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的临床应用
护理实践中的疼痛管理策略

护理实践中的疼痛管理策略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但在护理实践中,有效的疼痛管理策略对
患者的康复和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疼痛管
理策略,包括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综合性疼痛管理方案。
在护理实践中,药物疗法是最常见的疼痛管理策略之一。
不同类型
的疼痛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急性疼痛可以通过
使用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吗啡来缓解,而慢性疼痛则可以采
用长效止痛药如羟考酮或吗啡贴剂。
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药
物的剂量和频率,以确保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避免药物滥用。
除了药物疗法,护理实践中还广泛使用非药物疗法来管理疼痛。
例如,放松技术如呼吸训练和身体放松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
另外,物理疗法如热敷和冷敷也可以缓解疼痛。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非药物疗法,以辅助药物疗法提高疼痛管理效果。
针对一些慢性疼痛病患,综合性疼痛管理方案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治
疗策略。
这种管理方案包括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和心理支持等多方
面的治疗措施。
通过综合性疼痛管理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
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管理策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疼痛缓解。
通过综合运用药物疗法、非药物
疗法和综合性疼痛管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
患者康复。
疼痛管理实践指南

疼痛管理实践指南1. 引言疼痛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管理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疼痛管理的实践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2. 疼痛的评估与分类2.1 疼痛的评估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基础,应采用客观、主观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 主观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数字评分法(NRS)等方法,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 客观评估: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评估疼痛程度。
- 动态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疼痛的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2 疼痛的分类根据疼痛持续时间、性质等特点,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等,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疼痛治疗原则与方法3.1 治疗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治疗方案。
- 多模式镇痛:采用多种镇痛方法联合使用,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副作用。
- 全程管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阶段,持续关注患者疼痛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3.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
-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拔罐、按摩、热疗等。
- 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应对疼痛。
- 鞘内给药:对于难治性疼痛,可采用鞘内给药途径进行药物治疗。
4. 特殊人群疼痛管理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策略,以保证疼痛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儿童疼痛管理:采用成熟度评估、疼痛教育、温和镇痛方法等。
- 老年人疼痛管理: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及耐受性,采用适宜的镇痛方法。
- 孕妇疼痛管理:遵循孕妇安全用药原则,采用非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采用硬膜外麻醉等方法。
5. 疼痛管理的效果评价与随访- 效果评价:通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评价疼痛管理的效果。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

手术后疼痛管理的新进展和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后疼痛管理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传统上,手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且困扰患者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延长康复时间。
然而,在最近几年里,新进展和技术已经为手术后疼痛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一些新兴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它们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神经阻滞技术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注射麻药或其他药物阻断感觉信号传递的方法。
这种技术已经在手术中广泛应用,并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目前,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周围神经阻滞。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特定部位或区域实施,并且具有安全、可重复使用以及可逆转等优点。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神经阻滞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入硬膜外或静脉麻药的装置。
通过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控药物输注速度,并实现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按需给药方法,镇痛泵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疼痛水平,并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镇痛泵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和便携化,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无创神经刺激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流或声音刺激神经系统以减轻疼痛的方法。
这种技术不需要穿刺操作,因此更加安全和方便。
常见的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
这些技术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改变疼痛信号传递路径,从而减轻手术后的疼痛。
虽然无创神经刺激技术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还相对较新,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四、多模式镇痛策略多模式镇痛策略是一种综合利用不同治疗方式来管理手术后疼痛的方法。
通过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更全面地控制患者的疼痛。
例如,可以同时使用药物和神经阻滞技术来提供局部麻醉效果;在围手术期进行物理治疗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提供心理支持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等。
临床医学中的疼痛管理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前景

临床医学中的疼痛管理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前景疼痛是人类最为常见和普遍的症状之一,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过去,对于疼痛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药物治疗,然而传统的方法在一些复杂疼痛病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在疼痛管理方面崭露头角,为疼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的疼痛管理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前景。
一、神经调节技术的应用神经调节技术是利用电磁刺激或热疗等方式对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其中,脊髓电刺激和植入式电刺激器是最为常见的技术手段。
脊髓电刺激通过植入电极在患者脊髓上方,以电流刺激脊髓神经,从而减轻疼痛感。
而植入式电刺激器则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身体特定部位,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这些神经调节技术在某些难治性疼痛病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疼痛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生物反馈治疗的进展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仪器检测患者生理指标,然后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患者,以帮助其自我调节和控制疼痛的技术。
通过生物反馈装置,患者能够监测到自己的生理状态,如心率、血压等,从而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自身对疼痛的控制能力。
这种治疗方法以无创、无副作用等优势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令人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三、光疗技术的潜力光疗技术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刺激人体组织,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目前,光疗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治疗中,然而其在疼痛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发现,特定波长的光疗可以影响疼痛传导通路,调节神经兴奋性,并在一些慢性疼痛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因此,光疗技术在未来的疼痛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基因治疗的新突破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也逐渐引起了关注。
通过递送特定的基因载体,可以干预疼痛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疼痛管理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策略

疼痛管理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与策略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出现在众多疾病和医疗操作中,给患者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痛苦和不适。
因此,疼痛管理在临床医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疼痛管理策略。
一、疼痛管理的重要性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良好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疼痛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感觉上的不适,它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其次,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疼痛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的下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通过科学的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加快康复进程。
此外,适当的疼痛管理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的疼痛可能导致慢性疼痛综合症、失眠、焦虑、抑郁等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通过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二、疼痛管理的策略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疼痛管理策略。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疼痛管理策略: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常见且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
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可以选择非处方药或处方药。
非处方药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等,用于控制轻度和中度疼痛。
对于严重疼痛,常使用阿片类药物和其他强效镇痛药。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药物的疼痛管理方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释放紧张和放松肌肉来减轻疼痛。
物理疗法通常适用于急性疼痛和运动损伤。
3.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介入性疼痛管理方法,通过注射药物或应用电流刺激神经,使病人的疼痛传导受到抑制。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严重创伤或癌症引起的疼痛。
疼痛pdca优秀案例

疼痛pdca优秀案例疼痛PDCA(Plan-Do-Check-Act)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解决疼痛问题并持续改进。
下面是符合标题要求的10个优秀案例,每个案例的字数不少于80字。
1. 案例一:医院疼痛管理改进在某医院,疼痛管理一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
通过PDCA循环,医院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
经过实施和检查,医院发现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案例二:工厂生产线疼痛改进某工厂的生产线存在疼痛问题,导致工人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PDCA循环,工厂管理团队分析了疼痛的根本原因,并制定了改进计划。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提高了20%,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3. 案例三:学校学生疼痛管理改进某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疼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校采用PDCA循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有效减轻了学生的疼痛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4. 案例四:餐厅服务质量疼痛改进某餐厅的服务质量一直存在疼痛问题,导致顾客投诉率较高。
通过PDCA循环,餐厅管理团队对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加强了员工培训。
改进后,顾客的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5. 案例五:交通拥堵疼痛改进某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
通过PDCA循环,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道路规划、加强交通信号控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检查,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的出行体验明显改善。
6. 案例六:企业员工福利疼痛改进某企业的员工福利待遇一直存在疼痛问题,导致员工流失率较高。
通过PDCA循环,企业管理团队对员工福利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改进方案。
改进后,员工的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员工满意度明显提高,员工流失率大幅下降。
7. 案例七:电子产品质量疼痛改进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存在疼痛问题,导致售后维修率较高。
疼痛门控理论在临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疼痛门控理论在临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引言: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疼痛,临床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疼痛门控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疼痛门控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其在临床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疼痛门控理论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疼痛门控理论?1955年,梅隆(Ronald Melzack)和华尔(Wall Patrick David)提出了“门控”这个概念,即通过神经通路中脊髓后角细胞内负责传递伤害信号的T细胞与内侧升支神经元构建起来的一个“门”。
当伤害信号通过Aδ与C纤维传递时,“门”开放;而当Aβ纤维(非伤害性刺激)传入时,“门”关闭。
这种机制的存在决定了疼痛感受的产生和传导。
2. 疼痛信息的传导过程当身体受到刺激时,刺激信号首先通过外周神经末梢进入脊髓背角,然后通过神经纤维传递至大脑皮层,触发疼痛感受。
具体而言,疼痛信息分为三个主要环节:感知、处理和响应。
3. 门控理论对于理解疼痛管理的意义根据疼痛门控理论,我们可以利用非伤害性刺激(如按摩、物理治疗等)来关闭“门”,从而减少或抑制伤害信号的传输。
这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疼痛提供了具体方法,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二、疼痛门控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非药物干预方式按摩、温暖湿敷、牵引等非药物干预方式能够刺激Aβ纤维,关闭“门”,释放出多巴胺等内源性镇痛物质,从而减轻疼痛。
临床上常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包括理疗、温热治疗、电刺激、音乐治疗等。
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管理中,特别是在术后和康复阶段。
2.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门控理论,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调节“门”的开闭程度,达到缓解和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受。
例如,使用神经元抑制剂如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来恢复和维持“门”的正常功能;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阿片类药物来降低伤害信号输入水平等。
临床药学与疼痛管理

临床药学与疼痛管理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和日常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疼痛的管理,临床药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一、了解疼痛在进行疼痛管理之前,临床药学师需要对疼痛有深入的了解。
疼痛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机制分为多种类型,如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和肌肉骨骼疼痛等。
此外,了解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理用药在疼痛管理中,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师的首要任务。
根据疼痛的不同类型和程度,临床药学师可以推荐使用不同的药物。
例如,对于轻度到中度的急性疼痛,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作为首选。
对于严重的急性疼痛或慢性疼痛,可使用强效的阿片类药物或其他适合的镇痛药物。
三、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都可能对镇痛药物的反应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是临床药学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身体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耐受性,临床药学师也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四、药物相互作用在进行疼痛管理时,临床药学师必须考虑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一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镇痛药物的有效性减弱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临床药学师需要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副作用管理在使用镇痛药物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临床药学师需要积极应对并管理这些副作用。
例如,对于引起恶心和呕吐的药物,可以建议患者饭后或者同时服用抗恶心药物。
此外,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也是必要的,以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六、药物安全性临床药学在疼痛管理中也应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健康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临床药学师需要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遵守剂量和用药时间,并提供药物的监测和调整。
临床药学与疼痛管理密切相关,临床药学师在疼痛管理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疼痛,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和管理,副作用管理以及药物安全性的关注,临床药学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 逐步重视,日趋完善 ❖ 将有疼痛科纳入三甲评审标准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IASP认为,要彻底控制患者的疼痛,除使用高效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技术外,还应着手制定有关的规章 制度和工作指南,经济合理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因此,不仅仅是发展镇痛技术本身,而是要建 立一个有效的疼痛管理体系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疼痛管理模式----没有统一模式 护士主体 麻醉师为主体 护士主体、麻醉督导
❖ 疼痛管理组织:APS-急性疼痛服务 (1)以病人为中心 各种措施的实施以缓解病人疼痛和增加舒适度为目的; (2)多学科合作方式 疼痛涉及到临床医学、麻醉学、心理学、护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多专业 合作是解除病人痛苦的关键途径; (3)以知识为基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务人员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观念,掌握新技术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治疗管理
❖ 药物选择与管控 ❖ 给药途径选择 ❖ 药物副作用管理(尿储留、呕吐、便秘。。) ❖ 多学科交叉治疗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治疗管理 ❖ 害怕成瘾是疼痛管理中的一大障碍 ❖ 耐药和生理性依赖不同于成瘾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患者管理 ❖ 疼痛认知 ❖ 疼痛宣传 ❖ 自我管控 ❖ 患者为中心
❖ 规定特殊疼痛的处理: 给顽固性急性疼痛问题提供建议(如服用强效镇痛药的癌痛病人、慢性非癌性疼痛、有问题的药 物使用者)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APS
❖ 审核和评估急性疼痛处理、并发症和人员培训的效率 ❖ 支持急性疼痛的研究 ❖ 为护士、医师、及其他卫健人员提供急性疼痛评估、处理的教育 ❖ 联络其他与急性疼痛有关的医护团队
三、疼痛管理新技术 ❖ 助推器
三、疼痛管理新技术----超声
❖ 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超声技术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得到了医生及患者的普遍 接受。超声技本可以直接看到疼痛部位目标组织并实时引导临床穿刺,同时可以监测局麻药扩 散过程,提高疼痛治疗的精准度及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由于超声技术具有方便无创、可移动、 能实时显像、无放射损伤等特点非常适合在疼痛医学中推广使用。
哌替啶
2,525 2,184 3,321 1,751 1,566
6,657 5,855 5,568 5,372 4,440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 不系统、无标准(多学科) ❖ 疼痛管理培训不足 ❖ 继续教育未全面落实 ❖ 各级医院、五花八门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 临床管理没有纳入质量考核 ❖ 医疗不重视(今年有所改变)
疼痛管理的临床应用
目录 ❖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三、疼痛管理新技术临床应用 ❖ 四、疼痛管理的相关指南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 与国际相比:WHO 吗啡消耗量 (2002)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镇痛水平和疼痛病人生活质量的标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处于靠后水平 与邻近发展国家相比,增长速度慢
415
7,813
458
8,292
548
29,792 28,936 21,183 26,062 22,658
12,985 13,594 14,196 16,134 17,355
羟考酮
美沙酮
1
30
5
28
-
72
46
135
24
377
24,407 29,966 31,456 35,041 34,243
8,735 10,084 11,867 13,312 14,774
三、疼痛管理新技术----超声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疼痛评估
❖ 1、不同的医护人员观点不一,因此疼痛治疗不一致,以患者疼痛的自我报告为标准 ❖ 2、相同的刺激在不同个体产生的疼痛不一 ❖ 3、医护人员不喜欢耐受性差的患者,但对疼痛症状不给予治疗是不恰当的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治疗管理 ❖ 疼痛治疗方法 ❖ 止痛药物管控 ❖ 治疗效果评价 ❖ 多学科、个体化方案---最优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1、人员组成:多学科参与 麻醉、ICU、神经内外科、心理治疗、放射介入、急诊、康复等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
❖ 2、疼痛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明确疼痛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3、动态评估:包括:疾病疼痛部位、发作时间、发作频率、加重因素、缓解因素、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伴随疾患、以往治疗史、精神心理的影响等。 ❖ 4、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 5、再评估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置 ❖ 设置专业课程,不断更新疼痛管理知识,培训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评估管理 ❖ 评估方法、工具 ❖ 评估监控 ❖ 评估反馈 ❖ 评估体系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疼痛评估
❖ 评估工具五花八门:主观、客观 ❖ ICU患者疼痛评估:靠客观
行为疼痛量表(BPS) 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 非语言疼痛评估工具(NPAT) 非语言成人疼痛评估量表(NVPS) 疼痛评估和干预符号法则(PAIN)
❖ 癌痛仍然困扰着国人
一、疼痛管理的现状
Codeine
Morphine
Oxycodone Methadone Pethidine
剂量单位:kg 中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美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可待因
吗啡
3,272
253
6,07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81
6,931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APS
APS对象 ❖ 手术 ❖ 创伤 ❖ 非手术的介入治疗 ❖ 以及某些情况(如心梗、输尿管结石的绞痛、急性胰腺炎、镰状细胞疾病等)的病人。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APS
❖ 制定预案: 减轻疼痛时常见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等),及早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镇静过度、呼吸抑制、 心血管虚脱和神经损伤等)。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
❖ 人员管理 ❖ 人员资质、来源 ❖ 人员配比、组织结构 ❖ 人员培训、考核 ❖ 人员----人才
二、疼痛管理的临床实施--人员管理
❖ 各级医院人员来源不一 ❖ 来源:非专业化(是否具有卫生部门认定标准可以从事疼痛管理)
非常态:可有可无,非必要 ❖ 管理人员多存在于固定科室,疼痛管理涉及多学科,学科交叉有利于系统管理,不利于人员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