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合集下载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辨析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辨析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辨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法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在国际法的实践中,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旨在辨析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分析其在国际法中的实际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国际法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将对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进行概念界定,明确个人在国际法中的权利与义务。

接着,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回顾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演变,从古典国际法的国家中心主义到现代国际法对个人主体地位的逐步认可。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实践表现,如个人在国际法庭的起诉权、个人在国际法中的救济途径等。

本文还将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互动的视角,探讨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与国内法的关系。

分析各国在国内法中如何规定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以及国内法对国际法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还将关注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如国际刑事法院对个人犯罪的管辖、人权法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等,分析这些趋势如何影响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本文将结合以上分析,对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进行反思与展望。

评估当前国际法体系下个人的地位是否充分保障其权利与义务,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国际法体系,促进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

通过本文的辨析,旨在为深化理解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际法主体的定义与特点国际法主体,是指能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直接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并能通过其本身的单独行为使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发生变化的法律实体。

国际法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须有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第二,须有独立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的能力;第三,须有通过其本身的单独行为而直接取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能力。

国际法主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法主体必须是能够独立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实体,这意味着这些实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浅析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

浅析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

浅析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历来备受争议。

然而,自联合国宣言的颁布以来,在国际法中个人的地位愈加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个人在国际法上的主体地位。

首先,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其人权与自由得到了国际法的肯定和保障。

联合国宣言确认了人类享有的基本自由和权利,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它承认了个人的发展和尊严是国家和国际社会不可忽视的前提。

根据联合国宣言和其他国际公约,个人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公正审判、财产权利等等。

这些权利不仅是个人自身的权利,它们也是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国际组织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还体现在个人的保护和安全上。

国际法通过国际人道法、难民法等规定,确保了个人在战争、冲突、人道主义危机和逃离暴力等情况下的安全和保护。

例如,红十字会、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就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利和生命安全而设立的。

此外,对于个人无法自卫的情况,例如环境破坏、文化遗产破坏等,国际法也提供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制度。

第三,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也表现在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

个人发挥着许多不可替代的角色,例如跨国企业的员工、旅游者、艺术家和学者等等。

个人的移民、学习、旅游和商业活动的流动性是国际化的体现。

这种状态下,个人可以对国际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造成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

此外,个人也是国际投资和贸易的参与者,个人的参与促进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

除此之外,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还经历了一些争议。

例如,关于国籍、领土、外交和战争等方面的争端就涉及到个人的地位问题。

另外,就国家主权而言,国家拥有独立的权力和自主权,而其与个人的关系则涉及到权力和责任的问题。

当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冲突时,国际法应优先适用。

然而,这个应该如何实现,仍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综合来看,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是其自身权利、国际安全和保护、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摘要】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讨论是当前国际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介绍国际法主体概念和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文章主要围绕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理论探讨、个人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分析、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义务和权利、以及个人参与国际法律程序的实践案例展开。

对于国际法是否应将个人纳入主体范畴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文章展望了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前景,分析了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际法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个人、国际关系、权利、义务、法律程序、前景展望、发展趋势、国际社会、地位、作用1. 引言1.1 介绍国际法主体概念国际法主体是指可以独立承担国际法上义务和享有权利的实体。

传统上,国际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而个人则被视为国际法主体中的客体而非主体。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个人在国际事务中的日益重要地位,一些国际法学者开始探讨个人是否有可能成为国际法主体的问题。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并非完全陌生。

在某些国际法领域,个人已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如国际人权法领域。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其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讨论仍然存在争议,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仍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法体系主要是以国家为主体构建的,将个人纳入主体范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概念正在逐渐受到关注和讨论。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强调和探讨,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于个人权利的越来越重视。

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主体,不仅是一项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关乎国际法体系发展和完善的现实问题。

1.2 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个人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

传统上,国际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而个人并不被视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摘要】本文从介绍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出发,探讨个人是否能成为国际法主体。

在论述了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论点和影响,分析了国际法主体的种类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地位,探讨了个人在国际法中的权利和义务。

结论部分总结了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论点,展望了个人在国际法中的未来以及个人在国际法中的重要性。

个人虽然在国际法中并不是主体,但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权利和义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将在未来得到更多的探讨和发展。

【关键词】国际法主体、个人、权利、义务、地位、影响、种类、论点、展望、重要性、总结、未来1. 引言1.1 介绍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国际法主体是指在国际法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实体。

通常情况下,国际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特定团体或个人。

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体现了国际法的主体性原则,即国际法适用于特定的主体,而不是适用于全体人类。

国家是国际法主体中最主要的实体。

国家拥有独立性和主权性,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主体。

国家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被国际法所规范和约束。

国际组织也是重要的国际法主体,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也备受争议。

传统上,个人并不被视为国际法主体,因为国际法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体系。

不过,随着人权和国际犯罪等议题的日益重要,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讨论也越来越频繁。

在总体上,国际法主体的范围是广泛而复杂的,包括各种不同的实体和组织。

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在不断发展和探讨中,将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2 探讨个人是否能成为国际法主体在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中,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地位备受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个人只是国际法中的客体,不具有主体地位;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个人应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之一。

那么个人是否能成为国际法主体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浅析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浅析
 ̄ t I , J 占 轴 金 2 0 1 3・1 0 ( 下)
◆ 法 学研 究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浅析

摘 要

法 学界 大部分 学 者认 为个人 成 为 国际法的 主体 有很 多限制 , 个人 在 国际法 中到底 有没 有主 体地 位讨 论不 断 , 争 论
不休 。本 文认 为 , 法律 的 宗 旨是 为社会 活动 服务 , 随 着社 会各 方 面的发 展 , 法律也 在 与时俱 进 , 在个 人权 利 日趋 受到重视 的 情 况下 , 个人在 国际法律 关 系中越 来越 重要 , 地 位从 原 来的客 体发 展到 目前 的主 体 , 虽然 不是 完全主 体 , 但其 主体地 位不 容
国民之 间投 资争议 的华 盛 顿公 约》 等: 规 定个 人请 愿权 的 国际条
因 为二战后 随着 对人权 的保 护呼 声越来越 高 , 国际社 会对个人 国 约主 要有 : 《 欧洲 人权 公约 》 、 《 美 洲人权 公 约》 、 《 消除一切 形 式种
和《 公 民及 政治权 利 国 际公约 任择 议定 书》 等; 规定 际法 的 主体 地位 开始 认可 。 “ 奥本海 《 国际法》 原本 毫无保 留地 肯 族 歧视 公约》
论不 断 , 这 里结合 目前全球 经济 、 政 治、 科技、 文化 等发展 背 景对 政府 间 组织 或者 一群 个人 提 出 ,这种 侵犯 据称 是某 一缔 约 国行
这 个 问题 做 浅层分 析和 论述 。
为, 而 该 国 已接 受委员 会对其 所收 到的这 种投 诉具有 管辖权 。 《 国
小觑 。
关键 词
国际法
个人
主体地 位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0 ・ 0 0 7 - 0 2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作文/zuowen/一、个人主体资格发生的争议国际上法学界对于个人在国际法中是否属于主体的观点有很多,围绕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且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第二种观点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之一;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国家在国际法上承受的权利和义务最重都要通过个人来承受。

由于这种观点混淆了个人和国家的概念,目前坚持此说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数学者多持后两种观点,也即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肯定方坚持的观点是:因为国家行为受到国际法的调整实质上是指个人通过国家代表机关的身份发生的活动,国际权利与义务主要也是依靠个人完成的。

如国家元首或外交代表享有特权和豁免,国际法对从事国际犯罪的个人直接追究刑事责任等。

另外,随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国际人权公约对个人权利进行了直接规定,且个人在某些国际机构中被赋予申诉权利,这也说明了个人已经具有了国际求偿的能力。

否定方则坚持了传统国际法的观点,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只是国际法调整的对象。

主张国际存在于国际法和个人之间,国际法中规定的权力与义务仅有经过国家才可以及于个人,或者是将国际法成功转变为国内法律,由于国内法律将会在个人身上贯彻落实,因此个人并不能获得国际法的资格主体。

具体理由是:首先,外交代表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实际上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权利,而非个人,个人只有在代表国家执行外交职务时才享有这些权利,否则就不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了。

其次,个人承担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只是表明个人作为被惩处的对象而存在的,享有惩处犯有国际犯罪的个人的权利是任何国家依照普遍管辖权行使的,因而作为惩处的主体仍然是国家。

再次,虽然一些国际人权公约具有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规定,但这些公约是国家之间制定的,而不是个人之间的协议,因此,人权条约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直接承受者依然是有关缔约国,而个人只不过是人权公约的直接受益者。

从国际人权法看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从国际人权法看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说 是从 国际法 院的有 关判 决 中归 纳所 得 ,持 两要 件 说 的学 者多 认 为个人 是有 限 的 国际法 主体 。 [ 4 1 此外 .政 策定 向学 派 的著名 国际法 学 者罗 瑟 琳 ・ 金 斯完 全 抛 弃 传 统 的 国 际法 主体 概 念 ,使 希 用 参 与 者 fat ia t 一新 的概 念来 形 容 国际 p r c n)这 ip
从 国际人权法 看个 人在 国际法上 的地位
卜凌 嘉
( 东 商 学 院 , 广 东 广 州 50 2 ) 广 1 30

要 :本 文 对 有 关 个 人 国际 法 地 位 的 学 说 进 行 比较 分 析 ,主要 从 国 际人 权 法 的角 度 对 构 成 国 际法 主体 各
个 因素 进 行 分 析 ,认 为 个 人 通 过 国际 人 权 公 约 享 有 国 际 上权 利 ,承担 国 际 法 的 义务 和责 任 ,并 根 据 国 际人 权 保 护 机 制 拥 有 一 定 国际 求 偿 能 力 , 因此 应 该 承 认 个 人 在 国 际 法 上 具 备 了 有 限 的 主 体地 位 。 关 键 词 :个 人 ; 国际 法 主 体 ;国 际 人 权 法
发展 的现实 ,但 由于其 缺 乏必 要 的客 观性 而 未能 得 到广泛 接 受 。 本 文将 主要 从 国 际人权 法 角度 ,结合 理论 和
实践 对个 人 在 国际法 上 地位 问题进 行 分析 .以求
二 是单 一 要件 说 。此 说认 为 国际法 规 定 了个
人 在 的权利 义 务 。由此 可得 出个 人 是 国 际法 的 主 体 。持 这一 观 点 的学 者 如劳 特派 特 认 为 。当 国 际 法 规定 了个 人 的权 利 和义 务 ,个 人 就成 为 国 际法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

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论个人在国际法中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法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始终处在持续发展与完善之中,所以作为法律规范的国际法也不例外。

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法仅把国家纳入规制范围,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唯有国家才属于国际法主体。

然而,伴随着国际社会及其法理论和实践的推进,尤其是在二战后,涉及个人在国际法上处于何种地位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个人能否演变成国际法主体的议题甚至引发了学界的激烈探讨。

缘于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个人在国际众多场合亦扮演着愈来愈要紧的角色,因而有必要就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进行研究。

一、传统国际法理论对国际法主体的阐述一般认为,国际法主体本身就意味着其具备独立参加国际法律活动的资格,同时拥有相关权利且能够履行相应义务。

通过梳理学界涉及国际法主体的理论,主要可作出以下三类划分:(一)国家唯一主体理论毫无疑问,国家是国际法主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持此观点者将其主体性唯一化、权威化,同时,认为个人并非国际法主体,只是以国际法客体的身份而出现、仅是国内法的调整对象之一。

当然,有学者虽不认可国家作为唯一主体,然而亦承认:不管如何,个人都无法变为国际法主体;只要国家仍然存续,那么个人就无法成为国际法主体,〔1〕否则,即表明该法的名存实亡。

(二)个人唯一主体理论在国际法中,国际条约通过调整各国国内公民的行为,从而达到国际法的目的〔2〕,因此,该理论通过否定国家之主体地位而得出个人才是充当着囊括国际法在内的法的主体之结论。

应当看到,此理论看似是正确的,然而它与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并不契合,因为它在根本上忽视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该理论既否定了国家主权又与国际社会实践脱离,尽管在个人权利保护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但仍无法掩盖其不合理性。

(三)折衷理论由此可见,国家唯一主体理论、个人唯一主体理论各自都有不合理之处,都不太符合当代国际法理论发展的要求。

应当看到,国家并非以国际法中唯一主体之身份而出现的,包括国际组织与一定意义上的个人亦可为国际法所赋予权利与施加义务的主体〔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个人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摘要】一般来说,国际法主要功能是对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得国家顺利在国际法中成为主体,在国际法中个人权仅被作为调整的主要对象。

可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尤其是之后在南非产生的隔离种族、清洗南斯拉夫种族、灭绝卢旺达种族等一些对人权严重侵犯的事情,一些学者开始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讨论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

为此,个人能否成为国际法的主体资格,其对传统国际法观点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需要予以认真研究。

【关键词】个人;国际法;地位
一、个人主体资格发生的争议
国际上法学界对于个人在国际法中是否属于主体的观点有很多,围绕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而且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第二种观点认为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之一;第三种观点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国家在国际法上承受的权利和义务最重都要通过个人来承受。

由于这种观点混淆了个人和国家的概念,目前坚持此说的人已经不多,大多数学者多持后两种观点,也即要么肯定、要么否定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肯定方坚持的观点是:因为国家行为受到国际法的调整实质上是指个人通过国家代表机关的身份发生的活动,国际权利与义务主要也是依靠个人完成的。

如国家元首或外交代表享有特权和豁免,
国际法对从事国际犯罪的个人直接追究刑事责任等。

另外,随着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国际人权公约对个人权利进行了直接规定,且个人在某些国际机构中被赋予申诉权利,这也说明了个人已经具有了国际求偿的能力。

否定方则坚持了传统国际法的观点,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只是国际法调整的对象。

主张国际存在于国际法和个人之间,国际法中规定的权力与义务仅有经过国家才可以及于个人,或者是将国际法成功转变为国内法律,由于国内法律将会在个人身上贯彻落实,因此个人并不能获得国际法的资格主体。

具体理由是:首先,外交代表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实际上是国际法赋予国家的权利,而非个人,个人只有在代表国家执行外交职务时才享有这些权利,否则就不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了。

其次,个人承担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只是表明个人作为被惩处的对象而存在的,享有惩处犯有国际犯罪的个人的权利是任何国家依照普遍管辖权行使的,因而作为惩处的主体仍然是国家。

再次,虽然一些国际人权公约具有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规定,但这些公约是国家之间制定的,而不是个人之间的协议,因此,人权条约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直接承受者依然是有关缔约国,而个人只不过是人权公约的直接受益者。

二、个人在国际法地位的发展和确立
在以往的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建立各国政治法律体制以至于国际制度法律,大体上都将国家作为主体,各个国家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国家的利益和价值。

因而长期以来,在传统国际法
中否定说占据统治地位,个人在国际法上不被认为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也就不能在国际法上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只能间接地通过国家授予行使。

在这种情形之下,个人的自身安全和利益主要依靠国家产生的保护意识,因为国家能够对有关的国家约定与协议随时决定是否撤销或者废弃,这样一来,个人根本没有权利或者根据争取在国际社会的相关场所所享受的权利。

总而言之,由于传统国际法观点单纯强调国家的国际法主体地位而忽视个人在国际法上作用,造成对国家权力的过分强调,使个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从而不利于个人主体价值的充分彰显。

可是,政治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整体民主思想的进步,伴随着不断兴起的人权运动,促进了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价值。

因而,肯定说就是适应这一国际潮流而着重强调个人在国际法上的权利义务,这种提升个人在国际法上主体地位的做法,不仅加强了保护人权运动,同时使得个人和国家一样拥有了相同的地位,负担自己在国际上具有的义务和责任,防止一些犯罪人在特定状况下代表国家身份或者国籍为自己做出掩护进一步逃脱法律上的责任。

可是,不管是肯定方的观点还是否定方的观点都属于一定历史时期中的重要产物,都会对历史环境造成影响,综合体现了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在由否定说到肯定说的演变过程中,个人国际法地位的确立主要是适宜国际犯罪的惩罚和国际人权保障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个人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事实开创了国际法上个人刑事责任原则的先河。

二战后国际法对个人在国际刑事方面所应负责任的规范及国际人权的发展。

特别是在纽伦堡审判中,军事法庭均驳回了遵守上级命令或国家法律为由的抗辩,体现了法律的“正义”,并促使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的确立,任何人从事了国际法中规定的犯罪活动,应当为该行为受到处罚;虽然国内不能对国际法规定的犯罪活动处以刑罚,也无法免除此行为在国际法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从事国际法上构成犯罪活动的人是针对国家元首或是政府负责人员进而采取的行动,无法免除其应当承担的国际法责任。

另一方面,二战结束之后,不管是在民族国际领域还是开发国际海域范围,以及外层空间的探索方面,都体现了个人大量的活动。

于是国际法规逐步开始强调在国际社会活动过程中人的中心位置,以及在国际社会中人类存在的价值尊严。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人权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人权的国际性文件,如《世界人权宣言》、《国际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

这些国际人权法,被认为是处理保护受国际保护的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不受政府侵犯以及处理促进这些权利发展的
法律,从而不断增强了对个人权利的保障和个人在国际法地位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