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1. 提供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线段图是一种直观、清晰的图表形式,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线段长度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大小,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科学问题、生活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呈现数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线段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小学生需要通过线段图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规则,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加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如何运用线段图来提升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结合实际问题,引入线段图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选取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
可以通过调查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身高体重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制作完成作业情况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的变化趋势。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入线段图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制作线段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以上的方法,线段图可以成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
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线段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线段图将是此类问题的一根拐杖。
本文主要讲述了当今教学模式中画线段图法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阐述了我们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画线段图法,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进一步的提升,画线段图法帮助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势在必行。
虽然学生在低段数学学习中已经知道线段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其正确的作图方法还不甚理解,在遇到一些可以借助线段图更轻松解决的数学问题中不会使用。
如何转化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准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激发学生使用画线段图法的兴趣针对以上现状,我首先从让学生认识线段图开始着手。
在新教材里,线段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特点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但关于线段图却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结合所学知识我指导学生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并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的特点就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
帮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学生认识线段图的基础上,我首先从“和”这个基本概念入手。
纵观整个小学涉及到的问题,不是求整体,就是求部分,都属于“和”这个概念的范畴。
只是研究数的范围不断扩展(整数,小数,分数等),求整体求部分的方法在不断扩展(算术,方程等)。
1.通过线段图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年级主要是加减法,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线段图能看出来:整体A=部分B+部分C,已知整体A与部分B,用减法得到部分C。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形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表达数值大小关系,还可以用
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
习了基础的数学概念后,往往会遇到一些数值的大小比较问题,例如:甲、乙两个人比赛,甲用时6分钟,乙用时8分钟,问谁用时更快?利用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6和8两个
数值之间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值的大小关系,较好地完成比较任务。
其次,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会常常涉
及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每天要走3公里去上学,为了不迟到,他需要提前多久出发?通过画出从小明家到学校的3厘米线段和用时的比例关系,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出小明
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才能准时到达学校。
此外,线段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比”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然后比较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大小,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的概念。
最后,线段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中,线段图可以很
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
通过在画出线段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
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一、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使应用题化难为易,简单易学。
如:鱼缸里有10条红金鱼, 8条黑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几条?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鱼哪种多,哪种少?红金鱼多我们可用长线段表示(作图),黑金鱼少,线段要怎样画?二、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准确性“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教学是个难点,难在学生一看“比()多()”不加分析就判断用加法计算,反之则用减法计算。
而线段的正确使用能避免学生出现这种错误判断。
例:黄花有9朵,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几朵?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先画出黄花的朵数,再由“比红花少”可知哪种花多?怎样画红花的朵数?三、段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线段图能开拓学生思维,巧妙地进行一题多解。
例如:图书馆有科技书150本,故事书是它的3倍,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一般解法为:150×3-150=300(本)。
但线段图的应用使学生能有更简便的解答方法。
线段图的方法在低段数学学习中的渗透。
因为我们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方法指导,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问题的关键。
是我们更应该将关注点的侧重的地方。
解决问题也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这里我要介绍的方法,是线段图。
关于线段的定义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特点: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
关于线段图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可以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人们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
可以说,线段图在应用题这一领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我们具有怎样高的解题能力,在解决应用题特别是较难理解的题目时,线段图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帮助。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小学生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线段图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形,它在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线段图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段图,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线段图的基本概念1.线段的概念所谓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所有的点组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用尺子或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在这条直线上取一个长度,这个长度就是一个线段了。
2.线段图的表示线段图通常用两个有箭头的短横线来表示一段具体的长度,箭头表示这段长度的方向。
线段的长短可以通过图形的比例来表示,从而方便我们进行计算。
3.线段图的应用范围线段图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几何问题,还可以用来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时间、速度、长度等概念的应用。
二、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的线段图应用1.长度比较问题线段图常常用来比较长度的大小。
题目中给出了两个线段的长度,要求学生判断它们哪一个更长,这时就需要学生绘制线段图,通过比较它们的长度来做出判断。
2.长度计算问题当题目要求计算线段的长度时,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线段图,依次标明每一段的长度,然后把这些长度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整段线段的长度。
3.比例问题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解决比例问题。
一个线段被等分为几段,每一段的长度又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绘制线段图,将线段等分,并用比例的方式表示每一段的长度。
4.实际问题应用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某地到另一地的距离是80公里,如果用速度每小时40公里的汽车行驶,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生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车辆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正确理解题意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问题中涉及到的线段的长度和关系。
只有正确理解了题目,才能画出正确的线段图,从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乘法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打印版
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乘法问题
例2小猴上山摘桃子,它把摘到的桃子先平均分成5堆,4堆送给它的好朋友,自己留下一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了小山羊,一堆自己吃,自己吃的这一堆有6个桃子。
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分析把小猴分桃子的过程用线段图表示。
由线段图可以得出,小猴第二次把桃子平均分成4堆,每堆6个桃子,所以第二次分的桃子个数是4×6=24(个),小猴第一次把桃子平均分成5堆,所以小猴摘桃子的总个数是24的5倍,即24×5=120(个)。
解答 6×4×5
=24×5
=120(个)
答:小猴一共摘了120个桃子。
提示
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
巧用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线段图的优势
直观明了:线段 图能够直观地展 示数据变化趋势 和关系,使数据 更加易于理解和 分析。
简单易懂:线段 图使用简单的线 条和图形元素, 使得图表更加易 于理解和记忆。
高效便捷:线段 图能够快速地生 成和更新,使得 数据分析和可视 化更加高效便捷。
灵活多变:线段 图可以根据不同 的需求和场景进 行灵活的调整和 变化,使得数据 可视化更加具有 针对性和实用性。
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定义:线段图是一 种用线段表示数量 关系的图形,常用 于解决实际问题。
作用:线段图可以 帮助我们直观地理 解数量关系,简化 复杂问题的解决过 程。
应用场景:在各种 领域中,如数学、 物理、工程等,线 段图都是一种重要 的工具。
实例:通过具体实 例,如路程、时间、 速度等问题,展示 线段图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标注数据和变量
确定数据和变量的 位置
添加标签和注释
调整线段颜色和粗 细
确保数据准确性和 一致性
线段图在解决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
数学问题
线性规划问题: 通过线段图解决 最优化问题,如 资源分配、运输 成本等
比例问题:利用 线段图表示比例 关系,直观解决 分数或百分数问 题
代数问题:通过 线段图辅助解决 代数方程,简化 计算过程
分析线段图中的数据和变量关系
确定线段图的坐标轴,明确数据和 变量的含义和单位。
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背景,分析线 段图中的数据和变量关系对解决实 际问
添加标题
观察线段图中的趋势和变化,理解 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线段图中的数据和变量关系, 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几何问题:利用 线段图解决长度、 面积、周长等几 何问题,直观易 懂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

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线段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图形工具,它能够直观地展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线段图的应用。
线段图可以用来解决加减法问题。
小学生刚接触加减法时,经常存在计算错误的问题,使用线段图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有4个橙子,小红比小明多2个橙子,小芳比小红少1个橙子,那么小芳有几个橙子?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先用小明的4个橙子表示一段线段,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关系,使用符号+2表示小红的橙子比小明多2个,再使用符号-1表示小芳的橙子比小红少1个,最后得到小芳的橙子数。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理解加减法的知识点。
线段图可以用来解决比例和百分数问题。
比例和百分数是小学生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会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和计算。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的身高是14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2/3,那么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将小明的身高表示为一段线段,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比例关系,可以将小红的身高表示为另一段线段,并使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比例关系,最后得到小红的身高。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比较和计算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
线段图还可以用来解决多步骤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多步骤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
有一个问题是:小明拥有一些糖果和苹果,其中糖果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3倍,总共有12个,那么苹果的数量是多少个?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这个问题,先用一段线段表示总共的糖果和苹果的数量,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定的条件,使用符号表示糖果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3倍,再用一个小段线段表示糖果的数量,最后得到苹果的数量。
通过线段图的应用,学生可以按照多步骤的思路进行推理和计算,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图是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较繁复的实际问题时一种常用且严重的辅助方法。
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将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对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让学生能烂熟、确凿地画线段图,养成借助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及方法能力,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必须要关注的,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线段图能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更形象、更直观
在解决年龄问题时,年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比较繁复、抽象的,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掌握年龄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是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好线段图,就能正确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为确定解题思路作好铺垫。
例如: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6年前她妈妈几岁?6年后她妈妈几岁?
试画基本线段图晨晨今年2岁,妈妈比她大25岁,则另一条线段要画得比晨晨的年龄线段图长一大截,线段图理清了晨晨年龄与妈妈年龄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妈妈的年龄=晨晨今年的年龄+她们的年龄差。
则同时可知:妈妈6年前几岁,妈妈6年后几岁。
二、利用线段图可以提高学生判断的确凿性
在分数解决问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而用表示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详尽数量除以它所占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得单位“1”。
在这里,表示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详尽数量与几分之几就是互相对应的,在解决稍繁复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找到这种对应关系,是找到解题思路的关键。
例如:六年级班原来女生是男生人数的9∕11,后来转来2名女生,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0∕11,六年级现在共有多少人?
这道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列出正确的算式,但用线段图分析,就可以确凿的解答出来。
单位“1”是男生人数,
与之相比较的量是女生人数。
现女生数:
单位“1”都是男生人数。
男生人数是不变的。
已知男生的(10/11-9/11)是2,求男生人数。
男生人数:2÷(10/11-9/11)=22(人)
现女生人数:22×10/11=20(人)
现在共多少人:22+20=44(人)
三、线段图能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一题多解
例如:六年三班有女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2/5,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1】把全班人数看作标准“1”,全班人数的2/5是24人,求全班人数?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解法1】24÷2/5 =60(人).
【分析2】对照线段图把2/5转化为2∶5,那么全班人数可分为5等份,其中女生占2份,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人,再求5份有多少人即全班的人数.
【解法2】24÷2×5=60(人).
【分析3】对照线段图把女生人数看作标准“1”,那么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2,由此可根据分数乘法意义求出全班人数。
24人
女生人数:————
全班人数:——————————?人
【解法3】24×5/2=60(人).
【分析4】对照线段图根据“全班人数×2/5=女生人数”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法4】设全班人数为x,则x×2/5=24 x=60
【分析5】对照线段图把全班人数看作标准“1”,运用倍比法解题.
【解法5】24×(1÷2/5)=60(人).
【分析6】对照线段图根据“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等于它们相应的份数比”列出比例式.
【解法6】设全班人数为x.
24∶x=2∶5 x=60
答:这个班有学生60人.
对照线段图,思路扼要,易于理解.非常流通地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改变思考角度,精巧进行一题多解。
四、线段图编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线段图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看线段图编题,这样把分数应用题和实际生活严紧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思维。
实践证明,线段图的广泛应用于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最佳工具。
五、线段图可以使繁复变简单
有一些题目,题意比较难理解,学生如果不仔细分析,很难发现题中的“奥妙”。
例如: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
哥哥说:“我像你这么大时,刚好是你那时的年龄的2倍”。
问哥哥今年几岁
如果学生能在分析题意时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研究哥俩年龄的和倍关系,就能突破本题的难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可见,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原本并不明朗的题意清撤地展现出来,便于理解,解题过程就变得松弛多了。
以上几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画线段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严重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画线段图这种策略,引导学生体会到策略的严重作用,并养成自觉应用策略分析实际问题的习惯,使画线段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题中的一种需要,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