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不二”话歧义
演示文稿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的歧义。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一 兄弟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情接待,上村西沽 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 声音。于是,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 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 “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 冲入后院,见一人杀一人。一直杀到厨房,才见 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 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 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 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 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 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 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 “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原 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 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 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 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 那里。
演示文稿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优选)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别管它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 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的警觉。 一天,浓雾弥漫,伦敦上空出现了一架来 路不明的飞机,英国歼击机立刻升空迎战, 飞近了,才发现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飞机。 歼击机立刻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 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歼击 机猛然开火,击落了民航机。为此,英国 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才算了结。
一、口头歧义 (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
1、老张分工专管cáiwù (财务/财物)。
2、接下去就qīzhōng (期中/期终考) 试了。
二、词汇歧义 1、部队已经走了三天了。(多义词)
(行走/离开)
2、这饭不热了。
(这饭已经凉了,形容词/这饭不加热了,动词)
歧义多解

多点断句
1、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
①两个学生
②两个学院
2、我们要进口钢材
①进口的钢材 ②进口钢材,不进口别的
3、日夜思念着我的慈祥的母亲
①思念母亲 ②母亲思念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①猎人的狗被咬死了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身体瘦弱的水生 身体瘦弱的祖父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 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
几个领导
判断 方法
课堂检测
1、还欠款两万 2、这个人好说话。 3、两代教授,人格不同。 4、被控私分国有资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
告人。 5、新学生宿舍
补
你为什么打他?
1、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2、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
延伸 拓展
几年前北京某路口一大牌子上写 着两行字,为了对称,每行六个字。 你觉得这句话有歧义吗?如果有,请 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并消除歧义。
清华西路断道施工 车辆绕行
清华西路断道 施工车辆绕行
换行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 有什么积极作用?
请举例说明。
巧解广告诱惑之谜
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广告)
试一试
①我去上课。
1、我去给学生上课。 2、我去听老师上课。
② 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
1、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 2、我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
小试牛刀
①“这粮站的大米保管没问题”是 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后面可消除 歧义的一项是:( C )
A、其他东西尚不清楚。 B、这点你们尽可放心。 C、从未出现被盗现象。 D、这向来是有口碑的。
试一试
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 电了。 (炒蛋、炒饭) 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
歧义多解

《说一不二话歧义》教学反思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亚东设课意图:为了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修改病句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为了顺应高考考纲的病句辨析题型,更主要的是我一直在寻找一本可供学生使用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教材,苏教版《语言创新与应用》,无论从编排,到内容都方便操作用体系分明,很合我意,故特将选题定为这一课。
病句的病因很多,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和结构混乱等。
但相对比较难掌握的是表意不明中的歧义句,所以我将本节课重点放在歧义辨析上。
本节课的目标就是让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歧义句,并修改或避免形成歧义句。
当然,歧义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也值得玩味,最后的内容我便安排了巧解广告诱惑之谜、巧读对联化尴尬的环节。
导入新课: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也让学生在众多老师听课时能放松紧张的心情,所以我从一个的笑话导入: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
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
王员外急了:“不该走的走了。
”另一客人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
”也扭头离去。
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
”拔脚就走。
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语言的表达会有多种理解,说的是一理解的确是多重含义,进而造成了啼笑皆非的结果。
由故事导入是学生们最易接受的形式。
接着,我调侃道“今晚作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学生们会意地笑了。
讲授新课1:情绪放松下来,便开始了正式新课。
首先和学生一起探究病句的判断方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教案过于细致,以致内容交叉重复的很多;有些教案过于简单,只有题目没有总结,不方便学生学习,所以我从听、读、划、辨等方便整理了试题,引导学生从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
第五课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堂活动:“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
虽然有这么个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
有时候两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
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①“把赵树理的作品翻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②“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④“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⑤“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⑥“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⑦“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⑧“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解析:①“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该说“翻出来的作品”。
②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
把“一边”改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④“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
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
⑤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代表。
“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
⑥“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的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做厨房。
高中语文 第5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高中语文课件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四节
说“一”不“二” ——避免歧义
一、歧义的概念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 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 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 间无法建立一致的理解,以致无法交流、沟通。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 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 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如:王大夫看病去了。
6.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
划分而造成歧义,两者很难分得清楚。
(1)结构不固定(结构关系不确定)产生歧义:一类词语与另外一类 词语组合,产生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但由于词义的相互制约常
不可能产生多种关系。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短语仍保留了
11.缺少标点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缺少标点符号,造成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会出现截然 相反的理解,这与前面因停顿不同造成歧义有相似之处。如:无 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分文不取。 12.缺少必要的限制造成歧义。 几个事物是合在一起有某种情况,还是分开来有某种情况。如果 让人感到是合在一起的,又是分开来的,就会产生歧义。如:两 侧还有两米多宽的人行道。
4.同音词混淆造成歧义。
同音词在书面表达时不会出现歧义,但在口语表达时易发生混
淆,造成歧义。例如:①这女孩子有点儿jiāo qì。②这种食物 可以zhì’ái。
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兼类词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 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详解课件

他打农药,农药打在果树上。 他打农药,他在果树上。
b、他在过道口看到了老沈。
他看到了老沈,他在过道口。 他看到了老沈,老沈在过道口。 他看到了老沈,两人都在过道口。
15
(2)副词的指向不同
a、我不买书。
(他买书,)我不买书。(指向“我”) (我借书,)我不买书。(指向“买”) (我买笔,)我不买书。(指向“书”)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 。 学校要求我们3月20日前去教务处报名。
6、 这个人没问过。 在阳台上晒衣服。 我们要进口彩电。 学生家长都来了。 还有没有买票的?
(语义关系歧义) (语义指向歧义) (语义关系歧义)
(语义指向歧义) (语义特征歧义)
24
(3)短语中有歧义现象,句子中基本没有。
三位工学院的学生
三所工学院的学生
b、中东石油价格
中东的石油价格
中东石油的价格
(增添虚词)
20
c、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格式) 哨兵发现了敌人 敌人的哨兵被发现了
21
练习
分析下列五组歧义短语的类型,并分解4、 5、6组歧义短语。
1、出租汽车公司是出租汽车的公司。
(结构关系歧义)
2、爱吃煎饺子的小杨正在煎饺子。
(歧义短语) 语义上 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 语义指向不同的歧义
2
(二)歧义短语类型
1、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 (一般为两项)
(1)动+名 (动宾或偏正)
参考数据 补充材料 红烧鲤鱼 保护动物 译制影片 测试水平
(2)名+名 (并列或偏正)
学生家长 花园楼房 生物历史 奶油面包 人民军队 学校医院
【高中语文】说“一”不“二”——避免歧义ppt精品课件6

L/O/G/O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中国方言——说一不二

中国方言——说一不二都不怎么喜欢的是“二”。
在各地方言中,“二”字打头的词都不咋的。
不是二流子、二赖子、二混子,就是二杆子、二愣子、二毡货,要不然就是二百五、二皮脸 (不知羞耻的人)、二五眼(没有眼力的人)、二把刀(即半吊子)、二二丝丝(优柔寡断)、二拉八当(犹犹豫豫)。
此外,二心(异心)、二乎 (畏缩、犹疑、没指望)、二话(阴阳怪气的话)、二婚头(再婚者),甚至二郎腿、二道贩子,也都带着贬义。
再如成都话“二不挂五”(不正经)、南京话“二五郎当”(马虎)、西安话“二腻八争”(做事懒洋洋),都是。
二字打头的,也就二锅头还凑合。
其实说“一”的也不见得都好。
一言堂、一窝蜂、一锅粥、一团糟就不好,一败涂地、一筹莫展、一蹶不振、一落千丈也不好。
但人们就是喜欢“说一不二”。
为什么“二”不招人喜欢呢?因为谁都想当“一把手”,当“老大“。
老大老二,说起来差不太多,实际上地位差得远。
比如“二房”就不如“大房”,甚至不如“三姨太”。
事实上只要说到“二”,就有低人一等,或者差劲、不够档次的意思,比如“二手货”、“二婚头”。
二手货未必就不好,二婚头也没什么不光彩,但给人的感觉却好像是吃了亏,至少意味着没钱、没办法、没能耐。
有钱谁买“二手货”?有办法谁娶“二婚头”?有能耐谁愿意当“二把手”?不能“一”,只能“二”,总有那么一点“沦落”、“屈就”的味道。
因此只要有可能,大家就“说一不二”。
实在不行,就说“两”。
比如上海人就把“二路车”叫“两路车”,把“一二三”叫“一两三”。
二和两又有什么区别?两,有“双方”的意思。
比如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两败俱伤。
更重要的是,这“双方”还是平等或对等的。
“二”就没有这个意思,一说到“二”,就有大小,就有先后,就有个排序的问题。
所以,但凡平等或对等,就只能说“两”,不能说“二”。
比如“两岸”不能说成“二岸”,“两边”不能说成“二边”,“两面“不能说成“二面”,“两造”(诉讼的双方即原告和被告)不能说成“二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教学设想: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尽量消除的。
然而,歧义也并非总是消极的,在许多特定的语言场合中歧义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说话人可以有意利用歧义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或修辞效果,听话人在某些场合也可以通过对歧义语句的有意歧解达到自己的目的。
教材中本节内容是从歧义的消极作用及其消解这一角度编写的,因此A案紧扣教材内容进行设计;鉴于日常语言交际中客观存在大量有意歧义和歧解,B案拟从歧义利用这一角度来设计。
活动一:领略妙趣1、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胡适,有次应邀到某大学演讲,演讲时他先引用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相应地写上“孔曰”、“孟云”、“孙道”,以注明出处,而发表自已的见解时,便在黑板上写上“胡说”二字,结果引得听讲的师生哄堂大笑。
(“胡说”二字既可理解为“胡适说”,将“胡说”与圣人先哲的言论相提并论,这是自命不凡;同时也可理解为“没有根据的胡乱说”,这样又是自谦。
“胡说”二字如此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2、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
19世纪30年代上海某报刊发表过一篇评论,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读者见到这一标题,无不大吃一惊:丰子恺先生一向品行高尚,画风端正,他做了什么“不要脸”的事?莫不是小人在对丰先生泼冷水?待读完全文才知道根本不是非议丰子恺,而是赞扬他的漫画别具一格———画人物“不要脸”,没有五官,却惟妙惟肖,尽传神态。
(这篇文章的标题能如此引人入胜,就是因为作者故意利用“不要脸”这一短语的歧义,造成了读者的误解,给人留下了悬念,扩在了宣传效果。
)3、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当新泽西州的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新泽西的议员去世了。
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刻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
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
”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
”威尔逊慢吞吞地说:“如果殡仪馆同意,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那位新泽西州的官员“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其中的“位置”指新泽西的议员职位。
威尔逊不可能不明白他的说话意图,只是有意避开常识,故作蠢言,把“位置”有意歧解为新泽西议员尸体的位置。
之所以这样歧解,目的很明显———委婉拒绝他的请求,讽刺他迫不及待的卑劣,体现了威尔逊高超的语言艺术。
)活动二:寻根究底教师出示下列材料,学生思考与讨论:例1至例3都是说话人运用有意歧义取得奇妙的言语效果,他们各利用那种方式形成有意歧义?例4至例5是说话人无意歧义而听话人有意歧解,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结果?1、清代学者纪晓岚才学深,官至侍郎。
一次一尚书当着纪晓岚的面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闻此言,纪晓岚立即回答:“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利用口语中谐音双关造成有意歧义。
这位尚书利用“是狼”和“侍郎”谐音嘲笑纪晓岚;而纪晓岚的回答表面意思是讲尾巴垂下来的是狼,往上竖的是狗,实则利用“上竖”和“尚书”谐音形成的歧义,言此意彼,反唇相讥。
)2、有位男青年正和女友热恋,女友有意考一考他,当着自己母亲的面问他:“假如我和我妈同时落水了,你先救谁?”男青年不慌不忙的回答“当然先救未来的妈妈!”(利用语境中“未来的妈妈”的多义巧妙解决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
“未来的妈妈”既可指女友本人,也可指未来的岳母娘。
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歧义语回答,可谓一箭双雕,两面玲珑,表现出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
)3、1944年春,日寇大举向广西进犯,当时的国民党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吓破了胆,借口回乡为母亲扫墓,先行逃窜。
《新华日报》就此事作了报道,标题是:“桂林危机声中,黄旭初扫他妈的墓。
”(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黄旭初扫他妈的墓”巧妙地利用了这句话语法结构层次上的歧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力地抨击了黄旭初之流的所作所为。
“黄旭初扫他妈的墓”既可理解为“黄旭初扫/他妈的墓”,这是实指黄旭初给他母亲扫墓;也可理解为“黄旭初扫他妈的/墓”,这就是骂人的话了。
)4、富翁瞧了瞧坐在身边的农夫,有意想侮辱他一番,便对他说:“喂,看看你自己,跟一头毛驴能差多远?”农夫迅速地量了一下两人之间的距离,坦然答道:“近得很,最多只有三十厘米!”(农夫利用词语的多义有意歧解。
“差”即可以指“空间的实际距离”,也可以指“抽象的相似性大小”。
富翁说农夫“跟一头毛驴能差多远”里的“差”本来是第二种意思,但为了巧妙地回敬富翁这种侮辱,农夫故意把“差多远”理解为“空间实际距离有多远”,达到反唇相讥的效果。
)5、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了我国上海,将其海军军部设在那里。
他们在门口挂了张大门牌,上面写着“无敌不惧的大日本海军。
”他们的目的是炫耀自己海军的威力——任何敌人都怕它。
但许多中国人看了却暗自发笑,牌子上写的意思是“任何敌人大日本海军都怕。
”(中国人利用这个句子的语义结构歧义而有意歧解。
“无敌不惧”在语义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任何敌人都怕大日本海军/任何敌人大日本海军都怕。
前者是日本人的本意,后者是中国人的理解。
)活动三:小试身手一、巧解广告诱惑之谜好的广告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能对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激发消费者的联想和强烈的购买欲望。
试解下列广告语诱惑力之谜:1、到处听说好,中国移动通信。
(移动电信广告)2、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
(阿里山瓜子广告)3、金利来,足以自豪的世界。
(金利来皮鞋广告)4、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天仙牌电扇广告)5、还你领袖风采。
(洗衣粉广告)6、聪明的妈妈会用锌。
(三精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广告)7、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大宝日霜和晚霜的广告语)(例1中的“听说”在这里有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一个词,意思是“听别人说”,这表明中国移动电信的网络在广大消费者当中口碑颇佳,被广为称道;也可理解为两个词“听”和“说”,这就表明移动电信的通讯网络信号强,在任何一个地方,无论是“听”还是“说”都非常清楚。
例2“一嗑就开心”,从词面看“开心”作形容词用,指心情愉快舒畅;但从广告商的真正意图看,又指阿里山瓜子特别味美易剥,轻轻一嗑仁就裂开,吃起来非常方便,“开心”临时作动宾词组用。
例3中“足”既可理解为名词“脚”,表示该款皮鞋穿在脚上非常舒适,感觉与众不同,表明金利来皮鞋的质量好;同时也可理解为副词“足够”,表示金利来皮鞋这一品牌的声誉高,堪称鞋中名牌。
例4中“吹”到底是“吹嘘”之意,还是“吹风”之意,抑或兼而有之?这就使得天仙牌电扇为广大消费者所知晓、所接受。
例5中“领袖”表面作名词用,指领导者,深层却临时作名词词组解,指衣领和衣袖,这就说明该洗衣粉的质量好、去污能力强,增强了该广告的艺术魅力。
例6中“锌”与“心”谐音双关,其目的是建议“聪明的妈妈”对孩子既要用“心”关怀,又要用“锌”补充营养。
从而缩短了广告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为该锌营养品打开了销路。
例7“早晚”作短语,广告词理解为“早上用大宝日霜,晚上用大宝晚霜”;早晚作副词,理解为“大宝护肤品是爱美人士迟早要选择的品牌”。
)二、巧读对联1、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店主人把它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满。
祝枝山微微地笑着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错了。
应该这样念……”念完,店主人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
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得到的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玩笑。
你知道祝枝山是怎样读的吗?(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2、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一个秀才写楼联。
秀才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副楹联“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富翁一看:“此地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
你知道宾客们为什么偷偷地暗笑吗?(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
)三、模拟法庭从前有位富翁去世后,他的女婿与年幼的小舅子争夺遗产。
老人临终留下一封遗嘱:“八十老人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女婿认为遗嘱明明写着“八十老人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遗产应该都归他。
假如你是小舅子的律师,针对这份遗嘱,你在法庭上如何维护他的权益?(“八十老人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家业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四、火眼金睛识骗术有个算命先生自称“半仙”,有人来算命,算命先生让对方报了时辰,然后只见他微闭双眼,左手掐诀,念念有词道:“从你这‘八字’来看,父在母先亡啊!你的父母全在吗?”如果对方回答说:“父亲已经去世了。
”算命先生就说:“就是嘛,我说了,父在母先亡,你父亲要在母亲前面去世。
”如果对方说母亲已死了,算命先生就会说:“就是嘛,我说了,‘父在母先亡’嘛,这就是说,你父亲在,你母亲要先亡。
”不管怎么说,算命先生总是稳操胜券。
于是人们都说这算命先生很灵很准呢!你说呢?揭密:“父在母先亡”这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左右逢源的乩语。
它有六种解释能囊括所有可能的情况——父(现仍)在,母(已)先亡;(母现仍在)父(现已)在母(之)先亡;(父母已亡.当时是)父在母(之)先亡;(父母已亡,当时是)父(仍)在,母(已)先亡;(父母都健在,将来)父在母(之)先亡;(父母都健在,将来)父(仍)在,母(将)先亡。
(嵊州二中马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