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维佳老师谈基本功夫

合集下载

中华武术的心法根基修炼

中华武术的心法根基修炼

中华武术的心法根基修炼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学习和修炼中华武术的过程中,心法和根基是至关重要的。

心法是中华武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体现了武术练习者内心的修养和境界。

心法主要是指修炼者在练习武术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心态和原则,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中华武术强调"内修外练",即要注重修炼内心的精神境界,使自己保持平和、淡定、专注。

只有内心纯净、心神专注,才能在实际的战斗中做到迅速应变、调动全身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基则是中华武术的基础,是练习者掌握的基本功和基本招式。

中华武术有着丰富多样的拳法、器械和套路,每一种武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根基修炼方式。

练习者首先要打牢基础,掌握好基础的动作和技能,才能在后续的实战训练中游刃有余,灵活运用。

根基修炼需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真正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要想在中华武术中取得进步,不仅要注重技术的练习和提升,更要注重心法和根基的修炼。

通过心法修炼,可以增强练习者的内心修养和意志力,帮助其在实战中保持冷静、果断。

通过根基修炼,可以夯实练习者的基本功底,提高技术的熟练度和稳定性。

同时,心法和根基的修炼也是中华武术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弘扬和传承,才能使中华武术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的心法根基修炼,既重视内在的修养,又注重外在的技能。

只有内外结合、互相配合,才能使练习者在武术中真正具备技压群雄、不可战胜的实力。

希望更多的武术爱好者能够重视心法和根基的修炼,不断提升自己,在中华武术的海洋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舞协十级舞蹈功夫教案

舞协十级舞蹈功夫教案

舞协十级舞蹈功夫教案第一章,基础功法。

1.1 身体基本功法。

1.1.1 身体的基本动作。

1.1.2 身体的基本姿势。

1.1.3 身体的基本平衡。

1.2 手部基本功法。

1.2.1 手部的基本动作。

1.2.2 手部的基本姿势。

1.2.3 手部的基本灵活性。

1.3 腿部基本功法。

1.3.1 腿部的基本动作。

1.3.2 腿部的基本姿势。

1.3.3 腿部的基本力量。

第二章,基本招式。

2.1 基本拳法。

2.1.1 直拳。

2.1.2 钩拳。

2.1.3 摆拳。

2.2 基本腿法。

2.2.1 前踢。

2.2.2 侧踢。

2.2.3 后踢。

2.3 基本步法。

2.3.1 前进步。

2.3.2 后退步。

2.3.3 侧移步。

第三章,套路训练。

3.1 单人套路训练。

3.1.1 基础套路。

3.1.2 进阶套路。

3.1.3 高级套路。

3.2 双人对练。

3.2.1 基础对练。

3.2.2 进阶对练。

3.2.3 高级对练。

第四章,实战技能。

4.1 实战技能训练。

4.1.1 基本格斗技能。

4.1.2 实战应用训练。

4.1.3 模拟对抗训练。

4.2 实战应用。

4.2.1 自我防护技能。

4.2.2 实战技能展示。

4.2.3 实战技能应用。

第五章,挑战与考核。

5.1 挑战赛。

5.1.1 内部挑战赛。

5.1.2 外部挑战赛。

5.1.3 比武交流。

5.2 考核评定。

5.2.1 等级考核。

5.2.2 能力评定。

5.2.3 赛事表现评定。

第六章,教学方法与技巧。

6.1 教学方法。

6.1.1 示范教学法。

6.1.2 讲解教学法。

6.1.3 演练教学法。

6.2 教学技巧。

6.2.1 学员心理疏导。

6.2.2 学员技术指导。

6.2.3 学员实战训练。

第七章,教学管理与安全。

7.1 教学管理。

7.1.1 学员档案管理。

7.1.2 教学进度管理。

7.1.3 教学质量管理。

7.2 安全防护。

7.2.1 教学场地安全。

7.2.2 学员安全教育。

7.2.3 教学装备安全。

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

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

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老师傅轻易不讲的太极用劲二十四口诀!心静体松态安然 ,两脚开立与肩宽。

气沉丹田锺锤稳 ,恰如古钟顶头悬。

虚设三环肩腰跨 ,钟锤悬垂会阴间。

左转右旋随己意 ,开步大小找准点。

步设五点钟垂悬 ,钟锤松沉在中线。

意想食指商阳穴 ,钟锤后移找涌泉。

转腰旋肘抽丝劲 ,内含气脉手腕间。

意想掌根长一指 ,绵里藏针非等闲。

钟锤前移虚实换 ,双掌粘随将人翻。

.不丢不顶不双重 ,上掌旋缠下掌穿。

.此乃太极穿袖功 ,下掌暗穿击肋间。

.前虚后实钟锤带 ,后虚前实钟锤悬。

.百日筑基功上身 ,勤学苦练法无边。

1、掤按劲;接手滚按绵里针 ,力源主要在命门。

收腹含胸化中打 ,转腰掤按敌难防。

掤按合用劲巧妙,含胸转按前倾移。

莫忘袖里藏针意 ,穿透心胸永不离。

2、捋挤劲;左手缠臂莫丢顶 ,缠绕切滚更要细。

右手牵捋真有假 ,回劲补手粘连挤。

捋中含挤混合用,缠手滚切互相依。

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

3、采挒劲;采挒合用妙无穷,采臂卸肩显威风。

三田合一六球撞,对方失重必前倾。

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

含胸转腰斜上挒,仰身飞出不留情。

4、肘靠劲;肩靠肘打要贴身, 靠劲穴位想玉枕。

脚空脑空生灵惠, 脚下生风快如雷。

肩靠肘打和胯靠, 完整一气内伤人。

捋劲前倾挤后仰,真真假假出神奇。

5、滚切劲;右拳右步向吾打 ,撤步双接心莫急。

左掌切滚右掌捋 ,听劲来路要应急。

慢来细听粘连随 ,不顶不丢相互依。

敌不动来吾不动 ,敌若先动我先击。

6、滚折劲;要做折劲如翻板 ,上下翻滚内外折。

引动来力要落空 ,接点翻板正中是。

翻板上翻察动静 ,自下而上渗入体。

翻板向下压听清 ,由上而下渗入体。

7、冷弹劲;冷劲发时要突然 ,短暂刚健内劲旋。

柔中有刚软中硬 ,不伤表皮伤内脏。

不到万不得以时 ,轻易不用为妙方。

丹田爆炸出冷弹,千钧一发防也难。

8、断拍劲劲断万不能意断 ,粘连粘随莫丢顶。

掌握中心凭感觉 ,脱离接触随身形。

远近吸引发为宜 ,断后即拍如投石。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太极拳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舒缓动作和内外兼修的原则,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学习。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和手法是学习太极拳的重要基础,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和手法教学。

第一节:太极拳基本步法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包括正步、退步、左步、右步等。

这些步法既是太极拳基本动作的构成,也是太极拳技术发挥的基础。

正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最基础的一种步法。

具体动作是身体保持直立,自然呼吸,重心稳定地向前迈一步,同时左脚跟着地。

在跟着地的瞬间,身体保持平衡,腰部微微下沉,脚掌完全着地,再由脚掌推开地面,产生推力,将身体向前推动。

退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的一种后退动作。

在退步时,身体保持直立,自然呼吸,双腿微屈,放松腰部,将身体重心向后转移,随后由后脚跟着地,然后依次由前脚跟着地,再由脚跟向前推动身体重心。

左步和右步是太极拳基本步法中的侧身动作。

具体来说,左步就是将身体向左侧移动一步,保持身体直立,腰部微微下沉,左脚跟着地,再通过脚掌向前推动身体;右步和左步的动作相似,只是方向相反。

通过练习太极拳的基本步法,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后续的太极拳技术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太极拳基本手法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也是太极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手法包括推手、拍手、攻防、架式等。

推手是太极拳中最基础的手法之一。

推手一词意指通过手的动作来推动对方的身体。

在推手训练中,双方保持一定距离,通过双手的接触和推动,练习身体的协调、灵活以及对对方力量的感知和运用。

拍手是太极拳基本手法中的一种技术手法。

具体来说,拍手是通过手的快速拍击动作,以迅猛的力量打击对方的身体或肢体。

拍手动作要求手部灵活,掌心略凹,用力连贯均匀,以达到准确击中对方的目的。

攻防是太极拳基本手法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攻防技巧包括进攻和防守的动作组合,既要灵活应对对方的攻击,又要准确地发出反击。

攻防技巧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太极拳技术的实用性,还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

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太极拳八大基本功法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称谓为太极八法。

从太极八法中又演示出八八六十四手法。

现将杨氏老谱秘传太极八法介绍如下:八法秘诀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击铿锵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膨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挒劲义何解旋转若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堕其上倏尔便沉沦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八法行功初探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内家武学的法门

内家武学的法门

内家武学的法门拙文匆匆所作,一笑方家,请武学圈内行家里手指正!——————旧雨楼主于波(一)炼形外壮这里所说的炼形外壮并非外家拳的靠死力气蛮练的功夫,不会像外家拳那样排打横练。

那些功夫唬女孩子还是管用的,用来打架一点用也没有。

内家武学大体的层次是易筋训练,缩筋训练,抟气训练,易骨训练,腾膜训练及易髓训练。

内家功夫不练什么骑马蹲档,排打硬功,拙力横练,拨筋压腿,举杠铃,俯卧撑,打沙袋等伤身害命的蛮练功夫,练的是易筋(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尺),缩筋(筋如弹簧骨如针),腾膜,等等。

比如三体式就可伸筋拔骨。

正所谓筋长力大,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得远,打击力大。

入门先站三年桩,把肩上的筋拉开了,摸一下肩部会有一个窝。

再者形意拳必须先要站桩求得的整劲,更要用‘波浪试力’将身体的脊柱拉开,达到‘筋长力大’的目的,整体发力颤一颤,浑身就有弹簧的感觉。

入门先站三体式和混圆桩三年,才会有筋骨缠拧鼓荡惊炸爆发的功力。

检验整劲的方法,一个是让另外一个人抱着一个枕头往枕头上打,看看力量能否穿透,还有一个就是老师傅摸身,摸骨头摸筋。

三体式练得好, 人就等同一座会走的山, 推之不动, 浑元一体。

各派内家功夫多有各种秘传桩法,可以强行挑起周身大筋,增加整体劲力,所谓筋长一寸,力大十分。

像咏春拳,大成拳,卢氏结构,形意拳等等都有专门易筋伸筋的桩法,还有揉筋法能迅速挑起下肢大筋。

通过各自的秘法使相应的大筋在短期内快速增粗,挑起,静态贯通感觉真切!此时已与以前不站桩时的肌肉蛮力不同,关节稳定性、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功架因此十分牢固,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

如此训练一段时间,你一抬手就能感觉到一种好像是内力一样的力感,又好像是磁性力。

脊柱的拉伸(背部两侧大筋挑起)躯干是整体劲力的根本。

将各关节拉开后,动作外形由大动变为定位似的小动而各关节之间以脊柱弹射带动躯干,周身大筋鼓荡,为脱身幻影之表象。

据说形意门还有不传之秘通天撼灵法,是易筋,易骨,易髓的捷径。

太极拳基本功邱慧芳讲解

太极拳基本功邱慧芳讲解

太极拳基本功邱慧芳讲解【实用版】目录1.太极拳简介2.邱慧芳简介3.太极拳基本功的重要性4.邱慧芳讲解太极拳基本功5.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的方法和技巧6.太极拳基本功的实践与应用正文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特点,具有极高的健身和养生价值。

邱慧芳,是一位资深的太极拳教练,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受学员们的喜爱。

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提高太极拳技艺的关键。

邱慧芳在讲解太极拳基本功时,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她说:“基本功是太极拳的灵魂,只有掌握了基本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邱慧芳讲解的太极拳基本功主要包括:站桩、身法、步法、手法等。

站桩是太极拳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站桩,可以锻炼身体的稳定性和耐力。

身法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屈膝、弓步、平衡等,通过练习身法,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步法是太极拳的移动技巧,包括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通过练习步法,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手法是太极拳的攻击和防御技巧,包括推手、捋手、掤手等,通过练习手法,可以提高身体的力量和技巧。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邱慧芳在教学中,会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太极拳基本功。

太极拳基本功的实践与应用,可以通过推手、散打等形式进行。

推手是太极拳的基本实战技巧,可以通过推手,检验自己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散打是太极拳的高级实战技巧,需要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和手法,才能更好地应用。

总的来说,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提高太极拳技艺的关键。

武术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基础

武术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基础

武术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基础基本功包括腿功、腰功、肩功和桩功等主要内容。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桩功表现的是腿部力量和呼吸内息的功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关于武术初学者的基本功训练基础,欢迎借鉴参考。

腿功1.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脚跟放在物体上,脚尖勾起,两腿伸直,两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两手抓握左脚,然后上体立腰向前下方振压,用头顶尽量触及脚尖。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压。

2.侧压腿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3.竖叉两腿伸直前后叉开成直线。

左腿后侧着地,脚尖上翘;右腿前侧着地,脚背扣在地上,两臂立掌侧平举。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立腰挺胸,沉髋挺膝。

4.侧压腿右腿支撑站立,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脚尖勾起,右臂上举,左掌立于胸前,两腿伸直,腰部挺立,上体向左侧下振压,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开髋立腰挺胸,上体完全侧倒。

5.正搬腿右腿伸直支撑,左腿屈膝提起,左手扶膝,右手抓住左脚,然后将左脚向前方伸出,直至膝关节挺直,左脚外侧朝前。

两腿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两腿伸直,立腰挺胸,被搬腿的脚尖勾紧。

6.仆步压腿右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左腿向左侧伸直,脚尖内扣;两手分别抓住两脚脚背,成左仆步;腰部挺直,左转前压。

左右仆步交替进行。

学练要点:直腰抬头,一腿全蹲,另一腿伸直,两脚压紧地面。

7.劈横叉两腿伸直向左右两侧又开下坐成直线,两腿内侧着地。

两臂立掌侧平举。

学练要点:髋关节完全打开,立腰挺胸8.侧搬腿左腿伸直支撑,右腿从体侧抬起,右手经右小腿内侧绕脚后抱住右脚跟,将右腿伸直,脚尖勾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力。

此化力非一般的化力。

也有俗称为“要”的,或曰“叫起”。

它不是化梢节的力,而是化根节,化来力处。

人的力是由脚下发出,通过身体传导到手这个梢节。

由于是由脚踩地球返上来的力,也有称反作用力的。

他的化力就是把对方的反作用力撤掉,使对方的无法借助反作用力,从而把对方的力整体化掉。

所谓四两拨千斤,正是在这种化力的基础上做到的。

理论上,只要借助不了反作用力,人就发不出力来。

看着块头很大,气势汹汹,发不出力来,也就等于没力,用四两来拨就很容易了。

二、挤脚跟。

一搭手,就挤住对手脚跟。

他这挤不是用力挤住的。

而是用意,用神,用内劲。

古人称“盖”,或“敷”,也有称“对”的。

被挤住脚跟,对方就很不舒服,不得劲儿。

高手是挤住脚跟后,还不让对方有太大的察觉。

对方的力源被控制了,也就成了背势。

当此时,主动一方怎么推怎么有。

如果是高手,当此之时,一拍这人就飞起来。

肖维佳先生说他不是高手,这恐怕不是谦虚。

因为太极拳确实是高深莫测。

肖维佳有几个观点值得重视。

实验室实验的观点。

太极拳的训练要有一个实验室实验的过程。

穷文富武。

学练太极拳难有经济价值,一练就是数十年,没有经济基础是不行的。

肖维佳的习练过程就是一个证明。

太极拳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只有那些爱好者花大力气大时间才能得道。

这种功夫不是能普及的。

市面上流行的太极拳多为太极操,即便是传统的,也多已经脱离了传统。

肖维佳师承石明,石明从师朱怀远,朱怀远从师汪永泉。

汪永泉随父7岁开始向杨建侯、杨少侯学习太极拳,13岁由杨澄甫专职指导,直到23岁杨澄甫南下。

汪父汪崇禄(溥伦贝子府总管家)是杨健侯的弟子,并经常负责代教贝勒爷。

由于汪永泉父亲与杨家的特殊关系,他成了与杨建侯、杨少侯及杨澄甫三人学习杨式太极拳的唯一之人。

汪永泉技艺精湛,1987年去世,享年83岁。

石明老师自幼体质不佳,为了健身强体,开始学习武式太极拳。

工作以后,又学习杨式太极拳,正式拜在朱怀元老师门下,并得到师爷汪永泉大师的点拨。

石明老师敏而好学,深究拳理,刻苦练拳,转益多师。

为了追求太极拳的真谛,节假日曾走遍京城各大公园,拜访名师大家驻足在著名太极拳师的授徒现场观摩学习。

在研究中,他不断结合自己所学,细细品味太极拳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体悟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领悟老子的“道”,加深对《太极拳论》中关于“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为也”的理解以求“明法、明势、明理”。

专心修练太极拳之真意。

由于他异常的勤奋、奇特的悟性以及惊人的痴迷,终于探得太极拳的奥秘,并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功效显著的教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