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
降解菌的筛选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采样点,使用铲子或样品采集器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受到污染,避免接触有机物、农药等潜在干扰物。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倒入干净的塑料袋或容器中,并将多个采样点的样品混合均匀,以获得代表性的复合土壤样品。
对于大面积的稻田,可能需要采集多个复合样品。
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
例如,在富集培养基配方中,添加活性污泥,于30℃、150rpm振荡培养,直到颜色变浅后,将菌液转接入新鲜培养基中。
重复这一过程3次-4次,得到能够使溴氨酸脱色的菌群。
3.进行平板分离。
将菌液稀释,分别取0.1mL菌液于平板中,用涂棒涂布均匀。
静置几分钟后,将平板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
4.进行好氧培养。
将无菌操作台的紫外灯打开,灭菌20min后,用接种环从已脱色平板中挑若干单菌分别放入不同三角瓶中,用棉塞封口。
于30℃、150rpm 振荡培养。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

第一章绪论1.1 简介1.1.1 淀粉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
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糖淀粉)和支链淀粉(胶淀粉)。
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
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reaction),而是产生相互作用(interaction),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
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
本实验的检测方式则利用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的特点。
1.1.2 淀粉废水的产生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纺织、造纸、医药等行业。
而在淀粉生产中会排放大量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COD 浓度几千甚至上万,BOD 浓度也有几千,SS量也较高。
如将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力求研究出一种快速、高效、低能耗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
1.1.3 淀粉废水的处理方式对于淀粉废水的治理,由于其污染物浓度高,危害大的特点,所以普通的化学治理方法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
目前对于淀粉废水的处理研究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方式,其技术方案大致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续前面所提到的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两种方式的应用特点。
(1) 厌氧生物法厌氧法处理淀粉废水,其最终产物是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且易于脱水浓缩,可作为肥料使用;处理工艺运转费用低。
土壤中产淀粉酶细菌菌株的筛选

土壤中产淀粉酶细菌菌株的筛选张路、彭亚娣、吴亚琴、王思怡、蒲兰琼、陶蕾摘要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通过选择培养基可将需要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出来。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或减少某种物质以营造一个只适于所选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便可淘汰不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所需微生物。
可用平板法分离土壤中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关键词培养基、微生物、分离、平板法(一)引言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长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会有很多微生物共生在一起。
人们要想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要确定每种微生物菌株的分类,首先应该对该微生物进行纯培养。
稀释涂布法或平板法时常用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这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土壤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将含有微生物的土壤制成菌悬液,用十倍递减稀释法稀释后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待长出菌落后,从各个菌落上挑取单菌种接种到淀粉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长出菌落后,在各个菌落上滴加碘液,菌落周围如出现无色透明圈,说明淀粉被酶解,即该细菌菌株能产淀粉酶。
我们分离得到产淀粉酶的细菌后可快速高效的生产淀粉酶,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制淀粉酶片,以助含淀粉酶事物的消化。
(二)人员安排1、包装器材、配培养基(1)配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陶蕾、吴雅琴淀粉培养基:蒲兰琼、王思怡(2)无菌水:彭亚娣、张路(3)包扎:彭亚娣、张路、王思怡、蒲兰琼2、高压灭菌高压灭菌过程中彭亚娣、吴雅琴全程看守,控制阀门的开和关3、制菌悬液、第一次接种(1)取土:陶蕾、吴雅琴(2)配液:王思怡、吴雅琴、张路(3)接种:陶蕾、彭亚娣、吴雅琴、蒲兰琼4、第二次接种(转接)转接:吴雅琴、彭亚娣、王思怡、张路、蒲兰琼、陶蕾5、检测滴定:吴雅琴、彭亚娣、王思怡、张路、蒲兰琼、陶蕾6、结果分析:陶蕾、吴雅琴7、拍照:王思怡、陶蕾、张路8、资料搜集:张路、陶蕾(三)材料与方法1、材料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1.5g、蛋白胨2.5g、琼脂10g、NaCl 0.5g、水500ml、pH 7.0~7.2)、已灭菌的淀粉培养基(蛋白胨2.5g、淀粉1.5g、NaCl 0.5g、琼脂10g、pH7.2~7.4)、90ml无菌水一瓶、含9ml无菌水的试管6支、无菌培养皿18个、1ml 无菌移液管、土壤样品、天平、称量纸、试管架、涂布器、500ml烧杯2个等。
降解生淀粉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生淀粉酶的性质研究

so ighge S Eat i a e t e nteb s f rhlg a osrai n tra t nc bdsae ( S h wn i r D c vyw s dni do ai o p ooi l be t nadi enlr sr e p crI ) h R it i i f h s mo c v o n a i T
广 西农 业 科 学 2 1 4 ( ) 67 6 1 0 0,17 : 3 —4 G a gi n utrl cecs u nx Ag cl a Sine u
・ 63 ・ 7
降解生淀粉真菌的筛选 、 鉴定及其产生 淀粉酶的性质研 究
林 海 娟 1 ,冼 亮 ,段 承 杰 l 君 梁 l , 家 勋l . 1 2 7刘 ' 冯 1
中 图分 类 号 : 9 93 Q 4 .l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8 6 (0 00 — 67 0 10 — 1 12 1 )7 0 3 — 5
S r e ng a d d ntfc to o a sa c y o y i g f ng l c e ni n i e i a i n fr w t r h h dr l zn u a i sr i nd c r c e itc ft i a sa c t a nsa ha a t rsi so her r w t r h—d g a i g e y e e r d n nz m
实验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

实验1-5 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诱变系列实验
实验需知
实验分组:2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分6组(名 单上报),每次实验结束留1组同学值日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包括实验出 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结束:将实验用品收拾整齐,由实验老师 确认实验结束后方可离开
7. 产淀粉酶菌株的增殖培养
液体培养基分装:10ml/瓶,每个菌株对应1瓶( 每组1-2瓶,参考鉴定结果)
液体培养基接种:用接种环从固体培养基表面上 沾取少许菌苔,将接种环在液体培养基内振摇几 次即可。
做好标记,放入摇床中振荡培养24h。
8. 产淀粉酶菌株的纯化——平板划线法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苔 左手持平皿,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接种
稀释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g
10ml 10-1
9ml 9ml 9ml 9ml 9ml 9ml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分离
Hale Waihona Puke 实验步骤5.各组做好标记,置于30 ℃恒温培养48 h (倒置培养??)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下次课)
6. 产淀粉酶菌株的鉴定
实验结束后请各组同学务必与实验老师处签到后方 可离开,否则记为缺勤
最后一组同学使用完超净台后,需将台内废液、使 用过的枪头等清理干净,移液枪调回最大量程,并 用酒精棉球将台面擦拭干净后,打开紫外灯照射。
希望提出指导与建议
霉菌菌落特点
大而疏松,呈绒毛状(曲霉)、絮状(毛霉) 、地毯状(青霉)或蜘蛛网状(根霉)
有的无固定大小,延至整个培养基中 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的流程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的流程一、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参与土壤的养分循环、有机物降解、植物生长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因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菌种对于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离菌种的基本步骤1. 样品采集需要在目标土壤中采集样品。
样品的选择应该代表性,可以从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方面进行选择。
采集样品时,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2. 样品处理采集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便分离目标菌种。
首先,样品需要经过筛选,去除大颗粒杂质。
然后,样品需要进行稀释,以获得合适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浓度。
3. 菌种分离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均匀涂布在含有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上。
琼脂平板中的富含营养物能够促进菌落的形成。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使菌落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4. 菌种筛选在菌落形成后,需要进行菌种的筛选。
筛选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5. 单菌分离在筛选得到目标菌种后,需要进行单菌分离。
单菌分离可以通过传代培养的方式进行,即从单个菌落中选取一个单独的菌落,再次进行涂布培养,确保得到纯种的菌株。
6. 菌株保存经过单菌分离后,需要对菌株进行保存,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应用。
常用的保存方式有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等。
冷冻保存可以利用低温冰箱或液氮罐,将菌株保存在-8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冻干保存则是将菌株培养液进行冻干处理,保存在干燥的状态下。
三、分离筛选菌种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使用无菌工具,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 样品处理时,需要保持样品的湿润状态,避免样品过度干燥。
3. 琼脂平板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需求来确定,可以选择不同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
4. 菌种筛选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确保得到具有特定特征的菌种。
土样中淀粉降解芽孢杆菌的筛选课件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样,确保土样中 包含淀粉降解芽孢杆菌的可能性。
根据需要,制备适合淀粉降解芽孢杆 菌生长的培养基。
土样处理
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破碎、混合、过滤 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分离出芽孢杆 菌。
芽孢杆菌的分离与纯化
分离
将处理后的土样接种到培养基上, 通过培养,使淀粉降解芽孢杆菌 得以生长繁殖。
纯化
05
土样中淀粉降解芽孢杆 菌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土壤肥力
淀粉降解芽孢杆菌能够将淀粉转 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糖类,提高
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生物防治
淀粉降解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活性, 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植物 病害的发生。
促进植物生长
淀粉降解芽孢杆菌能够产生植物生 长激素和维生素等有益物质,促进 植物生长和发育。
培养基成分对淀粉降解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培养基成分对淀粉降解芽孢杆菌的生长和淀粉降解活性具 有显著生长 和淀粉降解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氮 源、磷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芽孢杆菌的生长和 淀粉降解酶的活性。同时,培养基中的金属离子也对淀粉 降解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可以提 高淀粉降解速率和效果。
采用划线分离法或稀释涂布法对 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纯化,获得单 菌落。
淀粉降解能力的初步筛选
01
02
03
初筛方法
采用平板透明圈法、碘染 法等初筛方法,对纯化后 的菌株进行淀粉降解能力 的初步筛选。
结果观察
观察透明圈的大小、颜色 变化等,初步判断菌株的 淀粉降解能力。
复筛
对初步筛选出的具有较高 淀粉降解能力的菌株进行 复筛,进一步验证其淀粉 降解能力。
土壤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应用研究 f J 1 . 食品科技 , 2 0 0 5 , 2 6 ( 3 ) .
[ 4 ]和 田恭 尚.酶在洗 涤剂中 的应 用现状及 展望 [ J ] .
日用 化学 工 业 , 2 0 0 5 , 3 5 ( 1 ) .
【 8 】张刚 , 汪灭虹 , 张臻 峰 , 等.产低温淀粉酶的海洋 真 菌筛选及研究 [ J 】 . 海洋科 学 , 2 0 0 2 ( 2 ) .
淀粉 酶 ( A m y l a s e ) 广 泛 存 在 于 动植 物 和微 本文从高黎贡 山百花岭不 同海拔 的土壤样品 生 物 中 ,是水 解淀 粉 和糖原 的酶类 的总 称 , 是 最 早实 现工业 生产 并且 用途 最 广 、 产 量 最大 的 酶制剂 品种 。淀 粉酶种 类 繁多 , 特点 各异 ,
可应用 于造 纸 、 印染 、 酿 造[ 2 ]  ̄ 3 3 - 3 4 、 果 汁和食 品加
中筛选 一批 产淀 粉酶 的株 菌 , 为进一 步研 究 淀 粉酶 的酶 活性 、 产酶条 件 优化 等相关 性 质奠 定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定 的基础 。
1 .实 验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料
工[ 3 ] P 7 6 - 7 、 医药 、 洗涤 剂[ 4  ̄ 3 o - 3 5 、 工 业 副产 品及废 料 的处 理 、 青 贮 饲 料 及 微 生态 制 剂 [ 5 1 e 3 等 多 种 领域 。 由于淀粉 酶具 有重 要 的商业 价值 , 致 使 很多研 究 者积极 寻 找产生 该 酶 的新 菌 株 , 或者 利用 生物 工程 的方法 寻 找该 酶 的基 因 , 改造 菌
资源相对 比较丰富,淀粉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
因此 淀粉 酶 工 业 发展 必 将 促 进我 国其 他 工业 的迅速发 展 ,为适 应 国 民经 济 发展 的需 要 , 应 进 一步 扩大 淀粉酶 的产 量 和 品种 , 这 有 助于 发 现 新 的淀粉 酶来适 应新 的工 业需求 [ 8 1 e 3 。 为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样中淀粉降解细菌的筛选
小组成员:袁少锋付晓俊沈豪曹凯方洁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土壤样品中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技术的实验设计方案。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原理。
3.初步掌握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菌株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原理
在自然条件下,产淀粉酶的细菌和其它各种细菌混杂生活在土壤中,要想分离出来必须建立相应的“筛子”。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
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结果可使淀粉酶产生菌周围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微生物酶产生菌的筛选具体分为增殖培养、初筛和复筛过程。
增殖培养是通过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或培养条件使样品中的目的菌得以大量繁殖,而非目的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或繁殖减缓,从而提高样品中目的菌的数量和比例。
初筛是对所得的纯种进行检测。
由于淀粉酶是胞外酶,在分离培养基中加适量可溶淀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来检测淀粉酶产生菌。
筛选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进行复筛。
复筛的目的是淘汰低产菌。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蛋白胨, NaCl,可溶性淀粉,琼脂,蒸馏水。
2、玻璃仪器: 培养皿10副,试管10支,三角瓶 6个,移液管 10支(1mL7支,10mL 3支),100mL量筒2个,玻璃棒,玻璃珠。
3、其它:酒精灯,硅胶塞,包装绳,包装纸,PH试纸,接种环,电子天平,称量纸,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角匙,记号笔等。
四、方法与步骤
1、土壤样品:三食堂附近
2、培养基的制备
(1)液体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0 g、NaCl 0.5 g、可溶性淀粉0.2 g溶于装有100 mL蒸馏水的三角瓶中,调pH为7.2至7.4,分装为2个三角瓶,50mL/个,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2)固体淀粉培养基:称取蛋白胨1.5g, NaCl 0.75g,可溶性淀粉0.3g ,溶于装有150 mL蒸馏水的三角瓶中,再加入3.0 g琼脂粉并搅拌至充分溶解,调pH 为7.2至7.4,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3、增殖培养
称取土样15 g,倒入盛有40 mL无菌水的带玻璃珠的三角瓶中,摇床振荡30 min制成土壤悬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mL土壤悬液加入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4、初筛
浇注8块平板培养基。
取增殖培养后的菌液标记为10-1。
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4.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分别制成l0-2~l0-4的稀释液。
将10- 2~10- 4土壤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每一稀释度涂布接种两块平板。
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
待长出菌落后,滴加碘液,挑取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进行划线培养。
5、复筛
将10- 2、10- 3、l0-4初筛菌株稀释后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培养,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h,长出单菌落后滴加碘液,选择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菌株即为所需菌株.
6、菌种鉴定
最后通过观察筛选到的菌株的菌落大小、形态,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等情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