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探讨

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探讨

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探讨发布时间:2023-03-01T02:29:08.35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卢振振[导读]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赋予所从事职业角色的承认与接受程度。

卢振振青岛黄海学院 266555摘要: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社会赋予所从事职业角色的承认与接受程度。

职业认同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上进心与事业心,同时还可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因此,分析可能影响到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案对推动学生发展十分关键。

关键词:医专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教育对策职业认同感可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医学生是临床医疗工作者构成的主要人才储备力量,在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1]。

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职业性质与个人意义,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职业认同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医疗事业的服务水平。

因此加强对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十分关键。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职业认同率较低。

对此,则需要分析影响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并制定更合理的教育对策。

1.影响医专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因素1.1职业环境严峻导致负面效应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断下降,纠纷事件层出不穷,医务人员常常遭受到威胁、恐吓、辱骂等,甚至出现了肢体攻击等行为,这一现象的发生明显降低了我国的医务人员数量。

另外,据有关统计,我国的医务人员一周的工作平均时间在60小时以上,并且多数医务人员常出现夜白班连轴等情况,常年无休假,这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可造成不良影响。

而医院制度严格,职称晋升在科研与技术方面均有着严格要求。

晋升缓慢的状态下医务人员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同时也存有疑虑,在医学生投入到临床工作后,劳动与收入明显不成比例,这对医学生的负面职业认知均有严重影响[2]。

1.2学医成本高且职业价值观存在矛盾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可见,医学专业课程多且需要学习的时间较长,临床实践、学习任务较其他专业更重,学习压力更大[3]。

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医患关系调研报告

医患关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改善建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报告、新闻等文献资料,了解医患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影响因素;2. 问卷调查:以医患双方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和评价;3. 访谈调研:以医生和患者代表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入访谈,探究他们的沟通和协作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医患关系的现状:a. 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一部分患者认为医生缺乏耐心和关心,很难找到可信任的医生;b. 医患矛盾的增加: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对医生诊断、治疗的专业性产生质疑,医生的工作压力增大;c. 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有限,容易被各种信息误导,加剧了对医生的不信任。

2.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a. 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医生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与患者的沟通效果不佳,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b. 医疗体制问题:医院的制度和流程繁琐,导致医生时间有限,难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c. 社会环境变化:社会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值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医生承载的压力增大。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医患间的沟通和信任:医生应提升沟通能力,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2. 完善医疗体制:减少医疗行政事务,提高医生看诊时间,降低医患沟通的障碍;3. 提高医生的医学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医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加对患者的关怀,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 加强医患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医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自身的医疗素养,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五、结论当前医患关系普遍存在着信任度下降和医患矛盾增加的问题,这对医生和患者双方产生了负面影响。

要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加强医患间的沟通和信任,完善医疗体制,提高医生的医学水平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加强医患教育,提高患者的医疗素养。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分析

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分析

护士职业认同感相关因素的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护士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为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多途径、多方面切实了解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结果:个人胜任力、收入低、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与护士职业认同感紧密相关。

结论:护理管理者可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缓解其工作压力,减少有离职倾向护士的数量,强化护理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护理行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相较于其他服务行业而言,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提出的要求更高。

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链上的重要环节,护士队伍的素质和数量与患者安全,医疗护理质量密切相关[1]。

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2]。

认同感消极与护士的个人能力不足,收入低,职业风险和压力大密不可分。

工作压力大和工作满意度低会影响护士对工作及未来发展的安全感[3]。

1 职业认同感的概念及意义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4]。

职业认同感就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感情,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倾向的心理状态[5]了解护士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引导护士形成积极的职业认同感。

2 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2.1 个人因素2.1.1 个人胜任力据有关研究报道:护士职业认同是护士在职业形成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胜任力及职业道德,职业认同的发展意味着其意愿、洞察力、胜任力的发展。

2.1.2 护龄护士工龄越长职业情感越稳定,护龄1~3年者职业认同感高,随护龄增长会逐渐降低,可能与进入职业倦怠期有关。

而护龄在11~20年者职业认同感最高,因对职业、自我角色的认识随年龄增长逐渐深刻。

2.1.3 学历不同学历护士对职业的认可度不同。

许多研究显示,护生的学历与职业态度呈负相关,即学历越高职业态度越消极。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和就业选择倾向的分析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和就业选择倾向的分析

・100・教育与教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和就业选择倾向的分析张其羽卢若艳魏嘉诚陈雅婷陈吉廖川玉徐佳雪[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54(2021)02-0100-03【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和就业选择倾向的澎响因素。

方法:对某医科大学50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就业倾向整体略微上升。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倾向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以及家人的支持、医学生对新闻媒体报道的看法、对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和风险性的评价等。

结论: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仍然愿意从事临床医学工作,且整体的职业认同感有所上升。

应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坚定其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职业信念。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就业倾向过去几年有关医疗行业社会舆论的负面报道较多,医患矛盾频繁出现,对临床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再加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周期长、投入费用高、对医疗行业不甚了解,给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带来了困惑[匕近年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新闻媒体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正面积极报道,政府也更为注重保护医务工作者权益,出台一系列保障法规,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闵。

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仍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考验。

这些是否会对临床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就业选择倾向造成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2015-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503人。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类别n百分比(%)性别男47.12女52.88大一29.82大二25.05年级大三13.72大四17.10大五14.31生源地城市农村43.5456.46前25%(包含25%)31.81成绩25%~50%(包含50%)33.60 50%-75%(包含75%)26.04 75%以下8.55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2017R0043)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编号:2016QH011)通信作者:卢若艳,女,副教授2021-01-03收稿,2021-03-07修回1.1.1职业认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是指对所要从事的医生职业基本特征的整体看法,其认同程度高低宜接影响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动力叫新形势下能够坚定或者转变为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学行业工作定义为积极影响;毕业后仍旧不愿意从事临床医学行业工作定义为无积极影响。

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严重伤 害了患 者感情 , 使 医患关 系 日趋紧张 。市场经济
体制下 , 少数 医生在职业道德 与作 为社会 人和经济人 的 利益追求行 为之间产 生失衡 和冲突 , 医德医风偏离道德 规范, 致使 当今 医德 医风备受诟 病 , 与医学教育 中职业 道德 和人 文素养教育薄弱不无关 系 , 凸显 了受前苏联重


r, 2 01 3
2 01 3 正

U n i v e r s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当前医患关系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周 庆 何俊凤 杨冬梅 倪松石 桑爱 民
( 南通 大 学 附属 医院, 江 苏 南通 2 2 6 0 0 1 )
[ 摘 要] 分析 医患关 系恶化对 医学教 育产生的影响 , 从 医学院校 、 医方和患方、 政府和社会层面探讨 思考 , 提 出改善 医患关 系,
生部 和教育部 印发 《 医学教 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 定》
中规定实 习医师在操 作过程 中发生 的医疗 责任 由带 教
[ 收稿时 间] 2 0 1 3 — 0 5 — 2 4 [ 作者简介 ] 周庆( 1 9 6 9 一 ) , 男, 江苏南通 市人 , 副研 究员 , 研究方向 : 临床教 学管理与教 学改革。通讯作 者 : 桑爱 民( 1 9 6 3 一 ) , 男, 江苏如 东人 , 主任 医师 , 研 究方向: 高等医学教 学管理。
培养 、 和谐 医患关 系构建和 中国医疗卫生事 业带来不可 忽视 的负面影响。
( 二) 医患 关系恶化 凸显 医学教 育课程设 置和教 学 模式亟需改革
公益 职能与市场 属性 产生冲突 , 导致许多医 院产生 了片 面追求经济利益 的倾 向, 形成“ 看病难 , 看病贵” 现象。随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却愈发凸显。

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患者感受和治疗效果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需求,同时也能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过程和效果,消除患者的疑虑和焦虑情绪。

这样一来,患者更有可能按医嘱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二、医生专业度和形象塑造医患沟通是医生展示自己专业度和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生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案和预后,能够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崇拜感。

相反,如果医生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者是不经思考的含糊其辞,很可能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专业程度产生质疑,不认同医生的建议和诊断结果。

因此,医生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

三、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益医患沟通不仅对患者自身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重复住院。

通过与患者充分交流,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更为精确的诊疗方案,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浪费。

四、法律和道德责任医患沟通也与法律和道德责任密切相关。

医生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法律规定,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遵守医生道德规范,不仅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能够避免医疗纠纷和法律风险。

五、促进医学进步医患沟通还有助于促进医学进步。

患者作为医生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反馈。

通过与患者交流,医生能够了解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对患者的观察和了解,也能够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数据。

六、提高医患关系质量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社会层面
1 2 3
增强社会支持
社会应给予医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如提供实 习机会、志愿服务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
改善医患关系
通过加强公众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提 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完善就业政策
政府应出台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医学生选择基层 、农村等更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就业,拓宽他们 的就业渠道。
社会因素
社会期望
社会对医生的期望和医生形象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产生影 响。如果社会对医生有较高的期望和尊重,医学生更有可 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积极的认同。
医疗环境
医疗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如医院的工作压力、医患关系等 都会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经济收入
医生职业的经济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因素 之一,较高的经济收入往往能够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
医学教育层面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医学院校应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医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规划, 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使医学生更贴近实际医疗环境,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相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 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社会责任。
生源地为农村的医学生在职业认知和 职业情感方面的认同水平高于城市医 学生,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的认同水 平较低。
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医学生职业认同情况比较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总体 水平上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女生在职业情感和职业价值观方 面的认同水平高于男生,但在职 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认同水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摘要】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对其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医学生对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在提升自信、增强职业能力和塑造个人形象方面的作用。

其次分析了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和社会认可等方面。

然后提出了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如加强专业培训、增加实践机会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等。

进一步探讨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表现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

最后强调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了全文的要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其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重要性、影响因素、提升措施、工作表现、发展过程、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是指医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医学专业以及未来从事医学工作的认同程度。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生在未来将担负着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医疗任务。

提高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对于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而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惑,其职业认同感往往受到质疑和动摇。

深入研究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医学生健康成长和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并分析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和提升措施。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相关机构更好地了解医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研究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工作表现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发展过程的探讨,可以揭示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研究
(function() {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2);
document.write('');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3686515",
container: s
});
})();
摘要:近年来,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领域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显著关注。

通过对YZ大学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认知态度与职业认同情况的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发现医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职业认同虽处于较为积极的水平但仍会伴随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下降。

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促使医学生职业认同受挫问题的改善。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职业认同度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20180786)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状况报告》指出我国25-34岁青年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这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发生变化,也意味着部分青年医生正因各种因素离开医院。

结合近年来媒体报道下的紧张医患关系看,这与报告数据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有待探究。

通过对YZ大学医学生对医患关系态度以及职业认同度的现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立足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在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检索获得在2008年至2018年这近十年以“医学生职业认同”为主题发表的文献仅99篇为中文文献,且医学生职业认同研究领域在近三年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显著关注。

国内在医学生职业认同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教育方法、影响因素和认同感研究,而方法主要是文献
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

在定量研究方面的81篇学术论文绝大多数侧重医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这其中包括年级、高考志愿、学历、学业情绪、职业价值观等因素,明确针对性研究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影响相关性分析的学术论文章寥寥无几。

国内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较少,而定量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的重点集中在问卷的编制上。

郝玉芳(2008)编制的《在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研究》正式问卷共51个项目,分为职业自我认知、职业自我体验和职业自我控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以上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职业认同度研究是比较新的领域的,从理论到实证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目前定量研究大多停留在分析多因素阶段,继而使研究对某一具体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缺乏针
对性和准确性。

可见现阶段日益变化的医患关系是否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存在关联性是分析医生职业认同弱化必不可少的研究问题。

2 调查数据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年级为单位分层抽样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

问卷包括3个部分:医学生基本情况、医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态度及其职业认同度状况的调查。

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3.0%。

2.1 医学生的医患关系认知情况
被调查医学生中有84.68%的医学生认为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或很紧张。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20.47%的医学生认为存在政策及制度方面的原因,16.13%的医学生认为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原因影响更大,24.91%的医学生认为有患者及家属的原因及社
会原因。

35.37%医学生认为由于难以全面接收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的信息并进行是非判断,导致对医方、患方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认知是消极的。

2.2 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度情况
低年级医学生除职业认知方面外,在职业情感、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高年级。

漫长而辛苦的学医过程中引起了医学生负向的职业情感体验有关。

有62.11%的医学生很乐意或较乐意成为一名医生,70.42%的医学生表示不会改变目前的职业方向,从事医疗工作能使其获得救死扶伤幸福感的医学生占39.46%。

在选择工作时,除了考虑自己的理想,还要考虑外在环境与医改政策影响的医学生有63.27%,12.50%的医学生不会既考虑理想又考虑环境。

2.3 医患关系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
31.58%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现状会影响到就业,而48.0%的学生则针对现阶段的医患关系,对自身当初选取医学专业表示犹豫。

并有36.71%的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的现状将会使医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年级越高,医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实习经历等渠道了解到的医患纠纷后内心的期望产生冲击越大。

相关性分析?@示,医学生的医患关系态度与其职业认同度呈正相关(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