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院共青团特色建设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高校团委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建设模式,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开展,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和经验,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建设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建现代化的共青团组织高校共青团是直接面向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其组织建设是影响团委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团委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管理特点的组织。
首先,我们要加强组织架构和职能配置的优化,实行“小而精”的管理模式,避免大而全的局面。
具体而言,就是要缩小工作重心,减少不必要的事务,将未来的重点放在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上。
其次,我们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团委成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
特别是要重视对新进团干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师徒制度,使新老团干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共同提高的合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十分广泛和繁忙,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持。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共青团工作,团委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科学、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
团委应当注重体现人才价值和职业发展的个性化激励,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实现人才的高效利用。
除此之外,团委也应当根据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晋升工作,提供更广泛和全面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团干们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领域,促进自身的突破和精进。
三、加强活动开展,多样化拓展特色活动作为服务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织,高校共青团的活动开展应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
团委应当密切跟踪时代潮流和学生需求,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不断拓展品牌影响力。
特别是要注重创新和实效,突出思想引领和文化熏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特长和优势。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特色基层组织模式构建

和生 活场所的变化 ,可 以实行双重覆盖或者 多重覆盖 ,避免
出现 团基层组织 的空 白地带 。
根据高校青年师生和工作 人员的现实情 况 ,高校共青团 的基层组织机构设 置模 式建设 ,主要从 以下 几个方 面着手 : 1 . 大力巩 固班级 团支部 建设 。团支部建在高 校班级上 , 是传统 的团支部设置模式 , 也是 团支部建设 的主渠道 。不容 否认 的是 ,随着高等教育改 革的迅速推进 ,学分制 的普遍推
得 陈旧落后 ,不被学生喜欢 ,传统领域 中基层 团支部活力 不
一
步认识 到班级 和班级团支部在青年大学生成长 中发挥的作
强 、工作深度不够 的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 面对班委会 、学 用 是其 他组织所不能代替 的,都普遍强调要 大力 加强班级和 生社 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的具体有形 的工作 ,团支 部的 班级 团支部组织建设 。在高校 中班级 团支 部也是 高校团支部
一
、
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制 ,服务青年大学生 的能力还十分有限 。缓解这一矛盾 ,使 在新时期,高校基层团建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对高 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 的工作取得更大 的成效 , 要求我们在 团
的服务能力建设上采取更加 切实有效 的措施 。 高校普 遍 出现 “ 全 民皆团 ”的现象 ,使得青 年大 学生
前共青 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与共青 团的其 他各个 方面的建设 一 样一直处 于平稳发展 时期 。进入新 世纪随着 我国经济飞速发
展 和社会事 业的不断进步 ,全社会 的经济组 织和社会 组织的
内容和形 式出现了众多新情况 ,发生了众多新变化 ,在此情
新时代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的路径探讨

新时代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的路径探讨严永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作者简介:严永祥(198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至2017年,全国各省的共青团改革开始落实,特别是在信息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充斥高校学生的生活环境,现代学生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高校共青团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重视青年学生的所感所想。
一、高职共青团政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重视度不足对很多高职院校而言,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整体学业中最专业的部分,因此多数高职院校的重点在于自身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的教学,而相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有所轻视。
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未来投入工作的快慢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身所学的专业技术,而思政工作往往成效慢,效果不明显。
但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技术和文化的高速革新,学生思政方面的素养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则越来越明显。
知识是力量,但学生的思想政治模式决定了如何使用力量。
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是以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两方面为核心,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培养。
(二)方式方法的表面化现代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很多高职学生对思政工作或共青团的态度是轻视或无视,在校的目的单一地定为快速学习一种技术,以便可以最快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在此前提下,校方思政工作则会被限制,并且对于共青团建设也没有经过专业的研究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通常只是口述了思想政治和共青团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共青团和思想政治的意义,进而导致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逐渐产生消极心态。
当消极心态出现,无论方式方法上如何多元或创新,都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学生思政意识不足在高职院校共青团的建设工作过程中,学生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以往的受教育情况,其次是学生生活环境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化。
试论团建创新对推进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意义

统 的共青 团工 作 和 活 动 在形 式 上 具 有 很 大 的局 限 性, 表 现 为吸 引力 不 够 、 作用力不够 、 影 响力 不 够 、 宣传 力不 够等 。这 主要表 现 在两 个方 面 , 一 是基 层 团组织 的组织模 式单 一 , 随着 高校 办 学 规模 的不 断 扩大 , 高校 所 面对 的青年 团员 群体 愈 来 愈庞 大 。青 年群体 信 息沟通 交 流方式 、 集 结方 式 也 随着 社会 的 发展较 传 统有 了相 当大 的变化 , 自我 表 达 的意识 也 不一样 。但 目前 , 高 校 的基层 团组 织 建设 方 式依 旧 以班 级 团支部 为主来 开展 活 动 , 社 团、 公 寓建 团 , 也 以形 式化 居 多 。二是 基 层 团组 织 的 活动 内容 和 形 式较 为传 统 , 缺 乏创 新性 。主 题 团 日活 动是 团组 织
第 4卷 第 1 3期
2 0 1 5年 5月
教 育观察
S ur v e y o f Ed u c a t i o n
Vo 1 . 4 No . 1 3
/ V l a y . 2 01 5
试 论 团建 创 新 对推 进 高 校 共 青 团组 织 建设 的意 义
黄 琳. 吴 杰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桂林 , 5 4 1 0 0 4 )
[ 摘 要] 高校作为青年知识分子高度 集中的地方, 是我 国共青 团工作的主阵地 , 高校共 青团在全 团 的 建设 中处 于基础 性和 战略性 的地 位 , 举 足轻 重 。近年 来 , 随 着高校 的不 断发展 , 社 会 环境 的 不 断 变化 , 高 校原有的思想政 治教 育模 式受到冲击, 与此 同时, 也给 高校 的共青 团工作 带来新 的机遇和挑 战。新形势
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某高职院校为例

摘要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补充。
高校共青团工作贯穿每一位大学生课余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课堂。
该文从共青团建设的核心工作、基础工作和创新工作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学院共青团品牌建设的实践经验,以期让共青团工作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广大青年。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品牌建设;创新工作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nstruction:The Case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Zhejiang //HUANG ZufenAbstract 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uns through every aspect of every college student’s after-school activities,and it is an im‐portant classroo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row up healthily.Starting with the core work,basic work and innovation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building,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fines the practice of the college’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brand building,so that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ork can better lead and serve the youth.Key word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rand building;innovative projects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
建设青年心目中最有凝聚力的团组织——汽车学院基层团组织特色建设探索

3 . 基层 团组 织 特 色 建 设 案例 下 面 以 汽车 学 院文 艺 团 的建 设 为 优 秀 案 例 介 绍 汽 车 学 院 共 青 团 基层 团组 织 特 色 建设 。 汽车 学院是2 0 1 2 年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新 成 立 的 二 级 学 院, 是 一 个 充 满 活 力 与 朝 气 的新 学 院 。然 而 。 由于 新 学 院 刚 成
汽 车 学 院基 层 团组 织特 色建 设探 索 李冬 云
( 湖 北 职 业 技术 学 院 汽 车学 院 , 湖北 孝 感
1 . 引 言
4 3 2 0 0 0 )
高 校 基 层 团 组织 作 为 高校 共 青 团工 作 的基 础 ,与 广 大 学 生 团员 保 持 最 直 接 、 最 广泛的联 系, 肩 负 团结 教 育 青 年 学 生 . 为 国家 培 养 青 年 建设 人 才 的 重 任 ,是 高 等教 育 的重 要 育 人 基 地。 随着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的不 断深 入 和 形 势 的 不 断变 化 . 很 多 共 青 团的 常 规 做法 面 临挑 战 ,如何 更 有 效 推 动 团 的基 层 组 织 建 设和基层工作 , 增 强 对 广 大青 年 的 吸引 力 和 凝 聚力 ? 我认 为 开 展 特 色 团 支 部建 设 是 一 条 行 之 有 效 之路 。 2 . 实 施 背景 汽 车 学 院 是 湖北 职业 技术 学 院新 成 立 的二 级 学 院 . 目的 是 扩 大 汽 车 专业 在社 会 上 的影 响力 , 将汽车专业做大做强 . 为 湖 北 职 院 的 发 展 作 贡 献 。 作 为 汽 车 学 院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学生团总支工作 , 更应该做得有声有色 , 创 出 品牌 , 服务学生 , 让 每 一 位 生 活 在 汽车 学 院 的学 子 都 以 汽车 学 院为 荣 。 但是 , 理 想是美好的 , 现 实 是 骨感 的 。汽 车学 院刚 成 立 , 学生人数少 , 有 特 长 的 学 生 人 数 不 能 与 其 他人 数 多 的 院 系相 提 并 论 。要 深 入 开 展 丰 富 的 团 组织 活 动 , 牢 固树 立 育 人 思 想 , 用 特 色 团组 织 吸 引学生 参与 , 就要用不 一样的方法 , 有不一样 的思路 , 建 设 不 样的特色团支部。 它 决定 汽车 学 院 共 青 团 的影 响力 、 战斗 力 和生命力。 高 度 重 视 和 切实 加 强 基 层 团 组 织 建设 和基 层 工 作 , 也 是 贯 彻 胡 锦 涛 同 志 重要 讲 话 精 神 的必 然 要 求 .是 应 对 新 挑 战 、 克 服薄 弱 环 节 的 迫 切需 要 。 为 了做 好 这些 工 作 , 学院党委副书记 、 团 总支 书记 和下 面 各 部 门 的 部 长 想 了许 多 。 最后 . 我 们决 心 , 别 人做 的我 们 要 做 , 别 人 没 做 的 我们 也 要 做 。 从 开 学 时 候起 , 各 部 门就 讨 论 并 决 定 了本 工 作 计 划 、 各 项 活动 的活动细则 、 实施 方 案 , 上 交 后 各 部 门讨 论 。 共 同 协 商 实 施 做 到打 有 准 备 的 仗 。方 案 定 下 来 。 具体实施就要靠个部 门 的学 生 发 挥 自身 能 力 了 。 这 时 , 汽 车 学 院的 现 状 显 露 无 遗 . 没 有后备人才 , 太多事情依赖于个别有才能的学生 , 而许 多 学 生 有心而无力 , 干着急 。 要 想 让 学 生 参 与 团总 支 活 动 , 培养他们 , 最 终 在 汽 车 学 院 形 成 团 总 支 强 大 的 凝 聚 力 ,就必 须 开 展 后 备 力量的培养 , 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为 让 汽 车学 院团 总 支 工作 能 够 长 期 稳 定 地 开 展 下 去 ,我们 决定 开展 全 汽 车学 院有 志青 年 文 化 素 养 的 培 养 活 动 。该项 工作 由组 织 部 、 宣传部 、 文艺部 、 社 会社团实践部共同实施 , 不间断地开展下去 , 在 汽 车学 院形 成 种制 度。他们的主要工作是 : ( 1 ) 书法课 堂 ; ( 2 ) 绘 画课 堂 ; ( 3 ) 黑 板 报 板 式 与配 色 教 学 ; ( 4 ) 文艺团训 练 ; ( 5 ) 名 家 电影 欣
略论新形势下高职院学生共青团组织建设

略论新形势下高职院学生共青团组织建设【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管理地位举足轻重。
但在目前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共青团组织还存在部分团员意识不强、田组织活动过于单一、工作灵活性较差等问题。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让团干部责、权相符,并且结合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
【关键词】新形式高职高专共青团组织建设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共青团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团员意识不强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员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大多数是团员,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
然而,部分团员只有在缴纳用费时才意识到自己是团员,学生中的不少团员也认为“团员就是那么回事”。
他们缺乏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政治上进心不强,组织观念薄弱,甚至还有部分团员想要退团,团员意识淡化,先进性难以体现。
(二)基层团支部活动趋于单一化、形式化,缺乏钟对性、持久性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层团支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规划性,团组织一年工作没有自我规划,只搞一些临时性小规模的活动;有些团干部认为团支部活动就是向学校申请经费,搞搞活动娱乐娱乐。
一遇到经费紧张,团组织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
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偏重娱乐性,缺乏教育性和针对性,导致团支部的建设缺乏应有的特色,影响了高校基层团支部职能的发挥。
而有些搞得不错的团支部活动也未能形成传统,没有传承下来。
(三)党建、团建工作衔接不够紧密,“思想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高职类院校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学校实行两年或三年学制教育,而发展党员一般要经历由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的过程,很多预备党员还未转正就已经面临毕业或专升本了。
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还未能切实转变思路,及时把优秀共青团员发展推优;加上对团建工作的重视不够,党建和团建工作经常出现衔接不够紧密甚至脱节的现象。
团员的先进性没有得到彰显,“党团青三人行”的联动机制没有得到实行,团支部“思想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试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着力点

二 、高校共青团建 设要与学风建 设相结合
1
、
2 关 爱 贫 困 学生 , 为他 们 提 供 生 活 、 学 习上 的 关 心和 、
帮助 ;贫 困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更需要得到特别的关爱
扩 大 实 践 阵地 ,拓 展 青 年 实 践 活 动 的 空 间 ,促 进 优
良学风形成: 实践 育人是青年 团员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环 节, 也是共青 团进行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校 基本形成 了以暑期 “ 三下乡”社会实践 和寒假社会实践 ( 调 查) 为主体 、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常规 的社会实践体系 , 通 过对点帮扶等建立 了2 0多个社会实践 基地 ,通过社会实践 , 志愿服务等形式 ,积极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 自觉接 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 爱国主义教育 ,促进 了大学生的全面发
I 青 学 多 化 思 观 、 体的 、 体团 、 l 前 年 生 样 的 想 念 群 结高具青求 i 为 式 成 规 的 化 新 期 构校 需工 匐行 I 方和 长 律 变 对 时 共
作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共青团工作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 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 青年学生 ,实现对青年学生 在思想上的引导上来 ,才能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 ,笔者认 为 ,共青 团建设必须着力于学校育人 目标 ,寻找 自身工作的
切 入点。
一
式来发掘并整合学生社区育人资源 ,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的生 活 习惯 ;积极组织 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元旦 师 生联谊会和春季运 动会等各种文体活动 ,丰富大学生活 ,提 高大学生的生活品味 。通过组 织健康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把 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关注 自身的发展上来,进而 推动优 良学
风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院共青团特色建设
作者:余艳辉崔敏晶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近年来建设情况为例来探讨学院共青团特色建设。
通过对外国语学院团委近年来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对团学工作提出了4点特色性建议,即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内涵;实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行动;实施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精品文化行动。
关键词:共青团;团学;特色建设
一、外国语学院团委近年来建设情况
(一)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
学院团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始终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将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互相结合,依托学院团学组织和各团支部,开展理论学习,以点带面,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先后开展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敢闯敢拼,勇担时代大任,一言一行,争做六有青年”精神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团日活动是团结支部成员,扩大支部影响力,提升成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院团委遵照校团委要求,指导各团支部围绕“创建良好学风,争做先进学生”、“纪念五四运动”、“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爱国、爱家、爱校”、“禁毒防艾”、“消防安全记心中”、“懂法守规,诚信人生”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实现团支部的普遍活跃。
(二)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2016年以来,学院团委坚持以共青团为核心,以学生干部为骨干,融教育引导和服务为一体的组织体系,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逐步建立了与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团建新机制。
制定实施《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切实推动学院共青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到团中央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鼓励全院团员青年参加以提高多方面能力和扩展专业知识为目标的团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吸引最广泛的学生通过参与团学活动,乐在其中,受益其中。
2017年是院团委英语协会成立第九年,目前该协会已成为广大青年学习英语、大胆说英语的平台。
协会每学期举办四期“英语角”活动,同学们广泛参与,活动效果好,在娱乐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水平。
2017年也是学院编辑社“show语”成立第五年,编辑社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院团委的指导下,每年发布两期。
内容涉及学院优秀人物宣传、校园学习和文化建设,在学院青年中有一定影响力。
2016年度,全院有2个团支部、59名共青,团员分别被授予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其中,15泰语A班团支部还被评委全国“活力团支部”。
充分体现了我院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先进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校园活动文化不断繁荣
校园文化活动是引导青年学生加强文化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院团委在过去几年里,认真组织开展了德语文化周、“外研社杯”英语演讲阅读写作大赛、“迎新杯”篮球赛、主题征文比赛、百科知识竞赛、“成才杯”辩论赛、“师生杯”羽毛球赛、体育文化节、啦啦操比赛、宿舍美化大赛、歌手舞蹈大赛、五四歌咏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学习环境。
(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初有成效
近年来,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共建和谐社区、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以及各类青年志愿者行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院团委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参与实践,投身基层建设。
2016年,我院荣获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名。
二、团学工作建设的特色性策略
(一)深化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进一步扩大学院团学工作影响力
团学工作建设有利于学院共青团工作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团学组织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调动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的需要。
经过探索和积淀,院团委初步将团学活动实行积分制,寓意将有形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化为无形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面引导,构建团学活动体系,扩大活动影响力。
要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彻底落实到位,动员最广大的团员青年参与到团学活动中。
(二)繁荣学院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内涵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共青团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
各支部以系为单位,结合系部特点,重点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学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立健全“文化周”团学活动品牌,以学校“多语种文化周”为主体,开展“德语文化周”、“法语一日活动”、“越老缅文化节”、“韩国一日文化节”、“泰国节”、“西班牙文化节”、“日语文化”,进一步规范学院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更具体系化、特色化。
(三)深入实施创新及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行动,有效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培养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共青团服务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支部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
广泛宣传,深入开展、积极动员团员青年参加与科技创新。
以就业创业知识讲座为载体,以“挑战杯”为平台,以语言专业优势为重点,积极备战各级各类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着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能力。
(四)大力实施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精品文化行动,着力增强团员青年实践能力
结合“语言+教育”特点,进一步打造专业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外研社杯”,以此为依托,精细化专业技能文化活动格局,以各专业第一课堂为基础,丰富专业技能文化活动内涵,以达到“强专业、抓技能、练本领”的培养效果。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创新实践方式、丰富实践内容,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院专业背景、学生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
各支部发挥团的组织动员优势,以“三下乡”为有效载体,以“雷锋月”为主要契机,以“龙保小学手牵手”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