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式分红”到“强制分红”透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的异象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及强制分红制度评析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及强制分红制度评析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及强制分红制度评析作者:王慧美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3期【摘要】现金分红作为企业对投资者的回报,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各方参与者所关注的问题,自1990年两所证券交易所创立以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与证监会出台的半强制、强制分红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近年来,通过对市场反应的观察,各方对强制分红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

【关键词】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强制分红一、引言分红是股份公司在赢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它不仅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更是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属于企业的自治行为。

Fama&French (2001)的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股利消失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也呈现出股利支付率低且不分配公司逐年增多等异象(李常青,1999)。

针对逃避分红的现象,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半强制性、强制性股利政策,试图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投资者利益。

强制性股利政策,一般是在已有法律和资本市场都无法促使企业的内部人主动发放现金股利时保护外部股东的一种措施(肖星和陈晓,2002)。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强制分红制度的实施效果提出了质疑。

李常青、魏志华、吴世农(2010)对半强制分红制度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指出此政策干预了企业决策,有“越俎代庖”之嫌,可能使那些确有再融资需求或潜在的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陷入困境。

另外,强制上市公司分红是否能够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尚难断言。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其成因做出分析,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现状和强制分红制度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现状1.现金分红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自1990年两所证券交易所创立以来,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长,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的数量也不断增长,但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分红相关性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分红相关性实证研究

国内有关高管薪酬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关于薪酬 、持股与公司业绩 的相关性 问题 ,包括影响高管薪
收 稿 日期 :20 0 8—1 2 2— 5
作者简介 :周慧琴 (9 4一) 16 ,女 ,河北 承德人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72 ・
周慧琴等 :上市公 司高管薪 酬与企 业分红相关性实证研究
适 当 的高管薪 酬与 企业 分红 有利 于解 决 企 业所 有 者 与 经 营者 之 问 的委 托代 理 问题 ,高 管 薪 酬是 针
对高管的激励进行的 ,是高管效用实现 的重要途径 ,企业分红在对 高管行为产 生监督作用的同时,也 是作为企业中所有者的效用 的实现途径。委托代理理论 的两个基本观点是参与约束 与激励相容约束 , 其中激励相容约束就是委托人效用的最大化 ,是通过代理人效用 的最大化实现 。故企业分红多少受到
二 、相 关研 究
国外对 于高管 薪酬 的研 究 ,12 95年 由 Tus g 等人 得 出企业 高管 报酬 与企业 业绩 之 间的相关 性 asi s n
很小的结论。随后以 Jne 等人 为代表 的学者开始对有关高管薪酬的委托代理问题逐步展开深入的 es n 研 究 ,研究 角度包 括高管 薪酬 的影 响 因素 、高管 薪酬 与企 业业 绩 的敏感 性 分 析 、股权 激 励 效果 、高管 薪酬与代理成本之间关系、工资奖金激励 、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 的影响,对于企业业绩 、规模与高管
企业分 红也有利 于解决 企业 中的所有 者与经 营者 之间 的委 托代理 问题 。
高 管薪酬 与企业分 红都有 利 于解 决 企业 中委托 代 理 问题 ,同时两 者 也是 经 营 者 与所 有 者最 终 从企 业 获得 效用 的体 现形式 ,两者 的关 系 如何 ,是 否具 有相 关性 ,两 者 间 的相关 性 又受 到哪 些 因素 的影 响 等是本 文研究 的 问题 。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背景介绍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过高的高管薪酬不仅有可能导致财务负担过大,而且可能引发公众对公司治理的质疑。

然而,过低的高管薪酬也会造成公司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管人才。

因此,探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2. 问题分析2.1 高管薪酬过高一些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普遍过高,超出了合理范围。

这种现象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高管薪酬会加重公司的财务负担,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次,高管薪酬过高会引发公众对公司治理的质疑,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2.2 高管薪酬过低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过低。

过低的高管薪酬可能导致公司难以留住优秀的高管人才,进而影响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相比于其他行业,高管人员的薪酬普遍偏低,难以吸引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才。

3. 解决对策3.1 设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为了解决高管薪酬过高问题,中国上市公司应当设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这个制度应考虑公司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情况以及高管责任的大小等因素。

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根据高管人员的绩效来确定,激励他们为公司做出贡献,同时避免过高的薪酬水平。

3.2 强化公司治理强化公司治理是解决高管薪酬过高问题的关键。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薪酬审批机制,确保高管薪酬的公平与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和评价,确保他们履行职责,取得符合预期的业绩。

3.3 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管人才,中国上市公司应建立市场化的薪酬体系。

这个体系应参考行业内高管的平均薪酬水平,并根据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进行差异化设定。

此外,为了提高高管人才的稳定性,公司可以考虑引入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

3.4 提高高管人才的专业水平提高高管人才的专业水平是解决高管薪酬过低问题的关键。

中国上市公司应加强培训和学习机会,提供必要的发展平台,帮助高管人才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中国股市现金分红问题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股市现金分红问题的分析与政策建议

资者在 分红 决策 中的利益 分析 ,研 究 了强 制分 红政
策 中可能出现的干扰企业运营的因素,在提出政策
建 议 时针对 该类 因素 进行 控制 和规 避 。
三、 我 国 现 金 分 红存 在 的 问题
( 一) 我 国股 利 分配基 本情 况
1 7
中 国股 市 现 金 分 红 问 题 的分 析 与 政 策 建 议
直接作为高管薪酬。
( 二) 国外发 达证 券 市场的股 利分 配情 况
股票股利 : 以股票形式支付股利 。 转 增股 本 : 从 公 司 资本 公 积金 中拿 出一 定 比例 折算 成 股份 , 按照一 定 比例分 配给 股东 。 混合股利 : 将现金 , 送红股 , 公积金转增股本混
了我 国股 利 分 配 存 在 的 主要 异 常 表 现 , 分 析 了造 成 这 些 问题 的 基 本 原 因 , 针对证监会 “ 强制 分 红 ” 新规 ,
并参考 国外发达证券 市场分红 制度规 定 , 提 出了对 中国分红政策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 现金分红 ; 强制 分 红政 策 ; 国外 分 红 制 度 中图分类号 : F 8 3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3 9 2 ( 2 0 1 4) 0 6 — 0 0 1 7 — 0 3
股利分 配制度使 上市公 司维 持恰 当 的留存 收益 , 激发 投 资者热 隋, 使股 市获得长期 稳定发展 机会 。 引 用文 献 大 都 通过 数 据 分 析 , 注 意 到 了我 国上 市公 司 股 利分 配 的 随 意性 , 并 引用 了信 号 理论 来 说 明股 利 发 放对 投 资 者 的心 理 作 用 。信 号 理 论认 为 ,

“中国式分红”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式分红”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公 司 中 表 现 十 分 突 出 .上 市 公 司 并 没 有 将 所 获 得 的 利 润 回馈 给 为 自己 正 常 运 营 提 供 资 金 的 众 多 股 东 .而 是 通 过 将 利 润 转 变 为 公 司 管理 者 的薪 酬 来 激 励 管 理 者 。
在 成熟 的 资本 市 场 中 . 绩 优 良的上 市 公 司更 愿 意 将 利 润 以 业 现 金 的 方式 派发 给 自己 的股 东 . 为这 可 以 向投 资 者 传 递 出一 个 因
作 者 简 介 : 明 , 国政 法 大 学研 究 生 院 法 学 院 法律 与 经 济 专 业 徐 中
4 9


谶 。 。
谶 | 瓣 一 。 _'一 。 谶 √ 。 。一_ l 一
态度 极 其 吝啬 , 这 并 不 代 表 公 司 自身缺 乏现 金 分 红 的文 化 。有 但 中国 联 通 四个 在 中 国处 于垄 断 性 地 位 的 上 市 公 司 为 例 ,这 四 家 题 得 到 了 监 管 部 门 更 多 的 重 视 和 关 注 , “ 国式 分 红 ” 向 合 使 中 趋 公司从 20 0 5到 2 0 0 8年 之 间 海 外 分 红 总 额 超 过 了 10 0 0亿 美 元 . 理 化 的 进 程 可 以 从 以 下 几 个方 面人 手 。 1 力 营造 股 市新 文 化 . 努 约合 人 民 币 60 0 0亿 ~ 0 0亿 元 : 中 国 A 股 的 全部 上 市 公 司 , 70 而 在
“中 国 式 分 红 ” 现 状 特 点 、 因 分 析 及 对 策 建 议 的 原
徐 珀
( 中国政 法大 学研究生 院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 : 2 F7 文 献标识码 : A
北京 1 0 8 ) 0 0 8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5 0 4 — 2 10— 2 X2 1) — 0 9 0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

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的研究作者:任笑笑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9期; 【摘要】文章基于央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视角,选取2010~2014年我国央企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数据,对高管薪酬与分红、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高管持股比例以及企业规模对高管薪酬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企业分红对高管薪酬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营业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管薪酬,对其有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央企业 ;高管薪酬 ;分红 ;经营业绩一、引言央企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出的央企上市公司高管的百万年薪,如桃花顺公布的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高达869.7万的年度薪酬等,其薪酬制度饱受质疑。

国资委曾在2003年底发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央企负责人的薪酬与企业绩效挂钩,这本是央企制度改革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央企高管薪酬与绩效成绩之间并不呈现有效的同向变动关系,甚至会出现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央企高管薪酬不降反增的倒挂现象。

现代企业的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两权分离,基于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同时也引起了代理问题。

由于管理层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管理者的抽组行为,例如管理者通过操纵会计盈余来攝取利益等,而股东对于管理者的监督有限,因此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最优契约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将高管薪酬与企业的经营绩效联系在一起,根据高级管理人员治理下的企业业绩而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

学者们又在最优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表现为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强正相关、不相关和弱相关等。

有效的薪酬契约是协调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重要工具,那么企业分红是否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呢?假定在企业自有现金流一定的情况下,高管是否会倾向于减少对股东的分红而使其获得更多的报酬?这一问题有待探讨。

从_中国式分红_到_强制分红_透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的异象

从_中国式分红_到_强制分红_透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的异象

■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3期序号代码公司名称高管年度报酬(万元)同比增幅(%)净利润增幅(%)股东分红1000587.SZ 凤凰股份324.96680.78-36.710.002600882.SH 格力地产293.20161.51-38.720.003600537.SH 保定天鹅155.51156.96-14.560.004000815.SZ 新五丰476.14119.84-31.880.005000856.SZ 美利纸业176.2398.97-1548.940.00表12010年高管薪酬增长前5名公司(股东分红为0)中国股市21年来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但其结构性缺陷也为中外金融家高度关注,其中,上市公司分红制度作为衡量股市吸引力的重要标志,越来越成为一个广泛的共识。

众所周知,由于中国股市长期“重融资,轻回报”,以至很多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相对淡薄,纷纷充当股市“铁公鸡”。

据统计,2010年我国A 股市场有近三成的公司“一毛不拔”,明明不差钱,就是不分红;与此同时,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对天价高管实行“限薪”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投资者的共识,继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布“限薪令”之后,我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现象对我国股市的危害性,限定国有金融类高管的年薪。

由此可见,高管薪酬的不合理不仅伤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中国股市的长远利益。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的二者背离据统计,我国A 股上市公司仅2010年既不现金分红、也不送股的企业就高达79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到2010年末,上市时间超过5年、且5年内从未进行过分红的个股已高达414家,连续10年以上没有分红的“极端吝啬”企业也多达数十家。

本文试列举2010年高管薪酬增长列前5名的公司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显示,2010年各公司的净利润较0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公司高管薪酬总额却出现大幅度增加。

其中增幅最大的要属凤凰股份(600716),2010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速度为-36.71%,在这种业绩不佳的情况下高管总薪酬却高达324.96万元,是2009年的高管薪酬总额的7.8倍;而净利润同比下降最多的是美利纸业(000856),其净利润同比减少1548.94%,而公司高管年度报酬总额却增长近一倍,出现了严重的高管薪酬与股东分红不对等现象。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作者:张红昌来源:《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01期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高管激励方面主要存在与业绩脱离、行业差距显著、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

这既有公司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业绩评价体系设计不完善等内部原因,也有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外部原因。

为此,必须通过采取优化高管激励计划、完善公司内部监管等措施,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更加有效。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薪酬激励非薪酬激励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也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但收入分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根据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2012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均在0.47以上,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远超0.4的国际警戒线。

2008年达到0.491的最高位,逼近0.5的收入差距悬殊线。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人们对收入分配不满的因素之一就是上市公司高管的“天价”薪酬。

2011年,我国有23名上市公司高管税前年薪超过500万元,其中中信证券的副董事长殷可以1600万元的税前年薪位居榜首。

而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42452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24556元。

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本来是一种激励手段,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天价”薪酬除了拉大居民收入差距外,并未真正起到激励高管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公司业绩的目的。

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分为薪酬激励和非薪酬激励两种方式。

薪酬激励又可以分为薪资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

高管的薪资包括固定工资、风险收入、奖金和福利等四项内容;分配给高管的股权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业绩股票。

非薪酬激励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制度激励和文化激励两个方面。

制度激励包括组织设计与授权机制、公司决策机制以及企业高管的业绩考核策略等;文化激励主要是通过构造符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塑造高管,来潜移默化地影响高管,同时,企业应当使高管的尊重感、成就感、归属感、支配感等得到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式分红”到“强制分红”:透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东
分红的异象
作者:吴梦云, 潘磊
作者单位:吴梦云(南京大学;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潘磊(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刊名:
现代管理科学
英文刊名: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2012(3)
1.聂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强制现金分红的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研究[期刊论文]-浙江金融2012(5)
2.皮海洲强制分红难治中国股市“圈钱病”[期刊论文]-武汉金融2011(12)
3.吴佳强制分红:解药还是毒药[期刊论文]-商周刊2012(9)
4.王祥胜分红开启制度红利[期刊论文]-理财2012(1)
5.肖霄我国上市公司的不分红现象及其解决[期刊论文]-才智2012(2)
6.徐玥“中国式分红”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大观周刊2012(19)
7.卓丽洪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新经济导刊2012(3)
8.张骜宇.苗琦.马明哲.马瑞.陈久盈浅析强制分红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2)
9.兰日旭.李书杰中国A股市场与股民的投资行为——基于1990—2010年上市公司分红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2)
10.黄明破解分红难题[期刊论文]-中国经济信息2012(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dglkx20120301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