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要)

合集下载

1999年环统

1999年环统

综述1999 年,我国继续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大力推进“一控双达标”工作,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继续减少。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工业废气中烟尘和粉尘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均比上年低10%以上。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加快,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比重继续加大,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

同时,近两年国家为拉动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一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使城市生活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生活污水中COD 排放量增长的幅度低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的幅度,城市生活中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分别比上年降低了20%和25.7%。

本年度全国12 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1998 年平均下降13.3%,均在国家2000 年总量控制计划目标之内。

1999 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823.2 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增加了 5.0%;老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比上年增加了25.2%,其中用于治理废水的资金占投入总量的45.1%,是自1997 年以来继续保持的高比例投入年;新建项目“三同时”污染治理投资191.6 亿元,比上年增加34.9%。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达到历年来的最高值,约占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

1一、 全国环境统计概要1 .废水1 .1 全国废水排放情况1999 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 401 亿吨,比上年增加 1.5%。

废水中 COD 排放 量 1389 万吨,比上年减少 7.2%。

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203.8亿吨,占废水排 放总量的50.8%(1998 年占 49.3%,1997 年占 45.5%)。

生活污水排放量比上年 增加 9 亿吨,增加了4.6%。

生活污水中COD 排放量 697.2 万吨,占 COD 排放总 量的 50.2%(1998 年占 46.4%,1997 年占 38.9 %);生活 COD 排放量比上年增加 2.2 万吨,增加了0.3%。

1989年中国情况状态公报[宝典]

1989年中国情况状态公报[宝典]

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现将198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告如下:一、环境污染状况(一)大气环境我国大气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人中城市。

城市大气污染为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据全国统计和监测,1989年烟尘排放量力13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氧化硫排放量力1564万吨,较上年略有增加。

城市大气污染冬、春季较重,夏、秋季较轻。

北方城市烟尘污染较重,南方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重。

据国家大气质量监测网监测,1989年全国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32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52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18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37%,加重的城市占3%,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全国城市二氧化硫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0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93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119微克/立方米。

与上年相比,污染减轻的城市占4%,加重的城市占4%,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超标城市数的比重由14%上升到16%,其中,北方城市超标为11%,南方城市超标为21%。

大部分城市冬季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日均值超标的北方城市为43%,南方城市为29%,同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区无明显变化,但酸雨区面积扩大。

(二)水环境我国大江大河水质基本良好,流经城市的河段污染较重。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次是耗氧有机物和挥发酚。

生活污水、工业废渣、矿业开采、农业生产等也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据全国统计,198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力252亿吨,较上年减少16 亿吨,下降6%。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汞、铜、铅、六价铬)的排放量为2089吨,比上年下降5%,砷排放量力1281吨,比上年下降16%,氰化物排放量力4468吨,比上年下降8%,酚排放量力7613吨,比上年下降4%,石油类排放量力71051吨,比上年下降8%。

据国家水质监测网监测,1989年流经城市的河流仍然存在岸边污染带,局部水体污染严重,72%的纳污河段各项污染物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国内清洁生产发展概况

国内清洁生产发展概况

国内清洁生产发展概况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提出工业污染要防患于未然。

80年代在工业界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取得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决定性进展,90年代以来强化市容环保立法,在工业界大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不合理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关、停、禁、改、转”的工作方针。

1992年,国务院批准外交部和国家环保局的《关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

1993年,国家环保局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并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在全国推行。

1994年中国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关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单独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的领域。

1995年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增加了清洁生产方面的内容。

修订案条款中规定“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要求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防治法(修订案)》中,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999年,国家经贸委确定了5个行业(冶金、石化、化工、轻工、纺织)、10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作为清洁生产试点。

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布了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从此进入依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新阶段,预示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目录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耕地/土地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自然灾害专栏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环境政策与法制西部地区坡耕地生态退耕调查评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农村改水、改厕环境保护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实施封山禁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综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于2003年5月29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解振华(签字)二00三年五月三十日中央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见第3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代表。

2002年,中央连续第六次在“两会”期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并就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世纪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环境保护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国务院在年初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明确了“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6.45‰的形势下,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维持在上年水平。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有所削减;“33211”重点治理工程继续推进,“三河三湖”水质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但生态形势不容乐观。

199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0年

199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0年

199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环境状况(一)环境污染状况1、大气1990年,我国大、中城市大气污染较重,小城镇大气污染有加重趋势。

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包括乡镇工业)为8.5万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9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324万吨、781万吨,较上年有所下降。

1990年,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387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475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268微克/立方米。

总悬浮微粒污染严重的城市为石家庄、南充、吉林、乌鲁木齐、洛阳和唐山。

城市大气二氧化硫污染南方重于北方,污染严重的城市为重庆、贵阳、宜宾、南充、石家庄、青岛和乌鲁木齐。

城市氮氧化物年日均值的平均值为42 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为4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为38微克/立方米。

我国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但有扩大的趋势,西南和华南地区较为严重。

2、水1990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不包括乡镇工业)为354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9亿吨,比上年下降1.4%;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5 亿吨,比上年增长 4.0%。

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为708万吨,比上年增长4.3%;重金属(汞、镉、铅和六价铬)排放量为2189吨,比上年增长4.7%;砷排放量为1226吨,比上年下降4.4%;氰化物排放量为3891吨,比上年下降12.9%;挥发性酚排放量为9325吨,比上年增长22.5%;石油类排放量为66560吨,比上年下降6.3%。

1990主,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在沿岸城市排污口附近存在长度不等的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耗氧有机物和挥发性酚。

黄河干流水质良好,与上年相比无显著变化,主要污染物是悬浮物、石油类、砷、铜和耗氧有机物。

珠江水系上游水质良好,珠江广州段、柳江柳州段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是氨氮、耗氧有机物、悬浮物和亚硝酸盐氮。

199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公布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综述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不仅本世纪最后这几年要抓得很紧,下个世纪也要抓得很紧,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抓得很紧。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进展,环境保护投资显著增加,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市被列为国家污染治理的重点城市。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

但是,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中国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1998年发生了洪水、赤潮和沙尘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水环境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

1998年,废水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水体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

由于气候异常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依然匮乏。

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对地表水的影响日趋严重。

从全国范围来看,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

199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95亿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4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0%和14.7%;生活污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1%,生活污水COD 排放量占COD 排放总量的46.2%,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详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发布日期】1994.05.20【实施日期】1994.05.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将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告如下:一、环境状况(一)环境污染状况1.大气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

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太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

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年月均值在4.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太原。

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1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

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

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

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

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1999年度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1999年度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1999年度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及工作情况的通报【法规类别】环境保护【发文字号】环发[2000]143号【发布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发布日期】2000.07.13【实施日期】2000.07.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公布1999年度46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及工作情况的通报(环发[2000]143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6个城市人民政府:1999年度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下简称“城考”)工作经过各城市人民政府和省级环保部门审核、国家环保总局审定,现予以公布(见附件),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在城考国家考核城市中,包括厦门、深圳、珠海、大连、烟台、海口、汕头和苏州8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9年度城考结果中,这8个城市得分名列前茅。

表明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是扎实的,仍具先进性和模范作用。

与1998年度城考结果相比,46个重点城市平均分77.21分,平均增分3.07分,其中环境质量平均得分24.09分,污染控制平均得分21.37分,环境建设平均得分16.71分,环境管理平均得分15.43分。

济南、南京、昆明、哈尔滨、青岛、西安、福州、合肥、兰州、西宁城考成绩显著,增分幅度较大,南京、西安、济南、昆明、连云港等城市名次上升较快。

二、工作成效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46个考核城市TSP和SO2浓度年日均值比1998年有所下降,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上升约2%,Nox、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平均值与1998年相比略有好转。

城市环境保护投资继续增加 1998年46个重点考核城市环保投资指数平均为1.82%,1999年上升为2.04%,其中:25个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超过2.0%,占考核城市数的54.3%,低于1.5%的城市有6个,占考核城市数的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要)【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发布日期】2000.06.01【实施日期】2000.06.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摘要)(2000年6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已经2000年5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2000年6月1日目录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工业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耕地/土地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1999年,中国政府加大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继续采取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按功能达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滇池和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阶段任务,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据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全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污染程度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相当多的城市水、气、声、土壤环境污染仍较严重,农村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

水环境状况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主要水系长江流域干流水质良好。

31个水质监测断面主要污染指标均达到Ⅱ至Ⅲ类水质。

主要一级支流汉江达Ⅰ至Ⅱ类水质;嘉陵江达Ⅱ至Ⅲ类水质,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4条河流达Ⅱ至Ⅳ类水质。

三峡库区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5个断面为Ⅱ类水质,2个断面为Ⅲ类水质。

黄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的双重压力。

1999年黄河累计断流42天,比上年减少95天。

114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8.4%,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3.1%。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等。

主要支流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污染严重。

珠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

4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干流Ⅲ类、Ⅳ类水质断面各占50.0%,西江87.0%的断面为Ⅱ类水质,北江各断面为Ⅱ至Ⅲ类水质,东江90.0%的断面为Ⅱ类水质,干流广州段污染相对较重。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

松花江流域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干流1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Ⅱ至Ⅲ类水质断面占17.6%,Ⅳ类占70.6%。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淮河流域干流基本以Ⅲ类水质为主,支流以Ⅳ类至劣Ⅴ类水质为主,河流省界断面以Ⅴ类及劣Ⅴ类水质为主。

1999年度因降雨量偏小,水质略差于上年。

淮河流域的79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达56.2%,符合Ⅳ类水质达43.8%,主要污染指标为非离子氨(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海河流域污染严重。

171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符合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1.5%,Ⅳ类比例为8.8%,Ⅴ类及劣Ⅴ类比例为49.7%,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

辽河流域污染严重。

5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劣Ⅴ类占69.3%(干流15个断面中劣Ⅴ类比例高达86.7%),浑河沈阳段、大辽河铁岭段和太子河鞍山段污染尤为突出。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浙闽片河流浙闽片河流总体水质良好。

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河段占71.0%,其中,Ⅰ类水质为6.0%,Ⅱ类水质为24.0%,Ⅲ类水质为41.0%。

在29.0%的污染河段中,Ⅳ类水质为16.0%,Ⅴ类水质为9.0%,劣Ⅴ类水质为4.0%。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金华江和衢江污染相对较重。

内陆河流内陆片河流污染较轻,93.0%的评价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的河段占17.0%,Ⅱ类水质42.0%,Ⅲ类水质34.0%;7.0%的污染河段中,Ⅳ类水质的河段占5.0%,Ⅴ类水质占2.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等。

城市河段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141个国控城市河段中,36.2%的城市河段为Ⅰ至Ⅲ类水质,63.8%的城市河段为Ⅳ至劣Ⅴ类水质。

其中,47个环保重点城市(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典型水域中,19.2%的水域为Ⅱ类水质,14.9%为Ⅲ类水质,25.5%为Ⅳ类水质,10.6%为Ⅴ类水质,29.8%为劣Ⅴ类水质。

华东地区和长江、黄河沿岸城市地表水因地表径流较大而水质较好,海河、辽河等沿岸的城市地表水水质较差。

各城市典型水域仍以氨氮和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等。

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顺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和长江。

与上年相比,海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约10个百分点;淮河因径流量偏小导致有机污染加重;黄河干流水质略有好转;珠江水质略变差;长江、松花江和辽河水质变化不大。

大型淡水湖泊太湖流域全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101个水质监测点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65.4%,Ⅱ至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仅为34.6%。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滇池流域富营养化依然严重。

13个水质监测点均属劣Ⅴ类,氮、磷污染十分突出,从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两项指标看,其水质分别达Ⅳ类和Ⅴ类。

巢湖流域1999年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后,营养状态指数有所下降,但仍属富营养状态。

湖体11个水质监测点中,7个属Ⅴ类和劣Ⅴ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洱海水质良好,博斯腾湖、镜泊湖、松花湖、兴凯湖水质尚可,洞庭湖、洪泽湖水质较差,白洋淀污染较重。

大型水库北京密云、辽宁大伙房、天津于桥、湖北丹江口、合肥董铺、青岛崂山、烟台门楼、汉中石门和杭州新安江9座大型水库中,于桥、董铺和崂山水库为Ⅲ类水质,其它6座水库为Ⅱ类水质,大型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新安江、丹江口和密云水库处于贫营养状态,其它6座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九座大型水库相对污染程度由重至轻顺序为:董铺、于桥、崂山、石门、门楼、大伙房、密云、新安江、丹江口。

与上年相比,大型水库水质变化不大。

地下水我国地下水资源分布地区差异明显,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贫乏。

部分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已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999年由于降水量偏少,北京、山东、河南、内蒙古、安徽、广东和广西七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以下降为主;吉林省、上海市、浙江省和四川省地下水水位以上升为主;陕西、甘肃、江苏和西藏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有升有降。

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主要污染指标有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铁和锰、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pH值等。

地下水水质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999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01亿吨,比上年增加6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7亿吨,比上年减少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10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38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692万吨,生活废水中COD排放量697万吨。

1999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为87.2%,与上年持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6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和排放达标率为91.1%和72.1%,比上年分别提高了2.9和5.1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开始实施在新闻媒体公布了上述两流域重点污染源名单,加强舆论监督。

其中海河流域1591家重点污染源中,811家已经完成了治理任务,待验收149家,235家污染治理设施正在建设,未动工98家,停产298家;辽河流域707家重点污染源中,394家已经完成了治理任务,待验收14家,92家污染治理设施正在建设,未动工126家,停产81家。

滇池流域污染源达标排放为确保“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成功,国务院《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确定了1999年5月1日前所有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滇池景观明显改善的治理阶段目标。

到当年4月底,全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44家重点污染源中,有142家完成治理任务,另2家被责令停产治理,实现了“规划”的要求;滇池草海底泥疏浚一期工程已完成,疏挖面积2.88平方公里,共疏挖底泥424万立方米;流域内已建成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36.5万吨/日。

巢湖流域污染源达标排放到1999年底,全流域日排废水量100吨以上的109家重点污染源中,治理达标的90家,破产、转产、搬迁的18家,污染治理设施调试1家,达标率为99%。

海洋环境1999年,我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严重,近海环境状况总体较差,海洋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状况近岸海域水质我国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

据近海368个站位的监测结果,1999年中国近岸海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