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课题: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有关的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 过程,掌握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灵活运用有关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感受三角问题的有关恒等变换,用联系,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

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二)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注意:2,22k k π

π

απαπ≠+≠+ ()k z ∈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5sin 2,,1342

ππαα=<<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分析:已知条件给出了2α的正弦值。由于4α是2α的二倍角,因此可以考虑用倍角公式。

变式训练:(课本P135练习1)已知4cos

85α=-,812παπ,求sin 4α,cos 4α,tan 4α。

例2.在△ABC 中,5

4cos =A ,。B A B 的值求)22tan(,2tan += 分析与思考:22A+B 与A ,B 之间能构成怎样的关系? 变式训练:(课本P135练习)已知1tan 2,3α=

求tan α的值. 解析:22tan 1tan 21tan 3

ααα==-,由此得2tan 6tan 10αα+-=

解得tan 2α=-tan 2α=-

(四)课堂练习:教材P135练习

1. 求值:(1)sin15cos15?? (2)22cos

sin 88ππ- (3)2tan 22.51tan 22.5?-?

(4)22cos 22.51?-

(五)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

学会灵活运用.

(六)作业布置:P138习题3.1 A 组 19

(七)教学反思: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公开课教案 课题: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有关的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 2. 过程与方法: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 过程,掌握其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灵活运用有关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感受三角问题的有关恒等变换,用联系,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β 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二)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王业奇

α 1tan tan 二、提出问题:若β = α 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一、例题: 例一、(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1.sin22 30’cos22 30’=4 2 45sin 21= 2.=-π 18 cos 22 224cos = π 3.=π -π8 cos 8sin 22 224cos - =π- 4.=ππππ12 cos 24cos 48 cos 48 sin 8 2 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二、 1.5555(sin cos )(sin cos )12121212ππππ +- 2 25553 sin cos cos 121262 πππ=-=-=

2.=α-α2sin 2cos 44 α=α -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3. =α+-α-tan 11tan 11α=α -α 2tan tan 1tan 22 4.=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三、若tan = 3,求sin2 cos2 的值。 解:sin2 cos2 = 57 tan 11tan tan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 22222=θ +-θ+θ=θ+θθ-θ+θ 例四、 条件甲:a =θ+sin 1,条件乙:a =θ +θ2 cos 2sin , 那么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解:= θ+sin 1a =θ +θ2)2 cos 2(sin 即a =θ +θ|2 cos 2sin | 当 在第三象限时,甲 乙;当a > 0时,乙 甲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例五、(P43 例一) 已知),2 (,135sin ππ ∈α= α,求sin2,cos2,tan2的值。 解:∵),2 (,135sin ππ ∈α=α ∴1312 sin 1cos 2-=α--=α ∴sin2 = 2sin cos = 169 120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 (二)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注意:2,22k k π π απαπ≠+≠+ ()k z ∈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5sin 2,,1342ππαα= <<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解:由,42π π α<<得22π απ<<. 又因为5sin 2,13α =12cos 213α===-. 于是512120sin 42sin 2cos 221313169 ααα??==??-=- ???; 225119cos 412sin 21213169αα??=-=-?= ???;120sin 4120169tan 4119cos 4119169ααα- ===-. 例2、已知1tan 2,3α= 求tan α的值. 解:22tan 1tan 21tan 3 ααα==-,由此得2tan 6tan 10αα+-= 解得tan 2α=- tan 2α=- (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五)作业: 15034.P T T -

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

二项式定理公开课教案 1、重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理解和初步应用。 2、难点:二项式定理的发现。 三、教学过程 1、情景设置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三,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 ∈N n n 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n n )17(8+=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也就是研究)()(*∈+N n b a n 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此题就不难求解了。2、新授 第一步:让学生展开 b a b a +=+1)( 2222)(b ab a b a ++=+; 32232333)()()(b ab b a a b a b a b a +++=++=+; 43223434464)()()(b ab b a b a a b a b a b a ++++=++=+ 5432234555510105)()()(b ab b a b a b a a b a b a b a +++++=++=+ 教师将以上各展开式的系数整理成如下模型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问题1:请你找出以上数据上下行之间的规律。 预期回答:下一行中间的各个数分别等于上一行对应位置的相邻两数之和。 问题2:以5 )(b a +的展开式为例,说出各项字母排列的规律;项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展开式第二项的系数与乘方指数的关系。

预期回答:①展开式每一项的次数按某一字母降幂排列、另一字母升幂排列,且两个字母的和等于乘方指数;②展开式的项数比乘方指数多1项;③展开式中第二项的系数等于乘方指数。 初步归纳出下式: ()()()()()n n n n n n b b a b a b a a b a +++++=+--- 33221)( (※) (设计意图:以上呈现给学生的由系数排成的“三角形”,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虽然,教师将此“三角形”模型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它毕竟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一种寻找系数规律的有效工具,便于学生将新的学习材料同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并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而出现意义。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死记的心理过程。)练习:展开7 )(b a + 教师作阶段性评价,告诉学生以上的系数表是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杰作,称为杨辉三角形,这项发明比欧洲人帕斯卡三角早400多年。你们今天做了与杨辉同样的探索,以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并激发作为一名文明古国的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第二步:继续设疑 如何展开100) (b a +以及)()(*∈+N n b a n 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到仅掌握杨辉三角形是不够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新的更简捷 的方法的欲望。) 继续新授 师:为了寻找规律,我们将))()()(()(4b a b a b a b a b a ++++=+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11,b a ;第二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22,b a ;依次类推。请再次用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计算:))()()(()(443322114b a b a b a b a b a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基础) 【学习目标】 1.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熟练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能灵活地将公式变形并运用. 3.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进一步提高运用联系的观点、化归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 2cos 112sin C αααααα =-=-=- 22 2tan tan 2()1tan T αα αα = - 要点诠释: (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在公式22,S C αα中,角α可以为任意角,但公式2T α中,只有当 2 k π απ≠ +及()4 2 k k Z π π α≠ + ∈时才成立; (2)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二倍、 2α是4 α 的二倍、3α是 32 α 的二倍等等都是适用的.要熟悉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好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如:2 cos 2 sin 2sin α α α=; 1 1 sin 2sin cos ()2 2 2 n n n n Z α α α ++=∈ 2.和角公式、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βαβαβαβα=+++中,当T C S ,,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下:

正弦 余弦 正切二倍角公式及变形升降幂公式(完全版)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二)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 ()22cos 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升降幂公式 2 )cos (sin 2sin 1ααα±=±

αα2cos 22cos 1=+αα2sin 22cos 1=-2 2cos 1cos 2α α+=22cos 1sin 2α α-=}}升幂降角公式 降幂升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尝试新的认知结构、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各个阶段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总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为发展性辅导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评估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节、第145-148页。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它既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和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知道:二倍角公式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中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数学思想,因此这节课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对三角函数的认知特点,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出发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中体会数学的化归思想和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2、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对二倍角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使用,提高三角变形的能力,以及应用转化、化归、换元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学情感,提高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从认知角度上看,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从学习情感方面看,大部分学生愿意主动学习。从能力上看,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探究的能力、较弱。

二倍角公式公开课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S (α+β) C (α+β) T (α+β)推导出sin2α,cos2α,tan2α. 知道各公式 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整个公式体系的生成过程,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记住并能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通过综合运用 公式,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二倍角的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倍角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和(差)角公式,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和角公式的内容: sin (α+β)= cos (α+β)= tan (α+β)= 2、新科探究 探究一、在上面的和角公式中,若令β=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sin2α=sin (α+α)= sin αcos α+cos αsin α= 2sin αcos α cos2α=cos (α+α)= cos αcos α-sin αsin α= cos 2α-sin 2α tan2α= tan (α+α)= α α - α α = α - α 整理得: sin2α=2sin αcos α cos2α= cos 2α-sin 2α tan2α= α - α 注意:要使tan2α= α - α 有意义,α须满足α∈﹛α∣α≠ k π+ π , 且α≠ π+ π ﹜ 学以致用 提问:对于cos2α的求解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探究二、cos2α的变形式 利用公式sin 2α + cos 2α=1变形可得: cos2α = cos 2α-sin 2α=cos 2α-(1-cos 2α)=2cos 2α-1 cos2α = cos 2α-sin 2α=(1-sin 2α )-sin 2α =1-2sin 2α 因此:cos2α = cos 2α-sin 2α 1例.2tan ,2cos ,2sin ),20(,54cos 的值求若αααπαα<<=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专题复习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专题复习 一、知识要点: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in()sin cos cos cos S αβαβαβαβ±±=±; (2)():cos()cos cos sin sin C αβαβαβαβ±±=; (3)()tan tan :tan()1tan tan T αβαβαβαβ ±±±=.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α; (2)2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C αααααα=-=-=-; (3)(2)22tan :tan 21tan T αααα =-. 3.常用的公式变形 (1)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2)221cos 21cos 2cos ,sin 22 αααα+-==; (3)221sin 2(sin cos ),1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sin cos )4π ααα±=±. 4.函数()sin cos (,f x a x b x a b =+为常数),可以化为())),f x x x ?θ=+=-其中()?θ可由,a b 的值唯一确定. 两个技巧 (1)拆角、拼角技巧:(2)化简技巧:切化弦、“1”的代换等. 【双基自测】

1.(人教A 版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各式的值为14 的是( ). A .22cos 112π- B .20 12sin 75- C.0 202tan 22.51tan 22.5- D .00sin15cos15 2.0000 sin 68sin 67sin 23cos68-=( ) A .2- B.2.1 3.(2011·福建)若tan 3,α=则2sin 2cos αα =( ). A .2 B .3 C .4 D .6 4.已知2sin ,3 α=则cos(2)πα-=( ). A ..19- C.195.(2011·辽宁)设1sin(),43 πθ+=则sin 2θ= ( ). A .79- B .19- C.19 D.79 6.0000tan 20tan 4020tan 40++=________. 7.若2tan(),45 πα+=则tan α=t________. 考向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例1] 求值:①00 00cos15sin15cos15sin15 -+;②00sin 50(1). [例2] 已知函数()2sin(),36 x f x x R π=-∈.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通过两角和的正、余弦函数,推导得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在温故知新中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2、灵活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综合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及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角和的正、余弦函数,推导得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推导二倍角三角函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及证明。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sin 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cos αβ+=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

二、探究新知。 将上述公式里的β换成α,结果是什么? 二倍角公式: 对于 2C α 能否有其它表示形式? 公式中的角是否为任意角? 注意: ①二倍角公式的作用在于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达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它适用于二倍角与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互化问题。 ②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两倍,α/2是α/4的两倍,3α是3α/2的两倍,α/3是α/6的两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因此,要理解“二倍角”的含义,即当α=2β时,α就是β的二倍角。凡是符合二倍角关系的就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③二倍角公式是从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中,取两角相等时推导出来,记忆时可联想相应角公式。 三、例题解析。 12cos ,(,)sin cos tan 21322 α αππααα=-∈已知,求,,的值。 例题1 ()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sin 22sin cos ααα=22cos 2cos sin ααα=-22tan tan 2,()1tan 242 k k ααααα=≠+≠+-πππ且πR α∈R α∈2cos 22cos 1αα=-2cos 212sin αα = -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优质公开课精品教案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正弦线、余弦线和诱导公式等知识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的知识基础,对于三角变换、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三角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讲授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有主动意识,对新知识充满探求的渴望。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生活,储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掌握了一些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熟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cos(12060)-? cos120? cos60? sin120? sin 60? 12 12- 12 32 32 猜想: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公式推导 通过探究我们猜想得出cos()αβ-的公式,从猜想到结论还需要严格的证明。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比,那么该如何研究βα-的三角比呢? 设α、β是两个任意角,把它们的顶点都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始边都与x 轴的正方向重合,如图1,它们的终边OA 、OB 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 图1 Q1:你能用α、β的三角比表示A 、B 两点坐标吗? Q2:AOB ∠角度能用α、β表示吗? Q3:我们要研究AOB ∠的三角比,必须要把AOB ∠位置放在什么地方?怎样达到目的? 答:始边旋转到与x 轴的正方向重合。通过旋转达到目的。 Q4:将终边OA 、OB 绕O 旋转β-,转到A O '和B O '的位置,则A ',B '的坐标是什么?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 O y A )sin ,(cos αα) sin ,(cos ββB x β α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高一A 组 韩慧芳 年级:高一 科目:数学 内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型:新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理解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基础上,能够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2)通过公式的应用(正用、逆用、变形用),使学生掌握有关化简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二倍角公式的推导,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二倍角公式的推导,感受二倍角公式是和角公式的特例,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基本数学思想。在运用二倍角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换元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正用、逆用、变形用。 3、关键:二倍角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1、问题情境 复习回顾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思考:在这些和角公式中,如果令βα=,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建构数学 公式推导: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 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的式子呢? 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以上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从形式上看,倍角公式给出了αα与2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既公式中等号左边的角是右边角的2倍。所以,确切地说,这组公式是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有时简称二倍角公式。 3、知识运用 例1、(公式的正用) (1)已知3sin ,,52 πααπ=<<求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值. (2)已知3sin 2,,542ππαα= <<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公式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学习目标 1、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重点: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难点: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 预习案 (预习教材P132—P134) 复习引入:请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βα =+)cos(βα =+)tan(βα 探索新知 问题: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 探究1:推导sin2α,cos2α sin2α= cos2α= 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 cos2α= cos2α= 探究2:推导tan2α;(注意:2,22k k π π απαπ≠+≠+ ()k z ∈) tan2α=

课中案 例1、已知5 sin 2,,1342π π αα=<<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变式:已知1 tan 2,3α=求tan α的值.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15cos 15sin (2)8sin 8cos 22π π-

例3、在△ABC 中,54 cos =A ,。B A B 的值求)22tan(,2tan += 当堂检测 。,,的值求、已知4tan ,4cos ,4sin )128(54 8cos 1α α α παπα ??-= 。、的值求已知ααπ2cos ,53 )sin(2=-

.tan 2sin 2sin 3的值求、αππ ααα),,(,∈-= 4、已知),2(,135 sin ππ ∈α=α,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5、已知的值求)2tan(,31 tan ,71 tan βαβα+== 6、求值020 5.22tan 15.22tan 2)1(- (2)12cos 24cos 48cos 48sin 8π π ππ 课堂总结: 熟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规律,学会灵活运用.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2)

教材通过通过两角和的正、余弦函数,推导得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在温故知新中锻炼学生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2、灵活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综合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及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角和的正、余弦函数,推导得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推导二倍角三角函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计算及证明。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 ()sin 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cos αβ+=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

二、探究新知。 将上述公式里的β换成α,结果是什么? 二倍角公式: 对于 2C α 能否有其它表示形式? 公式中的角是否为任意角? 注意: ①二倍角公式的作用在于用单角的三角函数来表达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它适用于二倍角与单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互化问题。 ②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两倍,α/2是α/4的两倍,3α是3α/2的两倍,α/3是α/6的两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因此,要理解“二倍角”的含义,即当α=2β时,α就是β的二倍角。凡是符合二倍角关系的就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③二倍角公式是从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中,取两角相等时推导出来,记忆时可联想相应角公式。 三、例题解析。 12cos ,(,)sin cos tan 21322 α αππααα=-∈已知,求,,的值。 例题1 例题2求下列各式的值: ()ta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 +-sin 22sin cos ααα=22cos 2cos sin ααα=-22tan tan 2,()1tan 242 k k ααααα=≠+≠+-πππ且πR α∈R α∈2cos 22cos 1αα=-2cos 212sin αα = -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

因数和倍数 师大附中项彪 教学内容:教材P5-6 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爸爸去哪了》中的“林志颖与kimi”为导入 师:“他们是谁?”生:“林志颖和Kimi。” 师:“他们有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林志颖是?”生:“Kimi的爸爸。” 师:“或者,Kimi是林志颖的?”生:“儿子。” 师:“那能不能说林志颖是爸爸?或者Kimi是儿子?” 生:“不能单独说,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因为这样不知道是谁的爸爸,谁的儿子。”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生:“相互依存的。” (设计意图:得出父子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做铺垫。) 师:“父子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数与数之间这种关系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师:“关于因数和倍数你想知道什么?” 生: 1.什么是因数,倍数? 2.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1.是什么?2.关系?)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学习,更具有目的性。) 二、思 (设计意图:探究1.什么是因数,倍数?2.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出示一组算式。这组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12÷2= 8÷3= 30÷6= 19÷7= 9÷5= 26÷8=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教学目标 1.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重点) 2.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难点) 3.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区别与联系.(易混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阅读教材P 132~P 133例5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余弦的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3.正弦的二倍角公式的变形 (1)sin αcos α=1 2sin 2α,cos α=sin 2α2sin α. (2)1±sin 2α=(sin α±cos α)2.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适用范围是任意角.( ) (2)存在角α,使得sin 2α=2sin α成立.( ) (3)对于任意的角α,cos 2α=2cos α都不成立.( ) 解:(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对任意角都是适用的,而二倍角的正切公式,要求α≠π2+k π(k ∈Z )且α≠±π 4+k π(k ∈Z ),故此说法错误. (2)√.当α=k π(k ∈Z )时,sin 2α=2sin α. (3)×.当cos α=1-3 2时,cos 2α=2cos α. 【答案】 (1)× (2)√ (3)× 2.已知cos α=1 3,则cos 2α等于________. 解:由cos α=13,得cos 2α=2cos 2 α-1=2×? ?? ??132-1=-79. 【答案】 -7 9 化简求值. (1)cos 4 α2-sin 4 α2; (2)sin π24·cos π24·cos π 12; (3)1-2sin 2 750°; (4)tan 150°+1-3tan 2 150° 2tan 150° .

二倍角教案(公开课)

编写时间:2014 年6月9日第二学期总第课时授课者 课题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授课班级高一(3)、(9)授课时间2014.6.1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并熟练倍角公式结构.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化归思想(指将一般化归为特殊)导出倍角公式,了解倍角公式与两角 和公式的内在联系并熟练倍角公式结构。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 重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 难点 倍角公式的形成以及公式的变形和灵活应用。 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与巩固练习 教学模式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与教具 课件和课本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公式的导出(四)巩固练习提高 (二)公式应用 (五)小结、作业(三)典型例题 作业 设计 课本:第135页练习1、2、3题 教学 反思 1

2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1、公式的导出:(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达到温故而知新。) ☆ 复习回顾: sin()αβ+= cos()αβ+= tan()αβ+= 我们已经学习了和角公式,还掌握了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可以互相化归 。那么,如何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 ? 现在研究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双向沟通: (学生独立完成) sin 2α= 简记: 2()S α cos 2α= 简记: 2()C α tan 2α= (2k παπ≠+且)()42 k k Z ππ α≠+∈ 简记:2()T α 利用 22sin cos 1αα+= ,公式 2C α 还可以变形为: cos 2α= 或 cos 2α= ☆ 阶段小结: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公式的内在联系是:令 = (实现一般化归为特殊) 。上面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 。有了倍角公式,就可以用单 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2、公式的运用: ☆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注意公式结构中等号两边角度倍数的对比、系数的对比、幂次数的对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以下问题: sin 22sin cos ααα= 22 cos 2cos sin ααα=- sin α= cos 4α= sin 2 α = cos 6α= sin 4 α = cos8α= 学生自己先试一试发现“二倍角” 与 “两角和” 的内在 联系 。让学生领悟到: 2ααα=+ 让学生自行动手体会由一 般过渡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 举一例引导化归思想: sin ()sin c o s c o s sin αβαβαβ+=+ 当 β 取特殊角 α 时,上 述 公 式 表 示 为 : sin 22sin cos ααα= , 接着依此类推让学生自行动 手体会由一般过渡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 让同学们自己填写公式,是为了使大家学会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并体会化归(这里 是将一般化归为特殊)这一基 本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 。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

三角函数和差角公式与倍角公式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 若sin α+cos α 则sin2α= ; 2. 若3sin 5a =,(,)2 p a p ?,则sin2α= . 3.若sin 2a a =,则2(sin cos )a a += 4.若4 p a b += ,则(1tan )(1tan )a b ++= . 6. 2 ' 2cos 6730°= . 7. 4 ' 4' sin 11230cos 11230??= . 8. 1tan 751tan 75+? -? = . 9.已知cos 78m ? ,则sin 66°= . 10.若15a =?,则cos sin cos sin a a a a -+= . 11. sin12cos33cos12sin 33 cos 72cos 27sin 72sin 27 鞍+鞍鞍+鞍= . 二.解答题 12.已知3 sin 5 a =,且α为第二象限角,求α2cos 的值. 13. 已知1 cos 23 a =-,且(,2)a p p ?,求αcos 、α2cos 的值. 14.已知2sin 2sin 2cos cos 21a a a a +-=,求锐角α的值. 15. 16.已知3sin 4cos 0a a +=,求α2cos 的值. 17 已知1tan 3a =,求α2tan ,2 1cos sin 22a a +,22sin 1sin 2a a +的值. 18.已知tan()2p a -=,求α2tan 的值. 19.2 2tan 67.51tan 67.5° -? 20.已知tan 2a =,求 tan 2tan 1tan 2tan a a a a -+?的值.

正弦 余弦 正切二倍角公式及变形升降幂公式(完全版)

.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 (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 (二)公式推导: ()sin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 ()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22222cos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 22222cos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 ()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 升降幂公式 2 )cos (sin 2sin 1ααα±=±

. α α2 cos 2 2 cos 1= + α α2 sin 2 2 cos 1= - 22 cos 1 cos2α α + = 2 2 cos 1 sin2 α α - = } } 升幂降角公式 降幂升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提高)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提高) 【学习目标】 1.能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熟练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不要求记忆),能灵活地将公式变形并运用. 3.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进一步提高运用联系的观点、化归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作用. 【要点梳理】 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sin 22sin cos ()S αααα=? 22222cos 2cos sin () 2cos 112sin C αααααα=-=-=- 22 2tan tan 2()1tan T αα αα = - 要点诠释: (1)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在公式22,S C αα中,角α可以为任意角,但公式2T α中,只有当 2 k π απ≠ +及()4 2 k k Z π π α≠ + ∈时才成立; (2)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二倍、 2α是4 α 的二倍、3α是 32 α 的二倍等等都是适用的.要熟悉多种形式的两个角的倍数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好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如:2 c o s 2 s i n 2s i n α αα =;1 1 sin 2sin cos ()2 2 2 n n n n Z α α α ++=∈ 2.和角公式、倍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βαβαβαβα=+++中,当T C S ,,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它们的内在联系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