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氢化钠

合集下载

硼氢化钠合成工艺

硼氢化钠合成工艺

硼氢化钠合成工艺1. 硼氢化钠的概述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BH4。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硼氢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金属还原和催化反应等领域。

2. 硼氢化钠的制备方法硼氢化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通过硼酸与氢气反应得到。

2.1. 硼酸与氢气反应法硼酸(H3BO3)与氢气(H2)反应是制备硼氢化钠的主要方法。

具体的合成步骤如下:1.准备反应装置:将硼酸和氢气通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部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2.生成硼氢化钠: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使得硼酸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硼氢化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H3BO3 + 8H2 → B2H6 + 6H2O3.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常采用蒸馏、结晶等方法将硼氢化钠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4.干燥和粉碎:将纯化后的硼氢化钠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以得到细小的粉末状硼氢化钠。

2.2.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硼酸与氢气反应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方法,如硼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法、硼酸与乙醇反应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3. 硼氢化钠的应用领域硼氢化钠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有机合成硼氢化钠是一种优秀的还原剂,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它可以将酮、醛、羰基酸酯等化合物还原为相应的醇、醛醇或醇醛。

此外,硼氢化钠还可以用于催化还原反应、氢化芳香化合物等。

3.2. 金属还原硼氢化钠可以用作金属还原剂,可以将一些金属离子还原为相应的金属。

例如,可以将氯化铝还原为金属铝、将氯化镁还原为金属镁等。

3.3. 催化反应硼氢化钠可以作为一种催化剂,参与多种催化反应。

例如,它可以催化芳香烃的氢化反应、催化酯的加氢反应等。

3.4. 其他应用硼氢化钠还可以用于电镀、制备催化剂、药物合成等领域。

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可以用于合成多种药物中间体。

硼氢化钠还原氰基

硼氢化钠还原氰基

硼氢化钠还原氰基
硼氢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

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就是还原氰基。

氰基是一个类似于羰基的官能团,但是它比羰基更容易被还原。

硼氢化钠还原氰基的机理是:氰基中的C-N键会被硼氢化钠还原为C-H键和N-H键。

具体来说,硼氢化钠会先与氰基中的C=O键反应,在缩合的过程中,C-N键被还原为C-H键和N-H键。

硼氢化钠还原氰基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通常在室温下或略高温度下(30-40℃)进行。

反应的产物通常是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这种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经常被使用,例如在合成氨基酸、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方面。

- 1 -。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硼氢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可以用来还原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在化学实验中,硼氢化钠常常被用于还原醛、酮、羧酸等化合物,但它也可以被用来还原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硼氢化钠是一种无色晶体,化学式为NaBH4,它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与氨基反应生成胺。

氨基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之一,它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氨基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构成蛋白质的一部分,参与代谢反应等。

硼氢化钠可以与氨基发生还原反应的原理是硼氢化钠中的NaBH4可以释放出氢气,而氨基中的氮原子可以与氢原子结合生成胺。

这个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NaBH4 + R-NH2 → R-NH3+ + NaBH3OH其中R代表有机分子的基团。

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还原反应,通过硼氢化钠的还原作用,将氨基上的氧化物还原为胺。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的反应条件通常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酸性条件有助于加速反应速率。

常用的酸性催化剂包括盐酸、硫酸等。

在实验室中,通常将含有氨基的化合物与适量的硼氢化钠和酸性催化剂一起反应,反应完成后可以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得到还原后的产物。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的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在药物合成、化学工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含有氨基的化合物转化为胺类化合物,扩大了化学合成的范围。

总结起来,硼氢化钠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还原剂,用于还原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通过这种反应,可以将氨基上的氧化物还原为胺,从而得到目标产物。

硼氢化钠还原氨基的反应条件通常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合成药物等具有重要意义。

硼氢化钠还原酯基机理

硼氢化钠还原酯基机理

硼氢化钠还原酯基机理1. 引言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可以用于还原酯基。

本文将介绍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机理,包括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和产物。

2. 反应条件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反应条件一般为室温下进行。

在实验室中,可以将硼氢化钠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加入酯基化合物,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结束。

3. 反应过程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酯基的活化、硼氢化钠的加成和醇的生成。

3.1 酯基的活化首先,酯基需要被活化,使其具有更大的反应性。

活化酯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酯基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硼酸酯中间体,另一种是酯基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醛中间体。

3.2 硼氢化钠的加成活化后的酯基与硼氢化钠发生加成反应。

硼氢化钠中的氢离子(H-)攻击酯基中的羰基碳,形成一个负离子中间体。

这个中间体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发生质子转移,生成一个醇中间体。

3.3 醇的生成醇中间体通过质子转移,生成醇作为最终产物。

这个反应是一个还原反应,酯基中的羰基被还原为醇。

4. 产物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产物是相应的醇。

产物的结构和原始酯基的结构有关,但是它们的官能团都是醇基。

5. 应用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

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合成醚、酯、醛、酮等其他化合物。

通过硼氢化钠还原酯基,可以有效地合成醇。

6. 结论硼氢化钠可以用作还原酯基的有效工具。

通过活化酯基、硼氢化钠的加成和醇的生成,可以将酯基还原为相应的醇。

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上就是硼氢化钠还原酯基的机理及其应用的详细介绍。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对该反应有更深入的了解。

硼氢化钠还原羰基用量

硼氢化钠还原羰基用量

硼氢化钠还原羰基用量硼氢化钠是一种常用的还原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合成中。

它的化学式为NaBH4,由钠离子和硼氢化根离子组成。

硼氢化钠作为一种弱还原剂,可以有效地将羰基化合物(如醛、酮、酸酐等)还原为相应的醇、饱和醛或醇酸。

其还原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通常与醇或酸性条件下进行的还原反应相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温和的反应条件。

在使用硼氢化钠进行羰基化合物还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反应条件:硼氢化钠的还原反应通常在醇碱性条件下进行。

常用的碱性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等,反应温度一般在0-50℃之间。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在无溶剂、水溶液或其他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2. 反应底物选择:硼氢化钠可以将醛、酮、酸酐等羰基化合物还原为相应的醇、饱和醛或醇酸。

在选择底物时,应考虑其化学性质、官能团的稳定性和反应可能产生的副反应等因素。

3. 反应条件的控制:在硼氢化钠还原反应中,反应底物的特性和所需产物的要求决定了反应条件的选择。

一般来说,较低的温度、适当的碱性和适量的硼氢化钠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4. 反应过程的监测:在进行硼氢化钠还原反应时,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质的消耗情况、产物的生成情况以及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指标来监测反应的进程。

这些监测工作有助于及时调整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果。

5. 安全注意事项:硼氢化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试剂,应注意其在操作中的安全性。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防止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吸入其粉尘或溶液,防止误食。

在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和废料妥善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硼氢化钠作为一种常用的还原试剂,在羰基化合物还原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确选择反应条件和合理控制反应过程,可以高效地将羰基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醇、饱和醛或醇酸产物。

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硼氢化钠核磁

硼氢化钠核磁

硼氢化钠核磁
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在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常用作还原剂。

关于硼氢化钠的核磁共振(NMR)方面的信息,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
1. 硼氢化钠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可以观察到4组峰。

这表明分子中有4种不同的氢原子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硼氢化钠与其它化合物反应后,可以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的变化来分析产物的结构。

2. 硼氢化钠在与有机物接触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症状,如咽喉痛、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腹痛、腹泻、眩晕、眼结膜充血、疼痛等。

因此在操作和储存硼氢化钠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储存在阴凉、干燥的仓库中、远离热源和易燃物品等。

3. 硼氢化钠在反应过程中,可以与有机物如酯、酰胺、羧酸和腈类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

但在一般情况下,硼氢化钠无法还原酯、酰胺、羧酸和腈类化合物。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酯的羰基位有杂原子存在时,硼氢化钠可以将酯还原。

综上所述,硼氢化钠的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其与其它化合物反应后的结构变化以及硼氢化钠在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硼氢化钠的核磁共振特性有助于分析反应过程和产物结构。

硼氢化钠还原酯机理

硼氢化钠还原酯机理

硼氢化钠还原酯机理硼氢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将酯还原为相应的醇。

硼氢化钠还原酯的机理主要涉及四个步骤:亲核进攻、质子转移、亲核进攻、质子转移。

在还原反应中,硼氢化钠的硼氢离子(BH4^-)作为亲核试剂进攻酯的羰基碳。

在此步骤中,亲核试剂中的硼氢离子与酯中的羰基碳形成一个新的C-B键。

接下来,发生质子转移反应。

在这个步骤中,质子从硼氢离子转移到酯中的羟基氧原子上。

这个质子转移反应导致了酯中的氧原子带有一个负电荷。

然后,亲核试剂中的硼氢离子再次发起亲核进攻,这次进攻的目标是酯中带负电荷的氧原子。

硼氢离子中的硼原子与酯中的氧原子形成一个新的O-B键。

再次发生质子转移反应,质子从硼氢离子转移到酯中的氧原子上。

这个质子转移反应使得酯分子中的氧原子带有一个负电荷。

通过这四个步骤,硼氢化钠成功还原了酯,生成相应的醇。

整个还原过程中,硼氢化钠起到了亲核试剂的作用,它的硼氢离子负责攻击羰基碳,并与酯中的氧原子形成新的键。

质子转移反应则是为了保持反应的电荷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硼氢化钠还原酯的反应条件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温度。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二甲基甲酰胺等,常见的温度范围为0-25摄氏度。

此外,硼氢化钠还原酯的反应速度较慢,可以通过加热或者添加催化剂来促进反应进行。

硼氢化钠可以有效地将酯还原为相应的醇。

通过亲核进攻和质子转移等步骤,硼氢化钠与酯分子发生反应,最终生成醇。

这个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各种醇类化合物。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和反应控制等因素,以达到所需的产率和选择性。

硼氢化钠的作用

硼氢化钠的作用

硼氢化钠的作用
硼氢化钠,化学式为NaBH4,是一种强还原剂。

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有机合成中作为还原剂,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应用。

1. 有机合成中的还原剂
硼氢化钠是一种强还原剂,可以还原许多有机化合物,例如醛、酮、羰基化合物、酰胺、酯等。

它可以使这些化合物转化为相应的醇、胺、羧酸等化合物。

在有机合成中,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可以改变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开启全新的化学反应途径。

2. 化学分析中的还原剂
硼氢化钠还可以作为化学分析中的还原剂。

例如,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可以使用它来还原某些生化问题中的电子接受体,从而使反应完整地进行。

此外,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硼氢化钠也可以被用作还原剂来检测、分析重金属离子。

3. 作为储氢剂
硼氢化钠还有一个更现代的应用,就是作为储氢剂。

由于氢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媒介,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经济的氢气储存方法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硼氢化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放出氢气,因此被探讨用作储氢剂。

总之,硼氢化钠是一种多功能的化合物,可以在有机化学合成中用作强还原剂,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应用。

虽然它的功能很多,但使用时还需谨慎,因为它是一种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化合物。

在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安全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dium borohydride, also known as sodium tetrahydridoborate, is an inorganic compound with the formula NaBH4. This white solid, usually encountered as a powder, is a versatile reducing agent that finds wide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both in the laboratory and on a technical scale. Large amounts are used for bleaching wood pulp. The compound is insoluble inether, and soluble in glyme solvents, methanol and water, but reacts with the latter two in the absence of base.[2]

The compound was discovered in the 1940s by H. I. Schlesinger, who led a team that developed metal borohydrides for wartime applications.[3] Their work was classified and published only in 1953.

Physical properties

Sodium borohydride is an odorless white to gray-white microcrystalline powder which often forms lumps. It is soluble in water, without decomposition, however it reacts vigorously with acid solutions. The salt can be recrystallized by dissolving in warm (50 °C) diglyme followed by cooling the solution.[

Structure

NaBH4 is a salt, consisting of the tetrahedral BH4- anion. The solid is known to exist as three polymorphs: α, β and γ. The stable phas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s α-NaBH4, which is cubic and adopts an NaCl-type structure, in the Fm3mspace group. At a pressure of 6.3 GPa, the structure changes to the tetragonal β-NaBH4 (space group P421c) and at 8.9 GPa, the orthorhombic γ-NaBH4 (space group Pnma) becomes the most stable

Synthesis and handling

Sodium borohydride is prepared industrially following the original method of Schlesinger: sodium hydride is treated withtrimethyl borate at 250-270 °C:

B(OCH3)3 + 4 NaH → NaBH4 + 3 NaOCH3 Millions of kilograms are produced annually, far exceeding the production levels of any other hydride reducing agent.[8]Sodium borohydride can also be produced by the action of NaH on powdered borosilicate glass.

Reactivity NaBH4 will reduce many organic carbonyls, depending on the precise conditions. Most typically, it is us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converting ketones and aldehydes to alcohols. It will reduce acyl chlorides, thiol esters and imines. Under typical conditions, it will not reduce esters, amides, or carboxylic acids.[2]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only acid derivatives it reduces are acyl chlorides, which are exceptionally electrophilic.

Many other hydride reagents are more strongly reducing. These usually involve replacing hydride with alkyl groups, such aslithium triethylborohydride and L-Selectride (lithium tri-sec-butylborohydride), or replacing B with Al. Variations in the counterion also affect the reactivity of the borohydride.[10]

The reactivity of NaBH4 can be enhanced or augmented by a variety of compounds.[11][12] Oxidation with iodine intetrahydrofuran gives the BH3-THF complex, which can reduce carboxylic acids.[13] Likewise, the NaBH4-MeOH system, formed by the addition of methanol to sodium borohydride in refluxing THF, reduces esters to the corresponding alcohols.[14] Mixing water or an alcohol with the borohydride converts some of it into unstable hydride ester, which is more efficient at reduction, but the reductant will eventually decompose spontaneously to give hydrogen gas and borates. The same reaction can run also intramolecularly: an α-ketoester converts into a diol, since the alcohol produced will attack the borohydride to produce an ester of the borohydride, which then reduces the neighboring ester.[15] The combination of NaBH4 withcarboxylic acid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acyloxyborohydride species. These can perform a variety of reductions not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borohydride chemistry, such as alcohols to hydrocarbons and nitriles to primary amine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BH4− is a ligand for metal ions. Such borohydride complexes are often prepared by the action of NaBH4 (or the LiBH4) on the corresponding metal halide. One example is the titanocene derivative:[17]

2 (C5H5)2TiCl2 + 4 NaBH4 → 2 (C5H5)2TiBH4 + 4 NaCl + B2H6 + H2 [edit]Hydrogen source

In the presence of metal catalysts, sodium borohydride releases hydrogen. Exploiting this reactivity, sodium borohydride is used in prototypes of the direct borohydride fuel cell. The hydrogen is generated for a fuel cell by catalyticdecomposition of the aqueous borohydride solution:

NaBH4 + 2 H2O → NaBO2 + 4 H2 (ΔH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