因素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B.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究竟是哪一天,不少年轻人对此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区2013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一区2013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段质量监测 高三语文 2012.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3.把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嗔怪/缜密 甲胃/压轴 伎俩/栉风沫雨 B.案犊/渎职 褒义/电饭煲 祛除/曲意逢迎 C.兴许/幸亏 捭阖/柏油路 划分/华而不实 D.韬略/叨扰 骁畿璜璜璜璜璜璜璜璜璜 第Ⅱ卷 (114分) 四、(24分) 1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3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咱安,再请贷。

(4分)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羁16.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简要概括意境的特点。

(4分) 意境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并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创造出来的新的意蕴和坑界。

首先,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超越了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的一种哲理性的领悟和感受;因而,这种超越性会使审美者从当下的现实中超越出来进入一种自由境界。

其次,人们进行审美活动时,会把此时、此地的情与景和彼时、彼地的情与景,通过时空转换融合在同一个意境中,并使人们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得到审美的心灵自由。

另外,在审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在人的思想意识领域中会创造一个完全独立于眼前的现实世界的审美世界、艺术世界,这种主客统一可以说是所有审美形态共同具有的内涵,而意境的主客统一是最为完整且有特殊含义的,其极致是“物我两忘”。

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822)本试卷共六道大题,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必须使用黑色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纸交回。

请监考老师把答题卷和作文纸分开装订。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诽谤/傍晚供认/供不应求模棱两可/装模作样B.绯红/扉页茁壮/弄巧成拙签订契约/锲而不舍C.省亲/反省强制/强词夺理塞翁失马/闭门塞听D.偌大/诺言宁愿/息事宁人间不容发/挑拨离间【答案】D【A.bàng|gòng gōng|mómú;B. Fēi|zhuózhuō|qìqiè;C. Xǐng|qiáng qiǎng|sài sè;D. ruònuò|nìng níng|jiān jiàn】⒉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每到“3·15”,广大消费者都有一腔“冤屈”要述说、投诉。

当下的消费维权生态和现实图景不容乐观,这是无庸置喙的。

尚且不论现有的消费维权法规是否完善,单说不少地方相关执法部门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的不诉不理,甚至沆瀣一气、为虎作伥,已使消费者消费维权程序烦琐劳神费时、成本高企,维权之艰难“难于上青天”。

因此,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可以说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A.无庸置喙B.尚且C.为虎作伥D.当务之急【答案】C(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12月份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薄bó? ? ? 刻薄 ? ?日薄西山B.称chēng? ?称快 ? ?称誉?C.和hé ?和煦 和弦 和诗 曲高和寡 D.强qiáng 强悍 强令 强制 强弩之末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温馨?歆慕 莘莘学子?釜底抽薪 B.角落?侥幸 狡兔三窟?矫枉过正C.裨益?僻静 惩前毖后?麻痹大意D.诊断?缜密 枕戈待旦?暴殄天物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 发祥地 别出新裁?B.渎职? 迫不及待 ?和盘托出C.幅员? ?开倒车 察言观色?D.忖度? ?破天荒? ? ?攻城略地 4.在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与广东宏远队的几场比赛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所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定。

B.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在武汉演唱了一些抒情歌曲。

对其演唱风格是否由青春偶像转为文艺的说法,其负责人玛莎并不认同。

C.不论中学还是大学,思想政治课都应该把传授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D.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山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鲁人版

山东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鲁人版

山东省平邑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时间:2012.11.1本试卷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①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考试科目(语文)填涂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②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1-12题为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13-23题为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共36分)一.语言知识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尴.尬(gān) 迤逦.(lǐ) 拮.据(jié) 命途多舛.(chuǎn)B.蕴藉.(jiè) 匹.配(pǐ) 自给.(jǐ) 咬文嚼.字(jiáo)C.流憩.(qì) 险衅.(xìn) 央浼.(měi) 茕.茕孑立(qióng)D.参.差(cēn) 下乘.(chéng) 精髓.(suǐ) 载.欣载奔(zǎi)2.选出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荧火虫座落作主独辟蹊径B.晋级宵夜厮打义愤填膺C.灰尽殉情勘误精兵简政D.针砭大母指怄气热胀冷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水是人类生存的品,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②刘国梁从一接触乒乓球开始,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13级三职班11月考试卷.doc11

13级三职班11月考试卷.doc11

2013年秋学期13级11月语文月考考试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蕴藉.(jiè)斟酌.(zhuò)叱咤.风云(zhà)广阔深邃.(suí)诸.多(zhū) 奖券.(juàn) 生生不息.(xī) 钟鼓馔.玉(zhuàn)刹.那(chà) 炫.耀(xuàn) 摧山坼.地(chè) 迥.乎不同(jiǒng)浓酣.(hān) 侍弄.(nóng) 强弩.之末(nú) 远离尘嚣.(xiāo)、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诬告伟岸开卷有益因地制宜 B.震颤嗜好略见一般本末倒置核准禁锢濒临极限妄费心机 D.冷寞高亢和盘托出一蹴而就、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世界魔术大会上,中国魔术演员精湛的演技和高超的,博得了场上观众的热烈掌声。

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各级党团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

③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功夫义不容辞尽管也 B.工夫义不容辞无论都工夫责无旁贷尽管也 D.功夫责无旁贷无论都、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虽然已经成了社会名人,但生活中的她常常素面朝天,质朴平易得与普通人无异。

我在操场上看见了李明。

我国鸟类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考察,现已查明,先后在贵州高原的鸟类多达417种。

我和他认识的过程中,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哪一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夸张借代排比设问 B.拟人比喻排比反问夸张比喻反复设问 D.拟人借代反复反问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苏轼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石头城》 D《雨铃霖》唐代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人()王维 B王昌龄 C高适 D王之涣下列诗歌属于绝句的有()A《山居秋暝》 B《春晓》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登高》 F《无题》4.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和“门庭若市”出自哪部作品()A《左传》 B《三国演义》 C《木兰辞》 D《战国策》5.下列名著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A诸葛亮——七擒孟获(《三国演义》) B武松——倒拔垂杨柳(《水浒传》)C林黛玉——暮春葬花(《红楼梦》) D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西游记》)三、填空(10分)1、宫女如花满春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谥号 / 自缢 沤肥 / 老妪 湍急 / 逸兴遄飞 B.宫阙 / 商榷 饯别 / 鉴戒 孤鹜 / 好高骛远 C.品茗 / 南溟 刊载 / 载体 悱侧 / 成绩斐然 D.箴言 / 缄默 畸形 / 菜畦 隐晦 / 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饭千金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B.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殚精竭虑和13亿国人的众志成城。 C.由于大幅扩张,各大型的零售商的资金链都相当吃紧,而一旦有哪家挺不住,必然降价出货来变现,而由此必然推倒多米诺骨牌,引发某个区域甚至多个区域的整体放水。 D.珠海市IT产业招商会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长跑龙套,专家当主角,按国际化运作,卓有成效。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今天晚上指挥演唱《黄河大合唱》,他着装潇洒,神态从容;眼光、手势配合和谐——好一派指挥家的风度。 B.对李清照的诗词,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倒是更喜欢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文学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能利于遣词用字,写出的作品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 D.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上了高中。”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春季人才市场的“外国企业人才招聘会”,首日便出现“爆棚”,但由于招聘用人的门槛过高,应届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 B.《永不磨灭的番号》收视率稳居全国第一,但观众不满女主角赛貂蝉死得太早,期待其复活,据说导演或许会东山再起,再续荧屏精彩。 C.自古以来,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狗尾续貂”就鲜有成功的范例。经典名著《红楼梦》的各种续本曾经层出不穷,但无一获得读者认同。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 2

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A②⑤④①③ B②①③⑤④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④②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B.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 C.国家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第小题。(19分) 望 庄 ①我是在散步时留意到那个叫望庄的村庄的—— 一个守候在路边的村庄,普通得像一幅褪了色的挂图。 ②那天,村里好像在开一个群众大会。临时搭起的主席台坐着一排人。我听到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写着“望庄拆迁动员大会”的红色横幅,在风中呼啦啦地晃来荡去。 ③第二天,一群陌生人出现在村里。村头炸油条的老汉说,那是县政府的机关干部,正在进家入户宣传拆迁政策。 ④第三天,村里似乎安静下来。我走在村子的街巷中,偶尔看得见狗,却听不到狗叫的声音。那些时常蹲在墙根下晒太阳的人,也见不到了。 ⑤第四天,沉默。 ⑥第五天,沉默。还是沉默。 ⑦第六天,还是沉默。 ⑧第七天,村里的广播喇叭开始响起来,不知疲倦地喊着这样几句话:“农村的出路在于城市化,农业的出路在于工业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市民化。”广播喇叭像一朵朝着天空绽放的花朵,发出的声音却是向下坠落的,直接击中了整个村子,击中了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户,击中了正在村里四处游逛的我。我不是村里的人。我只是一个局外人。路边偶尔可见的树木,高高的枯枝擎着零星的喜鹊窝,站在这样的树下,举步和驻足之间,仰望和低首之间,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所依傍的,更为空旷的感觉,并且从这空旷里生出一种难言的滋味,说不清是寂寞还是落寞。小桥,流水,人家,鸟语,蛙鸣,还有成群结队的萤火虫,这些童年里随处可见的平常物事,如今越来越显得珍贵。它们都躲到哪里去了?阳光是柔软的,乏力的,我看到那些从天空洒落下来的阳光,被风吹得摇曳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渐渐地就生出了幻觉。村子里到处都是制服的影子,西装革履的影子,房屋倒塌的影子,老农步履沉重地走向远方的影子,牛眸的影子,声音的影子,风的影子„„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影子们交错斑驳,时而真实,时而恍惚,我能够感觉到影子的存在,却无法真实地把握和说出它们。 3

⑨最先被填平了的,是村头的那方池塘。那些远远近近的蛙鸣,不知藏躲到了哪里。还有牛,那些失去了农田的牛,它们就那样用一双含泪的眼睛看着你,一直看得你想要落泪。 ⑩望庄被彻底拆除了。 ⑪村里人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来自何处的力,让村庄倒下去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将村庄拆卸得支离破碎,一座座屋舍倒塌的地方,裸露出古老大地的新鲜伤口。 ⑫原来的望庄,很快变成了一个建筑工地。 ⑬老槐树最终还是死掉了。在这之前,村庄前方小树林里的空地先被盖上了厂房,然后树木的死亡面积开始逐渐地扩大,终于那片小树林的树木全都死光了,然后厂房也就顺理成章地扩建,直到把那片小树林的面积全都占据下来。据说,那些树木是被厂房里排出的某种物质给毒死的。这样也好,砍伐树木本来需要经过上级的严格审批,树木既然已经“自然死亡”,在空地上建个企业也就顺理成章。接下来就轮到老槐树了。我一直觉得,老槐树是一个隐喻,很多人忽略了对它的解读。站在望庄中央的这棵槐树,据村里最老的人说,在他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很老很老了。老槐树默立在村中央,风吹来,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是在对村人追述着什么。有月光的夜晚,老槐树的影子显得坚定,静穆,让人生出几分敬畏。望庄的拆迁,本来是先从老槐树下手的。政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安排有关方面去砍伐老槐树,结果谁也不敢去,这个事情就落了空。倒是有个人站出来想试一试,他是方圆十几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因为打架斗殴被判过刑。就在他驾驶推土机冲向老槐树的时候,推土机突然偏离了方向,陷进路边的水沟里。推土机这么结实的一个庞然大物,怎么莫名其妙就掉进沟里呢?大家于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推土机是被风刮倒的,因为当时老槐树的叶子突然哗啦啦地响作一片。树叶之所以响动,是因为风。好大的风。让人疑惑的是,那些风究竟来自何处?怎么突然就有风了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打老槐树的主意了。三个月后,望庄所有的房屋都被拆除,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存下来。留下来的老槐树,周围很快拔起一栋又一栋的厂房和高楼,被钢筋混凝土围得水泄不通。到了夜晚,倘若有些月光,树影就越发显得憔悴和孤单。再后来,老槐树枯朽了。 ⑭我亲见了一棵树的消失。我亲见了一个村庄的消失。然而,我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 【小题1】第④段“村里似乎安静下来”一句中的“似乎”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4分) 【小题1】第⑧段“村子成了一个影子的世界”的含义是 。(2分)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说“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在风中颤抖”,形象地表现出动员望庄拆迁的人自己也底气不足。 B.第⑤-⑦段,用语简练,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C.第⑧段中作者由眼前景象联想到了不少童年随处可见、如今很难见到的平常物事,颇能让人产生共鸣。 D.第⑪段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连同他们自己的手”一句,意在揭示村民们的愚昧。 E.结尾作者说自己“无法完整地说出这个消失”,惋惜中透着无奈和怅惘。 F.对于望庄的消失经过,作者虽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初看置身事外,但细品情动于衷。 【小题1】本文作者的详略安排颇为讲究,请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老槐树?(3分) 【小题1】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与当代世界 4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研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热”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与自封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其出现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然而,人们往往根据近代西方的学术分科来指责国学含混笼统,陈独秀便是如此。其实邓实在《国学讲习记》中已经指出,国学的内容包括经学、史学、子学、理学、掌故学、文学。可是,不知为什么,人们往往觉得西方近代的学术分科天然合理,而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则没有独立成科的资格,中国传统学术只有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人们反对国学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学术无国界,世界各国都没有它们的国学,为何中国却有国学?但这种质疑是建立在孤陋寡闻的基础上的。德国有所谓日耳曼学,美国有美国学,而日本也有其国学,焉有说只有中国才有国学? 其实,质疑国学者既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也没有太多的学理关怀,他们有他们不便明言的担心,有他们的言外之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能否脱华入欧,进入所谓普世文明。他们都认为西方文明(其实是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西”字可以讲,“国”字要不得。因为“国故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欧化是正在生长的东西;国故是杂乱无章的零碎知识,欧化是有系统的学术。这两个东西万万没有对等的道理”。(毛子水)这种决绝的态度,在一部分国人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20世纪到今天,反对或质疑国学的人,归根结底都不是出于学理或学术的理由,而是出于政治的理由,就是认为国学有碍于中国的现代化。也就是为什么本来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却纠缠了中国思想界一个世纪都未有定论,而且那些似曾相识的反对理由和质疑论据不厌其烦地被人一再重复。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8.下列有关“国学”的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验研究并融贯各种知识而形成的生长着的思想。 B.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或存亡继绝,而是为了使我们能够立于天地之间。 C.国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现代汉服、祭拜、假古董“热”不无关系。 D.国学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应具有包容与开放的品格。 9.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没有独立成科,应该纳入西方近代学术的分科才能获得其学术或科学的身份。 B.质疑国学者的真正目的在于中国能脱华入欧,进入普世文明,并不真正在意概念意义。 C.近代西方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文明,现在向西方文明靠拢,就是向普世文明靠拢。 D.在现代国人中仍然存在着国学是过去已死的东西,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比不上欧化的学术的观点。 10.下列不能作为人们反对“国学”的理由的一项是 ( ) A.人们认为国学分类含混笼统,西方学术分科天然合理。 B.国学无国界,国学只有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没有国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