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小题。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作为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道德记忆显示的是人类具有记忆其道德生活经历的思维能力。

人类在过去的时间里追求道德和践行道德,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构成道德生活经历,并在其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或印记,从而使其拥有了道德记忆。

道德记忆的主体是人类,但由于人类总是同时以“个体人”和“集体人”的身份存在,道德记忆可以区分为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个人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它发生在个人身上。

作为道德记忆的现实主体,个人对个体道德记忆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会,对它存在的实在性、主要功能、价值维度等也有最全面、最系统的认识。

集体道德记忆主要是关于集体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人类以家庭、民族、团队、国家等集体形式为载体展现出来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的发生机制不同于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是通过个人头脑所具有的记忆功能来发挥作用的,因此,具有正常记忆思维能力的人都可能具有个体道德记忆。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和运作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个人必须具备正常的记忆思维能力,但它还会受到个人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的深刻影响。

一个人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深刻地影响着个体道德记忆的内容和方式,并使个体道德记忆具有选择性特征。

集体道德记忆需要通过人类集体的“头脑”来发挥作用,但这种“头脑”是一种抽象物。

它是由从属于人类集体的所有个人的“头脑”整合、统一而成的;因此,它是基于集体性记忆思维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记忆。

集体道德记忆也是选择性的,因为一个集体愿意记忆什么和不愿意记忆什么,这是由集体道德记忆思维的意向性决定的。

在个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个人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在集体道德记忆的框架内,集体主导着所有的道德记忆思维活动。

个体道德记忆发生的时候,个人是主动的,他的道德记忆思维能力和意向性是人类道德记忆思维活动的支配力量。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1、D2、C3、B4、A5、D6、A7、A8.选C. A缺少主语 B 两面对一面,前面是“有没有〞,后面是“关键是〞D“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9.选B.A项中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是一个选择问句,问号只保留最后一个,前面的问号改为逗号。

C项的后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D项的顿号去掉。

10.选D A项把句号放在师傅后 B项去掉省略号 C项把绝技后的句号改为分号二、课内文言文11、B 12、C 13 C 14 D三、课外文言文15、答案:B.缴纳〔赋税〕。

我们今天还会使用“完税〞一词. A.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延〞解释为“延请〞,出现在《桃花源记》“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D.比:连续,接连16、答案:D.于,被。

A.而,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后一句与近年高考广东卷10小题D第二句一样。

B.以,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用.C.之,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7、答案:C.理由见参考译文。

18、答案:B.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

19、断句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参考译文: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爱惜长养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够互相帮助。

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不需贡税给朝廷,这仍然是古代才做得到的啊!可惜如今却没有这样的时机!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樣;而穷苦百姓的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的脑、要抽他的髓一样。

那些当官吏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的处罚,內心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之老百姓的怨恨吧!〞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叫他們了。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霁(jì)城隅(yú)愤懑(mǎn)下咽(yàn)B.遗(wèi)施渌(lù)水怆(qiàng)然愆(yán)期C.嗔(chēn)目画舫(fǎng)渚(zhǔ)洲锲(qiè)而不舍D.迸(bìng)裂剡(shàn)溪商贾(jiǎ)机杼(zh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绸缪凋谢朦胧怄心沥血B.缥缈跌宕隐逸面面相觑C.留滞澜干阴霾真率稚气D.剽窃言迄凌厉切中肯綮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A.战士们奋力扑火,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肤,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无论学习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一帆风顺。

D.这首诗已经融入了历史和文学,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沙龙的病虽然给以色列的政治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但是也影响到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

B.世界两大飞机制造商正陷入激烈的争执,双方的焦点集中在一架几乎全由加固塑料制成的新客机的安全。

C.中国人暂时无法在认真仔细和想象创新两方面赶日超美,但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灵活,以己之长攻二者之短。

D.在一个崇尚无纸化的时代里,网络出版商发现,平面媒体的存在有助于加强网络媒体的可信度的原因.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良友香茗,幽窗默对,难免使人心中生出感慨。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结束一个漫长的暑假,再次与同学们相逢,别提有多开心了。

C.每逢周末,公园里总是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人们都要从中获得与大自然的片刻亲近。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调研月考测试题.doc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调研月考测试题.doc

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调研月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滞留(zhì ) 抽噎(yē) 拮据(jí) 层累(lěi) B.扶掖( yè ) 亵渎( xiè) 脚踝(huái) 相契(qiè) C.佝偻(gōu) 骈进(pián) 煞白shà别墅(shù) D. 恣睢(suī) 睿智(ruì) 栈桥(jiàn) 庸碌(yō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2分) A.凌驾断章取义黎民百姓廊然无累B.宽恕一抔黄土刻骨名心涕泗横流 C.陨落怒不可竭恼羞成怒媚上欺下 D.秘诀心无旁骛强聒不舍重蹈覆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为一名公务员,最要紧的一点是恪尽职守。

B.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气吞斗牛的气概。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贝壳不为人知的血和泪造就了一颗颗无与伦比的璀璨珍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

B.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能否根治学生沉迷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晚年的他,仍然经历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下列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2分) 山东省平邑县一同志来信反映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②金钱的多少③表示着人情的轻重④礼品的贵贱⑤显示出关系的亲疏⑥6、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5)《商山早行》中写游子客居异乡,早行所见清冷景象的句子是,(6)《观刈麦》中表现劳动者劳作艰辛的句子是,。

高二年语文第二次月考.doc

高二年语文第二次月考.doc

高二年语文第二次月考一、(30分,每小题3×10分)1、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踯躅(chí)徘徊(huí)羽扇纶巾(guān)体无咎言(jiù)B、当(dāng)与秦相较瑰(guī)怪守拙(zhuō)吐哺(bǔ)C、铿然有声(kēng)阡(qiān)陌穴罅(xiè)城隅(ǒu)D、剡(shàn)溪訇(hōng)然迁谪(zhé)嘲哳(zhā)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断)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⑤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云霞明灭或可睹 B.凡六百一十六言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凡百元首,承天景命C.歌以赠之 D.转徙于江湖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于此4.下面对各句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对此欲倒东南倾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云青青兮欲雨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樯橹灰飞烟灭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C.①⑤/②/③④ D.①⑤/②③/④5.与“石之铿然有相声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此余之所得 B.马之千里者C.古之人不余欺 D.臣之壮犹不如人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C、律诗属于近体诗,一般有八句,每两句称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有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文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努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

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

C项“‘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虽对立存在”表述错误,属于无中生有。

原文第四段只是客观介绍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种精神,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

故选C。

2.B。

B项,“突出了‘明德’精神的发展变化”表述错误,本文选自《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明德”精神的内涵以及特点,但并未突出“明德”精神的发展变化。

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3.B。

A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C项,“实质上是古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核精神,它体现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价值观之中”错误,原文“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凝练于其中的基本精神数千年来熠熠生辉、不断发扬光大”,表明“明德”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性,包括中国的古代和现代,选项曲解文意。

D项,“明明德”“目的是在我国道德建设中强调个体要有宽厚友善的道德品格和广阔胸襟”属无中生有。

故选B。

4.B。

B项,“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源地地区”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选项曲解文意。

“自然疫源地地区”应是受自然规律制约。

故选B。

5.A。

B项,“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选项曲解文意。

C项,“广大民众……,就能够完全阻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选项以偏概全。

D项,“需要转变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说法有误。

原文中说的是“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选项随意删减词语,曲解文意。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8页,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沟壑.(hè)舳舻..(zhúlú)桂棹.(zhuó)兰桨倚歌和.(hè)之B.睿.(ruì)智贬谪.(zhé)锵.(jiāng)鸣金石负土累.(lěi)石C.祭奠.(diàn)尚飨.(xiǎng)箍.(kū)桶不省.(xǐng)所怙D.咂.摸(zā)庾.毙(yǔ)寒伧.(chen)面面相觑.(qù)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放诞沧海一粟察言观色怨天尤人B.笑靥犄角之势优柔寡断暴虎冯河C.市侩消声匿迹真知灼见纨跨子弟D.贬谪未雨绸缪刚愎自用蜂涌而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②他(陈奂生)出得门来,再无别的念头,直奔百货公司,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而去。

③面对生活,我们也时常碰到陈奂生式的尴尬,也时常作出陈奂生式的对策,去应付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处境。

这些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出在吃穿方面,精神、思想、观念和价值层次上的。

所以我们忘不了他,他是我们这个新旧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同时还是一个难以言清、难以消除的隐在的痛。

A.摆出悠然不但而是B.拿出欣然不仅也是C.排出飘然不只而是D.掏出悻然不过也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将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新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B. 1941年7月9日,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简化汉字的始作俑者....陆费逵病逝于香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山区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的一项是()A . ①当(应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用(因为)心一也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B . ①余嘉(赞赏)其能行古道②缘(沿着)染溪,斫榛莽③盖(用在句首,表推测大概)失强援,不能独完C .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②苏子愀然,正襟危(端正)坐③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D . ①直走咸阳(趋)②士大夫之族(家族)③使秦复爱(爱护)六国之人2. (2分) (2018高二上·嘉兴期中) 下列句子划线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 吾得兄事之B . 左右欲刃相如C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 . 雨泽下注3. (2分) (2018高一上·泰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的“于”,与“多于机上之工女”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赵尝五战于秦B . 青,取之于蓝C . 其势弱于秦D . 辇来于秦4. (2分)对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 . 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

B . 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

C . 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攘(忍受)诟(耻辱)。

D . 余虽(即使)好(爱慕,崇尚)修姱以鞿羁,謇朝谇而夕替(贬黜)。

5. (2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末)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不能容于远近B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 吾属今为之虏矣D . 如今人方为刀俎6. (2分)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 籍贯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 籍贯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 书房名籍贯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 籍贯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7. (6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关、技艺精湛而________。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________,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

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自然气息浓厚。

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________的一大特色。

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

不仅如此,在追求实用价值方面,(),装饰性与实用性________,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声名鹊起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得益彰B . 声名鹊起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辅相成C . 闻名遐迩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辅相成D . 闻名遐迩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得益彰(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 . 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 . 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D . 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B . 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C . 东阳木雕采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D . 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8. (6分)(2017·铜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笑说蟹文之灾流沙河老夫银行排队,恭缴电、气、话之三费。

站立久了心烦,不免游目四顾,用以杀死时间(Kill﹣time就是汉语说的“消遣”)。

忽睹一妇,夏衫华丽,背绣英文曰Special lady,即特殊太太,不禁莞尔,心情为之一振。

乃自思忖:“既然特殊,又何必来排队?”一自国门乍开,英语涌入,其势滔滔,不可逆挡。

要现代化,要和先进文化接轨,就得容之纳之。

道理大家明白,何须我来饶舌。

但窃以为被动容纳的同时,也该主动疏之导之,莫让蟹行文字泛滥成灾才好。

所谓泛滥成灾,别以为指的是“特殊太太”之类。

笑话罢了,那不算啥。

我指的是考试。

学生要考英语,考吧。

读硕士读博士而研究古汉语者,或中国古史者,或中共党史者,也非考英语不可吗?争取当公务员之非涉外事者,也要考英语吗?各行各界评专业职称,也要考英语吗?是不是太看重英文了?英文应该学,但不能都去学waiter英语,一辈子做低级舌人,侍候商董,至多爬上洋买办的阶梯。

试看今日外文系的,几人能译学术著作。

听他口语多么地道,不过高等waiter罢了。

《颜氏家训•教子篇》云:“齐朝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观今鉴古,人情不二。

我心窃忧之,有不忍言者。

更值得忧心的是汉语。

早在英语高烧之前,译体文风已经常见报刊文字。

今则变本加厉,坏我汉语生态,竟造出这样笨拙的译体病句来。

胪列如下,请共赏之。

这本书已被我读过了。

(这本书我读过了)当我早晨起床的时候。

(早晨我起床时)作为政协委员的我。

(我当政协委员)浙江女子似乎就像花朵般的娇艳。

(越女如花)我出门去的同时,看见他正在哭着。

(我出门,见他在哭)必须加以严厉的惩办。

(必须严办)你有吃过午饭了吗?(你吃午饭了吗)对我说来,她是我的妻子。

(她是我妻)译体恶风劲吹,从大作家到小学生,同受其愚弄而懵然不觉。

更可怕的是报刊上一窝蜂去学洋,还觉得有趣,真要教前辈大师们,鲁胡老梁沈赵,地下同声一哭。

写到这里,猛想起余光中。

他是外文系老教授,一辈子弄外文。

看看他笔下吧,食洋而化为中华的灵与肉,那文字多纯粹,多典雅,多准确,多活泼。

蟹文透过译体病句侵入报刊,我们拿啥武器去抵抗呢?我答:拿文言文。

这武器能逢长化短,逢繁化简,逢深化浅,逢晦化显。

笔下仍写现代汉语,但应掌握传统文言,择其铦利者而用之。

必如此,方不至于被蟹文的语法攻占了我们的头脑笔下,杂交出怪胎来。

不是教人排外,是用自家之本,赚取他家之长。

若相反,便是自家无主,尽拾别人的敝屣了。

各种洋文不滥用,择地而用之,那是必要的。

见洋文而反感,义和团心态,贻祸邦国,愚昧可笑。

但是,当今街市上好多店招,货物上好多标识,都来英汉对照,有这个必要吗?余非新左人士,不会上纲批判所谓文化帝国主义,只是觉得市井流风趋新可笑而已。

还有更可笑的,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沿街检举店招上的繁体汉字,必铲之而后快,却放过那些毫无必要的洋文招牌字,真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味,不免一叹。

(选自《含笑录》,有删改)(1)从全文看,“蟹文之灾”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第三段中“舌人”指什么人?该段引用《颜氏家训》的用意是什么?(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9. (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勒奇山谷之行埃利亚斯·卡内蒂1920年夏天,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又回到了康德斯特克。

当时我经常看地图,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勒奇山谷,那里是最有趣的地方,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而且也很容易去:乘火车穿越世界第三长隧道——勒奇山隧道,从隧道那头的第一个车站格彭施坦因徒步穿过勒奇山谷,走到最后一个小镇普拉滕。

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去完成这一计划。

我结交了一批同行的伙伴,并且坚持让两个弟弟这一次留在家。

母亲说:“你已经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我毫无顾忌地把两个弟弟排除在外,并没有使她感到惊讶,相反,她对此感到很满意。

她一直担心我一味埋头读书会变成一个优柔寡断、没有男子汉气概的人。

她在理论上赞成体谅弱小,但在实践上则失去了自制力,尤其是当她认为某人妨碍她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

她支持我的意见,为两个弟弟安排了其他的活动。

出发的日子已经确定了,我们将乘早上的头班火车穿越勒奇山隧道。

格彭施坦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贫瘠荒凉,我们沿着那条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的羊肠小道朝勒奇山谷攀登。

我得知,这条小道在不久以前还要更加狭窄。

只有为数不多的动物在这里出没。

差不多一百年以前,这一地区还有狗熊,可惜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当我还在缅怀早已销声匿迹的狗熊时,山谷突然展现在眼前,只见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耀眼,一直向上延伸,爬上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最后消失在一片冰川之中。

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到达山谷的尽头,但是小道却蜿蜒迂回,从费尔登到普拉滕要经过四个小镇。

一切都是古色古香的,无一雷同。

女人们头上都戴着黑色的草帽,不仅仅是成年妇女,还包括小姑娘,甚至就连三四岁的小女孩也戴着这种富有节日气氛的帽子,好像她们自打出世就意识到了她们的山谷的特点,而且必须向我们这些闯入者证明,我们并不属于她们之列。

她们紧跟着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这些脸上皮肤干枯,布满皱纹的老人始终伴随着她们。

这里的人说的第一句话,我听来就像是几千年以前的。

一个胆大的小男孩朝我们走近了几步,一个老年妇女招呼他到她那儿去,要他避开我们。

她说的那两句话很好听,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来,Buobilu!”这是什么样的元音啊!对“小男孩”这几个字,我常听到的说法是“Buebli”,可是她却说:“Buobilu。

”一个u,o和i三个元音的组合。

我突然想起一些在学校读过的古高地德语诗歌。

我知道瑞士德语方言接近中古高地德语,但是有些词语听上去像古高地德语,我还从未想到过。

我自认为这是我的一个发现。

因为这是我所听到的唯一的一个单词,所以它在我的记忆中更加牢固。

这里的人沉默寡言,似乎都在回避我们。

在我们整个漫游过程中从未与人有过交谈。

我们看见古老的木头房屋、全身黑衣的妇女、窗前的盆花、牧场草地。

我竖起耳朵倾听远处的声音,所有的人都沉默不语,也许仅仅是巧合。

然而,“过来,Buobilu!”作为山谷的唯一的一句话留在了我的耳朵里。

我们结伴同行的这伙人来源混杂,有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可以听见各种语言的说笑叫喊,就连英国人也显得爱说话起来了,面对沉默的山谷,大家都感到震惊,表示赞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