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非正式机制研究——以税收征管为例

合集下载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 原因分析:
• 这些问题本质上属于跨界行政协调的失败,这是 由政治晋升博弈的零和性质决定的。政治参与人 不但关心经济利益,而且更关注自身的政治晋升 和政治利益。落选者与获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不 可调和,收入转移支付和利益补偿困难,导致他们 只做利己不利他的事情。他们关注溢出效应,不 论结果如何,只要有利于自身相对位次的提高都 会去做。即使合作结果有利于实现合作收益,但 不改变相对位次,也不会去做。
属地管理
优点: 1.从上级政府的角度看,属地管理的好处 在于容易界定行政责任人,落实“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2.中国行政体制特殊的动员能力: 非典,汶川大地震
行政逐级发包
1.涵义:政府的公共和行政事务是从中央逐级向下级地方政 府发包,一直发包到最基层的地方政府。
2.基本特点: “中间政府”(如省、州、路、府) ——“经纪人”的 职责,属于“治官之官”,主要形式监督和控制基层政府 的职责。 基层政府——最后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被称为“亲民之官” 或“父母官”。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 ——官员激励与治理
书目简介
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 周黎安 著 格致出版社
作者简介
周黎安
职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北京 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 所(IEPR)副所长。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 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 转型与发展。 成就:自2003年以来在国 内外一流经济学和管理学 期 刊 发 表 论 文 30 余 篇 , 2008年出版专著《转型中 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 治理》。
1980年:财政包干制(收支挂钩,以收定支,地方拥有统筹 安排地方财力的自主权 )
1994年分税制改革: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以税种 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分级征管,成立国税局

国税局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税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国税局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税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国税局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税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石,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个地区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往往能体现的经济发展程度、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实力。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解析xx县制造业税源现状,结合xx特色比较优势,研究提出促进xx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一、xx县制造业税收发展现状。

xx县制造业的税源情况xx县素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县域面积970平方千米,人口11.2万,属“老、少、边、穷、移”的欠发达地区。

建国以来,xx制造业在历史的曲折中不断前进,上世纪70-80年代,xx的新华机器制造厂、浙南制药厂、赤石玩具厂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取得不俗的成绩,为xx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以私营经济为主的xx制造业蓬勃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初步形成以木制玩具、铸造阀门、轴承配件等三大主导产业。

XX年,木制玩具行业企业330户,从业人员1.7万人,实现产值250805万元,入库国税税收7068万元;铸造阀门企业28户,从业人员1618人,实现产值333978万元,入库国税税收1261万元;轴承企业23户,从业人员1590人,实现产值46230万元,入库国税税收940万元。

1、木制玩具行业税源情况xx木制玩具始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二轻、乡镇集体企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转产木制玩具并取得成功;九十年代,个体、私营玩具企业兴起,xx木制玩具生产成为“千家万户”产业并进一步扩大了规模。

如今,木制玩具行业已成为xx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颇具区域特色的“集群优势”,木制玩具产品年出口额位居全国各县市同行业之首。

xx因此拥有“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和“中国木制玩具城”的美誉。

XX年,木制玩具行业入库国税税收7068万元,占当年国税收入比重达26%,成为xx国税行业贡献率之最。

XX年—XX年xx木制玩具行业国税收入情况表单位:万元项目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XX年销售收入78738 91405 106464 105671 119620 126063行业税收486552025379589163357068其中:增值税478750175027542759216532企业所得税78185352464414536占国税收入比重37%36%34%33%26%26%2、铸造阀门行业税源情况近年来,许多发达地区能源日趋紧张,土地缺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许多企业逐步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转型的机制性转换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转型的机制性转换

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治理:社会治理转型的机制性转换蒋源【摘要】在社会分工深化和利益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政府社会管理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成为推动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机制性”策略.在理论上对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定位、内涵、建设方向等进行厘清,有助于深化实践改革成效.从定位来看,精细化社会治理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两个层面的统一.以此为出发点,应当结合技术和服务两个维度来理解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内涵.既要在行政管理的程序与机制上多做努力,做到以科学管理促进科学发展,又要在增强社会诉求回应性方面下功夫,以社会参与提升治理的灵敏度与细致化程度.为此,可以通过培育社会治理的精细文化,构建“精明行政”体系,构筑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互促机制等方式,实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转型提升.【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社会治理;精细化;政府职能转变;“技术-服务”导向【作者】蒋源【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3一、问题的提出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与价值取向多样化使得社会问题日益复杂,社会治理任务日益艰巨。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结构分化作为主要形式之一,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对现代化产生影响,即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以及社会角色多元化对个体个性化塑造的影响。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其结果就是对规范、专业、高效和优质化的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受到“重权力归属、轻权力运作”*赵聚军:《“重权力归属、轻权力运作”传统的形成及其对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影响》,《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中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层面仍然过于粗糙,缺乏“过程意识”;虽然工作勤奋,但往往依赖于以往积累的施政经验,缺乏规范性、灵活性、精确性的治理技术,这导致政府管理活动的随意性过强,使其工作的连续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公司治理层面内部控制机制探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公司治理层面内部控制机制探析——以联想集团为例
内部控制 lN E A O R T RN LC NT OL I
公 司治理层面 内部控制机 制探析
— —
以联 想 集 团为例
北京化工大学 邵 婷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 企业面临的环境 日趋复杂与多变 , 企业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企业必 须优化整合公司治理与内部 控 制, 立一整套完善的监控机制 , 建 以有效规避各 种风险 , 时发 现 及 和纠正风险带来的各种危机 , 才能在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 保持长
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加强 内部控制 ,并对 内部控制提 出了更严格 的要求 , 掀起了内部控制改革运动 。 ( ) 司治理与 内部控制关 系 具体如下: 三 公
力机构 、 决策机构 、 执行 机构三者之间的权力制衡 , 对公 司高级管 理人员进行激励 、 约束和控制 , 促使其勤勉尽责 、 科学决策 ; 管理层 面的 内部 控制体现 了高级 管理人 员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监控 , 将 权力 下放给 中级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 ,通过制定作业标准和职责 分工等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 , 以实现业绩 目标。 把握好治
理层 面的内部控制各控制点 , 既能稳定整个企业的公司治理 是重 中之重 。
公司 浩
() 1 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 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 多是从公 司治理的某个侧面来研究与内部控制 的关系。esn an(0 3 Jno 和P ye2 0 ) 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系统的一部分 , 它能缓 和代 理 冲突并 且抑 制管 理层 的机 会 主义行 为 。aa t r h a Jynh Ki n n i s (0 5 通过对审计委员会组成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分析 , 20 ) 认为独
有具体 的超越结构 的治理机制 , 包括有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 或独立董事 ) 、高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相互制衡形成的内部治理 , 以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报告目录1. 背景2. 调研目的3. 调研方法4. 调研结果4.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4.2. 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情况4.3. 影响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5. 调研结论6. 建议1. 背景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的经济形式。

在全市经济发展中,非公有制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挑战。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转型升级情况,分析影响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针对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组织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同时收集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 调研结果4.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逐年增加,占全市总经济的比重也稳步上升。

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和创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2. 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情况调研发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正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在生产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产品创新方面,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4.3. 影响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的因素调研发现,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和技术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一些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转型升级进展缓慢。

其次,政策环境和市场竞争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升级产生着影响。

5. 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潜力巨大。

其次,非公有制经济正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最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优化市场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国际税收治理从双边到多边的演进新格局、新挑战及新趋势

国际税收治理从双边到多边的演进新格局、新挑战及新趋势

刍器第划II FEATURE国际税收治理从双边到多边的演进:新格局.新挑战及新趋势**本文为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新一轮世界减税背景下提升中国税制竞争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700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罗秦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国际税收治理基本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回顾国际税收治理从双边治理到多 边治理格局的演进过程,重点分析2013年BEPS 行动计划以来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下治理平台、治理内容、治理机制与治理秩序的变化,提出为应对当前国际税收治理面临的税收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现 实挑战,国际税收治理应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并应聚焦数字经济税收问题,以区域性税收 治理助力国际税收治理新格局形成。

关键词:国际税收治理全球经济治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国际税收合作数字经济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126(2021)01-0020-07一、问题的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税收治理现代化是根据国家治 理现代化目标与时俱进提出的主要基于国内税收建设的 重要命题。

然而对国内税收治理的研究离不开全球视野:其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税收全球化,各国税收制度及政策的相互影响日益明显,各国的国内税收治理亦可看作 国际税收治理的一部分,两者存在必然的内在关联。

其 二,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 )行动计划以来国际税收治理秩序处于重大变迁中,国际税收领域出现不少 新动向,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各国的国内税收治理。

纵览 近年世界经济与世界税收,不难发现国际税收治理不仅直接影响世界税制改革及税收征管改革的走向,也对世 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肖正军(2016)认为,全球经济治理将更加依赖税收工具。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已逾十二年,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增长中.各种风险与矛盾冲突有增无减, 特别是2018年以来国际层面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 入重构关键期(卢静,2019 )o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对世界性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败的原因分析——以五粮液公司为例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败的原因分析——以五粮液公司为例

100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失败的原因分析———以五粮液公司为例汪义双作者简介:汪义双(1996-),男,四川宜宾人,宁夏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宁夏大学法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公司治理是公司发展是否良好的重要衡量因素,公司治理的好坏关系着公司的方方面面。

在国有企业中的公司治理中,其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五粮液公司为例,阐述“五粮液事件”的经过,分析通过该事件折射出来的公司治理失败的原因,对其治理失败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也藉此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予以释明。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五粮液事件引言在市场秩序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趋势下,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此时,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国有企业由国有股控股,因其主体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较具复杂性与共通性。

本文以五粮液公司为例,通过对五粮液公司在“五粮液事件”中所遇到的困境的阐述,分析其治理失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其治理水平与效果,同时对其他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借鉴,希望对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些许解决的思路或者建议。

一、“五粮液事件”的简述2009月3月初,经济界的著名刊物《证券市场周刊》连续报道了有关五粮液的事件,“秘密投诉:五粮液过亿巨资私存两券商达8年”“揭露五粮液上市公司在亚洲证券存放资金违规委托理财”。

针对上述报道,五粮液集团回应称,“本公司及其所控股的子公司不存在上述情形,该报道纯属子虚乌有,望公众周知。

”紧接着,《证券市场周刊》又刊登了“五粮液内幕:7500万元秘密流入亚洲证券利益机密”,该篇报道进一步对五粮液公司造成影响,使广大中小投资者与社会公众对该事件的真实性的质疑进一步被激发,并对《证券市场周刊》的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有着激烈的讨论。

而在此次之后的一个月左右,五粮液公司的4名小股东以五粮液集团涉嫌造假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法院并没有予以受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广西A化工企业为例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广西A化工企业为例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48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广西A化工企业为例黄 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来宾 546100基金项目:本文受基金项目“以税务审计为核心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XSZ2019ZD005)的资助。

摘要: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尤其是2016年5月实行全面“营改增”等税务政策的实施,很多企业的税务人员未能正确理解税法的规定,不能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调整税务处理的方法导致企业面临诸多税务风险。

基于此,通过对广西A化工企业各经营环节发生税务风险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为其他企业提供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的借鉴,为企业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F812.42;F275.4;F27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1)10-0148-05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农业境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管理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及创新水平较低等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以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本文对乡村振兴与农业经济管理概念进行简单说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深刻探究,分别针对“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引入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经济管理基础设施”“规范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及“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等策略予以详细说明,希望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化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1]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1):186-188.[2]陈绪凯,王泮强,陈洪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03):251.[3]张彦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0(08):65+67.[4]刘瑜.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07):47-48.[5]张洪富.乡村振兴视域下山东景芝镇农村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19(23):10.[6]初春笋.试论基于乡村振兴形势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20(03):34-35.[7]张怀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商讯,2020(12):191.[8]王从盛.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2):307+370.[9]李硕.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05):52-56.[10]李志明.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管理的优化分析[J].时代经贸,2020(06):23-24.[11]吴伟铁.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措施[J].南方农机,2020(02):80+86.[12]赵枫.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9(01):160-161.作者简介:梁昀,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讲师,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治理、决策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3期 2015年6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V01.33 No.3 

Jun.2015 

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非正式机制研究 ——以税收征管为例 杨梦辉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良好的公司 治理不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 障。然而由于法律与规制等正式制度的低效或失灵,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严重失效。此时税 收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非正式机制,其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注。 关键词:公司治理;非正式机制;税收征管 中圈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5)03—0072—04 

一、

引 言 

公司治理是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套制 度安排,其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国外文 献称为法律制度与法律外制度)。良好的公司治 理不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 必要条件,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鉴于转型经济体中正式制度的治理效果不彰,普 遍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失效的现象(stiglitz, 1999),学者们转而寻求非正式制度对公司治理 进行补充甚至是替代。与此相关的研究涉及一 系列主题,包括媒体监督、税收制度、社会规范、 宗教和文化,等等。其中税收制度作为国家的一 种重要法律制度,其公司治理效应是制度设计与 运行过程中的正外部性使然,它不存在引致成 本,且国家强制力的存在使其运行的有效性非常 显著。 二、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现 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治理的发展取 得了巨大的进步,规范公司治理的法律也在不断 地涌现,然而在新兴加转轨的经济制度背景下, 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 1。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监事会是股份公司法定的监督机关,对公司 的会计事务以及业务活动等进行监督,它由全体 监事组成。其职能是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行政 管理系统进行监督,以防止他们滥用职权,做出 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事情。监事会与董事会 并列设置。然而在现实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很多 公司的监事会却形同虚设,其监管功能受到各种 因素的制约,其地位也远远低于董事会,仅仅能 行使部分监督权,对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管理人员 的任免、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等重大决定的监管 都是流于形式,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监管功能。 在法律规范方面,《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监 事会的约束也是在董事会之下,这便使得监事会 在开展监督活动过程中难以找到可操作的法律 依据,使监事会的监督活动更加难以实施。 2.“内部人控制”突出 现代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 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 分离将会导致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的不一 

收稿日期:2015—04—12 作者简介:杨梦辉,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 第3期 杨梦辉:经济转型时期公司治理的非正式机制研究 73 致,两者之间因为利益不一致便会产生利益冲 突,此时管理者往往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来对 公司进行控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出现管理者控 制公司,也就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这种 现象是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公司治理中普遍存 在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原因 就是公司内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像公司的筹 资权、人事权、投资权等相对比较重要的权力都 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企业的 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使得股东对公司的管理者很 难实施有效的监督。此外,企业外部监督的弱化 以及控制权的减弱也是促使“内部人”为谋取私 利而损害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 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我国的公司治理还存着其他各种 问题,比如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投资者申诉机 制不完善、关联交易,等等。面对如此复杂的公 司治理问题,在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法律制度 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寻求法律以外的制度来改 善公司治理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以税收 征管为例,通过公司治理的可能性、途径以及所 发挥的作用来阐释其能够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 非正式机制,参与公司治理。 兰、税收征管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 税务征管机关作为国家的代表,在向企业征 税的时候,往往对企业的现金流具有税收要求权 (对公司自由现金流的需求和对公司经营现金流 的需求)。因此,从公司成立开始一直到公司破 产清算,政府的税收征管都一直存在,它贯穿于 公司运营的始终。 鉴于税收征管对公司现金流具有税收要求 权,Desai(2007),郑志刚(2007)等很多的国内外学 者和经济学家注意到国家可以作为任何公司“最 大的小股东”。既然是公司股东,那么国家便享有 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便会对公司进行监督。作为国 家的代表,税务机关在凭借法律的有效保护以及强 制征收的情况下,从自身利益出发,其有责任也有 权力去监督公司的管理者或控制股东等公司内部 人,并且有权对公司的一些行为进行监督,比如对 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以确保公司会计 信息的透明与准确,确保国家利益不被侵蚀,从而 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的代表,税收征管机关 有动机参与公司治理。 

四、税收征管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性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国家可以作为任何公司 “最大的小股东”。虽然是公司的股东,但是国家 在实施税收征管以及对公司进行监督时,它并不 会像其他分散的小股东一样有“搭便车”的行为。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其他分散的小股东他们虽然 也很想对公司进行监督,但是他们对公司进行监 督的成本过高,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对公司 进行监督。而税收征管机关则与他们不同,税收 征管机关除了拥有保障全体人民利益的义务之 外,它们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成本不是很高。税收 征管机关对一家公司进行管理、稽查和行政处 罚,就会对其他公司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国家税务征管机关对 公司所实施的监督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 另外,我国税收征管还具有明确和严格的法律, 以此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作为国家的代表, 税收征管机关参与公司治理是完全可行的。 

五、税收征管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其税收征管 参与公司治理主要依靠关系型契约的约束。 关系型契约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它的存 在需要通过未来契约关系的价值来维持。郭萼 辉(2009)指出,关系型契约只可存在契约双方, 不可存在第三方,且契约关系必须由关系双方自 我执行。契约双方中的交易方声誉价值或者未 来的契约关系必须足够强大,因为只有这样,交 易方才拥有主动权,契约方才不敢违约,违约现 象才会被杜绝。企业与国家的税收征管机关作 为契约的双方,其契约关系从公司成立之时起就 存在,税收征管机关是永远不会毁约的那一方, 且足够强大,因此作为契约另一方的公司就会迫 7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第33卷 于压力而必须执行契约,而且是由高昂的惩罚成 本以及声誉机制的约束强制执行的,它们为了保 持好的声誉以及避免违约惩罚成本,一般会选择 主动履约。 综上所述,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非 正式机制,其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就是通过这种 契约关系。正是这种契约关系的存在,税收征管 能改善公司治理。 六、税收征管对公司的治理作用 关于税收征管对公司治理作用的研究,主要 是对税收征管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可行性以及 实现途径的一种实证检验。迄今为止,学者们已 经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税收征管的公司治理作用, 比如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等等,本文主要从两 类代理成本的角度来研究税收征管所发挥的公 司治理的作用。 过高的代理成本是公司发展壮大的阻碍因 素之一,最小化代理成本已成为当前公司良性发 展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曾亚敏、张俊生(2009) 就曾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 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选取期间是2002~2006 年),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目的是探索税收征 管强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两类代理成本(股东 与管理者之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影响,其 研究结果表明税收征管在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 间以及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方面效 果显著,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此后张翠(2011) 也利用上市公司数据(2007--2009)证实了这一 点。 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税收征管之所 以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主要是因为在税收征管力 度强的地区,管理者要想从委托代理过程中获得 利益,就需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管理者从其自 身的角度出发,通过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他 们会理性地选择减少这些代理行为的发生。与 此类似,鉴于税收征管较强的外部监督作用,大 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 以,他们也会相应地减少侵占行为的发生,减少 这方面的代理成本。因此,税收征管所发挥的公 司治理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对公司内某些不良行 为的抑制,从而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治 理行为,进而提高了公司的营运效率。 综上所述,面对经济转型时期复杂的公司治 理问题,具有正外部性的税务监督活动能够间接 参与公司治理过程,发挥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因 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公司治理的正式机制失灵 的情况下,税收征管可以作为一种非正式机制, 参与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斌,徐琳.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前沿 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42(5): 75—81. [2]李维安,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3. [3]王竹泉.利益相关者财务披露监管的分析框架与体制 构造[J].会计研究,2006,(9):35—41. [4]叶康涛,刘 行.税收征管、所得税成本与盈余管理 [J].管理世界,2011,(5):140—148. [5]曾亚敏,张俊生.税收征管能够发挥公司的治理功用 吗?[J].管理世界,2009,(3):143—151. [6]吴联生.“先征后返”、公司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J].中国社会科学,2007,(4):61—74. [7]张兆国,刘晓霞,邢道勇.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 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 学,2009,(1):122—133. [8]张兆国,何威风,闰炳乾.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 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 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1):39—47. [9]吕 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代理成本影响文献综述 [J].经营管理者,2010,(2):8—10. [10]郑志刚.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角色——一个文献 综述[J].管理世界,2007,(9):136—147. [11]郭萼辉.法律外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湖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王琳琳.基于税收差异视角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 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潘越,王宇光,戴亦一.税收征管、政企关系与上市 公司债务融资[J].中国X-,_lk ̄济,2013,(8):30—33. [14]宋钦.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代理 成本为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