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

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互相鼓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

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矩方。

可以用普通话的发音读一一规圆矩方。

就是这个“矩”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位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师:我来说说。

比如:古人有一句话,叫作“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

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要更加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

他原名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

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

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齐国没有人了,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课本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16《晏子使楚》教学实录教学过程: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

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经过老师多次启发,学生仍然不能感悟课文的深层含义,于是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分角色表演晏子与楚王的对话,创设情境体验当时晏子是怎样想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钻洞只好无人只好囚犯只好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两课时)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两课时)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两课时)《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第一课时主题:尊重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摸索;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摸索;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摸索。

第一课时一、抓课题,隐含主题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天地。

”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

我呢,也是如此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

如此吧,彼此之间鼓舞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

(出示:规圆矩方。

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看“矩”字,和你平常写的有什么不同?生:“矩”的笔画差不多上横平竖直的。

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什么缘故要在“矩”里多加一点?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那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

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明白礼节。

比如对那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什么缘故称“晏子”?生:古代有奉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奉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专门多。

生:我明白《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

同学们能够读读《晏子春秋》,你会明白得更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

(题目出示,学生读出)[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专门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

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一、导入新课,以疑引趣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晏子使楚。

(板书)师:通过上节课学习,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生:(题目:晏子做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时代背景:春秋末期,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师板书)师:晏子做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出使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阅读,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写了晏子出使的结果?生: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1 、独立思考。

师: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他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呢?请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从中,你能体会出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作以批注。

生独立思考。

2 、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师:请选择第一件事的同学组成一组。

第二件事的组成一组,选择第三件事的组成一组,请在小组内逐个谈谈你刚才的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驳的呢?交流完后,请你们上组自由选择形式进行汇报。

(可以朗读、复述、表演课本剧,师出示问题要求)三、全班交流,进行汇报师:引生对所出示的问题按要求逐一汇报,师称机点拨并板书。

1 、第一组汇报:师:你们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汇报?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生汇报)师:从中你能体会出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机智过人……师板书。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生:这是个狗洞……什么样的国家。

师:出示此段话,你觉得晏子此时的心情怎样?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些话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小结,楚王想侮辱晏子,让晏子钻狗洞,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首先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板书)就可以钻了,他反到被晏子羞辱了,从这可以表现出晏子机智过人。

(对照板书)2 、第二组汇报:师:你们采取哪种形式来汇报(引生对照问题逐一回答)晏子是怎样一个人?生:体现晏子智勇双全,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4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篇1【设计思路】本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对楚王的三次侮辱进行了精彩的反驳。

文章重点描述了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各自的目的通过语言表现得准确生动,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从晏子精彩的辩驳中,不难看出晏子的才智过人、不辱使命和维护本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晏子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特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不难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特征。

作为一节语文课要力求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品悟精彩的对话是本节课主要的任务之一。

基于以上考虑做了以下的设计:1、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读课文请同学思考:找出楚王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

2、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

“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三个成语的积累和理解在这里进行,可谓是水到渠成。

4、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

并适时地补充“春秋形势图”,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

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师:换成反问试试,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
义和智慧的力量,以培育他们的正义感。文章除了本身的故事内容能表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达它之外,晏子本身的语言也极具特色,特殊是两处“?”,颇值得我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莫非真是个“狗”国吗?
们细细地体会与回味。
生:假如晏子采纳反问,虽然语气剧烈,起到了维护了齐国的尊
生:晏子以反问的语气,对楚王的羞辱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师:为何晏子采纳反问的方式,而不像上次,以疑问代之?〔学生
细读体会〕
生:晏子之所以采纳反问的语气,既能显示齐国人口众多,又可见
他的凛然之气、豪迈之气,溢于言表。
生:这种语气,有正义而不行侵害之意!
生:晏子说这句话的反问语气,正好与他的神情“严厉 ”互相照
应,更可见他为维护齐国的尊严而表现出的坚决决心!
简洁的两个“?”号,简洁的两个句子,却在平淡中将晏子的形象
刻画得淋漓致:果敢中不乏机敏,既不失齐国尊严,又给楚王以颜面;

第2页共2页
生:老师,我发觉了一个问题,晏子的回答很有特色,特殊是这句
生:一个疑问,既让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又不损害楚王的面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子,一举两得!
一语惊起千层浪,在该生的提示下,学生纷纷回至文中体会,从而
2、“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引发了孩子们的更多思索:

第1页共2页
1、“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严的作用,但楚王确定不会接受,很可能让两国之间产生新的矛盾,
这句话出如今楚王为羞辱晏子,而让其钻“狗”洞,晏子针锋相对
甚至引发一场战争。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老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

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结。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深圳改革前后的变化,引出XXX的重要作用。

与XXX类似的是,古代也有一位个不高但言行举止坚定的人物——XXX。

今天我们将研究《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一起感受其精妙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艺术。

板书课题为“XXX使楚”,其中“使”指的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2.对于这种名家名篇,了解人物背景也非常重要。

我将朗读课文,你们请听。

XXX原名XXX,字平仲,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XXX,后又辅佐XXX、XXX。

XXX以足智多谋和能XXX为世人所称道。

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其中。

请大家听完后交流记住的信息。

3.为什么称XXX为XXX呢?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XXX。

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呢?比如XXX、老子、XXX等。

因此,后人也称XXX为XXX。

4.XXX被尊称为XXX,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让我们随着XXX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理解句子。

之后我们将交流你们所了解的内容。

交流中,学生们提到XXX在楚国受到三次侮辱,分别是钻狗洞、说这个国家没人、XXX没出息。

这些侮辱让XXX很难堪。

板书内容为“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这是XXX在楚国受到的侮辱。

XXX不服气,用巧妙的语言回击XXX,表现出他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人物对话,因为人物对话可以很好地塑造形象,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现在我们将阅读方式改为默读,让同学们用波浪线将XXX的话标出来,然后思考:从XXX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简单写一下。

在第一次交锋中,XXX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性格,不愿意被XXX欺负。

他用巧妙的语言回击XXX,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机智。

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XXX在楚国的故事,研究了如何用巧妙的语言回击欺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小学五年级《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
一、引入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
2、反馈: 晏子出使楚国, 受到楚王的侮辱, 晏子反驳,
获得了尊重。
3、 晏子使楚的结果如何 ?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 答
吗 ?
生:从此以后,晏子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齐读这这句话, 从尊重到侮辱, 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晏子
又怎样反驳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课文。
二、初识晏子
1、师: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怎样应对 ?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 教师边巡视边启发学生: 读书有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也可以在你认为重要的词句下 面做标
记,也可以把你读书过程的想法、感受、体会简单地 写在书的空白
处。这叫做标注。 )
汇报: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
(1) 、楚王在墙上挖了个五尺来高的洞。
他为什么要挖洞 ?( 生:他侮辱晏子长得矮小。 )晏子有 多
高呢 ?史书记载晏子不足六尺。老师又在网上查了一下,
第 2 页

战国时的一尺大概是 22、3 厘米,我们算一下,折合成现在 的高
度大概是 1 米 30 多。就像我们现在的身高。人家本来 就不高,你
楚王还这样侮辱人家,你想说什么 ?那如果你是
齐国派到楚国的使臣,你面对这个狗洞,你能怎么做 ?
( 生设想面对狗洞的种种可能 ) 生:勃然大怒。
你设想一下这样做的结果会怎么样 ?两国失和,引发战 争;
低头进去,这样做的结果呢 ? 生:有辱自己国家的尊严。
(2) 那晏子是怎样做的呢 ?谁来读读描写晏子的话 ?( 晏
子看了看,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 从狗洞
进去。我在这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 底是个什么样
的国家 ?”)
师:大家看这个词“看了看”,晏子为什么不想了想再 说?
生:…… 老师做动作,启发学生,学生随即领悟:“想了想”
是 想了以后再行动,需要想的过程,说明晏子是在琢磨对策 而“看
了看”说明晏子很机智,看到狗洞就马上想出了反驳 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晏子的反驳,齐读晏子的话。“这是狗洞,
只有访问狗国”多么让人拍案叫绝的回答 ! 你从中听出什么
来了 ?(生回答。 )
是啊,你侮辱我个子矮小,我就说这是个狗洞,只有狗 国才
开狗洞,言外之意,你们的人民是——,你们的皇帝是 ——。你看
晏子,就像踢皮球一样,你侮辱我的话,我再反 踢回去。这就叫—
—你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总结晏子反驳 的方法吗 ?
第 3 页

生: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师:晏子取得胜利了吗 ?从哪句话最能看出晏子的胜利 大屏
幕出示: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迎接晏子。注意: 只好。从这
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生:楚王很无奈,没办法,本想侮辱晏子,却没想到反 被晏
子侮辱了。
堂堂大国之君, 遭受了晏子的讥讽, 楚王能甘心吗 ?对,
不会善罢甘休,又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又怎样侮辱晏子 ?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像刚才那样,默读,想一想楚王怎样
侮辱晏子,晏子怎 样反驳 ?
同桌之间分角色读读。提示:怎样读好人物对话 ?想象
法。现在你就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是楚王。什么感觉 ?
生:骄横、不讲理。
晏子是感觉 ?
生:机智、有谋略。 除了想象法,还教给你个方法,表演
法。书上怎么说你 就怎么表演。 )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一层楚王冷笑一声——没有人呢 ? 指
导学生表演冷笑,抓住“冷笑”,体会到什么了 ? 生:楚王很
轻蔑、无理,
(2) 指导学生表演晏子严肃地回答,体会晏子的自信, 让学
生在读中体现出来。
晏子的一段话“我国临淄住满了人……怎么说齐国没
第 4 页

有人了呢 ?”有一个由三个分句组成的长句,每个分句都是 一个成
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
生:挥汗如雨、 师出示原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你能从原文中找到这几个成语吗 ?
这几个成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生:齐国人多。
师:楚王所说的人,是指什么 ?(人才 )而晏子所说的人
是指什么 ?( 满大街的老百姓 )这叫偷换概念。晏子为什么要 偷
换概念呢 ?我们接着读。
第二层楚王说——我不生气。
(1) 读出“打发” ?随便,随意,暗示晏子不是人才,
(2) 表演读。
第三层晏子拱了拱手,——派到这来了。
(1) 抓住“故意笑了笑”,说说晏子的笑是哪种笑。 ( 自
信、自嘲、胜利、冷静、智慧、爽朗……)
晏子 地笑着说:“敝国有个规矩……” 晏子此番的舌战,又
运用了什么方法 ? 生总结:先是贬低自己,进而贬低对方,以
退为进。 这次晏子的胜利体现在哪句话 ?
出示:楚王只好赔着笑。注意:只好。第二次出现“只
好”,楚王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
晏子的机智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节节胜利。
第 5 页

四、读第五自然段,
和小组的同学合作, 分角色朗读课文, (组织小组合作 ) ,
看看这一段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
汇报:分角色读课文、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没
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的了 ?
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分角色读读。 楚王这次笑嘻嘻的,他
心里在想什么 ?那这是一种什么
笑?
大臣们得意洋洋的笑,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这是一种什
么笑 ?
3、晏子怎样反驳 ?读一读。
4、再找一找表示晏子胜利的句子:楚王听了,只好赔 不是…
五、晏子这次出访,最终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楚王的尊 重。
1、 体会: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还可以怎样说 ?( 体会加 强
了句势,更突出了晏子的形象。
2、 补充晏子资料。
用一个词来形容晏子
晏子是一个 的人。
3、你怎样评价楚王 ?
4、楚王为什么三番五次侮辱晏子 ?
六、课外作业
第 6 页

反驳话题:上网好处大还是害处大 ? 神态、动作描写:今天的
课文里,作者恰到好处的描写 了晏子、楚王、甚至是大臣们的神态
动作语言等,有的只是 了了几笔,却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观
察一个人物,并 描写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