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说书人》教案 (“一课一师”省级优课)

《说书人》教案  (“一课一师”省级优课)

说书人【学习目标】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3.品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习过程】导入语:“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

“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

“人”——是心酸的人,是苦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讨生活的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近说书人,一起聆听他诉说沧桑。

活动一:初读感知知人论世1.识作者师陀,1946年以前用笔名芦焚,河南祝县人。

1937年由著名作家杨振声、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等人组成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最终评出三部获奖文学作品:芦焚的短篇小说集《谷》、曹禺的《日出》与何其芳的《画梦录》。

建国前文学评奖甚少,故此这三部作品的获奖备受文学界的瞩目,师陀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2012年,师陀的小说《邮差先生》被选为当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试题中文学类阅读文本。

其小说少有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常呈现出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2.知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选自师陀最负盛名的小说集《果园城记》。

该小说集创作于上海沦陷时期,作者以凄凉而温柔的抒情笔调,写了一小城市(果园城)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个城市也成了当时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

3.解文题“说书”是一个曲艺名词。

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的讲史、元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

从广义上说,它还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弹词、蒙语说书等。

“说书”是平民大众喜爱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而“说书人”就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一类人。

4、整体感知,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城市的说书人潦倒一生、凄然死去的故事,饱含了作者对其深深的感情。

活动二:品读感悟鉴赏切磋(一)细味方见精彩,试从文中圈画出精彩的细节或令你的感动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

说书人公开课 -

说书人公开课 -

动作
典型环境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孔乙己的经历 侧面描写
人物形象分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借助故事情节 借助周围人物 借助环境描写 借助作者与他人口
侧面表现 (间接描写)
文本研习一 说书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身份技艺 :卑微、高超 • 处境命运 :孤苦、被弃 • 评说内容 :善良、敬业
师 陀
学习目标
1.抓住多方面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重点) 2. 学习散文笔法的运用,体悟作者的 情感。(难点)
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 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又脏 又破的长衫。 盘着两腿,脸黑而 瘦,穿一件破夹袄 满口之乎者也
外貌 语言
低声说到:跌……跌断
排出九文大钱 摸出四文大钱
说书人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命运悲惨的 小人物。他身份低微但技艺高超,他善良 敬业但贫病孤苦,最终被弃。
无家无妻无子病困无人问津 有情有德有业精彩有志难展
说书人悲惨命运的根源?
窥一钱而见社会
听书的每次给 他一个或两个 制钱,后来增 加到三个后来 五个,再后来 制钱绝迹,给 他一个铜元
本文写于1942年, 正是抗战时期。时 代动荡、物价飞涨, 民众积贫积弱。说 书人的悲剧正是由 当时黑暗的社会现 实造成的。
(描写、议论、抒情)
散文化的笔法+小说的形式
散文化小说
采用散文体常用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淡化了故事情节 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
课外品读
• 品读师陀小说《邮差先 生》 (2012年江苏高 考现代文阅读),感悟 师陀小说的特色。
谢谢大家
同时天涯 沦落人, 相逢全然 不相识。 话语中充 斥了冷漠、 冷酷、冷 血

说书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引言:说书人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知识和观点来吸引观众。

在现代教育中,说书人技巧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说书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一、选择故事说书人教学的核心是故事。

选择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应具有吸引人的情节,有趣的人物角色和深刻的主题。

故事可以来自于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

在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故事的难度和内容。

二、准备故事材料在设计说书人教学时,故事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故事材料可以是书籍、绘本、故事图片等。

为了提高故事的吸引力,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故事内容。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多媒体,否则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培养说书人技巧说书人的技巧对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说书人应具备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感染力。

他们应该能够运用声音、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说书人还应该善于把握故事的节奏,灵活运用语速和语调,以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在培养说书人技巧时,教师可以提供讲故事的训练和反馈,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说故事的活动中来。

四、设计教学活动除了讲故事之外,教学活动也是说书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故事中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或写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探索故事的更多内容。

五、评估学习效果评估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思考的逻辑性、合作的能力等。

通过评估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说书人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与故事相关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说书人 教案

说书人 教案

说书人教案教案标题:说书人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说书人的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1. 了解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掌握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和讲故事的要素。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

3. 讲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开头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说书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说书人的特点和作用。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说书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分析说书人的表演技巧,如声音、肢体语言、表情等。

3. 解释讲故事的要素,如情节、角色、环境等。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播放说书人表演视频或录音,让学生观看或聆听,并注意其表演技巧。

2.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讲故事,鼓励他们运用说书人的技巧。

3.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步骤四: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选取一段适合讲故事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等。

2. 请学生阅读或听老师朗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角色。

3. 鼓励学生尝试用说书人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说书人的技巧和要素。

2. 鼓励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说书人对于文化传承和沟通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说书人表演活动或邀请说书人到校进行讲座。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并进行说书人表演。

3. 组织学生参加说书人比赛或演讲比赛,展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故事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练习和个人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讲故事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

幼儿园说书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听说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幼儿体验说书人的经历,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说书人的故事。

3.说故事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示范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节课我们要说说说书人,大家知道什么是说书人吗?(教师引导幼儿回答)说书人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形式,通过讲述故事传递给大家,说书人常常会带着一些小道具来讲故事,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说书人的故事吧。

(二)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1.出示图片,介绍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说书人的工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以及做这个工作有哪些要求。

(三)说书人的故事1.教师介绍说书人的故事,例如《一千零一夜》等。

2.用图片和道具展示说书人讲故事的情境。

3.教师示范讲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4.让幼儿们自己参与说故事,例如抽签选出一个孩子来展示讲故事的技巧。

教师指导他该如何讲故事,让其他幼儿进行回声模仿。

(四)说故事的技巧1.教师向幼儿介绍说故事的技巧,例如声音表现、肢体表演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练习说故事的技巧。

(五)游戏活动1.鱼儿游回家:游戏中教师利用手势和动作来描述一个人的行动,幼儿们一起猜测并大声说出来。

2.动物拼音大赛:教师抽出动物图片,让幼儿说出动物名字和拼音。

(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说书人的职业和工作内容、说书人的故事和说故事的技巧,也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戏。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说书人的世界,也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方案通过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游戏法和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获得了更加直观、形象和深刻的学习体验,同时使幼儿在课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听,而是可以积极思考、参与互动,并且在游戏和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延展和运用。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

说书人-苏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背景苏教版必修二《说书人》是一篇文言小说,讲述了唐代故事“七贞女”的传奇故事。

本次教学是在高一人文陶冶实践中进行的,旨在通过文学艺术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古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审美感悟,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中国文学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领悟古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系统学习本篇小说的内容和内涵,深入领悟这个世界的人与事情。

3.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敏感性。

4.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拓展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解读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节奏。

2.如何领悟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意象,把握文章整体情感。

3.如何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4.如何把握“小说”的文类特点和古代小说的艺术价值。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结合讲解和朗读、讨论等方式,对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与解读。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班内、班间、班级之间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做到知音论辩、思考交流、相互启迪。

3.阅读体验教学法:结合个人情感体验和阅读品味,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内容和计划1. 教学内容(1)文言小说以及说书人•了解文言小说的基本特点、种类和演变规律;•趣谈说书人在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说书人》的故事•讲解《说书人》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分析,加深学生整个小说的理解和把握。

(3)文学欣赏•教授古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语言特点;•通过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说书人教案设计

说书人教案设计

说书人教案设计【篇一:说书人教案】《说书人》教案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分析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感悟主题思想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说书人的形象及其折射出的深层内涵2.领略文章承载的社会思想意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习文章之前先齐读一段文字: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设问:林嗣环的口技写了一位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怎么写的?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设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题目是“说书人”,你们读过文章了吧?他的表演精彩吗?文中是怎么来写的?明确: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他的表演迷住了“我”和“我们”(读第2 节,顺便理解理解“一个世界特准的撒谎家”的含义。

)设问:那说书技艺高超的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明确:财产: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身体:脸很黄瘦,时常咳嗽,渐渐的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唾血,他比啊先前更衰弱,他的嗓子塌了,喑哑了。

害病而死。

打扮:长衫,长衫变成灰绿色,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敬业:带病说书,从傍晚直说到天黑,直至死去说书感动了听众,也深深的感动着自己,说书职业中体现着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家庭:光棍一个,无家属,孑然一身,孤苦无依。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说书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说书人的表达技巧,尝试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传统说书艺术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认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

3. 分析说书人:(1)说书人的特点:年龄老、说书技艺高超、富有激情。

(2)说书人在文中的作用:串连起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展现说书艺术的魅力,增强文章吸引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说书人的表达技巧的分析。

(2)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口头表达训练:学习说书人的表达技巧,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3. 分析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探讨说书人的表达技巧,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对说书人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是否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口头表达训练的表现,是否能运用说书人的表达技巧进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人
主备人:毛玉梅二次备课及授课人:毛玉梅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识作者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中国现代作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说书人》最初收集于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中)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

1921年高中毕业后赴北平谋生。

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遂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

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内容写于这个期间。

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曾到河南、山东等地访问,写下的作品主要收入于短篇小说集《石匠》中。

1957年后一直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

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

二、知背景
《说书人》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后收入师陀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

《果园城记》是作者描写20世纪初年至40年代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社会和人的短篇小说集。

这是一本较为特殊的短篇小说集,它不是一般的小说汇集,而是根据事先的计划创作的。

据作者说,那是1936年7月底,他从北平去上海,绕道一位朋友祖居的小城。

小城到处栽满的果树把他迷住了,他当时就起意拿小城写一本书。

但是没有能马上兑现,接着抗日战争爆发,作者流落上海洋场,直至1938年才又拾起来。

全书十八篇,后来又补写了一篇。

除第一篇“果园城”概括介绍小城的地理历史外,每篇基本上是写一、二个人物,其中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可称之为“小城人物大观”。

师陀在《果园城记》的后记中写道:“这小书的主人公是个我想象中的小城,……它在我心目中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有寿命,像个活的人。

我从它的寿命中我顶熟悉的一段:从清末年到民国二十五年,凡我能了解的合乎它的材料,全放进去。

三、注字音
笸箩(pǒluó)扈家庄(hù)咳嗽(ké sou)台衔(xián)踌躇(chóu chú)玉墀(chí)蝙蝠(biān fú)唾血(tuò)喑哑(yīn)灵柩(jiù)阡
zhǒng)瘟癀(wēn huáng)喽啰(lóu luō)
1. 分析人物形象
2. 体悟作者情感
3. 赏析散文笔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说书人形象
【教学难点】
赏析本文散文化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播放小沈阳演唱的电视剧《说书人》片尾曲,“折一把纸扇, 着上一身青衫/紫砂壶壮胆,拍案满堂惊叹……话不尽这千古流芳/言不止余音绕梁/故事里留下的思量/总让人向往。


二、课前自主学习检测
三、文本分析
(一)“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找出直接描写“说书人”的段落。

问题链接
小说中三次描写到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
【提示】(1)符合说书人的身份;(2)坚持穿长衫也体现了说书人对传统艺术的执着;(3)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

(4)推动情节的发展。

赏析下面一段话:“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

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


【提示】说书人的语言描写,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

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

(二)“我”对“说书人”这一职业及“说书人”怀有怎样的情感?关注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

问题链接
作者师陀在《我的风格》中曾说“我只是刻意描写社会和人”,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反应社会现象的,请找出相关内容。

反应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


对社会混乱、冷漠的批判。

本文中,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冷漠的,物价飞涨、外来文化侵入、民不聊生,面对生病乃至死去的“说书人”,人们漠不关心,作者借本文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三、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

”谈谈本文的散文化。

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本文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

⑵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
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

⑶恰当插入富有诗意的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

四、师生探究
本文通过对说书人的遭遇和命运的叙写,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1)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遭遇悲惨的“说书人”是苦难底层民众的代表,他们苦苦挣扎,最后悲惨离世,作者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2)对生命寂寞无常的感叹。

“说书人”中年时也曾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书人,但时间流逝,听客们老去、离开,“说书人”自己也逐渐老去,终于了结一生。

(3)对社会混乱、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批判。

作者笔下的社会是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作者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4)对说书人技艺的赞美之情。

五、总结提升
简介小沈阳,让学生感悟时代不同、命运不同的道理,再次播放由他演唱的《说书人》片尾曲,品味本文。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对故乡萧索的荒村失望,我会对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失望,我会对麻木愚昧的闰土失望……——鲁迅《故乡》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韩少功《我心归去》
仿照以上例子,结合《说书人》写一段话。

并对这三种失望进行对比,作出自己的读解。

2、《课堂讲义》
自主积累第三大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