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合集下载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

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

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和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6、总之,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是什么?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它正确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第一节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第二节中国式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启示
教学方法
案例举证、录像教学、原著研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6课时
引言:
革命道路是实现革命总路线的具体途径,它要解决的是如何夺取全国政权的 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国情
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制定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号召全党拿起武器继续革命。从
1927年8月到1928年春,党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南昌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举 起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有力地回答了 “还要不要革命"这一问题。 但这些武装起义仍然照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传统模式,以占领中心城市为首要 目标,最后都归于老败,“如何进行革命 ”这一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实践证明,无产阶 级夺取政权的传统模式,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无疑是正确的。但当 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传 统模式并不适用。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引导革 命走向胜利。
二中国式革命道路理的形成发展
1、xx对xx革命道路的初步思考
1927年“马日事变 ”发生后,毛泽东受命担任湖南省委书记,他在汉口召集在武 汉的湖南同志开会,要求大家回到原来岗位,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 决与敌人斗争。在同年7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党 内第一个明确提出组织农民武装 “上山”的主张,指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 础”如,果“不保全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强调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 取得的”。在8月9日召开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反对由湖南的工 农武装与南昌起义的部队配合夺取广东的意见,指出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毛泽 东的这些认识和主张,代表了党内的正确意见,为以后把党的工作建点由城市转入 农村,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

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

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

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

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农村包围城市。

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汇总
•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 容。 •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 战略阵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二)农民问题和土地革命 • 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致 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 1、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 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
• 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它开 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理论
• • • •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马克思列宁主义如何看待武装斗争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 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 暴力革命原则不论对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民族民主革命,一般都是适用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 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和《农民问题决议案》,对党的土地政策和斗 争策略作了一系列重要规定。如没收地主阶级 的一切土地,耕地归农;无产阶级在乡村中的 基本力量是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对富 农取中立政策等等,这些规定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又照抄苏联经验,规定“土地国有”政策, 这是错误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中国政权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第三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三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三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一节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 原因:
1、从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 2、从敌我力量对比看,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强大性和残酷性
出发; 3、从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
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决定了战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二、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2、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 3、武装斗争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 而是无产阶级(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
• C、主力军
D、参与者
09年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第二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要点
•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实践起点
(1) 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2)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建立 (3)1927—1929 年100多次起义
• 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 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合法 权利——不可能走和平道路 2、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 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民主革命,即消灭封建主义,封建的土 地所有制,必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
2、理论起点
(1)“八七会议” (2)《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和《井冈山斗争》两篇文章科学 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和条件; (3)1930年1月《星星之火 可以燎 原》批判城市中心论,确立了农村中 心论,标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理论的形成。 (4)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提 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思 想路线的高度,为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奠定坚实的哲学基 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过坚苦卓绝的顽强斗争红色政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发展。新军阀混战1929到 1930年蒋、冯、阎、李四大新军阀发生了内战战争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北伐战争苏区 附近的较强的国民党军队都被调走对红色政权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了。围剿与反围 剿红军和苏区趁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对苏区 的大规模围剿就开始了但是由于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战术反围剿连续获胜红军通过缴 获大量武器弹药改善了装备越战越强。苏区的发展壮大军事胜利稳定了苏区局势成 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苏区法律实行了土地革命经济文化建设也取得发展中 共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迁到中央苏区。中央苏区之外鄂豫皖、湘鄂西、陕北等革命 根据地也建立发展起来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反围剿失败和长征蒋介石利用统治相对 稳定的时机集中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围攻各个苏区鄂豫皖根据地首先失败被迫西征后 来建立了川北根据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最后到达陕北但仍面临 严重困难。西安事变蒋介石计划把逆境中的红军消灭于陕北但是随着抗日运动的兴 起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结成了三角军事同盟西安事变的爆发最终促成了抗日统一 战线的建立。抗战初期的八路军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山西战场发挥游击战的特长配合 国民党军抗击日军在忻口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平型关、阳明堡战斗的胜利。 八路军分兵创建根据地抗战初期的山西的大战役基本结束以后八路军分兵向山区展 开动员和组织民众创建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的占领特点一旦占领了广大的 中国国土日军兵力不足的缺点就暴露出来只能沿交通线控制狭窄的条形占领区在交 通线之间宽阔的乡村敌后区域日军势力不及、国民党政权瓦解成了政治真空。中共 军队和根据地的大发展中共军队向敌后的广阔区域分兵挺进并且从山区扩展到平原 在华北各省的敌后根据地获得巨大发展中共军队在两年多时间内从五万发展到五十 万。百团大战八路军力量壮大以后向日军占领的条形区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切断了 多处重要交通线摧毁了大量日伪军据点震动了日军的统治区。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 和凶狠扫荡日军调集军队对八路军和根据地进行了长期的疯狂的报复并且在建立大 量的基层敌伪组织加强对华北农村的控制八路军和根据地都遭受重大损失。根据地 军民的反扫荡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下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发展出“敌进我进” 的战术创造了敌后武工队、地道战、地雷战等巧妙的战法并且实行大生产和精兵简 政渡过难关。日军南进打通大陆交通线1944年日军集中40万兵力向南进攻豫湘桂力 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华北兵力不足对根据地的压力减轻了。抗战胜利时中共的势力范 围抗战最后一年中共军队和根据地获得了很大的恢复发展并且发动了局部反攻。日 军投降前后中共军队发起了大反攻在北方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局面并且占领了一 百多座城市解放区人口达到一亿军队一百二十万。国共争夺东北——让开大路占领 两厢国民党把最精锐的部队用于进攻东北中共军队退出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分兵占 领铁路两侧的广大乡村发动和组织群众得到了东北农民的支持迅猛壮大。强力推进 土改国共和谈失败后中共在解放区强力推进土地改革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热烈支 持获得土地的农民积极投入到保卫解放区的战斗中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国民党的 全面进攻及其失败1946年夏天开始国民党依仗军事优势向各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 攻中共主动退出了已经占领大多数城市但是歼灭了大量的敌人有生力量平均每月歼 敌达到8个旅约十万人。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及其失败国民党很快感到机动兵力不足被 迫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但是遭到失败其他解放区乘势发展。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
大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提出了通过农村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目标。

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革命斗争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付诸行动。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而农村是武装斗争的根据地。

第二,革命斗争必须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

通过土地革命,可以巩固革命根据地,壮大革命力量。

第三,革命斗争必须以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主要战略阵地。

革命力量必须深入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此为中心,逐步扩大革命势力范围。

第四,革命斗争必须以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为主要主观条件。

必须有一支正式的红军队伍,并且共产党组织必须坚强有力,才能为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主观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强调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突出了农村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最终实现武装夺取政权的目标。

在实践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