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初文学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目录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3)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3)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4)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4)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5)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6)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6)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7)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7)第十章辽金文学 (7)第十一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8)第十二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 (9)第十三章元代散曲 (9)第十四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10)第十五章元代诗文 (11)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12)第十七章《西游记》和《金瓶梅》 (14)第十八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14)第十九章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15)第二十章明代散文 (16)第二十一章明代诗歌 (17)第二十二章清代诗歌 (17)第二十三章清代文章 (18)第二十四章清词 (19)第二十五章清代小说 (19)第二十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20)第二十七章清代戏剧 (21)第二十八章清代弹词 (22)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 (22)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 (23)第三十一章近代小说与戏剧 (24)全书思维导图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宋代古文运动先驱柳开,今河北大名县人,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自觉地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今山东东平人。
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
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
王禹偁(1)王禹偁,字元之,今山东巨野县人。
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
(2)其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
其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风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今存《小畜集》30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2011年改版新整理的)

第五编宋代文学1.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白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3.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4.半山诗:半山,王安石晚年的诗,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称为“半山诗”,亦称“王荆公体”,主要体裁是绝句。
5.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号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合称“三苏”,诗文皆有盛誉。
7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8.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2011年改版新整理的)

第五编宋代文学1.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白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3.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4.半山诗:半山,王安石晚年的诗,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称为“半山诗”,亦称“王荆公体”,主要体裁是绝句。
5.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号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合称“三苏”,诗文皆有盛誉。
7东坡体: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8.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
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
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
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
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答:1.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2.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论述: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宋元文学选择题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
A. 王禹唐B. 穆修C. 柳开D. 林逋2. 王禹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
A. 《小畜集》B. 《河东先生集》C. 《穆参军集》D. 《嘉祜集》3. 王禹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 D )。
A. 李白B. 韩愈C. 王维D. 杜甫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应属(A )。
A. 白居易体B. 西昆体C. 宫体D. 晚唐体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
A. 欧阳修B. 苏轼C. 曾巩D. 梅尧臣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C. 宋词的开创者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陆游D. 苏轼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
A. 柳开B. 苏洵C. 王安石D. 范仲淹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
A. 李维B. 丁渭C. 穆修D. 杨亿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B. 欧阳修C. 王安石D. 晏殊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 )。
A. 范仲淹B. 柳永C. 欧阳修D. 苏轼12. 柳永的集子是(D )。
A. 《珠玉词》B. 《樵歌》C. 《清真词》D. 《乐章集》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C )。
A. 冯延巳B. 晏殊C. 欧阳修D. 柳永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 )。
A. 秦观B.柳永C. 晏殊D. 欧阳修15. 《淮海集》的作者是(D )。
A. 王令B. 柳永C. 贺铸D. 秦观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 )。
A. 周邦彦B. 柳永C. 苏轼D. 秦观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古代文学史(二)单选、多选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选、多选题(单选)宋代文学1,北宋初年最早起来反对五代骈骊文风,鼓吹复古主张恢复韩柳古文传统的作家是(柳开)。
2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先驱者)3宋初在诗文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过渡性作家是(田锡)4北宋初期文坛上流行的诗派除了西昆体、晚唐体外,还有(白体)5北宋初期,以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模拟李商隐的诗歌流派是(西昆体)6,西昆体流行于(北宋初期)7,在北宋初期文坛上,影响极大,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是(西昆体)。
8,北宋初年以“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为榜样的诗派是(西昆体)9西昆体能够形成一个诗派的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2宋初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自称“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产前身”的诗人是(王禹俘)10,宋初力倡古文,变五代以来雕绘之习为古雅简淡之作的作家是(王禹俘)11,王禹俘的文论观点之一是(有言有文),晚年自编的文集是《小畜集》12王禹俘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杜甫)13“富贵词人”是指(晏殊)14《东篱乐府》的作者是(马致远)15,属于对西昆体的描述是:(历览遗编,研味前贤,挹其芳润)。
欧阳修:16六一风神的代表是(欧阳修)17,在宋词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欧阳修)他开士大夫化风气。
18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本被称为(古文体)19,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20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21,欧阳修文学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散文)22,提出写作应“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章具有“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直率之美的作家是(欧阳修)。
23,由唐诗向宋诗转变的枢纽是(欧阳修)24上承五代南唐词的情韵,下启东坡词的疏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在宋词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词家是(欧阳修)25,大量创作慢词,使宋词由小令阶段进入了慢词时期的词人是(柳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
王禹偁:宋初在古文创作上成就较高的作家,文集《小畜集》。
二、复古思潮
1.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
柳开把道统与文统合为一谈,把文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华丽,但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
他所说的“道”仅仅是指“圣贤之道”,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
2.穆修:提倡韩、柳的古文。
3.姚铉:编选《唐文粹》,文章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三、白体
1.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为应酬而作的酬唱唱和之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白体诗风格浅切清雅,浅俗平易,酬唱之风。
3.王禹偁:早期写过闲适的诗酒酬唱作品,后期转向学习白居易的讽喻诗,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
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从白居易进一步,以杜甫为典范。
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谈,表现出对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
化的风气。
四、晚唐体
1.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代表作家为九僧和林逋等隐逸之士。
2.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
3.隐逸之士:潘阆、魏野、林逋等。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微丰富一些。
4.林逋: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5.寇准:晚唐体盟主。
官至宰相,后遭谗贬。
五、西昆体
1.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其酬唱作品题材范围比较狭隘,主要有三类题材:①怀古咏史②咏物③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西昆体诗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关系,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很少抒写诗人的真实情感,缺乏生活气息。
2.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推崇唐代诗人李商隐,兼重唐彦谦。
其诗师法李商隐诗
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多为近体。
(得)西昆体诗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失)但由于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西昆体诗人在总体上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3.西昆体衰微的原因:其自身的两个致命弱点: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4.评价:尽管西昆体的成就高于白体和晚唐体,但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
【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
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简答题】
1.王禹偁的艺术成就:
首先,王禹偁信从儒家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他把自己的文集题名《小畜集》,就是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其次,王禹偁不满足于晚唐五代的浮糜文风。
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例如他的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骈散结合,音调铿锵,堪称欧、苏散文的先导。
此外,王禹偁的议论文如《待漏院记》,叙事文如《唐河店妪传》等,继承了韩、柳的传统而文字较为平易,显示出一种新文风的端倪。
2.西昆体的艺术上特征:
1)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2)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3)大量用典
3.西昆体得失
得:大多师法李商隐,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显示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
失: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有其表缺乏内在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