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案例)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
1. 麦当劳在印度
在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试图在印度扩展其业务。

然而,麦当劳的典型汉堡和肉类菜肴并不适合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因此没有受到欢迎。

此外,印度的文化和信仰禁止食用牛肉,而麦当劳的其中一种汉堡就是以牛肉作为主要成分。

在未能适应当地饮食习惯的情况下,麦当劳最终退出了印度市场。

2. 比萨宜家在中国
比萨宜家是一家意大利披萨连锁店,在中国开设了多家分店。

公司所选用的品牌名称“比萨宜家”,在中文中音近“屄死你家”的粗俗语言,因而在当地受到负面反应。

此外,比萨宜家在中国分店所提供的菜品也未能符合当地食物传统,因此未能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3. 成功咖啡在菲律宾
英国咖啡连锁店成功咖啡试图在菲律宾扩展业务,但没有考虑到当地消费者倾向于喝冷饮,而成功咖啡的菜单主要是以热咖啡和茶为主。

此外,店内的装饰和氛围也与当地文化和咖啡文化不太相符,未能吸引菲律宾的消费者。

4. 外企在日本
外国企业在日本也面临着许多文化差异的挑战。

例如,日本公司经常强调集体决策和团队合作,而许多西方企业则更注重个人表现和工作独立性。

此外,在日本文化中,劳动力的稳定性和长期受雇是重要的价值观,而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往往更注重短期成果和利润。

这些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和协作的问题,从而妨碍了外国企业在日本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经典案例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经典案例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经典案例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经典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红豆衬衫的广告语:红豆衬衫的广告语“红豆情深”在中国非常流行,但将其翻译成英文“Red Bean, the more you eat, the more you toot”却
引发笑场。

这是因为中文中的“情深”具有深厚、真挚的情感含义,而在英
文中却变成了“吃得越多,放屁越多”,给人不雅之感。

2. 麦当劳改名:麦当劳在台湾市场推出新品牌形象,将原本的“I’m lovin’ it”改成了“I’m thrilin’ it”,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然而,这个新口号在
推广中遭遇了巨大的困境,因为消费者并不买账。

最终,麦当劳不得不放弃
了这个口号,重新使用原来的“I’m lovin’ it”。

3. 百事可乐广告:百事可乐曾经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支非常感人的广告,广告中描述了一对恋人因为一瓶百事可乐而结缘的故事。

然而,在广告播出后
不久,就因为广告中出现了一名黑人男演员而被中国网民质疑。

虽然百事可
乐公司很快就删除了广告并发表了道歉声明,但这个事件仍然给百事可乐的
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这些案例都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和特点,并尊重这些差异和特点。

同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语言和表
达方式,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跨文化交际公共外交案例

跨文化交际公共外交案例

跨文化交际公共外交案例
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都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的案例:
1. 奥运会:奥运会是一个全球性的体育盛会,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各国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展示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国家元首访问:国家元首访问是公共外交的一种形式,通过访问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在访问期间,国家元首会见当地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和文化名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展示本国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3. 文化节庆活动:各种文化节庆活动也是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

例如,西班牙的番茄大战、德国的啤酒节等,这些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加,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4.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之一,通过举办各种会议、论坛和活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活动。

5. 媒体交流:媒体交流是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媒体报道、电视节目和网络平台等渠道,人们可以更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通过媒体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总之,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在促进国际交流和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际和公共外交活动,人们可以更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增进友谊和合作。

跨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

跨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

跨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1. “哎呀,我那次参加国际夏令营,可真是大开眼界呀!”有一次,我在夏令营里遇到了一个来自法国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

我问他:“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呀?”他说:“当然是法式面包啦!”然后我给他介绍了中国的饺子,他听得可入神了。

这就是一次很好的跨文化交流呀,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喜好。

2. “哇塞,上次去外国朋友家做客,太有意思啦!”那天我去了朋友家,一进门他就很热情地打招呼:“欢迎你来我家呀!”我们一起坐在餐桌前,我看到他们用刀叉吃饭,而我习惯用筷子。

朋友好奇地问我:“筷子怎么用呀?”我就给他演示,大家都笑了。

这就是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呀。

3. “嘿,你们知道吗,我和那个外国笔友的交流超有趣!”我和我的外国笔友经常写信,有一次我在信里写了中国的春节多么热闹,还画了一些灯笼。

他回信说:“哇,真想去感受一下!”我们就这样分享着彼此国家的特色,这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魅力呀。

4. “哎呀呀,那次在公园里遇到外国人,聊得可欢啦!”我在公园玩的时候,碰到一个外国人在拍照,我主动过去说:“这里风景很美哦!”他笑着回答:“是的呀!”然后我们就聊起了公园的景色,不同的视角真让人惊喜,这难道不是跨文化交流的精彩之处吗?5. “哇哦,学校里的国际文化节太棒啦!”在文化节上,各个国家的同学都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

有个日本同学穿着和服跳舞,我忍不住说:“好漂亮呀!”她开心地说:“谢谢!”大家一起感受着多元文化的魅力,这就是跨文化交流带来的快乐呀。

6. “哈哈,上次和外国小朋友一起画画,真好玩!”我们一起画画的时候,我画了中国的长城,他画了他们国家的城堡。

他看着我的画说:“好壮观呀!”我也觉得他的画很独特。

这不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有趣之处吗?7. “哎呀,我跟那个外教老师的互动好难忘!”外教老师上课特别有趣,有一次他讲他们国家的节日,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我举手问:“和我们的节日有什么不同呢?”他详细地给我们解释,让我们了解到更多,这就是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呀。

跨文化交际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

一、谁没有负责?一项调查针对日本母亲和美国母亲的调查:如果孩子没有把应缴回的单子交到学校,谁应该负责?日本母亲大都觉得是自己的过失,美国母亲大都认为是学校没有尽责。

二、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

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

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

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

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

“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向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

“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向甲谈苦。

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三、一个美国女学生处于好意把泰国同屋洗干净的内衣和袜子叠放在她的枕头上,结果这个泰国女生觉得受到了侮辱,一定要搬离宿舍。

四、一对美国夫妇到巴基斯坦度假,住在一个看起来蛮吸引人的市场旁的旅馆。

夫妇决定隔天到市场去看看有没有值得买的纪念品。

一觉醒来,闷热的天气,叫人有点透不过气。

先生一身轻便的短袖休闲衣裤,太太穿着短袖花纹上衣,粉红美观的紧身短裤,两人脚底都套着凉鞋。

到市场时,这对夫妇发觉几乎每个人都严厉地瞪着他俩,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口发恶言。

俩夫妇觉得很纳闷,赶紧转头,回到旅馆。

为什么市场里的人对这对夫妇的态度如此恶劣呢?五、An American went to Chinese home. He was offered some tea. Just when the first cup was about to finish, more tea was added. The visitor drank the second cup. Then the cup was filled the third time. Then he drank it, then…until the visitor was quite full. Why?六、One cold winter day in a Chinese city, Wang Lin on his way to the library met an American professor who knew very little about China. After greeting him, Wang said: “It’s rather cold. You’d better put on more clothes.”But the professor didn’t appear happy on hearing this.七、张斌作为汉语志愿者在泰国的小学教汉语。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

跨文化交际不成功的案例案例一:礼貌用语的误会1.1 背景介绍在某次跨国商务会议上,美国代表团与中国代表团进行了一场接触。

会议开始时,美国代表以一种直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代表团的欢迎,但中国代表团却感到被冒犯了。

1.2 问题分析美国代表使用了许多幽默的话语和俚语,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代表团建立紧密的关系。

然而,中国代表团对于这种幽默方式并不敏感,他们希望在商务会议中保持一定的正式性和尊重。

1.3 解决方案要解决这个问题,双方需要更好地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沟通风格。

美国代表可以选择使用更正式的语言和礼貌用语,以更好地迎合中国文化的需要。

中国代表也可以在交流中表达对幽默的欣赏,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

案例二: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差异2.1 背景介绍一位日本游客在访问法国时,需要问路去博物馆,他向一位法国人询问了路线,但是得到了不友好的回答,他感到非常困惑和沮丧。

2.2 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之间的差异。

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委婉、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法国文化更加注重直接和直截了当的表达。

2.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游客可以采取更加直接的表达方式,向法国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法国人则可以更加耐心地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仅仅只看表面上的表达方式。

双方需要更好地适应对方的沟通风格,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案例三:身体接触的误解3.1 背景介绍在一次澳大利亚和巴西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一位澳大利亚人在与巴西人交谈时,不小心触碰了巴西人的肩膀,结果巴西人对此感到非常不悦。

3.2 问题分析巴西文化中身体接触是常见的交流方式,人们之间常常会有轻微的身体接触,这被视为一种友好和亲密的表达方式。

然而,在澳大利亚文化中,身体接触往往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和隐私。

3.3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澳大利亚人可以更加谨慎地避免身体接触,尤其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巴西人也可以更加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对于个人空间的不同理解。

跨文化交际例子

跨文化交际例子

跨文化交际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例子:
1. 有一次我去国外旅行,在当地的餐厅吃饭。

我想要一杯热水,就跟服务员说“hot water”,结果服务员一脸茫然。

后来才知道,在那个国家,他们不说“hot water”,而是说“warm water”,哎呀,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小插曲哇!
2. 还记得有个朋友跟我分享,他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别人跟他说“How do you do”,他很自然地就回答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却没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闹了个小笑话呢,这可真是跨文化交际中让人忍俊不禁的事呀!
3. 我认识一个外教,每次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很难理解我们说的一些成语和俗语。

比如说“画蛇添足”,解释半天他还是似懂非懂的,这难道不是跨文化交际有趣的一面吗?
4. 有一回参加一个国际交流活动,和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做游戏。

玩到一个猜谜语的环节,我们出的一些谜语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而他们出的我们也一头雾水,哈哈,这跨文化的碰撞真让人印象深刻啊!
5. 咱身边有个同事找了个外国女朋友,有次女朋友过生日,他按照咱这儿的习惯送了一双鞋,没想到女朋友不太高兴。

后来才知道,在她的文化里送鞋不太吉利,你说这算不算跨文化交际中的意外呀!
6. 曾经在一部外国电影里看到,男主去女方家做客,按照自己国家的习惯大大咧咧地坐在沙发上,却没注意到在那个国家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哎呀呀,跨文化交际就是这么充满未知呢!
观点结论:跨文化交际真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和有趣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呀!。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精选5篇)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精选5篇)

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精选5篇)跨文化交际案例及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跨文化外语教学案例分析大同学跨文化交际本领一、跨文化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就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而言,高一虹(2023:28)指出,现有的跨文化交际本领培育模式都有肯定局限。

行为中心的培育模式,只关注交际行为本身和交际结果,执着于实在目标,但在我们一般性的大学教育中,很难确定同学将来可能与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像对特定出国人员进行培训那样对同学实施有较强针对性的训练;学问中心模式,则集中于认知层面,重要向同学灌输有关文化学问,但难以让同学产生切身体验,而且还不适用于处理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传授文化学问简单变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际本领向较高层次进展。

另外,我们的教学大纲设计和教学实践往往缺乏充足的开放性,没有给同学较多面对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因此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需要依据跨文化交际本领框架,提高同学使用语言的正确性的同时还要帮忙其提高言语行为的得体性。

在近年来对跨文化交际本领框架的浩繁讨论中,笔者认为杨盈、庄恩平(2023)提出的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文化学问和交际实践四大本领系统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本领框架,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要求,具较强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目前跨文化英语教学普遍采纳的方法重要包括背景学问导入、文化内涵探究、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仿照、实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学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特色、风土人情、历史事件和现实冲突等素材呈现于同学面前,是跨文化学问、意识、思维和交际本领的综合训练过程,能帮忙同学达到学习外语语言技能与培育跨文化交际本领有机结合的目的。

在谈到案例教学法时,陈建平(2023)强调:“案例是为适应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重要是“同学之间的讨论和辩论”,教学目的重要是“培育同学的本领”。

上述特点,使案例教学能很好适用于跨文化外语教学,它对培育本领的重视大过取得学问,成为语言文化学问向跨文化本领变化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协议及附件用中英文书就,两种文字具有同等 法律效力。”有译者译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这里译者把“两种文字”译成“both languages”值得探讨,通过仔细分析原文,这里 的“两种文字”应理解为“用两种文字写成的文 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哪种“文字”享 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译文似应 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 有人把“白酒”译成“white wine",乍一 看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语中,"wine”一 般指以水果汁为原料酿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没 有添加某种水果的名称,则专门指葡萄酒, 有人把“老白干”译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体的酒,用dry(干)显 然是矛盾的。其实在英语中,dry还可以解 释“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汉 译应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 应译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 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翻译人员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舍弃原 文的字面意思,力争译文与原文的大意相符合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 一种方法。由于地理、风俗、历史等差异、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 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直译有时晦涩难懂,有时会引起歧义, 有时则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神韵,由此我们只能采取意译,意译保留 了原文的特点和形式,一般来说意译可有两种形式:直接意译和转换意 译,直接意译是指将源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译为目的语。例如:talk shop all the time(三句话不离本行),a land of honey and milk(鱼米之 乡),四川成都的“紫薇酒店”译成英语为“户RIME HOTEL",紫微 星在中国星相学中其星宿排名居首位,而英语PRIME含有“首位的、 首要的、最好的、第一流的”意思,因此这可看作是成功采用意译法 的典范。 转换意译是指翻译人员不按词典中词汇的解释释义来翻译源语言, 而是在了解了该商品的特点并考虑到本国消费者消费心理习惯后采用 另一个译名来取代原名原意,使其与商品的特点有关联,例 如:Walkman(随身听),safeguard(“舒肤佳”香皂)、Whisper(护舒宝)、 Coca-cola“可口可乐”饮料),Benz(“奔驰”轿车),这种译法如使用 得好,可以使人顾名思义,联想到产品的特点及性能,从而引发消费 者的购买欲望。
examples
• 我们希望产品的图案和色彩能照顾到欧洲人的心 理。”有译者译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这句译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译者把 “心理”译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没什么 不对,因为在汉英词典中也是这么对应的。但通 过细细推敲原文,我们会发现此句中的“心理” 更有一种人的“偏爱”和“情趣”的含义,而 “psychology”这个词则侧重于指“心理学”或 “人的心理过程”,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跨文化交际jie
功夫熊猫
世界各国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语 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 言及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各国商人的相互 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商贸往来即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语 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们在交流时便需要克服 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 彼此之间的文化障碍,以共同达到各自的目 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 的。在各国经济、文化、军事等交往中,英 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 语是首选语言。英语的词汇量丰富,它不断 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 吸收各国语言词汇,具有多样性、易变性, 因此人们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须特别关注 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 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异, 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尽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对等。
• 1、直译法 指的是在不违背译入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在
译入语中完全保留原文语言词语的指称意义,由汉语直译 成英语的例子有: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铁饭 碗(Iron Rice Bowl)、纸老虎(paper tigers)、丢脸(to lose face)等等。由英语直译成汉语的例子有:iron curtain(铁幕)、 chain reactions (连锁反应)等等,有时为了保持原文符号 意义的完整传递,可采用直译加注的办法,例如:“拳头产 品”( fist products),有学者认为,如果把它翻译成 “competitive products"、"quality products”或“key products”恐不能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如直译成“first products”又担心外国人看不懂,于是采用“直译加注’, 的办法,比如‘·拳头产品”直译成“a fist product",然 后再加注“a fist product, literally, like a clenched fist, used to refer to the product which is excellent and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among similar products(拳 头产品,字面上的意思是像握紧的拳头,用来指过硬而又 有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直译加注,即对词语的指称 意译做了清晰的说明,又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 传递了近似的语言文化信息。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要真正出 奈达博士在谈到翻译问题时说 要真正出 色的做好翻译工作, 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 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 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 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 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翻译家 德利尔教授也说过:“代码转译是确立词 让.德利尔教授也说过 代码转译是确立词 德利尔教授也说过 的一致关系;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 的一致关系 翻译是寻求信息的等 ”“词义等值 词义等值” 语言等值” 值。”“词义等值”、“语言等值”等是 代码等值”的同义词;“意义等值 意义等值” “代码等值”的同义词 意义等值”、“语 境等值” 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 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译等值” 的同义词。 的同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