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分解与叙写

合集下载

例谈教学目标的叙写

例谈教学目标的叙写

例谈教学目标的叙写-政治论文例谈教学目标的叙写李仁华摘要: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准确确定并规范叙写课时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需遵循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方向;研读教科书,确定三维目标范围;分析学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路径。

目标确定后,还需选取适当的叙写方式把教学目标表述出来。

行为性目标叙写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思想政治课课时教学目标的叙写,它包含明确目标主体、选择行为动词、设定行为条件、制定行为标准四个步骤。

关键词: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叙写李仁华,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针对所教学生提出的预期学习结果。

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美国学者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

”因此,准确确定并规范叙写课时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不懂得课时教学目标制定的方法路径,致使课堂教学中目标不明、目标不准的现象比比皆是。

故笔者以《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

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路径准确确定课时教学目标需要仔细解读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科书,准确分析学情。

课程标准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性的根本依据,教科书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准确性的重要依据,学情是保证课时教学目标有效性的必要依据。

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

因此,它是教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教师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首先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作全面解读,在对课程标准有了总体把握之后,然后重点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解读。

内容标准中内容目标部分规定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但它的表述一般比较概括笼统,不能直接用作课时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

教学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叙写

五、教学目标叙写的作用:
1.教学目标的叙写能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 2.教学目标的叙写能让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更加 关注学生的学习;能更好的设计出促进学生 学习而展开的一切教学活动。 3.教学目标叙写对检测,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 4.将教学目标叙写为我所用,融入到我们手稿, 教研,课堂中来,尤其是提纲的设计,更细 致的解读考纲,更深入的挖掘教材。
教学目标叙写
-----数学学科
一、教学目标叙写的构成:
教学目标包括: A--行为主体(Au-dience) B--行为动词(Behavior) C--行为条件(Condition) D--表现程度(Degree) 四项要素。
二、教学目标的叙写规范陈述方式:
首先,以学习者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 的行为。其次,行为动词要选用那些描述 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的词语,如写出、说出、辨别、比较、对 比、指明、背诵等,再有,应叙写影响学 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条件与范围,包括允许 使用的辅助手段、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 的情景等。最后,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 的最低表现水准。
目标叙写: 1. 学生通过回顾直角坐标系下曲线与方程的 关系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曲线的 极坐标方程的概念,并能描述极坐标方程 在与直角坐标系方程对比之下的方便之处。 2.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建立适当的极 坐标系,并能在极坐标系下,借助作图工 具画出曲线(圆,直线)的图形,并能利 用几何知识解决圆,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的 问题。还能总结出极坐标系下极坐标方程 的求解步骤。 3.熟记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化公式,并能 运用该公式完成两个坐标系下方程的转化。
实例2《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我们自己的) 考纲要求: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表示的 极坐标方程。 能:熟记,推导,运用,计算,归纳总结。 图形:几何画图。 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的定义, 求极坐标方程的步骤, 直线,圆的极坐标方程的结构, 极坐标方程的运用, 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教师培训之二(教学目标叙写)

教师培训之二(教学目标叙写)

学科基础知识: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 本概念、规律、规则、定理和原理等。
学科基本技能:各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 本操作技能。 把“知识与能力”放在第一维目标,凸显 “双基”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水平(结果性目标)要求分类(三个层次):
了解——再认或回忆、识别、举例、描述对象的特征。
行为动词Behaviour,行为。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
行为条件Condtions,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达成,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行为程度Degree,程度。目标达成的程度,也就是达到的标准,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可以再加一个行为结果(Result)或者合并在行为动词中。将行为和结果统一。 老师们叙写老师目标时要尤为关注。 举例: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学生初步理解布朗运动的基本特征。 行为条件: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性目标) :
过程指学生知识的学习、认知的形成与应用和实践能力形成
的全部过程,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探究 (独立学习与合作意识)的过程: 1.知识的认知过程;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
3.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二、课时教学目标叙写的基本要素
2、行为动词。 •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 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 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而且要注意因学习水平 不同而表述不同。 • 行为动词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目标叙写的具体性。 如知识性结果“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说出、背 诵、辨认、列举、复述”。 • “理解”水平的动词使用“解释、说明、归纳、概述、 推断、整理” ,其可观察、可操作性和对学生学的 引导价值就会提高。 • 所以选行为动词时要把握好学习水平表述的不同。

语文目标叙写的方法

语文目标叙写的方法
而不是教师。在实际的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 略,但是从逻辑上可以判断主体是学生。例如: “说出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并举例分析其作 用。”
02 “而不应该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 培养学生“、”提高学生“、”激发学生“等用 语,这只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学 生学习的预期效果。
二.行为动词多样化
三.行为条件情景化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中,要明确表达清楚学生可以借 助哪些条件或者有哪些限制才能达到目标的要求。例如: “借助检索表,认识‥”、“根据图中‥ “、”通过阅读‥ “、“在十分钟内,能‥”、“与同学合作、讨论,进而‥”
01
4、行为程度 具体化
02
教学目标表述的是最基本的、共同的、 可达到的最低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 现的最高要求。采用什么程度的标准要 依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应当以大多 数学生在经过必要的努力后都能做到的 事情作为行为标准。
2019
行为动词---学什么
2021
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
01
即“ABCD法描述学习目标”【马杰行为目标描述法】 Audience——行为主体:教学对象(学习者) Behavior——行为动词(做什么):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监控,因此
必须辅以可行性强、结合实际的行为方式、方法。 Condition——行为条件(在什么条件下):行为条件要明确规定 Degree——水平(行为程度)——做到什么程度和标准):表现程度要有数量、水
最后叙写的表现性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宋词作品,自己组织语言
或举例准确无误地阐明李清照词风的转变的过程。 (2)通过阅读和分析具体作品,准确地解释转变的X个特点。 (3)在新作品中,通过同伴讨论总结李清照词风的转变在了解李清照词 中的意义。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使用关键词简述李清照 词风的转变的时间和原因。

教学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叙写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叙写举例
行为动词
例:《空气》(第二单元课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关于空气的认识; (2)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和科学家们探求 空气奥妙的科学史,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行为程度 (3) 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 学习从化学角度初步 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意识 到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珍视。
(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叙写举例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例:《空气》(第二单元课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关于空气的认识; (2)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和科学家们探求 空气奥妙的科学史,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行为程度 (3) 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习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意识到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珍视。
(限制词&#学习目标)的叙写举例
例:《空气》(第二单元课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关于空气的认识; (2)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和科学家们探求 空气奥妙的科学史,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习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意识到 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珍视。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的叙写举例
例:《空气》(第二单元课题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关于空气的认识; (2)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和科学家们探求 空气奥妙的科学史,增进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 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 学习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意识 到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应该珍视。

化目标为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

化目标为过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

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 。例如苏教版语文九年级
标, 学生就有 了清楚可行 的语文学 习 目标 。 围绕教学 目标展 开课 上册课文《 在烈 日和暴雨下 》 的知识 与能力 目标可表述为 “ 学生 堂教学 , 能最大 限度地减 少随意性 、 盲 目性和模糊性 , 提高教学 能从文中找 出运用 比喻 、 拟人 、 夸张等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的语句 的方向性 、 针对性和有效性 ,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化 教学流程 , 提高教学实效 , 它能促进学生 学习活 动 的开展 , 让 观察 与测量 的。 美 国著名教育家马杰认为 , 要克服传统教学 目标
学 生明确学 习任务和 目标 ,引导课堂教学流程 。明确 的教学 目 标, 可以帮助教师预测课 堂上会发生的情况 , 从而选择和创造有 利 于学生掌握教学 目标的活动 ,使教学行为朝着预期 的方 向发
为, 对学生的学习作 出有效 的指导 。同时 , 学生也能从教师 的指 学 , 而不是教师如何 教。教师不再是主角 , 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
导中得 到反馈信息 , 并及 时调整 自己的学习行为。 在语 文课 堂教 中起引导作用 。要把每项教学 目标描述成学生 的行为而不是教 学活动的开始 阶段 向学生明确地陈述教学 目标 ,能激发学生达 师的行 为 , 只有这样 才是把课堂 的主动权真正交还 给了学 生 , 学 到学习 目标 的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 了课堂教学 目
表述 的含 糊 性 ,必 须 用 描 述 行 为 的术 语 代 替 描 述 内在 心 理 状 态
的术语 来陈述课堂教学 目标 , 即“ 要求学 生做什么 , 根据什么标 准去做 , 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 。 ” 要 清晰而明确地表述教学 目标 ,

语文教学目标叙写(具体)

语文教学目标叙写(具体)

语文教学目标叙写(具体)语文教学目标叙写语文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时,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叙写需要明确、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

以下是一些教学目标的叙写示例:1.通过阅读《红楼梦》的前五回,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在学习诗歌《静夜思》时,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且能够背诵和默写诗歌。

3.在学习《猫》这篇*时,学生能够理解*中的动物描写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在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剧本时,学生能够理解剧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且能够表演其中的一段。

5.在学习《论语》时,学生能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

这些教学目标都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语文教研组教学目标怎么写语文教研组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语文教研组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和价值。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口语表达、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5.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7.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

教师教学计划任务分解教师教学计划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分解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计划编制、任务分析和教学资源准备三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计划编制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状态,是教学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而教学步骤则是按照学习的逻辑顺序将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教学时长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教师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每个教学任务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现状和能力水平,了解任务的重要性和难度。

通过任务分析,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确定适合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任务分解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需要仔细选择和准备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知识技能的分解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根据学生的年纪和能力,将大的知识点分成若干小的知识点,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教师还可以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进行分层,先教授基础知识,再逐步拓展。

通过知识技能的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

将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个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要求。

通过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达到每个小目标,从而达到整体目标。

六、学习任务的分解学习任务是教学计划中的具体行动,教师需要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完成。

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逐一指导学生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将上述关键词予以扩展或剖析。扩展可采用概念认知图展开、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概念展开、或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如说出、分析、比较等
第三步,建立具体化的关联。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建立具体化的关联,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
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
(4)通过讨论,解释胶体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如何叙写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设计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2、教学/学习目标的叙写
一种范式:
3、如何分解课程标准以成为学习目标?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
课程标准: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分散系
第一步:寻找关键词
附:内容标准的主要表述格式:
A、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分散系
B、行为条件+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通过实验了解氯的主要性质。
C、行为程度+行为动词+(限制词+)核心名词(概念)
如: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溶液。
第二步:剖析/拓展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第三步:建立具体化的关联(条件与程度)
第四步:叙写学习目标
内容主题: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解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具体情境,自己组织语言准确无误地阐明分散系的类别。
(2)通过阅读课本,用关键词简述胶体的组成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准确地解释胶体的两个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